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止觀》予因對校乃為序雲 031 視頻

2020-12-23 法華教觀

【予因對校乃為序雲

:指我,第一人稱。即指元照大師自稱。

對校:即核對各種版本糾正失誤的地方。

:於是、就義。

:指講話或語氣助詞。

此句意謂:我因由上種種原因,所以特地校對各種版本,糾正它失誤的地方,出版了這本書,於是為這本書寫了序文。因此我簡略地予以說明。

【時紹聖二年。仲秋朔

:指寫序文時間。

紹聖二年:是指北宋第七代皇帝年號,第八即徽宗,在位總27年,第九代欽宗,在位二年,被金人所軟禁,北宋亡。第十代趙構即高宗轉為南宋了。北宋第七代皇帝哲宗在位有元佑九年、紹聖五年、元符三年,合起來總十七年(西元1086--1100)國號紹聖的第二年,作者寫了這篇序文(西元1095)

:古時指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為次序,仲是排行第二。

仲秋:即指農曆八月。即秋天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八月,如果說仲夏,即指夏天的第二個月,即五月。其它月等,如此類推。

:即初一,月亮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地面上看不見月亮,這種現象叫朔,以出現在農曆每月初一,因此稱初一為朔、朔日等。這篇序文是寫在紹聖二年農曆八月初一,所以稱為「仲秋朔」。

【餘杭郡

餘杭:即今杭州。先為縣名,後改郡名。秦朝開始置縣,因秦始皇南遊會稽(今紹興)途經此地,因立為縣,屬會稽郡所管。南朝陳朝置錢塘郡,隋改餘杭郡。唐朝時改稱杭州,宋為臨安府,而後一直還用杭州之名至今。

:古代行政區名:歷代沿革不同,周朝始制、縣大於郡,全境分為百縣,縣有四郡。後來秦朝統一六國,置三十六郡,以統其縣,郡大於縣。漢朝相同。隋唐之後州郡互稱。宋朝元朝設州府,至明朝時而郡廢,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後郡或為府之別名。

【釋元照序

釋元照,字湛然,餘杭唐氏子,年少時依祥符地方之東藏寺慧監大師學習,十八歲通法華,試經得以剃度,專學毘尼,及見神悟寺天台大德謙法師,講說天台教觀,即嗣法允堪律師(允堪,從天台崇教寺慧公門下出家,學通天台,專攻律部)。元照既然為允堪之傳法人,即以天台教義解釋戒律,由是南山一宗蔚然大興。後居住靈芝寺三十年,攝齋講授,過五百多次,登壇傳戒六十多回,得度者多及萬人,所到寺院必為結界。政和六年(宋徽宗在位時,西元1116年)九月初一日,集大眾齊誦《普賢菩薩行願品》,雙盤打坐安然而化,後人稱之靈芝元照大師,壽69歲。

