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支醒獅隊角逐「壹城杯」!從化第三屆傳統醒獅大賽落幕

2020-12-22 廣州日報

10月31日,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花開流溪」-中國(廣州)從化首屆鄉村文化藝術節——「壹城杯」2020年從化區第三屆傳統醒獅大賽在太平鎮開幕。本次比賽分10月31日、11月1日兩天進行。

本次賽事由廣州市龍獅協會指導,廣州市從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廣州市從化區文化館承辦,從化區醒獅協會、從化區文化館各(鎮街)分館協辦。這次比賽也是從化首屆鄉村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的重點活動之一,20支來自從化以及廣州其他區的醒獅隊伍參與了比賽。

20支醒獅隊伍角逐金獎

31日上午舉行的初賽環節,20支醒獅參賽隊伍歡騰繞場一周,為本次活動拉開帷幕。參加活動的相關單位為八頭醒獅進行了隆重的點睛儀式,隨著主持人誦讀點睛口訣,獅子伏地接受點睛,寓意虎虎生威、事業興旺、宏圖大展。

本屆傳統醒獅大賽共有20支醒獅隊伍參與。他們來自從化全區各鎮街以及廣州市飛揚藝術團、白雲區沙田龍獅武術訓練基地。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比賽,除了成人醒獅選手參與,還有不少中小學校的青少年群體積極參與其中,新鮮血液的注入,體現了從化醒獅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據從化區文廣旅體局介紹,本次賽事活動契合從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藉助從化本地群眾喜愛的醒獅文化為載體,推動實現文化振興,該活動也是從化首屆鄉村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的重點活動之一,以此帶動相關節慶文化活動深入開展,也有助推動太平流溪津裡商圈「夜間經濟」發展。

以賽推動從化醒獅文化保護傳承

加強非遺活化利用成效顯著

據從化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醒獅一直是從化本土的文化品牌,自2018年舉辦首屆傳統醒獅大賽以來,一直受到廣大市民群眾歡迎,帶動了當地醒獅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從化區的醒獅是傳統廣東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地道的廣東省傳統民間舞蹈、廣東舞苑中的一寶,歷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

醒獅在從化區由深厚群眾基礎,從化區五鎮三街均有醒獅傳承,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時,必有醒獅助興,歷代相傳,長盛不衰。其中,鰲頭醒獅是從化區鰲頭鎮流傳最廣的民間舞蹈,自明代在廣東出現後,一直流傳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傳統的鰲頭武獅技藝有「出洞」「上山」「巡山」「會獅」「採青」「入洞」等,尤以「採青」動作難度較高,獨創的一套「獅之出洞睡佛取靈芝」的套路更是獨一無二,寓意為事業更上一層樓、一帆風順等。

2020年從化區第三屆傳統醒獅大賽決賽獲獎名單

金獎

廣州飛揚龍獅團:《齊天大聖大鬧盤絲洞》

良口居委醒獅隊:《無限風光在險峰》

龍角村醒獅隊:《豬籠入水步步高》

銀獎

錢崗村醒獅隊:《獅子活躍採仙花》

西湖村醒獅隊:《翻山越嶺採靈芝》

團星村醒獅隊:《雄獅古井尋寶救靈魚》

銅獎

白雲沙田龍獅武術訓練基地:《雄獅越高峰》

大氹村醒獅隊:《雄獅智取》

城南村武術龍獅運動協會:《更上一層樓》

秋楓村醒獅隊:《金鼓聲聲驅新冠》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鑽瑩 圖片記者 蘇韻樺通訊員 劉付雲、林雪瑩、劉展鴻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

