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細胞在顯微鏡下放大十億倍時,會看到細胞是什麼樣子的?

2020-12-16 頭鷹有輛車
細胞和宇宙的浩瀚之間是否存在著聯繫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早期的地球上,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和原生動物是最早的單細胞構成的生命。後來,由於線粒體的出現,單細胞生物開始成為多細胞生物,直到人類出現,我們的身體組成部分也是由很多種細胞組成的。既然細胞無處不在,那麼小細胞和宇宙的浩瀚之間是否存在著微妙而神奇的聯繫呢?

一些科學家已經證明,將細胞置於顯微鏡下並將其放大10億倍,看起來幾乎與看到宇宙的景象相同,必須說,這真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偉大發現。"事實上,細胞是一個宇宙,這是一個大膽的猜測和觀點。那麼,當細胞被放大十億倍時會發生什麼呢?一個完整的宇宙出現在人們面前,幾乎與我們所生活的宏觀宇宙的基本結構相一致,它必須讓人想起我們是否生活在一個細胞裡,而人類相對於宇宙來說太小了。

此外,宇宙中有許多微小的生物存在於細胞中,也許在這些生物的眼中,這個細胞就是它們的宇宙。就像我們人類對宇宙的態度和看法一樣。這樣的結論似乎太可怕了。

如果你把宇宙比作活生生的物體,你會發現宇宙就像一個人的身體,它有一套完美的作業系統,地球,太陽系,甚至銀河系等等,所有的運動都是非常有規律的,如果你想要打破這個規律,它將引導宇宙激活自我保護系統,進入"清潔"模式。例如,愛因斯坦預言,人類永遠無法達到光速,因為宇宙本身就是這樣設定的。

