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從幾十位來自全國各地各界的老師聚集在《這才是中國》研討團以來,不斷有人問起我們的目的、指向、路徑、做法甚至概念用詞等問題。現以對話形式簡明扼要地統一輯錄於此,以利內外通曉。
撰文\王巖林 圖編\大衍 攝影圖片\陳宗海
問:搞網上研討團與開《這才是中國》微信專欄的目的是什麼?
答:一言以蔽之,就是:為大道中華立言。用更通俗易懂的話說是,努力給大道中華的現代話語體系建設當好「築路工」。
問:那你們是將自己定位作探索者、研究者呢?還是定位為傳播者、引領者呢?
答:這是我們反覆探討過的一個根本性大問題。最後的結論:既是前者,也是後者,更應是打通、貫通前後兩者的一體作為者。因為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建設大道中華的現代話語體系,既需要依託這個時代一批領先「新士人」的砥礪前行,卻怎麼也不可或缺億萬社會公眾的思想覺醒與集體選擇。
人民,才是歷史發展的根本推動力。中國思想與大道中華話語,必須首先和根本地贏得最廣大民眾的認可與支持,而主要不是什麼國內或國外專業學術機構與權威的評估認定。我們是為中國、為中國人甚至為未來全人類的,所以我們成果成就的「唯一評判官」,只能是最廣大多元的各界民眾!我們將這看作是一場精神思想領域的「人民戰爭」,我們就是那主動請纓打衝鋒的一彪「敢死隊」。哈哈。
問:既然是為「大道中華」立言,何不直接將專欄名寫作《這才是中華》或《大道中華》呢?
答:剛開始籌建時,的確有好幾位老師是傾向於用《這才是中華》的。後經過大家反覆斟酌討論,認為不能立足於搞一個學人自己的「小天地」,自彈自唱。而是要擔負起時代的使命來,通過影響和引領社會集體認知唱響「中國好聲音」,就得最大限度地聚合網上探索研究群體、粘連社會公眾號受眾、追求傳播推廣效應、回應當下中國的關切與困撓、做通俗化有吸引力的表達。《這才是中國》,不僅更能為大家所關注和普遍接受,而且更擲地有聲、更有衝擊力。
問:那以《這才是中國》為欄目題,會不會降低自身的立意與維度呢?
答:道法自然,一個重要的含義就在於:要分時段、觀事態、據伏起,以循道和順乎自然。開始階段,基於基本事實、初級低維(即:一個立於至少五千年未曾中斷文明之上的國家)的努力,乃是一個必要的臺階,並不影響今後分階段的不斷升維。毛主席當年在井岡山剛建立根據地那會兒,也沒急著就提「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吧?!
問:用「中華大道」不好嗎?
答:「大道中華」,更能體現天下人類之視野與關懷,也可有利於避免執意據中挺中帶來的不必要質疑與對立。
問:「現代話語」確指為何?
答,指一套既非中國中華古代的、也非西方近現代以來的,卻又對此二者全面「下兼容」的一套當今時代話語。而且,這套話語還要對未來的中國、中國話語走向世界、甚至中華大道引領人類新文明負責。
請理解現階段選擇準確表達詞彙時的困擾與難處。比如,用「現今時代話語」、「新時代話語」,雖然明顯帶有新型話語、甚至開創未來的意思,卻又顯得有些應時應景、長期貫通穩定性欠佳。後來選擇「現代話語」的通俗直白提法,只能算是遷就今人習慣的姑且用之罷了。對了,如果誰能幫在當下找出一個更好的概念提法來,我等願意請他當一回自己的「一字師」!
問:你們準備怎麼幹?
答:一是,要直接鎖定一系列的最關鍵和最根本問題,回答這個時代最需要由我們來擔當和解答的那些首要問題;
二是,集中有限人力、時間、精力來打「殲滅戰」,用「集群圍獵」的四兩撥千斤方式去幹;
三是,以星火燎原式的啟發引導,在更廣闊的範圍內掀起一場社會思想理論領域內的「人民戰爭」;
四是,緊緊圍繞和鎖定中國、中華國、中華文明漫射圈這樣一個主客觀造就的動態穩定真實存在,通過對幾千年一貫傳承的基核文字(如中、華、文、文明、道、大道、天人、天下等)、俗語成語、文獻典籍、集體心理、社會結構、文化形態、天文曆法、風俗習慣等的審視比較與分析解讀,追根溯源、上天入地地不斷反覆深入探究,揭開中國的根本本質,昭明中華始終如一的大道依循。
問:你們靠什麼來幹這樣一件非比尋常的大事呢?
