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醒獅傳承人黎念忠:我們與新加坡醒獅師傅「沒有距離」

2020-12-2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00:00/00:00 標清 診斷

&nbsp&nbsp&nbsp&nbspcode:

&nbsp&nbsp&nbsp&nbspvid:

&nbsp&nbsp&nbsp&nbspuuid:

&nbsp&nbsp&nbsp&nbsprequestId:

&nbsp&nbsp&nbsp&nbsp播放時間:

&nbsp&nbsp&nbsp&nbsp廣東人看新加坡人總是多一分親切感。在對方城市穿行時,我們經常聽到自己熟悉的語言,吃到自己熟悉的美食,感受到自己熟悉的文化習俗。這其中,傳統舞獅是拉近兩地「距離」的重要一環,佛山南獅傳承人黎念忠也正因為這項他傾注熱情與心血的傳統藝術與新加坡結下深深的緣分。

&nbsp&nbsp&nbsp&nbsp醒獅是傳統舞獅中的一種。據廣東省文化館資料,明朝期間(1368年-1644年),醒獅出現在廣東南海縣。19世紀初,從廣東到新加坡謀生的華人將這一民俗帶到新加坡,每逢開張、掛牌、節慶、封頂、年會等活動當地就有舞獅表演。2006年5月,獅舞(廣東醒獅)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新加坡文物局公布首批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舞獅同樣在列。

&nbsp&nbsp&nbsp&nbsp黎念忠回憶到,2002年,他首次去新加坡參加會館慶典和當地的比賽。自此之後的近20年裡,他每年都會到新加坡交流、比賽。「新加坡有很多華人和武館,我們需要拜訪他們的武館,同他們進行深入交流。」

&nbsp&nbsp&nbsp&nbsp他欣喜地發現,坐落於新加坡「唐人街」牛車水附近的鶴山會館保存著一百多年前的獅頭,在此還探求到一些失傳已久的套路、器材和技法,回來之後融入到教學中傳授給徒弟。黎念忠介紹,廣東醒獅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保護和支持。而在新加坡,舞獅是由當地華人社團自發地把這一技藝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他對此表示非常佩服。

&nbsp&nbsp&nbsp&nbsp黎念忠笑言,他和新加坡的師傅也從不認識到認識、再到變成好朋友,每天都微信問候,可以說是「無話不談、沒有距離」。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關係,兩地的交流活動受到影響,他希望待疫情過去,能同新加坡會館的友人繼續加強往來,兩地也能多舉辦比賽促進交流、互相學習。