細胞就是它們的宇宙

儘管我們目前的科學和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但對於探索宇宙來說,它仍然太淺了。從地球上第一位太空人到現在的幾十年,沒有什麼東西是對數億宇宙存在的,宇宙中有這麼多神奇的東西,可以說,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宇宙不到萬億分之一。宇宙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人類的探索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細胞放大十億倍竟然看到了宇宙,我們的宇宙真的是一個細胞嗎?
    宇宙和細胞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呢?一個是廣闊無邊一個是微不可見,很難想像他們之間會存在這什麼聯繫。但是有科學家研究表明,把細胞放在顯微鏡下放大十億倍後看到的樣子和宇宙的景象幾乎是如出一轍的,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偉大發現。
  • 人類是這個生物的細胞嗎?
    ~宇宙論到底是什麼,相信不只是科學家研究的專利,普通人空下來也可以想一想,宇宙論到底是什麼,只不過與科學家們相比,我們的各種說法和想法,都沒有多大的可信度,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空想,宇宙是否可能是一種巨型生物,我們所發現的行星啊星系什麼的,不過是宇宙論中的一個細胞,而人類,卻是一種不能再小的微小生物,等到它死的那一天,宇宙也會自然而然地消逝。
  • 細胞的「身份證」,糖的小身板蘊含著大能量?
    你也可以看到,它有一個藍色的細胞核,中間有個細胞質,外面包裹了一層細胞表面的細胞膜。中間這個圖,我們剛才已經看到了實際上在細胞膜的上面有各種各樣聚糖所組成的這樣的一層,我們把它叫作糖被或者糖萼。糖生物學實際上,就是研究細胞中,這些聚糖是怎樣合成出來的,合成出來聚糖在細胞表面它怎樣介導細胞之間的相互連接通信,怎麼樣來介導這個細胞變成什麼樣的一種細胞。中間這張圖是一個免疫細胞放到電子顯微鏡下面,可以看到中間黑色的就是它的細胞核,外面有一層細胞質以及它細胞表面。
  • 必修1《分子與細胞》回歸導學及答案
    3.高倍顯微鏡使用如何操作?放大倍數是指放大的什麼?顯微鏡視野中看到8個細胞排成一行,放大4倍後能看到幾個?顯微鏡中有64個細胞充滿整個視野,放大4倍後能看到幾個?如何判斷一個鏡頭是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與目鏡、物鏡長度有什麼關係?將「F」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看到的結果是什麼?若看到的圖像在視野的右上角,怎樣移到視野中央?低倍鏡與高倍鏡看到的圖像有什麼區別?
  • 細胞分裂也這麼「智能」?帶有DNA損傷的染色體會聚齊
    在人們的傳統認知中,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是「隨機均等分布」到子代細胞的。而應頌敏團隊的研究為挑戰傳統認知提供了新的證據,學界認為,這是生命科學領域一項基礎性的重要發現,儘管背後的機制尚未完全闡述清晰,但會激發許多學者的研究興趣。一張意外的照片人的體細胞一共有23對染色體。
  • 細胞這樣玩!3歲寶寶就可駕馭的微觀世界,阿樂帶你一起玩
    芊媽微信私人號:qqmm0606每天我和芊獨家的私藏遊戲都在這裡了,你絕對想不到的各種新奇玩法,每天各種high,其他公眾平臺不常看到哦!我是在上了中學後才在生物實驗室見到了顯微鏡,了解到了微觀世界,今天,我們3歲半的寶貝,便會擁有模擬手繪版的顯微鏡哦,還有各種手繪微觀圖,各種神奇,等待著孩子們來發現。
  • 細胞凋亡檢測——萬融實驗
    細胞凋亡或稱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細胞的生命現象之一,在機體的胚胎發育、組織修復及自身反應性T淋巴細胞的清除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細胞凋亡調節的失控可導致臨床各種疾病的發生,如腫瘤與細胞凋亡的抑制有關。
  • 【珍藏版】細胞如何計數?
    當 chamber 上方蓋上蓋玻片後,每個大正方形之體積為 1 mm²×0.1 mm=0.0001 mL。使用時,計數每個大正方形內之細胞數目,乘以稀釋倍數,再乘以 10000,即為每 mL 中之細胞數目。存活測試之步驟為 dyeexclusion,利用染料會滲入死細胞中而呈色,而活細胞因細胞膜完整,染料無法滲入而不會呈色。
  • NKT、NK、T細胞,誰才是腫瘤細胞的超級殺手?
    在免疫細胞大軍抗擊腫瘤的防線上,NK細胞、CTL(CD8+T)細胞和NKT細胞分別組成了抗擊腫瘤細胞的三層防禦系統。NK細胞、CTL細胞分別構成了初級、次級防禦區,NKT細胞處於核心防禦區。 NKT細胞,它同時具有NK細胞和CD8+T細胞的重要特徵,細胞內部儲存了更多的殺傷性酶類(是NK細胞和CD8+T細胞的上千倍)。
  • JCB:揭示機體NK細胞破壞疾病細胞降低不必要損傷的分子機理
