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化身「小獅子」跟隨非遺傳人學習醒獅,體驗舞獅樂趣

2020-12-18 大洋網

大洋研學再次出發啦!7月25日,洋洋帶領孩子們來到了坐落在黃埔區雲埔街道荔枝山腳,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小坑村,跟隨廣東醒獅非遺傳人龔桂冬老師一起學習醒獅。

民間舞獅活動雖然由來已久,但關於這門藝術的起源卻是眾說紛紜,行家們遍翻群書也只能從各種記載中悟出一些頭緒,其中又包括種種傳說。這次龔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舞獅小課堂,讓我們明明白白了解了舞獅起源與舞獅傳統。


傳統醒獅風格

原來舞獅分為:「北獅」與「南獅」,我們廣東地區的舞獅肯定就是南獅啦。在造型上,北獅更像真獅子,而南獅不像;在舞法上,北獅注重寫實,表現靈活動作,南獅則注重馬步,表演威猛神韻。

龔老師告訴孩子們,傳統的南醒獅種類繁多,既有佛山的大頭獅、鶴山的鴨嘴獅、英德的雞公獅、還有貓形獅、龍形獅、麒麟獅、貔貅獅、祁東獅等等,形態風格各異。

醒獅的傳統風俗主要有「開光點睛」與「採青」,活動當天小朋友們還欣賞了精彩的「採青」表演,「採青」分為操青、驚青、食青、吐青等套路。

傳統醒獅表演

醒獅是融武術、舞蹈、音樂、技巧等為一體的文化活動。舞者透過不同的馬步,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抽象地表現出來。醒獅表演形式分為單獅、雙獅、群獅,舞獅時會配以大鑼、大鼓、大鈸。

醒獅體驗

活動當天,孩子們與一班師兄、師姐在龔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醒獅的步法、握法、眼法、嘴法、頭法、尾法等基本功,還即興來了一段醒獅的三拜表演,孩子們的表演像模又像樣!

畫出心目中的醒獅

在上午傳統醒獅造型設計的學習中,孩子們對醒獅造型都有了一個初步了解,接下來我們就親自動手,來畫一下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醒獅臉譜!

通過這一天的學習,小朋友們了解了醒獅起源、傳統風俗;認識了南北獅的區別及南獅的設計風格;還化身「生猛小獅子」,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並收穫了一幅獨一無二的醒獅臉譜,收穫滿滿的一天!

