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村民遇上工作隊,每一個故事都詮釋著幸福

2021-02-15 昌吉訪惠聚

俗話說:九月十月糧滿倉,三五成群曬太陽」,以前的農閒時節,掛鋤休息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可是在吉木薩爾縣大有鎮廣泉下村,村民們在昌吉州政協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帶領下,大家學文化、學技能、搞文體活動,忙的不亦樂乎。

「我的文化程度低,識的字少。今年我主動參加了村裡的文化素質提升班,學會了不少字,而且文化素質提升班不僅僅教知識,還邀請法律專家給我們講解法律知識呢!這個培訓班辦得真是好,很接地氣、很實用!」村民丁有高興地說道。

文化素質提升班上,學員認真地做學習筆記

廣泉下村地處吉木薩爾縣南部山區,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嚴重製約著村經濟的發展。扶貧必先扶智,昌吉州政協駐村工作隊找準癥結、對症下藥,利用冬閒時間,在村裡組織開辦了文化素質提升班。選派優秀工作隊員當老師,為村民教拼音和識字,又聘請法律專家生動形象地講解農村矛盾糾紛調解、交通安全及治安管理條例、婚姻法等與農民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政策,受到村民的普遍認可和支持。

文化素質提升班每期為期20天,目前已開辦兩期,參加群眾120人。「群眾學習的熱情非常高,每次看到他們渴望學習的眼神,都讓我很感動,也給了我更大的工作動力,更加堅定了我們辦好文化素質提升班的決心和信心。」文化素質提升班授課教師、工作隊員陳紅光激動地說道。

「我以前開過農家樂,由於廚藝不精,沒有很好的經營下去,聽說村上要開辦中式烹飪和面點培訓班,我趕快報名參加了。我一定要把握好這次機會,多學習烹飪技能,爭取拿到資格證書,然後把農家樂重新開起來。」中式烹飪和面點培訓班學員丁銀存高興地說道。

中式烹飪和面點培訓班的學員正進行實踐操作

廣泉下村人多地少,如果僅靠種地的收入,根本無法走上小康之路。拓寬致富門路,讓村民掌握一技之長成了工作隊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入戶了解村民的學習意向和學習需求,工作隊將有針對性的進行技能培訓提到了日程,邀請吉木薩爾縣祥和技能培訓學校任沛昌老師將中式烹飪和面點培訓班辦到了村民的家門口。培訓採取理論講座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對學員進行培訓,授課的內容主要為中式熱菜、涼菜以及面點等的製作。

工作隊利用農閒時間,先後開展了串珠手工編織班、中式烹飪和面點培訓班等共計4期培訓班,累計受益群眾達145人,其中獲得相關資格證書的有100人。工作隊隊長劉開林說:「今後,我們工作隊將繼續以村民需求為著力點,進一步深化對村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讓有能力、有條件、願意學的村民實實在在的掌握一項技能,為以後自主創業、勞動力轉移奠定基礎」。

「快點!快點!今天村委會搞活動呢!趕緊給我們村民小組選送的節目加油去!」2月3日,村民們相互提醒著,趕往村委會參加迎新春文藝匯演活動。歌曲《山丹丹花開紅豔豔》、舞蹈《盛世歡歌》、小品《我們都是一家人》等精彩紛呈的節目一步步將文藝匯演活動推向了高潮,不時贏得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工作隊組織村民開展迎新春文藝匯演

這樣的歡樂場景僅僅只是廣泉下村冬閒文化活動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像這樣的活動每個星期都會有,工作隊和村「兩委」按照「明確責任分工,落實專人負責」的原則,做到文體活動方案制定合理和詳細,並最大限度的從人員和經費方面給予保障,確保了各項文體活動的按時有序開展。敲鑼打鼓扭秧歌、激情四溢籃球賽,還有競爭激烈的拔河、接力賽等活動讓村民動了起來,樂在其中。「在工作隊的組織下,冬閒時間村裡每周都有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讓大家在娛樂中既鍛鍊了身體,又加深了感情。」村民馬秀麗高興地說道。