相關焦點

  • 從化區第三屆傳統醒獅大賽開鑼,20支醒獅隊來爭霸
    南都記者從從化區獲悉,10月31日上午,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花開流溪」-中國(廣州)從化首屆鄉村文化藝術節——「壹城杯」2020年從化區第三屆傳統醒獅大賽在太平鎮珠江壹城壹悅廣場隆重開幕。此次賽事,吸引了20支醒獅隊伍前來角逐金獎,經過兩天的比賽,最終廣州飛揚龍獅團、良口居委醒獅隊、龍角村醒獅隊等3支醒獅隊奪得本次比賽的金獎。吸引了20支醒獅隊伍前來角逐金獎。
  • 校園醒獅隊角逐傳統醒獅邀請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林潔)11月12日,2020年廣州市傳統醒獅邀請賽在天河體育中心落下帷幕,來自廣州市11區的15支代表隊、近300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獅王爭霸」。為了更廣泛地滿足醒獅愛好者的參賽需求,讓市民觀眾擁有更好的觀賽體驗,組委會將該比賽賽制設定為傳統醒獅(群獅)賽,比賽參照《2011年國際舞龍舞獅競賽規則》不分組別、男女運動員可混合組隊,13至60歲舞獅運動員均可報名參賽。
  • 廣州市傳統醒獅邀請賽舉行,為亞運會亞殘運會十周年獻禮
    南方網訊 11月12日,適逢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10周年,由廣州市體育局、廣州市體育總會主辦、廣州市群眾體育指導中心、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廣州市武術協會承辦的2020年廣州市傳統醒獅邀請賽在觀眾此起彼伏的掌聲中落下帷幕,來自全市11區的15支代表隊、近300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獅王爭霸
  • 粵港澳43支獅隊廣東佛山上演南派醒獅盛會
    2019「黃飛鴻杯」南海?港澳傳統獅精英大賽在佛山南海西樵鎮舉行。 黃幼謙 攝中新網佛山5月27日電 (程景偉 張嘉宜)2019「黃飛鴻杯」南海·港澳傳統獅精英大賽26日在廣東佛山舉行,來自粵港澳地區的43支精英南獅隊伍參賽。
  • 福永醒獅 舞向世界
    千百年來,福永積澱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醒獅,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月2日至6日,「福永杯」首屆全國南獅公開賽將在福永鳳凰山森林公園廣場舉行,屆時將有來自全國的17支隊伍參加比賽,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龍獅總會官員前來觀摩。福永舞獅習俗可上溯到清嘉慶(1796―1820)年間。
  • 26支醒獅隊爭王 蠔鄉獅奪冠而歸
    寶安日報訊(記者 羅裕昭 文/圖)日前,2020廣州龍獅文化「領展杯」傳統醒獅爭霸賽在廣州市荔灣區舉行,26支知名醒獅隊上演「王者之爭」。比賽設置為老傳統青陣統與檯櫈自選套路項目,經過激烈角逐,來自沙井街道的蠔鄉獅奪得檯櫈自選套路項目的金獎。
  • 【新春走基層】少年醒獅社團薪火相傳 傳統醒獅煥發生機活力
    在大朗鎮,醒獅表演威武雄壯、剛柔相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因此大朗鎮也被譽為「醒獅之鄉」。大朗人愛醒獅,更懂醒獅,為了讓傳統醒獅在傳承中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 鎮內組建了不少村小組醒獅隊、治安隊龍獅隊,就連小學生們也舞起了醒獅。其中,巷頭小學還首創將武術醒獅表演列入校本課程, 作為學生們的「必修課」。
  • 福海橋頭醒獅微電影《傳承》殺青!深刻挖掘與傳承深圳本土優秀傳統...
    該作品深刻挖掘了深圳本地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了深圳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醒獅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傳統文化熱起來、活起來,目的就是要傳下去,在傳承過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從而堅定文化自信。
  • 活力醒獅助力亞青
    為弘揚傳統文化,倡導全民健身,助力亞青會,12月11日上午,一場由舞獅文化與體育健身碰撞結合的學生冬季運動會在汕頭市端然學校舉行。 活動以「生命源於運動 毅力源於拼搏」為主題,伴隨鑼鼓聲,浮西龍獅團登場表演,獅子表情豐富,眨眼,張嘴,擺頭,舞的活靈活現,憨態可掬,舞獅醉酒、跳高臺、爬高竿等精彩項目連番上演,引來一陣鼓掌叫好,讓在場的觀眾親身感受到非遺項目——南枝醒獅的傳統文化魅力。
  • 2016金門獅王爭霸賽 大陸隊比麟堂醒獅團,拿下「獅王」