期待下次的醒獅活動中,能夠有更多的大小朋友們參與進來,一起學習、弘揚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化身「小獅子」跟非遺傳人學醒獅,體驗舞獅樂趣,品嘗特色盆菜!
    2006年5月20日,廣東醒獅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次,我們將跟隨廣東醒獅非遺傳人龔桂冬體驗醒獅文化,強身健體、鍛鍊意志的同時,學習祖輩的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一起做傳統文化的繼承者。龔師傅有多年為留守兒童教授武術的經驗,研學過程中孩子們還有機會與留守兒童互動切磋,加強交流。
  • 非遺跨界再創新意,燃油×醒獅燃爆生活
    9月25日,殼牌V-Power威澎燃油正式啟動「跨界國潮非遺項目」,牽手四大文化悠久、極具特色的非遺項目,為消費者帶來非一般的「全新動力」體驗。同時,記者還了解到,這一次殼牌V-Power威澎燃油的跨界項目包括四大主題「玩、藝、音、健」,今天作為首站「玩轉廣東醒獅」的啟動,延長殼牌特邀了《廣東醒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鄧錦釗師傅親臨現場,與現場嘉賓和消費者分享非遺知識,體驗非遺項目的樂趣,玩轉趣味加油站。
  • 美國學生遊學團來獵德學舞龍舞獅,大呼過癮!
    ,舞龍舞獅太有趣了!」拜獅、高獅、三星、七星,「小獅子們」將醒獅基本動作逐一溫習,再練習群獅套路編排。與此同時,為了給外國友人們帶來盡善盡美的表演,獵德龍獅隊的隊員們也在祠堂外認真練習每一個動作。該校傳播學教授譚婉清來自佛山,本次遊學活動主要由她組織,「學生們主要學習的是文化和傳播專業,我認為只要有好奇心就可以來感受,讓他們通過文化了解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 醒獅文化的傳與承
    鑼鼓響起睜眼、抖毛、撓癢一個飛躍,獅子「活了」對於生活在南獅起源地的佛山人來說,醒獅,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論是大街上熱鬧的新張慶典、逢年過節的慶賀表演、還是定期組織的醒獅比賽,一定會有人駐足停留,感受這份身在其中的喜慶。
  • 校園醒獅隊角逐傳統醒獅邀請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林潔)11月12日,2020年廣州市傳統醒獅邀請賽在天河體育中心落下帷幕,來自廣州市11區的15支代表隊、近300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獅王爭霸」。為了更廣泛地滿足醒獅愛好者的參賽需求,讓市民觀眾擁有更好的觀賽體驗,組委會將該比賽賽制設定為傳統醒獅(群獅)賽,比賽參照《2011年國際舞龍舞獅競賽規則》不分組別、男女運動員可混合組隊,13至60歲舞獅運動員均可報名參賽。
  • 藤縣獅舞:從「小獅子」到「世界獅王」的揚名之路
    在獅舞文化鼎盛時期,當地同時有300多支民間舞獅隊,幾乎每個村都有,這些舞獅隊多以村或廟堂、武館、宗族為組織。鄧明華是藤縣獅舞的代表性傳承人,他的禤洲醒獅隊就在藤縣獅舞的發祥地——濛江鎮。獅隊創建初期的套路以傳統獅為主。
  • 【新春走基層】少年醒獅社團薪火相傳 傳統醒獅煥發生機活力
    大朗醒獅活動的起源,雖然無法追溯到具體的時間,但據《大朗鎮志》記載,醒獅活動是大朗的傳統文體活動,歷史悠久。早在清朝末期,大朗就有醒獅文體活動的歷史記載。據老藝人葉沃籌介紹, 民國時期大朗有麒麟、醒獅武術館20 多間。1921 年5 月初, 大井頭曾派出一支麒麟、醒獅、武術隊前往廣州大元帥府表演,還受到孫中山的嘉獎。
  • 中國的舞獅文化:南獅和北獅有什麼區別?每一隻獅子裡面都有靈魂
    舞獅就是把一個獅子的套裝披在兩個人身上,兩個人搭配做出像獅子一樣的動作,一人在前方掌握頭部一人在後方掌握尾端,在舞動的同時伴著銅鑼鼓聲,有的時候還有一個人拿著長棍,棍上帶著繡球來引逗獅子,這種活動就叫做舞獅子,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舞獅子常見於過年等歡慶時刻。因為舞獅是一種驅邪避害的活動,所以舞獅這種活動一直保留至今。
  • 廣東醒獅傳承人黎念忠:我們與新加坡醒獅師傅「沒有距離」
    這其中,傳統舞獅是拉近兩地「距離」的重要一環,佛山南獅傳承人黎念忠也正因為這項他傾注熱情與心血的傳統藝術與新加坡結下深深的緣分。&nbsp&nbsp&nbsp&nbsp醒獅是傳統舞獅中的一種。據廣東省文化館資料,明朝期間(1368年-1644年),醒獅出現在廣東南海縣。
  • 2020春節廣州寶墨園醒獅民俗文化活動一覽
    2020廣州寶墨園醒獅民俗文化活動  時間:1月25日-1月30日  地點:廣州寶墨園荔景湖水上舞臺  票價:優惠成人票48元  福鼠金獅賀新春!為慶祝番禺區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傳承和弘揚優秀嶺南醒獅民俗文化,擦亮「嶺南古邑,粵韻番禺」的文化品牌,2020年春節黃金周,番禺區「醒獅賀歲,福鼠迎春」——2020年新春嶺南醒獅民俗文化活動將在寶墨園荔景湖水上舞臺上演,1月25日-30日(年初一至年初六)每天兩場,上午11:00-11:45;下午14:30-15:15。