&nbsp&nbsp&nbsp&nbsp登錄zaobao.com首頁,點擊進入「大灣區新知」網絡專題。

&nbsp&nbsp&nbsp&nbsp梅志清 張純青

&nbsp&nbsp&nbsp&nbsp張瑩 歐陽妍

&nbsp&nbsp&nbsp&nbsp尹珏文 周紅豆 陳錦霞 董涵 賴美雅

&nbsp&nbsp&nbsp&nbsp尹珏文 周紅豆 劉靈芝

&nbsp&nbsp&nbsp&nbsp羅文琛

相關焦點

  • 非遺傳承人趙偉斌:廣州的醒獅發展極具創新思維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羅仕 柳卓楠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通訊員 穗外宣 為全面展現廣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定於10發布會現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醒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趙偉斌在會上分享他對醒獅在廣州發展的體會。
  • 非遺跨界再創新意,燃油×醒獅燃爆生活
    全媒體記者在清遠現場獲悉,從即日起至11月,延長殼牌廣東加油站將為消費者呈現另一種動力體驗,期間將輸出一種結合傳承與創新的新生活概念,以主題加油站的形式聯手四大非遺項目及其傳承人,燃爆生活! 事實上,超過百年歷史的技術沉澱的殼牌V-Power威澎燃油在今年革命性地進行了配方煥新,在傳承優良技術的同時持續推進創新。
  • 醒獅文化的傳與承
    鑼鼓響起睜眼、抖毛、撓癢一個飛躍,獅子「活了」對於生活在南獅起源地的佛山人來說,醒獅,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論是大街上熱鬧的新張慶典、逢年過節的慶賀表演、還是定期組織的醒獅比賽,一定會有人駐足停留,感受這份身在其中的喜慶。
  • 遂溪龍灣醒獅「打頭陣」亮相
    央視科教頻道(CCTV10)當日22:09播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特別節目——《我們的節日·2020中國記憶》。該特別節目以「多彩非遺,精彩節日」為主題,生動講述了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非遺故事。其中,遂溪龍灣醒獅在本期節目中首個出場。 該期節目總時長約為1小時30分。其中,國家級非遺——廣東遂溪醒獅、浙江桐鄉高杆船技、江蘇徐州香包等在節目中先後精彩亮相。
  • 有一個隊員也會傳下去,深圳玉律醒獅舞傳承人面臨斷層困境仍堅守
    日前,玉律醒獅舞入選深圳市光明區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名錄,將迎來新的機遇。中秋表演結束後團隊合影。曾國飛。曾國輝在表演中。因為沒有鼓譜,他學習打鼓時主要靠記憶,通常是師傅說一句,自己記一句,難度較大。第一次學的時候很辛苦,經常學到「衣服脫下來,一扭都是汗水」。據介紹,玉律醒獅隊現有38個隊員,而在剛接手時,情況遠不如現在樂觀。彼時,曾國飛受託接手玉律醒獅隊,找到了曾國輝,兩人一拍而合,後者負責教授舞獅技藝,前者負責物資統籌等。
  • 廣東醒獅 威猛提氣
    越秀西湖花市醒獅迎春。胡灜斌攝 醒獅是一種地道的傳統舞蹈,由唐代宮廷獅子舞演變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南獅頭上扎有一隻角,威猛粗獷,講究神似,鼓樂激昂,令人警醒,故稱為「醒獅」。
  • 扒龍舟、舞醒獅……在大瀝,傳統文化也能「玩」出新花樣!
    扒龍舟、舞醒獅……在大瀝,傳統文化也能「玩」出新花樣!大瀝鎮是首批「中國龍獅運動名鎮」,「廣東醒獅」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醒獅活動在大瀝流傳數百年而不絕。2006年,大瀝鎮政府免費提供12.2畝用地,由各級政府及廣東中聯電纜實業有限公司出資1200萬元,興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兼備龍獅和龍舟兩項運動的國家級訓練基地。
  • 大朗鎮巷頭小學推進醒獅和木偶戲等非遺項目進校園
    大朗巷頭小學,非遺傳承人在給同學們上木偶戲的課醒獅隊的老師在給同學糾正姿勢醒獅隊的活動室教育要著眼於未來,重視人的終身發展,關注每一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個性的發展。為此,大朗鎮巷頭小學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學校「朗行文化」辦學理念,確定「培養未來社會的創e人(具有信息技術能力和思維的創新人才)」的宗旨,選擇了表演性非遺項目醒獅和木偶戲等,精心開發拓展型課程,並嚴格施行。
  • 20支醒獅隊角逐「壹城杯」!從化第三屆傳統醒獅大賽落幕
    20支醒獅隊伍角逐金獎31日上午舉行的初賽環節,20支醒獅參賽隊伍歡騰繞場一周,為本次活動拉開帷幕。參加活動的相關單位為八頭醒獅進行了隆重的點睛儀式,隨著主持人誦讀點睛口訣,獅子伏地接受點睛,寓意虎虎生威、事業興旺、宏圖大展。
  • 醒獅之花結碩果 非遺項目全紀錄
    本片以紀錄片的形式,講述深圳市寶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本片中以松崗七星醒獅、福永醒獅、新安黃連勝醒獅為主要拍攝對象,以各自醒獅的特色為切入點,通過醒獅人的生活為主線,記錄醒獅人生活狀態,及對南方醒獅的傳承與保護,讓寶安區的現代生活、城市發展與傳統文化有了深度的結合與對比,形成對比感。
