左右開弓似射鵰動作圖解
動作一:接上式。身體重心右移;左腳向左側開步站立,兩腿膝關節自然伸直;同時,兩掌向上交叉於胸前,左掌在外,兩掌心向內;目視前方(圖14)。
動作二:上動不停。兩腿徐緩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右掌屈指成「爪」,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內旋,向左側推出,與肩同高,座腕,掌心向左,猶如拉弓射箭之勢;動作略停;目視左掌方向(圖15)。
動作三:身體重心右移;同時,右手五指伸開成掌,向上、向右劃弧,與肩同高,指尖朝上,掌心斜向前;左手指伸開成掌,掌心斜向後;目視右掌(圖16)。
動作四:上動不停。重心繼續右移;左腳回收成並步站立;同時,兩掌分別由兩側下落,捧於腹前,指尖相對,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圖17)。
動作五~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圖18圖19圖20圖21)。
本式一左一右為一遍,共做三遍。
第三遍最後一動時,身體重心繼續左移;右腳回收成開步站立,與肩同寬,膝關節微屈;同時,兩掌分別由兩側下落,捧於腹前,指尖相對,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圖22)。
左右開弓似射鵰動作要領
1.側拉之手五指要併攏屈緊,肩臂放平。
2.八字掌側撐需沉肩墜肘,屈腕,豎指,掌心涵空。
3.年老或體弱者可自行調整馬步的高度。
詳細動作要領
1 馬步樁式要求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腳尖稍微內扣,膝蓋不超過腳尖。
2 含胸拔背,馬步站立做到「三平」。即小腿與地面垂直,大腿與小腿連成直角,身背又與大腿垂直,做到「三平」很難,年老與體虛的人,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適當站立即可,不可強求。
3 開弓立項沉肩,站好後,左手虎口張開,食指上指,其它四指如握弓背狀,右手如拉弓弦,從胸前用暗勁左右拉開。左手向左一直伸展,同時目視左前方,如欲射大雕狀。
4 左手完全伸展後,左右手依舊用暗勁一個伸,一個拉,左手向左再頂八次,然後自然鬆開、收回,同時全身放鬆,鬆一口氣。稍歇一會兒後,再換向右方做一遍,也頂八次。如此左右各做八遍。
5 向左右用暗勁頂時,伸直的手臂不能彎曲或來回收縮,始終用的是暗勁,從外表上看不出來。
按:馬步有沉襠下氣之功效,此式擬古人騎馬彎弓射獵物之意,可起到暢達兩臂、開胸背筋強壯肺部之功效,前伸之手上,食指要伸開,且要用力後扳,拇指要撐,讓虎口張開,掌心要縮,此時食指之大筋必定挑起,聯通肩背;
後手與前手相反用暗力,雖然是後來,但自肩膀處仍是外抻之力,故兩肩也要平,不可歪斜,抻開時,左右兩個肩窩要有,此式隨呼氣左右外撐,吸氣則保持原樣,也是八口呼吸再換式。
開弓要領
本動作神似開弓射箭,開弓之手須在伸直的基礎上松肩,這樣可以拉緊腋下至手掌的內側經筋,即手太陰肺經合手陽明大腸經。
動作時可以旋轉開弓掌,體會抻開肺經、大腸經的不同,經過反覆練習,這兩條經筋會發熱發麻,證明動作到位。
開弓時頭項、軀幹直立,不能左右偏移,這樣胸廓才能充分打開,肺臟才能得到鍛鍊與滋養。
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1.頸項不直,轉頭不充分。注意下頜內收,頭轉至鼻尖正對八字掌食指。
2.拉弓定勢時聳肩,推掌時直肘、直腕。注意沉肩墜肘、坐腕翹指。
3.馬步跪膝,重心偏移。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垂直下坐,重心落於兩腿中間。
左右開弓似射鵰動作口訣
馬步下蹲要穩健,雙手交叉左胸前,
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
勢隨腰轉換右式,雙手交叉右胸前,
右推左拉眼觀指,雙手收回式還原。
左右開弓似射鵰的功理與作用
左右開弓似射鵰的功理
傳統醫學角度
開弓射箭的動作可以直接拉開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
太陰肺經從大拇指走行手臂內側前緣,聯絡肺臟;大腸經從食指沿手臂外側前緣上行入臟腑,歸大腸。肺(髒)與大腸(腑)相互表裡,這兩個臟腑之氣通過這種鬆緊交替的經絡按摩,逐漸松融暢通,從而調理上焦肺,下焦大腸。
膈肌鬆緊有序地運動,肩胛骨開合有序,腹肌也隨之鬆緊交替,動作中配合呼氣,使胸廓充分擴充,氣血流通通暢,肺臟達到充分滋養,兼顧上焦、中焦臟腑的調通。
因此該動作直接有效針對上焦肺臟進行鍛鍊調理,久之肺氣調通。肺主一身之氣,將肺氣打開,中可以助脾胃運化,金水相生,下可為補充腎水打開方便之門,功效甚深。所以將該動作放在第二位,為後面的練習作鋪墊。