  • 【活動回顧】諭小少年,奮發向上---諭亭小學體驗回顧(一)
    篳路藍縷,凡幾秋春……諭亭小學位於新都區東街,學校已有百年的歷史,走進校園,處處洋溢著濃厚的育人氛圍,儒雅的書香氣息撲面而來……12月11日、12日,諭亭小學兩千餘名孩子跟隨老師的帶領來到少兒時光,開展親近自然的校外實踐活動,「諭小少年,奮發向上」孩子們在初冬和煦的陽光下熱情高昂,一起跟隨冬天的腳步,體驗自然的樂趣和美好!
  • 博白舞獅界的「獅頭」,原來是他!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古時又稱為「太平樂」舞獅被認為是驅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必有舞獅助興長盛不衰,歷代相傳>成為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技藝的「獅頭」今天,請跟隨小微的腳步走進陳宇超的生活聽一聽他的故事陳宇超是一名80後,出生在博白縣三灘鎮白中村。
  • 臺兒莊古城:舞龍舞獅免費體驗 樂享文化盛宴
    原標題:臺兒莊古城:舞龍舞獅免費體驗 樂享文化盛宴今年的五一假期對於臺兒莊古城有著特殊意義。2010年五一假期,臺兒莊古城試營業,到今年剛好十周年。十年夢想不變,傳承傳統文化的初心不變。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景區不僅有粉絲節優惠活動,還特意在復興廣場為遊客打造了可以參與的非遺民俗大課堂。
  • 我是舞獅人:人生因舞獅而不同
    新華社南寧5月5日電(記者盧羨婷)沉寂2個多月,「舞獅之鄉」廣西藤縣重新響起熱鬧的鑼鼓聲,年輕的舞獅人重新投入訓練。  在綠水青山環抱的藤縣濛江鎮泗洲村,佔地3000多平方米的藍色鐵皮棚格外顯眼,這裡是弘大醒獅團泗洲訓練基地。
  • 舞獅架勢十足,籃球賽精彩紛呈!
    孩子精彩進球小e帶你回顧運動會上的精彩「最」瞬間吧▼在廣州,喜慶的節日裡總少不了舞獅助興,在熱鬧的親子運動會上,傳統舞獅也上臺助興。與其他的舞獅不同,這次上場表演的是可愛的小獅子。換上演出服的小獅子正在向家長展示在暖場環節結束後,十六個孩子早早換上舞獅的演出服,小小的獅子不過一米左右,卻也是有模有樣,架勢十足。在一聲聲激昂的鼓點中,八隻威武的小獅子行禮叩頭、踏著鼓點舞動起來,為大家送上一場精彩的演出。
  • 福永醒獅 舞向世界
    雖然歷經歲月的變遷,但福永舞獅的技藝仍得以完整保存。福永的醒獅,彰顯出一種沉積久遠而勃發的人類精神。通過福永醒獅背後深遠的文化積澱,可以看到古人的禮儀教化和民眾的喜怒哀樂,更可以領略到一種精神圖騰穿越時空的恆久藝術生命力。福永醒獅技藝精湛福永的舞獅技藝屬南方派系,稱為「南獅」。
  • 兒童創意畫教程|招財納福,趣迎元旦,醒獅掛飾!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麼是醒獅嗎?醒獅就是舞獅眾多不同派系中的一種,它是廣東和廣西兩省地區很有名氣的一種舞獅派系,每逢元宵佳節或喜慶的日子,民間便會以舞獅助興,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舞蹈藝術。如今,醒獅文化不斷得到創想和發展,衍生出許多的周邊圖案和產品,比如人們常會把醒獅的圖案做成掛飾,懸掛在家裡、車裡、鑰匙扣上,既美觀,又有著招財、納福、保平安的美好寓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畫醒獅掛飾吧,並從中感受到色彩搭配的樂趣。
  • 舞獅中國傳統文化,舞獅代表祥瑞
    唐代起源說在碑使中有關於唐明皇遊月殿,獅子舞使由唐明皇遊月殿後一覺醒來而有醒獅舞,這故事說當唐明皇遊月殿時,在階前出現一隻五彩繽紛、闊口大鼻的獨角獸對著唐明皇沒有惡意,且在階前滾球,姿態威武。唐明皇醒後要重睹這一現象,他要近臣照他夢境中的瑞獸模仿出來,同時由樂部配以雄壯的鑼鼓編舞娛賓。自此之後,舞獅便流入民間。唐《立部伎》中的《太平樂》也稱《五方獅子舞》。
  • 廣東醒獅 威猛提氣
    越秀西湖花市醒獅迎春。胡灜斌攝 醒獅是一種地道的傳統舞蹈,由唐代宮廷獅子舞演變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南獅頭上扎有一隻角,威猛粗獷,講究神似,鼓樂激昂,令人警醒,故稱為「醒獅」。
  • 福海橋頭醒獅微電影《傳承》殺青!深刻挖掘與傳承深圳本土優秀傳統...
    醒獅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傳統文化熱起來、活起來,目的就是要傳下去,在傳承過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從而堅定文化自信。記者了解到,橋頭醒獅團至今已經歷了幾代傳承,多年來始終專注於發展成為高水準高水平的舞獅團隊,致力於深入挖掘傳統舞獅藝術,又敢於改革創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微電影《傳承》講述的就是福海橋頭醒獅文化的精神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