答:具體可以說有三個。一個是,一種或一系列可提供通暢良好互動的傳播平臺與手段;另一個是,方向明確、志同道合、互補協同、實力雄厚的網群團隊;還有一個是,紮實過硬的、足以令人普遍信服的「優質產品」。總的來看,就是一句話:通過大傢伙一道上的相互交流學習、眾手託起大業,來一次「內聖外王」的新時代大道遠行。
問: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問題不難。但第二條建一個強大的團隊,可就沒那麼簡單了吧?
答:說難也不難。我們要的是精準聚合。願意一同幹、有能力的,在精不在多。最重要的是,有相同使命感的人湊到一起,是能產生出「核聚變」般無比巨大的能量的。剛起步一月,就已有50多人主動加入進來。只要我們以大道聚合的方式行大道,一路上越來越不會形影孤單的。
問: 符合什麼標準的「產品」,才算是「優質產品」呢?
答:我們認為就四個字:普遍信服。一少部分的人接受和信服,不行;大多數人將信將疑地聽取和並非出於真心地附和,也不行。我們要做的,必須是要讓大多數人都信服,而且是包括社會、國家、世界在內的全人類中的大多數人。
問:這個難度不小啊。能做到嗎?
答:的確。我們有五種思路與舉措來做保證:
一是,敞開大門,想方設法,吸引國內外的各類優秀人才參與一個個「圍獵式」的大會戰;
二是,始終保持好最全面綜合的站位,這樣就能實現以大道方式行「生產」大道話語的大道;
三是,在一些核心根本問題上,上天入地、縱橫比較、反覆探究、不斷深入、窮追不捨、紮實澆築,千錘百鍊總歸是能夠成鋼的;
四是,發揮我們自身行大道、接地氣的優勢,從單純搞研究做學問轉到探究研究與傳播引領的完美結合的路子上來,信服者越來越多,信服程度越來越高,反過來越會令我們把路子走得寬大中正、把學問做得全面紮實;
五是,不斷在中華古代話語、現代西方話語、紅色革命話語與當下世俗話語的基礎上,創新探索一套更具全面統合力和未來發展引領性的大道中華話語。做好了這五項,把該幹的「活」幹好,就一定能夠做到。
給您舉個例子。我們特意在每周的研討辯論會上,設置了一位「刨根問」的虛擬人物,專門由他來「打破砂鍋問到底」、不斷提各式各樣的問題,就是為了引導、督促、甚至逼著大家把學問做得更紮實完善、更理據充實、更無懈可擊、更表達精妙。相信功夫到,再難的事也也不是問題。
問:網上聚起來的群,非常虛泛、鬆散、雜亂,很多人隨便聊聊還行,想要一起幹事,恐怕沒那麼容易吧?
答:這的確是客觀現實,但卻只是其中的一面。另一面呢?則是網絡提供了過去數千年也沒有的、迅速聯絡結交同道共進的時代機會。要看到,以文會友、因道結隊直接走到一起的,其精神凝聚力直接來自每個人的內心,遠比大多數缺乏統一信奉的建制組織,更加自覺,更能長久,更為優良。當年的延安,能成為全民族的旗幟,不也正是以道義之力量凝聚人的嗎?!
問:你們提出要打造一支「超級網群團隊」,能講講準備怎麼做和現在已經做了什麼嗎?
答:準備怎麼做的問題,就不講了吧。有了一套好的理念理路,只要順勢而為,群策群力,堅定地往下走,好措施和好辦法定會層出不窮的。
這裡就講講我們這一個月都做了那些創新性的基礎建設吧。一是,制定了群內自律的《六項公約》;二是,建立起了一個三部門分工協作的工作團隊;三是,創建了每周組織一到兩次《研討辯論會》的機制;四是,發布了一份長期徵尋徵集好話題、好原創文章、研討團內精論妙語與志願工作人員的啟示,不久就會陸續有研討團內老師的文章及整理後的「精論妙語」向公眾發出;五是,為營造良好學風群風,制定了《群內研討辯論四級響應處理辦法》;六是,公布了《研討團嚴禁使用的不恰當詞語「黑榜」名錄》,並建立起了群務監管值班制度等。
問:內部加強管理後,外部聯絡與合作做得怎樣?
答:這方面做出一些安排,但因剛剛起步,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
問:最後問一個問題,您認為研討團內大家的思想認識,已經都統一到一起來了嗎?
答:對不起,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認知與您不同。思想認識,百人有百個,怎樣統一?且為什麼非要統一呢?只要大伙兒都認同這件事,都願意為講好《這才是中國》的話語盡心出力,無需著意,道自洽合,循著大道往前走,九九終究會歸一。
誠邀積極參與投票,幾個月後看看會不會有什麼較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