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業看實力:7家信託增資「補血」200億元

2020-12-16 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陳嘉玲 北京報導

11月份,銀保監會甘肅監管局批覆同意了光大信託增加註冊資本金事項,將由64.18億元增加至84.18億元。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光大信託的增資尚未完成。

透過光大信託增資,《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資金信託新規徵求意見出臺以來,步入轉型深水區的信託業,正在迎來一輪強勁的增資潮。

據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共有7家信託公司增資近200億元,9家信託公司有增資或引入戰略投資者意向。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為了符合監管要求,尤其是當前資金信託業務開展的規模限制與信託公司淨資產掛鈎;另一方面,當前信託面臨著轉型發展、業績下滑以及流動性風險等壓力;並且,融資類信託業務的開展離不開足夠的資本實力。

建信信託躍進「百億俱樂部」

據光大信託官網披露,光大信託總裁邵泉在10月22日的2020年第三季度經營形勢分析電話會議上表示,「要確保儘快完成增資工作。公司轉型發展加大投入和前期布局,需要有較強的資本實力做支撐,增資對於公司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都有重要促進作用,是年底之前尤為重要的一項工作。」

本報記者統計發現,2020年以來,國投泰康信託、建信信託、財信信託、西部信託、國元信託、江蘇信託和光大信託7家公司增資已獲批,增資金額分別為4.8億元、80.33億元、19.29億元、5億元、12億元、50億元和20億元,合計191.42億元。這7家信託公司增資後的註冊資本總計為409.28億元。

其中,建信信託的增資堪稱「大手筆」,註冊資本金由24.67億元增至105億元,成為信託業「百億俱樂部」的一員,位居行業第六位。

至今,「百億俱樂部」成員共8家,還包括重慶信託(150億元)、平安信託(130億元)、中融信託(120億元)、中信信託(112.76億元)、華潤信託(110億元)、崑崙信託(102.27億元)和興業信託(100億元)。

接下來的「百億俱樂部」成員可能還將增添五礦信託和華信信託兩家。

5月底,五礦資本(600390.SH)公告稱,公司擬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發行數量不超過8000萬股,募資總額不超過8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資淨額擬用於對子公司五礦信託增資不超過55億元。若完成增資事項,五礦信託資本註冊資本將由60億元增至115億元。

11月中旬,華信信託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徵集戰略投資者的公告》,並稱擬引入單一或多家戰略投資者,引入資金34億~68億元,註冊資本增至100億~134億元。

事實上,截至目前,仍有約9家信託公司在增資路上。例如,除了華信信託外,山西信託於11月12日對外發布了《關於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公告》,面向全國公開引入具備優勢資源的戰略投資者。

記者還注意到,7月份,陝國投A(000563.SZ)公告稱擬引進三家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7億元;8月末,民生信託母公司泛海控股(000046.SZ)也發布公告表示,民生信託等子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前期工作已啟動;11月底,中糧資本(002423.SZ)發布公告,子公司中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擬以自有資金16億元向中糧信託進行增資,增資後中糧信託註冊資本金將達到28.31億元。

此外,四川信託第三大股東宏達股份(600331.SH)曾於7月28日發布公告稱,四川信託擬增加註冊資本15億元,但其放棄對四川信託增資;同意四川信託引入符合條件的戰略投資者,按照增資價格對四川信託進行增資。

記者了解到,華澳信託和雲南信託也有引戰或增資方面的動作。

融資類要求資本實力

「增資背後有著不同的動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符合監管要求。」某信託公司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事實上,監管部門將信託公司相關業務的規模與淨資產規模掛鈎得越來越密切。5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資金信託新規」)就有多處這樣的規定。

比如,在自有業務方面,資金信託新規規定,「信託公司以自有資金直接或間接參與本公司管理的集合信託計劃的金額不得超過信託公司淨資產的百分之五十」;在信託業務方面,則規定「信託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投資於同一融資人及其關聯方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合計金額不得超過信託公司淨資產的百分之三十」。

此外,關聯交易也與信託公司淨資產掛起鉤來,如「信託公司將信託資金直接或者間接用於本公司及其關聯方單一主體的金額不得超過本公司淨資產的百分之十,直接或者間接用於本公司及其管理方的合計金額不得超過本公司淨資產的百分之三十」等等。

除了滿足監管指標的要求外,如中糧信託的增資公告所言,本輪增資立足於公司整體發展戰略和信託行業轉型背景,有利於信託公司拓展業務發展空間,推動業務轉型,提升盈利能力。

「資本是我們最大的制約、最大的短板。」某中小信託公司的高管表示,在業務合作上,銀行、保險公司都有其內部風控標準,比如我們淨資產30億元,但一些銀行的標準卻要求50億元。

上述信託高管還坦言,融資類信託承擔了信用風險,就要求金融機構計提撥備、有吸收風險損失的能力。除了監管要求壓降之外,我們也是主動地逐步去退出融資類信託業務,因為它確實需要足夠的資本實力。