現代醫學角度
該動作直接運動肩周肌群,使其得到適度鍛鍊,可以預防中老年患者的肩周疾患。頭部的左右扭動,可以預防頸椎疾患。該動作是左右方向、前後方向、上下方向的三維同時拉開胸廓,比簡單的擴胸運動更全面。
雙手開弓動作,使單側手臂肌肉也得到了鍛鍊,同時配合吸氣,擴展了胸廓,增加肺通氣量和心臟血液灌注量,從而增強心肺功能。使肺活量大幅度上升,吐故納新,排除體內廢氣,使整個肺部得到全面調動。
現代人鬱悶情緒比較多見,該動作有利於抒發胸中之氣,消除胸悶,並能疏理肝氣,治療不良情緒所帶來的脅痛、脅肋脹滿等疾患。該動作促進代謝、釋放疲勞感、疏導心情煩悶,綜合起來可以帶來一個全新的身體和精神面貌。
對應的經脈
練習本動作主要牽動的主要經脈是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督脈。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向下絡大腸,轉回,沿胃上口過膈肌,屬於肺,由「肺系」橫出向下,於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前,沿上臂前側下行至肘橫紋,沿小臂前側的橈側緣入寸口、過大魚際,沿大魚際邊緣出手拇指內側端。
本經所主病候:咳嗽,氣喘,咳血,胸部脹滿,咽痛,缺盆部及手臂前側橈側緣痛,肩、背寒痛。
本經主治病證:肺、胸、咽喉。
主要牽動的穴位
1、中府(手太陰肺經穴;肺之募穴;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的交會穴)位置: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6寸。
對應動作:擴胸展肩動作。
2、雲門(手太陰肺經穴)位置:胸前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前正中線旁開6寸。
對應動作:同上。
3、尺澤(手太陰肺經穴;合穴)位置: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肌腱橈側凹陷處。
對應動作:曲肘動作。
4、列缺(手太陰肺經穴;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任脈)位置:小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展1.5寸,肱橈肌與拇長肌肌腱之間。
對應動作:坐腕動作。
5、太淵(手太陰肺經穴;俞穴;原穴;八會穴之脈會)位置: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對應動作:同上。
6、魚際(手太陰肺經穴;滎穴)位置:手拇指本節(第1掌指關節)上方凹陷處,約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對應動作:豎指動作。
7、少商(手太陰肺經穴;井穴)位置:手拇指未節橈側,指甲角外展0.1寸。
對應的人體臟腑是肺:
1、肺居胸腔,在諸臟腑中,其位最高,故稱「華蓋」。肺葉嬌嫩,不耐寒熱,易被邪侵,故又稱「嬌藏」。肺與大腸互為表裡。
2、肺有主持並調節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之氣的作用。體現在氣的生成方面,尤其是宗氣的生成,主要依靠肺吸入的清氣與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相結合而成。肺有節律的一呼一吸,對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具有重要調節作用。因此,肺主一身之氣的功能異常,可影響宗氣的生成和全身氣機升降出入運動,表現為氣短、聲低、乏力等。
肺主呼吸之氣是說肺有主持呼吸的作用。肺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人體通過肺,從自然界吸入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從而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若肺受邪而功能異常,可出現咳嗽、氣喘、呼吸不利等呼吸系症狀。