以上解釋序文畢。

相關焦點

  • 《童蒙止觀》今以此書 命工鏤板 030 視頻
    【今以此書,命工鏤板】今:指現在,現在以這本《童蒙止觀》的書,故曰今以此書。命工鏤板:指命令工人雕版印刷。小乘教法以自己解脫為主要目標,大乘教法乃自利、利他兩面兼顧,所以稱為大乘教法。天台宗認為大乘有兩種:權大乘,大乘中的方便教(立五性各別說);實大乘,大乘中的真實教(主張一切均可成佛的教法)。緣種:指因緣種子。這段合起來:意指以讓聽到止觀這本書的人,讀到這本書的人,就都能夠種下大乘教法的因緣種子。
  • 《童蒙止觀》四曰小止觀 實大部之梗概 入道之樞機 021 視頻
    【實大部之梗概】這句意為這部《童蒙止觀》實在是大部《摩訶止觀》的大略內容。實:是實在之義。大部:指《摩訶止觀》。《童蒙止觀》中的具緣第一到方便第五,即《摩訶止觀》中的第六方便章。《童蒙止觀》中的第六正修章,即《摩訶止觀》中的第七正修章。《童蒙止觀》第七善發、第八覺魔、第九治病章,在《摩訶止觀》中屬於正修中的十境之病患境、魔事境、禪定境等。《童蒙止觀》第十證果章,即是《摩訶止觀》中第十章旨歸篇,不說部分。
  • 熊氏族譜序(一)
    豫章熊氏之先,出自黃帝有熊氏之後,綿歷至周,鬻熊為文王師,著書一卷,名鬻熊子。成王時封其曾孫繹於楚。五世渠,周夷王時得江漢民和,遂立為王。十一世武王通,益強大。文王貲於都郢。歷三十一世王負芻,因並於秦,楚人憐之,欲共起而攻秦。項梁得民之望,乃立懷王孫心為楚懷王,以號令天下。項籍言,王者必居上遊,尊為義帝,徙江南都郴。由是子孫散居四方,其在眉州,有綠筠子,傳赤松子,道遊於鄱陽,遂家焉。
  • 史崧校注《靈樞經》序
    【皇甫謐①次而為《甲乙》②】①皇甫謐(mì)(215年—282年),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縣人,今甘肅省靈臺縣,後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三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家、史學家。皇甫謐出身於東漢名門世族,六世祖皇甫稜為度遼將軍,五世祖皇甫旗為扶鳳都尉,四世祖皇甫節為雁門太守。曾祖皇甫嵩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官拜徵西將軍,太尉。
  • ​ 倓虛大師 影塵回憶錄 序
    又提倡僧校,造就後賢,數十年來,人才蔚起,天台一宗,盛弘於北方,此乃智者大師,創教以來,所未有也。其弟子大光等,啟請倓老,將生平經歷,一一宣說,以便後學,有所取法。倓老云:「此前塵影事,如夢如幻,倏已過去,復何足道。」不之許,經大光再三懇求,乃允分期講說。大光私自記錄成書,凡三十萬言,名曰影塵回憶錄。辛卯之春,餘重遊香江,恆至華南學佛院,與倓老把晤,大光出影塵回憶錄稿八厚冊,請餘訂正。
  • 劉氏家譜序,劉家人必看!
    朱子亦曰:「三世不修譜為不孝。」譜者,「直貫父子,橫連兄弟;上尊祖彌,下系子孫。有垂絲貫珠之圖,五代再提之式。」「序昭穆,辨親疏,詳生滅,別尊卑。」(《劉氏三修族譜序》亞卿公語)正本清源,敦宗睦族,其義大焉。《井頭劉氏族譜續修序》云:「長江萬裡兮有其源,玉樹千丈兮有其根,人生百歲兮有其父,子孫萬代兮有其宗。」「而族譜之功在於載世繫於分明,溯清源於流遠,傳血脈於萬代也!」
  • 盤點古代名人為謝氏譜所寫譜序(二)