    大陸汕尾義興比麟堂醒獅團以完美的臨場演出,拿下「獅王」的最高榮譽。來自海內外的13支隊伍,大家相約明年再見。金門迎城隍「2016獅王爭霸賽」今(8)日進行難度最高的南獅高樁比賽,經過一整天的鏖戰,在滿場觀眾此起彼落叫好聲中落幕。
  • 2020春節廣州寶墨園醒獅民俗文化活動一覽
    今年,寶墨園再次聯合享譽海內外的冠軍獅隊——汀根龍獅藝術團,以國際競賽級獅藝選手的高超技藝,融合寶墨園高難度水上舞臺,呈現出一臺驚險刺激的水上獅王爭霸賽。  據了解,汀根龍獅藝術團創立於1983年,是一支實力雄厚、風格新穎的龍獅藝術團,他們在繼承傳統南獅表演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創新,成為歷年來的海內外華人醒獅大賽中名副其實的冠軍獅隊:已獲得包括香港「中港澳醒獅邀請賽」、馬來西亞「國際高樁獅王錦標賽」、「太平洋杯粵港澳獅王爭霸賽」等國際獅藝交流賽在內的14次國際冠軍和19次國內冠軍的榮銜。
  • 一個傳統的中國年,當然得從獅王的「醒獅表演」開始
    1月20日起至二月底龍湖重慶北城天街開年狂歡季It’s Amazing 醒 貳零壹捌看醒獅子,享好運醒獅源出於中國,具有二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舞龍和醒獅象徵著興旺與吉祥,富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獨特的傳統藝術性,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精華。
  • 醒獅文化的傳與承
    鑼鼓響起睜眼、抖毛、撓癢一個飛躍,獅子「活了」對於生活在南獅起源地的佛山人來說,醒獅,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論是大街上熱鬧的新張慶典、逢年過節的慶賀表演、還是定期組織的醒獅比賽,一定會有人駐足停留,感受這份身在其中的喜慶。
  • 持續發力打造 「世界功夫之城」!第三屆佛山武林大會來了
    2020佛山市詠春拳武學文化講座暨佛山市(珠三角)詠春功夫大賽7大拳種賽事第三屆佛山市太極拳精英大賽第五屆佛山蔡李佛功夫錦標賽第一屆佛山(珠三角)龍形拳公開賽2020年佛山市鷹爪拳青少年傳統武術套路公開賽第二屆佛山少臨南家拳公開賽2020禪城區青少年體育競技大賽武術套路錦標賽2020年佛山市禪城區傳統武術大賽暨市運會太極拳項目選拔賽。
  • 廣東醒獅傳承人黎念忠:我們與新加坡醒獅師傅「沒有距離」
    這其中,傳統舞獅是拉近兩地「距離」的重要一環,佛山南獅傳承人黎念忠也正因為這項他傾注熱情與心血的傳統藝術與新加坡結下深深的緣分。&nbsp&nbsp&nbsp&nbsp醒獅是傳統舞獅中的一種。據廣東省文化館資料,明朝期間(1368年-1644年),醒獅出現在廣東南海縣。
  • 廣東醒獅 威猛提氣
    越秀西湖花市醒獅迎春。胡灜斌攝 醒獅是一種地道的傳統舞蹈,由唐代宮廷獅子舞演變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南獅頭上扎有一隻角,威猛粗獷,講究神似,鼓樂激昂,令人警醒,故稱為「醒獅」。
  • 遂溪龍灣醒獅「打頭陣」亮相
    該特別節目以「多彩非遺,精彩節日」為主題,生動講述了中國傳統節日中的非遺故事。其中,遂溪龍灣醒獅在本期節目中首個出場。 該期節目總時長約為1小時30分。其中,國家級非遺——廣東遂溪醒獅、浙江桐鄉高杆船技、江蘇徐州香包等在節目中先後精彩亮相。值得一提的是,遂溪龍灣醒獅節目中首個出場,作了精彩表演,展開波瀾壯闊、豐富精彩的「中國非遺畫卷」。
  • 佛山:醒獅粵劇彰顯底蘊
    作為粵劇之鄉、武術之城、嶺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佛山用自己獨特而又悠久的文化底蘊,在「雙節」當天為市民獻上了精彩的節目。在昨天,佛山多地有醒獅、粵劇等表演,給市民帶來了歡樂的同時,也彰顯了佛山的文化底蘊。作為佛山文化名片的祖廟,「雙節」期間有尋找「大頭佛」活動。
  • 有一個隊員也會傳下去,深圳玉律醒獅舞傳承人面臨斷層困境仍堅守
    那時,他7歲,在家中聽到乍起的鑼鼓聲,撒著腳丫跑出家門,跟著舞獅隊跑遍了村子。而這次記憶,也影響了他對玉律醒獅舞的理解和傳承。玉律醒獅舞為南獅,早年間多為鎮邪降魔保平安之意,每逢傳統節日表演。此後,浮浮沉沉130多年,玉律醒獅隊一度解散,如今,又面臨著年輕人學習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存在斷層現象。
  • 扒龍舟、舞醒獅……在大瀝,傳統文化也能「玩」出新花樣!
    扒龍舟、舞醒獅……在大瀝,傳統文化也能「玩」出新花樣!在暑假期間還有針對性地組織親子遊,邀請父母和孩子一起穿行大瀝的歷史文化景點,感受大瀝的傳統和現代文化的魅力。大瀝鎮是首批「中國龍獅運動名鎮」,「廣東醒獅」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醒獅活動在大瀝流傳數百年而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