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00:00 標清 診斷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時間:
    廣東人看新加坡人總是多一分親切感。在對方城市穿行時,我們經常聽到自己熟悉的語言,吃到自己熟悉的美食,感受到自己熟悉的文化習俗。這其中,傳統舞獅是拉近兩地「距離」的重要一環,佛山南獅傳承人黎念忠也正因為這項他傾注熱情與心血的傳統藝術與新加坡結下深深的緣分。
    醒獅是傳統舞獅中的一種。據廣東省文化館資料,明朝期間(1368年-1644年),醒獅出現在廣東南海縣。19世紀初,從廣東到新加坡謀生的華人將這一民俗帶到新加坡,每逢開張、掛牌、節慶、封頂、年會等活動當地就有舞獅表演。2006年5月,獅舞(廣東醒獅)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新加坡文物局公布首批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舞獅同樣在列。
    黎念忠回憶到,2002年,他首次去新加坡參加會館慶典和當地的比賽。自此之後的近20年裡,他每年都會到新加坡交流、比賽。「新加坡有很多華人和武館,我們需要拜訪他們的武館,同他們進行深入交流。」
    他欣喜地發現,坐落於新加坡「唐人街」牛車水附近的鶴山會館保存著一百多年前的獅頭,在此還探求到一些失傳已久的套路、器材和技法,回來之後融入到教學中傳授給徒弟。黎念忠介紹,廣東醒獅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保護和支持。而在新加坡,舞獅是由當地華人社團自發地把這一技藝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他對此表示非常佩服。
    黎念忠笑言,他和新加坡的師傅也從不認識到認識、再到變成好朋友,每天都微信問候,可以說是「無話不談、沒有距離」。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關係,兩地的交流活動受到影響,他希望待疫情過去,能同新加坡會館的友人繼續加強往來,兩地也能多舉辦比賽促進交流、互相學習。
    登錄zaobao.com首頁,點擊進入「大灣區新知」網絡專題。
    梅志清 張純青
    張瑩 歐陽妍
    尹珏文 周紅豆 陳錦霞 董涵 賴美雅
    尹珏文 周紅豆 劉靈芝
    羅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