  • 校園醒獅隊角逐傳統醒獅邀請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林潔)11月12日,2020年廣州市傳統醒獅邀請賽在天河體育中心落下帷幕,來自廣州市11區的15支代表隊、近300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獅王爭霸」。為了更廣泛地滿足醒獅愛好者的參賽需求,讓市民觀眾擁有更好的觀賽體驗,組委會將該比賽賽制設定為傳統醒獅(群獅)賽,比賽參照《2011年國際舞龍舞獅競賽規則》不分組別、男女運動員可混合組隊,13至60歲舞獅運動員均可報名參賽。
  • 粵港澳43支獅隊廣東佛山上演南派醒獅盛會
    黃幼謙 攝中新網佛山5月27日電 (程景偉 張嘉宜)2019「黃飛鴻杯」南海·港澳傳統獅精英大賽26日在廣東佛山舉行,來自粵港澳地區的43支精英南獅隊伍參賽。經過一整天的比拼,最終廣東佛山南海裡水紅旗酒樓醒獅隊奪冠。來自粵港澳地區的43支精英南獅隊參賽。
  • 福永醒獅 舞向世界
    福永的醒獅,彰顯出一種沉積久遠而勃發的人類精神。通過福永醒獅背後深遠的文化積澱,可以看到古人的禮儀教化和民眾的喜怒哀樂,更可以領略到一種精神圖騰穿越時空的恆久藝術生命力。福永醒獅技藝精湛福永的舞獅技藝屬南方派系,稱為「南獅」。
  • 活動回顧:化身「小獅子」跟隨非遺傳人學習醒獅,體驗舞獅樂趣
    7月25日,洋洋帶領孩子們來到了坐落在黃埔區雲埔街道荔枝山腳,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小坑村,跟隨廣東醒獅非遺傳人龔桂冬老師一起學習醒獅。民間舞獅活動雖然由來已久,但關於這門藝術的起源卻是眾說紛紜,行家們遍翻群書也只能從各種記載中悟出一些頭緒,其中又包括種種傳說。這次龔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舞獅小課堂,讓我們明明白白了解了舞獅起源與舞獅傳統。
  • 東方龍醒獅團強勢進駐谷饒!
    深圳市東方龍醒獅團進駐谷饒曾代表中國在馬來西亞雲頂獅王爭霸賽榮獲世界獅王
  • 從化區第三屆傳統醒獅大賽開鑼,20支醒獅隊來爭霸
    此次賽事,吸引了20支醒獅隊伍前來角逐金獎,經過兩天的比賽,最終廣州飛揚龍獅團、良口居委醒獅隊、龍角村醒獅隊等3支醒獅隊奪得本次比賽的金獎。吸引了20支醒獅隊伍前來角逐金獎。,大氹村醒獅隊等4支醒獅隊奪得銅獎。
  • 霍家拳、木偶戲、醒獅……東莞非遺走進中堂槎滘小學
    當天,東莞市非遺活中心副主任黃鳳瓊、中堂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莫志榮、中堂鎮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蔡小豔、中堂鎮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莫峭文、龍舟製作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馮沛朝、中堂集團槎滘小學校長魏均平出席了活動。
  • 詠春拳、龍形拳、醒獅來啦!東莞非遺走進陽光八小
    本次活動有非遺展演和非遺手工體驗課堂兩個項目,非遺傳承人帶來了詠春拳、龍形拳、醒獅展演和古琴等項目,讓同學們近距離體驗非遺的精彩表演,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激發了同學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活動現場,首先是非遺傳承人帶來的中國傳統武術詠春拳表演,詠春拳以實際的拳術戰鬥理論為主,以身體結構、關節活動及流體力學開始研究改進,較其他中國傳統武術、更專注於儘快制服對手;一拳一式之間展示了傳統武術之精髓,引得現場的同學們陣陣喝彩。
  • 兒童創意畫教程|招財納福,趣迎元旦,醒獅掛飾!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麼是醒獅嗎?醒獅就是舞獅眾多不同派系中的一種,它是廣東和廣西兩省地區很有名氣的一種舞獅派系,每逢元宵佳節或喜慶的日子,民間便會以舞獅助興,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舞蹈藝術。如今,醒獅文化不斷得到創想和發展,衍生出許多的周邊圖案和產品,比如人們常會把醒獅的圖案做成掛飾,懸掛在家裡、車裡、鑰匙扣上,既美觀,又有著招財、納福、保平安的美好寓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畫醒獅掛飾吧,並從中感受到色彩搭配的樂趣。
  • 一個傳統的中國年,當然得從獅王的「醒獅表演」開始
    醒獅源出於中國,具有二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舞龍和醒獅象徵著興旺與吉祥,富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獨特的傳統藝術性,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精華。而廣州董漢堂龍獅團是一支有16年歷史的專業的龍獅團隊,多次參加粵、港、澳舉辦的龍獅錦標賽、公開賽以及邀請賽等,屢次取得優異成績並獲得「獅王」稱號,還接受過廣東電視臺的專訪和鳳凰衛視的專訪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