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文化 京東大鼓大慶傳承基地正式落成

2020-12-16 東北網

揭牌儀式現場。

東北網11月25日訊 11月19日上午,一曲《鼓動新天地》拉開了京東大鼓大慶傳承基地揭牌儀式的序幕。

9時28分,揭牌儀式在讓胡路區創業城6區舉行。京東大鼓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王寶濱和社會各界人士為傳承基地揭牌。

這次京東大鼓大慶傳承基地圓滿落成,標誌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曲藝界的明珠——京東大鼓正式進入大慶。

據了解,京東大鼓起源於北京東八縣(通州、三河、武清等),始發於天津的寶坻縣(今天津寶坻區),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京東大鼓的平民化和草根性充分體現了京東地區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因其鄉土氣息濃鬱,語言通俗易懂,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曲藝形式。這種曲藝形式在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京東大鼓的傳承過程中,由董湘昆先生創立的董派京東大鼓大放異彩,尤其是那曲著名的《送女上大學》,讓無數人為之陶醉。而由他的弟子王寶濱傳承創作演唱的《憶鐵人》更是堪稱佳作,開創了百人合唱京東大鼓的先河,震撼龍江,享譽全國。王寶濱是大慶培養成長起來的我國京東大鼓表演藝術家,國家非遺星火傳承人。

京東大鼓大慶傳承基地落成,是一件有助於京東大鼓傳承和社區文化建設發展的大好事,對弘揚主旋律、豐富社區文化生活、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更多藝術人才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對此,創業城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大力支持和扶植,把這個傳承基地建設得越來越好,讓京東大鼓在這個基地開花結果。

活動現場,作為董派京東大鼓第三代弟子和學生的陳慧傑表示,京東大鼓大慶傳承基地揭牌,使他們學習有了穩定的課堂,排練有了舞臺,日後發展有了穩固的基地,為此,他們將全力服務於社區,為繁榮社區文化生活貢獻力量。