    ﹌﹌﹌﹌﹌﹌﹌﹌﹌﹌﹌﹌﹌﹌﹌﹌﹌﹌﹌﹌﹌﹌﹌﹌﹌﹌﹌﹌﹌﹌﹌﹌﹌﹌﹌﹌﹌﹌﹌﹌﹌﹌﹌﹌﹌﹌﹌﹌﹌﹌﹌﹌謝氏譜序    予仰觀天象,北辰為中天之樞,而三垣、九曜旋繞歸向,譬猶群之尊,而不敢不拱焉;俯察地理,崑崙為華夏之鎮,而五嵌、八表通峰接巘,譬猶祖之親,而無敢不本焉。此君親一體,忠孝一道。
  • 宗炳《畫山水序》解讀
    如元代畫家倪瓚《顧仲贄見訪》中有云:「一畦杞菊為供具,滿壁江山作臥遊。」宗炳《畫山水序》是我國繪畫史上第一篇關於山水畫的論文,對盛唐以後逐漸形成的「畫家十三科」中以山水打頭兒的格局具有開啟性的意義,為歷代畫論家所重視。
  • 利川序
    利川序文 \ 胡書杭 生乎利川,故也鄉土;棲身四海,夢影江湖。
  • 清洪兩公九房合譜序
    清洪九房合續宗譜序:客有過我者曰  各姓競尚譜牒創纂易乎  續修易乎  予應之曰   創纂難   續修亦難   往時之續修難
  • 熊氏家譜序(一),看看有沒有你家的?
    昔予故以詩贈云:故家文字驅前代,金榜科名起聖朝。茲以昱請,樂為之序,以首其卷,使熊氏子孫踐厥前修,肯搆肯堂,寧不有光於譜,行將與國史並傳,周、呂頡頏也耶!乃嘉會一日慮宗族久遠,恐紊昭穆,遂命其第四子則恕,持其譜詣予餘,乞為之序。況則恕乃餘之內弟也,焉可辭乎。夫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國有史,政治可稽。家有譜,宗派不紊。往代世家,蓋甚重於此也。今嘉會不崇金玉而惟崇其譜,予深知其使昭穆之不紊歟!亦使長幼之有倫歟!抑亦使非族之難雜歟!尊祖敬宗之心,木本水源之思,嘉會克然而有餘矣,非仁人孝子出於至誠,曷克臻此。
  • 【探營】雲校,看一幫「技術帝「如何做雲教育
    8月中下旬,百度前首席架構師林仕鼎創業產品雲校上線,這是他在離職三個月後的首度亮相,到現在兩個月過去,雲校鮮有報導,在這兩個月中,他們在忙些什麼?雲校是一個怎樣的公司?企業文化如何?對於教育和產品,他們有著怎樣的想法?本周,多知網帶著這些疑問,探訪了位於望京SOHO的雲校。
  • 馬文輝教授辨析因時之序與因天之序
    《內經》言「因時之序,盛衰之時」,就是說人體的生命運動是按照春夏秋冬生長收藏的規律進行變化的。人體臟腑的生理功能與四季相應。比如《素問·六節藏象論》:「心者……通於夏氣。肺者……通於秋氣。腎者……通於冬氣。
  • 《童蒙止觀》若人成就定慧之法 斯乃自利利人 法皆具足 042 視頻
    所以說:「若人成就止觀二法斯乃自利利他法皆具足。」如果已經得到功夫的人,修止即觀,修觀即止,止觀互具。因為法性本來寂然,即是止義;法性寂然,所以有觀照之用(如水澄清,觀照的功能就會越強),這就是止中具足觀照之用。這法性能有照用即是觀法,能照之用不離明靜,明靜即是止(如月影靜水)此即觀中具足止法。古德云:「真觀必寂然。」所以說觀即止,「真止必明靜」,所以說止即觀。
  • 《宗鏡錄》序
    水不與餘為增減,餘自與水相去來生死之真源也。見餘而全昧夫水,悟水而正受其餘,聖凡之虛說也。回無所有,塵剎熾然;實有非無,龜毛可貫。故知達宗履教,教是真宗;遺教談宗,宗非本教。未明宗要,難涉教藩;既握宗綱,須探教網。或乃迷源棄本,執相徇名。顛倒情塵識浪之中,徘徊因滅果生之內。將釋迦法空之座,椓作碇椿;化迦葉上行之衣,粘為膠漆。
  • 《稀缺文獻知見錄》序
    統概而言,一類文獻的準確性、可靠性及重要意義遠非二類文獻可比,當然具體來說還應如《昌黎先生集考異》所云「故今輒因其書,更為校定,悉考眾本之同異,而一以文勢義理及它書之可證驗者決之。苟是矣,則雖民間近出小本,不敢違。有所未安,則雖官本、古本、石本,不敢信。」由於清宮檔案和民國檔案保存相對完整,這也對史學的「考鏡源流」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