實際上,引戰增資也是信託公司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緩解流動性風險的選擇。

正在公開「引戰」的華信信託,便要求戰略投資者「同意在完成增資前以適當方式對公司進行流動性支持,以保障信託投資者利益」。而在「引戰」之前,今年9月24日以來,華信信託多達20隻產品宣告延期兌付,引入戰投有望幫助其化解兌付難題。

「目前不少信託公司面臨轉型、業績以及風險暴露、流動性風險的壓力,尤其是安信信託和四川信託的爆雷。」上述受訪信託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對於此類風險項目的化解,股東應當給予必要的流動性支持。」

本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銀監會下發的《關於信託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銀監辦發〔2014〕99號)就曾要求,信託公司要建立流動性支持和資本補充機制。

而近期央行的一份報告也要求,完善資本監管標準,確保信託公司保持與其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能力一致的資本水平;重點關注信託公司資產風險狀況、股權關係及實際控制人信息、固有資產真實質量等情況;壓實信託公司及其股東的主體責任;等等。

相關焦點

  • 華宸信託註冊資本計劃增至10億元 今年來已有9家信託增資獲批
    今年5月《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發後,信託行業增資潮再起。各家信託公司你爭我趕,紛紛發布增資計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共有9公司獲批增資,增資金額超200億元。華宸信託相關人士稱,隨著行業平均註冊資本水平的不斷提升,公司將積極徵求主要股東的意見,合理安排好明年的增資計劃。
  • 加快增資擴股 信託公司扎堆「補血」
    隨著防風險和行業轉型的需要,信託業重啟增資擴股「模式」。2020年最後一天,五礦信託正式將註冊資本由60億元增加至人民幣130.51億元。自此,2020年包括五礦信託、華鑫信託、大業信託、陝國投信託等多家本土信託公司實現了增資目標。我國68家信託公司中註冊資本金衝進「百億俱樂部」的也近10家。
  • 增資潮再起 七家信託公司增資近180億元
    【財新網】(記者 梁虹)2020年信託業迎來又一輪增資熱潮。  根據財新記者統計,2020年截至12月11日,已有七家信託公司完成增資,增資總額179.42億元,平均增資幅度為25.63億元。
  • 9家信託公司註冊資本過百億 還有多家信託公司增資在路上
    近日,銀保監會官網顯示,青海銀保監局批覆了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礦信託)增加註冊資本的請示,同意其註冊資本由60億元增至130.51億元。至此,五礦信託的註冊資本排名升至行業第二位。據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統計,經過近年來的陸續增資,已有9家信託公司註冊資本過百億,此外,還有陝國投A、雲南信託、華信信託等信託公司在增資的路上。
  • 9家信託公司去年完成增資逾280億元 註冊資本金前十排序再變
    據銀保監會批覆,2020年內共有建信信託、財信信託、西部信託、國元信託等9家信託公司增資總額超280億元,而2019年增資額僅為160餘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大手筆增資不在少數,兩家信託公司註冊資本推高至百億元。五礦信託的註冊資本從60億元增加到130.51億元,建信信託由24.67億元升至105億元,分別位居行業第二位和第六位。
  • 年內信託公司增資獲批金額達204.27億元
    在產業轉型浪潮中,信託公司「增資」浪潮仍在繼續。 自12月以來,許多信託公司已宣布增資!大業信託的增資是經廣東省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的,同意將其註冊資本從10億元人民幣變更為14.85億元人民幣。
  • 中信消金「大補血」:註冊資本增加4億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對外正式營業不足一年,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信消金」)進行了一次「大補血」。5月27日,北京銀保監局在其官網發布關於中信消金變更註冊資本的批覆,批准該公司將註冊資本從3億元人民幣增資至7億元人民幣。
  • 今年信託公司掀「增資引戰」潮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有十幾家信託公司完成或準備進行增資擴股,另有多家信託公司有意引入戰略投資者。信託公司忙增資引戰年內增資近兩百億12月4日,青島銀保監局同意陸家嘴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由40億元人民幣增至48億元人民幣,股權結構不變。
  • 中融信託:復工+電子化展業 促信託市場逐步修復
    來源:財經快播網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2月國內經濟整體都受了較大影響,基礎產業類信託在2月下滑比較明顯,但金融類信託表現優異。中融信託研發部研究院認為,就未來幾個月來看,隨著疫情高峰逐漸過去,各地復工節奏加快,加之電子化展業的逐漸成熟,集合信託市場或逐步向正常水平修復。
  • 信託增資潮繼續:建信信託增4倍至105億,陝國投定增37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信託業再次先出現增資潮。7月8日,北京銀保監局批覆同意建信信託變更註冊資本,註冊資本由約24.67億元大幅增至105億元。建信信託正式邁入註冊資本百億信託公司行列。68家信託公司中,中信信託、重慶信託、平安信託、中融信託、華潤信託、崑崙信託等註冊資本已逾100億元。建信信託此次增資中,中國建設銀行出資金額70.35億元,出資比例67%;合肥興泰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資金額人民幣34.65億元,出資比例33%。