3、肺主宣發和肅降。肺主宣發,是指肺氣具有向上、向外、升宣、發散的生理功能,主要體現在通過肺的宣發,排出體內的濁氣;將衛氣、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達於皮毛,以充養身體,溫潤肌腠和皮毛。肅降,即清肅、潔淨和下降之意。肺主肅降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氣;二是將吸入的清氣和脾轉輸來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三是肅清肺和呼吸道內的異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潔淨。肺的宣發和肅降,是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如果兩者失調,就會出現「肺氣不宣」或「肺失肅降」的病變,表現為咳嗽、喘息、胸悶等。
4、肺的通調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發和肅降對於體內的水液代謝起著疏通和調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下述兩個方面:一是肺主宣發,不但將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於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開合,調節汗液的排洩。二是肺氣肅降,可將體內的水液不斷地向下輸送,經腎和膀胱的氣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體外。所以說「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源」。肺通調水道的功能異常,則水的輸布、排洩障礙,出現小便不利、水腫和痰飲等。
5、鼻是肺的門戶,為氣體出入的通道,具有通氣和主嗅覺的功能,均有賴於肺氣的作用來維持。肺氣的功能調和,則鼻的通氣功能正常,嗅覺靈敏。肺的某些病變,常可影響及鼻,使之產生多種病理表現,如鼻塞流涕,不聞香或鼻衄等。
6、皮毛包括皮膚、汗腺、毫毛等組織,是一身之表,依賴於衛氣和津液的溫養和潤澤,成為抵禦外邪侵襲的屏障。肺合皮毛是說肺能輸布津液、宣發衛氣於皮毛,使皮膚潤澤,肌腠緻密,抵禦外邪的能力增強。如果肺氣虛則體表不固,常自汗出,抵抗力下降則易於感冒。由於肺和皮毛相合,所以外邪侵犯皮毛也常常影響肺的功能而招致相應病變。
左右開弓似射鵰的作用
左右開弓時,利於擴大胸腔,增大肺通氣量、回心血量和打開上焦;通過八字掌坐腕翹指、龍爪置於肩前雲門處,可有效刺激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對於改善微循環、增大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及指關節靈活性具有促進作用。
下蹲成馬步時,可加強股四頭肌、小腿後側肌群等肌肉收縮,能有效發展下肢力量,促進血液回流。
擴胸展肩、轉頭,可加強頸椎、胸椎的運動,糾正局部小關節的異常位置,調節頸、肩、胸、背部肌肉平衡,有利於矯正駝背等不良體態,防治頸椎病、肩周炎等疾患。
1 展肩擴胸,可刺激督脈和背部俞穴、手三陰三陽經等,主要調節手太陰肺經等經脈之氣。
2 有效發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協調能力和腕關節和指關節的靈活性。
3 矯正駝背肩內收姿勢,很好的預防肩頸疾病等。
4 有利於抒發胸氣,消除胸悶,並能疏理肝氣,治療脅痛。
5 本式對上焦、中焦內的各臟器尤其對心肺可以給予節律性的按摩,因而增強了心肺功能。
6 這一動作重點是改善胸椎、頸部的血液循環。臨床上對腦震蕩引起的後遺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開弓射箭的作用
正確做好「開弓射箭」馬步動作,腿部肌肉力量增強了,不但不會傷害膝蓋,反而是保健膝蓋的好方法。在馬步開弓的時候,不要求坐得很低,半蹲就可以了,關鍵要注意膝蓋與兩腳之間的角度,要把身體重量落在大腿上,而不要落在膝蓋上,千萬不要出現這樣的動作。
開弓射箭的時候要「緊」,左右展臂的時候要「松」,一松一緊,才能起到促進氣血循環的作用。
古人把肺叫做「華蓋」,華蓋就是皇帝馬車上傘形的車蓋,可以起到遮風擋雨的作用。把肺比喻成「華蓋」,是說肺也有這樣的作用,可以遮風擋雨,可以防禦病毒的入侵。
如果能夠科學鍛鍊,注意防護,肺部的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左右開弓的擴胸運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中醫上經常說:左肝右肺,可是從解剖學的角度講,肝臟在人體的右邊,肺葉分居在胸腔的左右。難道中醫認識錯了?
不是中醫認識的問題,而是中醫所講的「肝」和「肺」並不是解剖學意義上的「肝臟」和「肺葉」。「肝」和「肺」實際上代表的是人體的功能,肝在五行屬木,位於左側,主生發;肺在五行屬金,位於右側,主收斂。
大家留心觀察一下,不管是練太極拳,還是練習八段錦,在起勢的時候,都要先動左腳;做動作的時候,也是先做左式,再做右式。這是為什麼呢?