    ,並且在與疾病細胞接觸的位置快速聚集破壞性的顆粒,這些顆粒包含能夠破壞細胞的特殊分子,隨後這些顆粒就會釋放到靶向細胞上並且殺滅疾病的細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貝勒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特殊顆粒釋放到靶向細胞之前,如果其被聚集就能夠改善NK細胞攻擊疾病細胞的能力,同時還能夠降低對附近健康細胞的影響。
  • |細胞|細胞分裂|達爾文|葉綠體...
    10、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  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一個「d」,那麼在透明紙上寫的是「p」。(反向倒立)  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11、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細胞膜—具有保護細胞內部的作用,還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
  • 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最小的東西是什麼?怎麼樣才能看到原子?
    而杆狀細胞約1.2億個,其靈敏度高,能感受微弱的光。當然,人類要看到這個世界,還是需要光這個傳輸信息的媒介,通過光才能接受外部世界的視覺信息。我們的肉眼(具有正常視力的普通眼,不受任何其他工具的輔助)可以看到小至約0.1毫米的物體。從角度來看,人通常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最細小的東西是人的頭髮(用肉眼和在顯微鏡下)和蝨子(用肉眼和在顯微鏡下)。但是,藉助強大的顯微鏡,人類可以看到肉眼無法看到的難以置信的微小事物。
  • 細胞培養實驗室的環境設計
    操作間放置淨化工作檯及二氧化碳培養箱、離心機、倒置顯微鏡等。緩衝間可放置電冰箱、冷藏器及消毒好的無菌物品等。 (3)操作間:普通培養箱、離心機、水浴鍋、定時鐘、普通天平及日常分析處理物。 (4)洗刷消毒間:烤箱、消毒鍋、蒸餾水處理器及酸缸等。 (5)分析間:顯微鏡、計算機及印表機等。
  • 科學家首次發現:特殊T細胞會用「超級炸彈」轟炸靶細胞,從而殺死...
    科學家首次發現:特殊T細胞會用「超級炸彈」轟炸靶細胞,從而殺死危險異類  Evelyn Zhang • 2020-05-11
  • 人類的細胞放大n倍,是不是又是一個宇宙,且無限循環呢?
    沒有矛盾,佔有空間越大,用的時間越漫長,佔有空間越小,用時時間越短。一顆星延生到衰亡需要數十億年,一個基本粒子從延生到衰亡需要數億分之一秒,關健是空間時間結合起來看。首先生命細胞成長的環境不同,它只局限於地球環境,用地球環境的細胞類比宇宙之形是不切合實際的。因地球生命環境受外來制約只引力,其餘全部取決於地球!宇宙是什麼,目前我們的所學還真不清楚。
  • Nature:研究揭示大腦神經細胞多樣性
    2020年12月4日訊/生物谷BIOON/---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思考大腦的細胞類型是什麼樣的。現在,由貝勒醫學院的Andreas Tolias博士,德國蒂賓根大學的Philipp Berens博士和瑞典斯德哥爾摩的Karolinska研究所的Rickard Sandberg博士領導的一項研究揭示了迄今為止大腦中神經類型多樣性最詳盡,最完整的特徵。
  • 「實驗」細胞傳代培養
    3、局限性:主要是細胞離體以後失去與其周圍環境的密切聯繫,其細胞生物學性質必然會發生某些改變,這是應用細胞培養技術時應該充分注意到的問題。三、試劑與器材1.材料:LN299人膠質瘤細胞系。2.試劑:培養液(含10%胎牛血清)、胰蛋白酶液、PBS、酒精等。3.器材:二氧化碳培養箱、恆溫水浴箱、倒置顯微鏡、移液器、培養瓶、培養板、吸管、膠帽、青黴素小瓶、眼科鑷子、飯盒等。
  • 高清動圖…看回輸至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如何殺敵
    每一個細胞應對外來物的反應和消滅方式會令你眼前一亮,了解它們如何行動對於我們這些科研汪們也是大有裨益。讓我們看看它們如何行動的吧。    在顯微鏡下「實地」拍攝一場免疫細胞的戰爭場面,免疫系統vs癌細胞(看的小編熱血沸騰)
  • PNAS: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研究者表示,當細胞相互碰撞時,會使其移動並搖晃,甚至有時候會引起細胞破裂。與橡皮筋拉伸過度就會發生斷裂不同,過度拉伸的細胞會開啟自我修復反應。目前研究人員利用顯微鏡就能觀察到這一現象,但問題是目前他們並不清楚細胞內的修復和適應過程是如何被開啟的。這項研究中,揭示了細胞內的特殊蛋白質是如何檢測到驅動力量並開啟修復過程的。
  • 《科學》:細胞裡的油滴竟是免疫關鍵!科學家發現,細胞內的脂質滴是...
    不過油脂本身沒有罪過,它的高熱量特性能夠為機體儲存大量的能量,是細胞關鍵的營養來源;同時,油脂也身扛免疫大旗,能夠成為先天免疫的核心。不不不,這回說的不是勇猛可愛的脂肪細胞,而是我們細胞內的那些脂質滴(LDs)。近期,一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成果為我們揭示了細胞內脂質滴的關鍵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