  • 信託掀起增資潮背後,行業「爆雷」頻繁!
    除了大量信託公司通過原有股東出資進行增資外,還有更多的信託公司採用引入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截至10月,包括華澳信託、雲南信託、四川信託、安信信託、陝國投信託、華信信託等正推進引戰工作。信託公司的增資擴股多與當下的經營環境相關。資金信託新規漸行漸近,多家公司有做大資本金的壓力與動力。在當前複雜外部環境下,信託公司引入強大資本實力還有利於提升投資者的認可度。
  • 中信消金開業不滿一年大「補血」 註冊資本由3億增至7億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中信消金開業不滿一年大「補血」,註冊資本由3億增至7億元中信消費金融註冊資本從3億元增資至7億元。5月27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批覆,批准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將註冊資本從3億元增資至7億元。本次註冊資本變更後,股東構成、註冊資本出資額和出資比例如下:中國中信有限公司,出資金額2.457億元,出資比例35.1%;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出資金額2.443億元,出資比例34.9%;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出資金額2.1億元,出資比例30%。
  • 深陷虧損泥潭,君龍人壽四度增資「補血」
    自2008年成立以來,君龍人壽十年間四度增資「補血」,這背後是靠銀保渠道拉動保費增長導致公司難以實現內生性增長、業務持續虧損、償付能力不斷「告急」。雖自2016年,公司開始新五年規劃改革,但個險隊伍培育投入多、見效慢,公司短期內似乎仍難以實現盈利。12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行政許可信息,君龍人壽獲批增資1億元註冊資本金。
  • 太平財險11億元增資獲批 今年通過關聯交易認購6項信託計劃
    來源:華夏時報太平財險11億元增資獲批 今年通過關聯交易認購6項信託計劃記者吳敏 北京報導近日,銀保監會核准太平財險增加註冊資本金11億元,註冊資本金由50.7億元變更為61.7億元元。增資後,太平財險股東中國太平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將持有61.69億股,股權比例為99.99%;龍壁工業區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將持61.7萬股,股權比例為0.01%。對於此次增資目的,太平財險方面向本報記者表示,是為了增強發展實力。
  • 先升後降 上周工商企業類信託產品募集規模下滑53.95%
    財聯社(上海,記者 林漢垚)訊,據不完全統計,上周共有211款集合信託產品成立,環比增加1.93%;募集資金185.40億元,環比減少16.54%。從募集資金的投資領域來看,金融類集合信託募集資金69.66億元,環比減少33.05%,佔總募集規模的37.57%;房地產類信託的募集規模47.27億元,環比減少15.11%,佔總募集規模的25.5%;基礎產業類信託募集資金6.08億元,環比下滑8.11%,佔總募集規模的3.28%;工商企業類信託募集資金15.26億元,環比減少53.95%,佔總募集規模的8.23%
  • 中信消金開業一年未滿又增資
    5月27日,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去年7月開業的中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信消金」)增資獲批,註冊資本從3億元增加至7億元。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消費金融行業普遍面臨新增客戶難拓展、存量客戶風險上升等挑戰,行業內公司通過股東增資、發行金融債和ABS補充資本等動作層出不窮。
  • 國投泰康「壓軸」2019年信託增資潮 小股東股權被稀釋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1月8日訊(記者 孫朋浩 見習記者 鹿凱)近日,隨著國投泰康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泰康)增資被北京銀保監局批准,其自身註冊資本實力得到補強的同時,國投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資本)控股股東地位也得到進一步鞏固
  • 61家信託財務數據排名!7家公司信託主營收入超30億
    信託百佬匯記者梳理61家信託公司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發現,信託公司整體經營狀況良好,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為正增長,且信託公司整體的資本實力有所提升。與此同時,信託公司之間分化加劇,行業利潤向頭部公司集中,部分信託公司支出的增長與營收的增長不相匹配。
  • 信託公司全面剖析-華鑫信託
    為了更好的履行這一職責,除整合金融機構外,華電集團還對華電資本進行增資;2018年2月5日,華電資本的註冊資本從40億元提升至113億元,增長了182.5%,由此也體現了華電集團對以華電資本為平臺的金融業務的重視程度。在華電資本官網公布的5家控股金融機構,華鑫信託位居首位,也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華鑫信託在華電集團金融產業中的重要性。 其次,控股股東增資。
  • 華信信託明確引戰條件 三家信託公司困局待解
    11月17日晚,一直謀求引戰的華信信託公布了引戰方案。華信信託發布《關於徵集戰略投資者的公告》稱,公司計劃引入1家或多家戰略投資者,引入資金34億-68億元,註冊資本增至100億-134億元。目前,華信信託面臨超過20隻產品延期兌付的局面。與之情況類似的還有四川信託和安信信託,引入實力雄厚的外部投資者或許是這些信託公司渡過難關的現實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