左為東方,屬木,為青龍,主生發;右為西方,屬金,為白虎,主收斂;先動左,讓身體生發,可以引導氣血的運行。
八字掌,就是把拇指和食指儘量打開,其餘三指用力扣起來。肺經走拇指的裡面,大腸經走食指的外面,肺與大腸相表裡,用力外展拇指和食指,有抻拉肺經和大腸經的作用。
手臂的開、合和胸部的展、收,有舒展和擠壓中府穴、雲門穴的作用。擴胸運動,一開一合,開的時候吸氣,合的時候呼氣,直接牽拉到中府穴、雲門穴,起到鍛鍊肺經的作用。
「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一個名詞,不是現代解剖學上的獨立術語。在日常生活中,有「筋疲力盡、青筋暴露、勞其筋骨、傷筋動骨、柳骨顏筋」等等成語為大家耳熟能詳。這些成語中的「筋」雖然各有其含義,但是都與我們的身體息息相關。
《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亦云:「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所以筋要發揮作用離不開肝血,肝血充足,筋才能靈活,反過來,手腳關節的運動能夠鍛鍊「筋」,起到促進氣血流通的作用。
筋指的就是現代醫學上所說的「肌腱、韌帶、筋膜、腱鞘、滑囊、關節囊」。
拉筋的作用
近幾年,「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的說法比較流行。這句話可以被認為是來自中醫的一個觀點:「骨正筋柔,氣血自流」,氣血瘀滯,不通則痛,氣血通暢,通則不痛。
因此,拉筋的作用,首先表現在祛痛上。臨床上常見中老年人肩背、腰腿疼痛,肢體活動不便,這其實就是中醫所謂的「痺證」,也屬於人老筋縮的表現。年紀大了,運動減少,筋就容易攣縮,氣血就更容易流通緩慢,滋生其他疾病。
拉筋可以使氣血流通,從這個角度講拉筋是延緩衰老、保持健康的健身妙法之一。所以說拉筋其最初始的作用是使氣血流通,最明顯的效果是治療各種肌肉關節疼痛,而間接作用確實可以延緩衰老。「筋長一寸,壽延十年」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太過誇張,是不正確的。
射鵰的作用
在「射鵰」的動作中,不止有上肢「拉弓射箭」的動作,還要有下肢腳趾鬆緊交替的練習。人的衰老是從離心臟最遠的部位開始的,俗話說:人老先從腿上老,實際上是腳上的血液循環放慢了,血流量不足,所以走起路來腿腳不穩了。再接著就是手指上的血液也不足了,所以摸上去手腳冰涼。步履蹣跚、手顫,這都是衰老的標誌,說明心臟的動力不足了,泵出的血液到不了肢體的末梢。
手指腳趾末梢的溫度叫做「指溫」,深呼吸配合緩慢的動作練習,可以有效提升指溫,因為這種練習可以提高心肺的代謝功能,使人體從外界獲取氧氣和運輸氧氣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對老年人來說尤其適合,可以有效防止老年痴呆和摔倒,延長壽命、提高生命質量。
左右開弓似射鵰功效
左右開弓似射鵰治療什麼
練習本動作主要適用於甲狀腺亢進或者減退、哮喘、各種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急慢性扁桃體炎、頸椎病、肩周炎、胸椎小關節紊亂、神經衰弱、失眠等人群。
也能展肩擴胸,抒發胸氣,消除胸悶;疏理肝氣,治療脅痛;剌激督脈,和背部俞穴,同時調節手太陰背經經絡之氣,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適。
疏通經絡,防治疾病
如健身氣功八段錦「左右開弓似射鵰」動作中的「八字掌」,通過坐腕和食指上翹、可以有效地刺激太淵和商陽穴,達到暢通肺經和通肺經的目的。