記者熱線:15164550674

相關焦點

  • 1915頭條|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永平非遺傳承基地正式開館
    ,醴陵市瓷藝堂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非遺傳承 你我同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永平非遺傳承基地開館儀式在醴陵陶瓷谷1915陶瓷文化特色街區拍賣中心一樓順利舉行。○ 活動現場圖為了更好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大力培育中國工匠的總體要求,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2018年8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與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組織開展資助「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基地」工作。
  • 江南派京東大鼓
    江南派京東大鼓江南派京東大鼓是密集擊節型京東大鼓的一個流派,由上海雨冬江南文藝工作室獨立原創音樂人高雨冬始創。風格一改京東大鼓間奏擊鼓,演唱鼓詞時停止擊鼓的傳統風格,甚至在一些曲目中直接使用架子鼓和電鼓代替傳統鼓板為伴奏。
  • 傳承非遺文化 助力脫貧攻堅——拉薩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創新中煥發...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不斷深入挖掘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的藏文化資源,使古老文化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活力。「木雕」「藏香」「藏戲」等這些承載著厚重文化和智慧的非遺傳統項目,如今正以年輕人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藉助日益完善的保護發展政策,逐夢前行,助力脫貧攻堅。
  • 關注|王場鎮:辦非遺展演 建傳承基地 揚傳統文化
    11月20日,王場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精心挑選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王場中學進行集中展演,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 在觀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湯先成帶來的一段湯格皮影戲後,幾位同學圍上來詢問,表現出熱切的好奇心。
  • 贛州定南縣:多舉措傳承非遺文化 永續客家情緣
    近年來,定南縣秉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通過多種方式渠道,收集整理定南民間、民俗文化中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線索,建立完善定南縣非遺檔案及相關數據,並對收集與徵集到的非遺典型實物和文獻資料進行陳列、展示、研究和管理,推動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
  • 今晚報:京東大鼓助埃及小夥兒奪冠
    在剛剛結束的第19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埃及大區賽決賽中,一位曾經在中國留學期間學習了京東大鼓的埃及小夥兒,因演唱了京東大鼓《送女上大學》,獲得此次比賽埃及大區決賽第一名。他將代表埃及參加「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的全球總決賽。
  • 成為北京市非遺項目 能否拯救少白派京韻大鼓?
    演奏技藝不好掌握 仍活躍的演奏者少 了解的觀眾不多  成為市非遺項目 能否拯救少白派京韻大鼓?  11月底,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布北京市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京韻大鼓(少白派)赫然在列。那麼這一非遺項目現在發展現狀怎樣?
  • 成為市非遺項目 能否拯救少白派京韻大鼓?
    11月底,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布北京市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京韻大鼓(少白派)赫然在列
  • 走進卓葉樹葉吹奏,傳承非遺文化
    2020年5月21日,為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一步做好非遺的保護傳承,由深圳電視臺《深圳非遺》系列節目組特邀訪談卓忠明樹葉吹奏,並走進深圳灣紅樹林公園現場拍攝,集中宣傳和展示樹葉吹奏非遺文化,展示深圳獨具特色的非遺項目,提高市民對非遺的認知度、認同感和參與意識
  • 「學院派」傳承讓「非遺」活起來——福建商學院探索非遺的傳承與...
    近年來,福建省致力傳承、保護、推廣非遺項目。各大院校也積極響應,其中福建商學院更是通過傳統與時代的融合與創新,依靠「學院派」傳承人,大大增加了非遺文化的影響力,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展現出新的生命力。2019年11月,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福建商學院指導,福建省藝術館(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建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福建公務員培訓基地(福建商學院)聯合主辦的「2019年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研討與創作培訓班」正式開班。
  •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堅定文化自信,讓非遺文化「活起來」!黨的十九大將「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為堅定文化自信的一個部分寫進報告中。
  • 成為北京市非遺項目,這能否拯救少白派京韻大鼓
    11月底,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布北京市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京韻大鼓(少白派)赫然在列。那麼這一非遺項目現在發展現狀怎樣?在傳承過程中,有哪些特色和優勢需要保持?在守正創新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難?
  • 打造山東省文化品牌,國家非遺「山東琴書」傳承基地落戶聊城大學
    》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曲藝)傳承基地的授牌儀式。聊城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副院長何麗麗出席並主持會議,同時活動邀請了山東省藝術研究院的領導、各位傳承人走進聊城大學,讓青年學子感受山東琴書的藝術魅力,為山東琴書的進一步傳承共同做出努力。
  • 志願傳承挖掘非遺「富礦」
    每周六早上7點20分,「80後」平面設計師竇雅麗就要從家出發,輾轉乘坐1個多小時的地鐵,在9點前趕到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長椿街9號的西城區非遺傳習基地。在這裡,作為一名傳承志願者,她每周有一次與麵塑代表性傳承人張寶琳當面學活兒的機會。  這個機會來自北京市西城區的非遺傳承志願者項目。
  • 中堂龍舟再增非遺傳承人和基地
    ■龍舟製作大師霍沃標 中堂融媒體中心供圖日前,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暨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中堂鎮龍舟榜上有名。其中,中堂鎮鬥朗霍沃培造船廠入選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霍沃標獲評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紅領巾小記者走運河,傳承非遺文化
    尋訪非遺大師,體驗非遺民俗,傳播非遺文化,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小長假。拜訪大師,對話非遺走進杭州市工藝美術館二樓的大師工作室,大量的非遺民俗作品吸引了小記者們的目光。提前做過「功課」的小記者知道,這裡的大師工作室匯集了剪紙、織繡、竹藝、紫砂、皮影等十幾個民俗,而國家級、省市級的工美大師及手工傳承藝人大師就在這裡。
  • 【嶺南文化】學院「嶺南特色工藝非遺傳承經典」叢書正式出版發行
    非物質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和發展對社會發展和民族復興意義重大。國務院辦公廳2005年頒布的《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指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是維護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 德院「一勾勾」項目上榜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
    7月22日,山東省教育廳對2019年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進行了公示,經專家評審,共遴選出20個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其中,德州學院一勾勾項目榜上有名。據悉,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內容包括課程建設、社團建設、工作坊建設、科學研究、輻射帶動、展示交流等6個方面。利用基地建設豐富的師資與課程資源,輻射帶動當地6至8所中小學校和1個社區,並在中小學校建立基地。同時,組織專家定期到中小學校開設專題講座,選派優秀藝術或體育專業教師擔任中小學校兼職教師,為中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提供專家支持。
  • 關注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徐行小學等10所學校被評為傳習基地
  • 北京:支持外地非遺在京傳承傳播
    、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的豐富內涵;充分利用豐富的非遺資源,以體育為主題,以文化為內容,將春節文化、長城文化、冰雪文化與奧林匹克理念相融合,將傳統文化活動與科技冬奧相融合,加強對外人文交流,促進文明交流互鑑,創造豐厚的冬奧文化遺產;創新非遺保護傳承理念,引入現代創意設計,加快推進「網際網路+非遺」行動,賦予非遺資源時代價值,構建非遺保護傳承的「北京樣本」;非遺保護傳承成果體現首都風範、古都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