  • 毛氏藝文錄:清漾老譜失載的康熙二十年鍾定撰《毛氏族譜序》點校
    序稱「迄辰州守允讓訂正前後,而譜乃大備」,爾後「一瑜、兆春、昌齡輩踵修之」。前修者兆春乃辰州守允讓之子,固知是序為《清漾毛氏族譜》而寫。比勘清漾毛氏族乾隆、嘉慶、同治、光緒年間等續修老譜,續存老譜舊序多矣。
  • 熊氏族譜序(二)
    三、岡上熊氏一修族譜序豐城市同田熊家崗村古者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祚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宗氏,以論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示如之,氏族之所由肇也。乃嘉會一日慮宗族久遠,恐紊昭穆,遂命其第四子則恕,持其譜詣予餘,乞為之序。況則恕乃餘之內弟也,焉可辭乎。夫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國有史,政治可稽。家有譜,宗派不紊。往代世家,蓋甚重於此也。今嘉會不崇金玉而惟崇其譜,予深知其使昭穆之不紊歟!亦使長幼之有倫歟!抑亦使非族之難雜歟!尊祖敬宗之心,木本水源之思,嘉會克然而有餘矣,非仁人孝子出於至誠,曷克臻此。
  • 豳詩校字(附豳譜並孔穎達疏)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東山四章,章十二句。【毛傳】周公東徵也。周公東徵,三年而歸,勞歸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詩也。此乃遠論豳公為諸侯之政,周公陳之,欲以比序己志,不美王業之本,不得入周、召之正風也。又非刺美成王,不得入成王之正雅。周公,王朝卿士,不得專名一國。進退既無所系,因其上陳豳公,故為豳之變風。若所陳本非豳事,無由得系於豳。周公事若不似,於理亦不可繫。此詩追述豳公,事又相似,故繫之為宜也。《春官·籥章》云:「吹籥以歌《豳詩》。」則周制之前,已繫豳矣。
  • 嘉慶年間田氏譜序(田維亮輯錄)
    嘉慶年間田氏譜序 田氏譜序 太學田君維璧生平慷慨多大志而尤以敦倫重本為急務茲率族人大寫振勵重修舊譜囑序於予予閱其垂世之遠而踵事不怠為慨然曰山起脈於崑崙而綿亙於宇宙者千重萬疊而逶迤無窮水發源於宿海而奔注於兩間者萬派千流而漫衍靡盡未嘗不嘆一本散為萬殊者而萬殊仍歸一本也是以聖王制禮首重人倫孝親必當錫類而收族乃以敬宗後支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家乘之作由來尚矣唯是世之治亂不一而譜之存失相隨非有賢裔繼起難免抱痛忽諸或少俊傑重興幾同致嘆餒而茲如田氏家傳舊譜落落千餘年綿綿百餘代於隋開黔者太守公敷治開基而譜之源已肇於宋振光者少師公盡忠報孝而譜之牒已成繼美於明者宣慰公襲職修觀益以增譜之徵守訓於清者可啟公補鈌修殘更以衍譜之緒論處黔則以太守公為始言入蜀則以興信公為先其間興廢參差而遺書不致淪亡遷徙更迭而手澤未嘗澌滅苟非世濟厥美焉能長發其祥若此多歷年所於今光遠有耀也茲逢盛世沐孝治之隆化更篤宗盟敦睦族之純行名衿迭出潤若圭璋英彥相仍嶄然頭角培祠宇而崇祀雍雍肅肅修譜牒以傳家蟄蟄繩繩吾聞重本者末益茂培源者流必長意者少師公之分茅胙土仰屋承熙今當復有其人宣慰公之將兵入阻磔羽俘魁茲必更鐘厥美修是譜者仁義之念想己肫然在抱覽斯譜者孝弟之心當必油然而生餘也學慚寡陋詞不雅馴竊謂嘉喜非諛故敢勉付相囑聯綴梗概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