中醫認為:「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它內聯臟腑,外絡肢節,每一臟腑都有一條自己的經絡,正常情況下氣血在經絡上的運行是暢通無阻的,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導致經絡不通,那麼它相應的臟腑就要得病,反過來如果某一臟腑得病,其相應的經絡也會不通。」所謂「不通則痛,痛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想保健身體,防治疾病,就要想辦法保證經絡的暢通。而因為手三陰三陽經的起止點大都分布在手指上,而手指上這些穴位又被稱為各條經絡的「井穴」,中醫認為:所出為井,井穴為各條經絡氣血的生發之地。所以氣穴在此處比較弱小,加之氣血在連接點也更易阻滯不通,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加強活動手指來刺激手三陰三陽經的井穴和起止點,從而達到暢通其經絡,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左右開弓似射鵰的體會
網友說:有位老人家顫巍巍的來練習左右開弓似射鵰,我不要求他的動作做得多麼到位,只要求他的動作要緩慢、動作和呼吸要配合,特別是練習「左右開弓」的時候,要求他的手指和腳趾要充分的動起來。剛開始,他說手指、腳趾特別硬,不聽使喚;我就要求他用意想著自己的手指和腳趾動起來;堅持了幾天,老人家說手指腳趾慢慢有感覺了、能動起來了,我鼓勵他繼續堅持,只練習前兩個動作,每次反覆練習二十分鐘左右。
半個月後,老人家說,每次練完,都覺得手指、腳趾熱乎乎的,手腳溫暖而有力,走路比以前穩當多了。
網友說:個人感覺,八段錦中的第二節「左右開弓似射鵰」,對大腸功能調理有效果,不防一試。
網友說:左右開弓似射鵰:頭要先定位,下頜微收,和同側的肩部對應,同時對側的脖根處的肌肉和經筋得到充分拉伸。推出的手為射箭掌(即劍指:食指伸直,其餘四指彎曲收緊),推出時力在掌根,肘彎不可完全伸直,同時扣腕(這樣能刺激腕部的陽池穴);搭弓之手,四指併攏,第一二關節彎曲收緊,拇指虎口併攏,第一關節彎曲收緊,作拉弦狀;同時夾住肩胛骨,以開合膏肓穴。此時推出射箭手的食指、拇指會有麻脹的感覺,此感覺是此式到位的標誌。推出之手開始推出時,開始緩緩呼出,推到極致時,呼出也應到極致,力撐掌根,並有扣腕之勢,堅持三個呼吸,同時要感受手臂有伸展和拉縮的雙向力的意念。
左右開弓似射鵰呼吸方法
(1)呼吸方法(左開弓):身體重心右移,左腳向左開立;同時兩掌向上交叉於胸前(吸),兩腿徐緩屈膝成馬步,兩手開弓(呼)。收腳還原:身體重心右移,抬起左腳向右腳靠攏;同時右掌向上向右向下劃弧(吸),左腳並步伸直;同時兩掌分別由兩側下落捧於腹前(呼)。右開弓的呼吸方法同左開弓。
(2)說明:左右開弓似射鵰的每一招式(左開弓或右開弓)動作為兩個呼吸循環,其中搭腕與馬步開弓為大呼吸,並步與上肢劃弧為小呼吸。小呼吸動作較小,呼吸深度較淺,呼吸節奏稍快。本節呼吸以上肢動作為主。
第二種呼吸方法
動作一: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呈馬步樁式。兩手自然收於身體兩側,思想放鬆,松靜站立。
動作二:吸氣,雙手上提,交叉於胸前。
動作三:以左式為例,呼氣,左手握拳,食指與拇指呈八字形撐開,左手緩緩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時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手呈如拉弓狀。眼看左手食指與拇指之間。
動作四:保持拉弓的姿態,同時閉氣片刻,大概10個數左右。
動作五:吸氣,兩手回收,交叉於胸前。
動作六:呼氣,右式同左式。
動作七:吸氣,兩手回收,交叉於胸前。
動作八:呼氣,兩手下按,回落體側。
第三種呼吸方法
方法2 : 兩腳分開到成馬步兩手面前交叉時,吸氣;下坐成馬步兩手拉開時,呼氣;並身站立到成另一邊馬步,吸氣,向右拉弓,呼氣。
其他二種呼吸方法
1、初級練習水平,掌握動作即可。
2、為增強健身效果,掌握動作以後,應配合呼吸進行練習。配合呼吸的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是:「動作一」和「動作二」配合緩緩吸氣,「動作二」用力時略閉氣;「動作三」和「動作四」配合緩緩呼氣。一組動作,一次呼吸,較為簡單。
第二種是:「動作一」緩緩吸氣;「動作二」緩緩呼氣,用力時略閉氣;「動作三」緩緩吸氣;「動作四」緩緩呼氣。此種呼吸方法,在一組動作中,進行兩次呼吸,動作需更緩慢以配合呼吸,練習難度較大,但是健身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