為了深入有效的推進文化惠民,除了本土味風味的表演之外,工作隊還聯繫昌吉州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文藝隊等多支演出團隊給村民端上了一桌桌豐富的文化大餐,極大的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如水,滋潤萬物悄然無聲。工作隊利用農閒,讓「文化惠民」新樂章在廣泉下村越來越響亮。

工作隊通過組織開展一系列實用、有趣的學習、培訓以及文體活動,極大的調動起了村民們的學習參與熱情,不僅豐富了群眾的冬日生活,又為他們創業增收提供了有利條件,讓廣泉下村的笑聲多了,幸福也多了。2019年新的徵程已經開啟,工作隊還將繼續用真心真情、實幫實幹,進一步做好「培訓惠民」、「文化惠民」等工作,以文化為「媒」,豐富居民生活,凝聚民心民力。(州政協駐吉木薩爾縣大有鎮廣泉下村工作隊  李潔、吉木薩爾縣「訪惠聚」辦公室  盧巧娣  供稿)

相關焦點

  • 工作隊帶領村民增收致富一點不含糊!
    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開啟幸福美好生活快跟小編一起去看看他們的致富妙招!對於工作隊的幫助,吾切姆由衷地感激,她主動走上村裡的宣講臺,向村民們宣傳黨的惠民政策,並以自己家的變化為例,幫助村民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自治區信訪局駐溫宿縣佳木鎮通吐爾村工作隊 支小玲 供稿)
  • 扶貧工作隊長期在此駐紮 幫助鼓勵村民脫貧奔小康 百年板慄樹見證...
    1930年,賀龍帶領紅軍來到紅旗坪村,全殲張俊峰反動團防,給飽受欺壓的村民帶來了安寧。獲勝後,賀龍在老闆慄樹下慶功閱兵,看到漫山遍野紅旗招展,他把村名改為「紅旗坪」。抗美援朝老兵、88歲的田吉政,從小就聽長輩們講賀龍的故事,後來他也加入了解放軍。他沒有想到,時隔90年,共產黨的工作隊又帶著新任務進了村。90年前的紅色基因,也激發著駐村工作隊的使命感。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熊義:用辛苦指數換來村民幸福指數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熊義:用辛苦指數換來村民幸福指數 2020-08-24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放不下」的饒隊長 用心用情用力 託起馬王村村民「穩穩的幸福」
    「如果效益好,村民也可以自己拿去賣,如果怕賣不好,咱們集團還有太陽鍋巴廠來收購花椒,做最後一道保障,解決了村民銷路上的後顧之憂。我們要把產業園變成馬王村的『村民銀行』和幸福園。」饒秦嶺對華商報記者說。不但自己學到了新的農業知識,還服務於廣大村民。他開心地對華商報記者說:「以前住危房,現在住新房,生活都變敞亮了!」「要下雨了,提醒村民們抓緊把紅薯挖出來!」是他從重症監護室醒來的第一句話馬王村如今的村集體經濟已經發展成熟,這背後離不開饒秦嶺三年來的辛苦付出。然而,血肉之軀終究抵不過日夜辛勞。
  • 官陽老鷹村:村民的幸福指數直線上升
    自脫貧攻堅以來,該村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精準發力,如今,村裡的路硬化了、產業建起來了、貧困群眾脫貧了,村民的幸福指數直線上升。在老鷹村4社,村民代光華正在獨活炕房內,烘烤獨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起村裡的變化,他豎起了大拇指。村民代光華說:「通過政府的幫助我們在屋裡種中藥材,現在種了10幾畝獨活,又還種了幾分地的貝母,獨活幹的大概在4000多斤左右,貝母今年賣花苞和果子賣了萬多塊錢,現在已經脫貧了,日子過得還好。」
  • 柏安村工作隊:全力當好「三員」 保障村民產業發展
    當好技術指導員,解答群眾產業發展疑惑為農戶產業發展提供切實有效地產業指導和培訓,破解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疑慮,給村民發展產業上一份「保險」,多一重保障,一直是柏安村工作隊主抓事項之一。3月12日,五組徐家灣魔芋種植遇到問題,獲悉後工作隊立即聯繫並邀請縣農業農村局魔芋老師,實地查看問題根源,並分析問題原因,給出改進意見。邀請農業局專家指導魔芋種植3月18日,工作隊邀請鎮國土所幹部為修建養殖圈舍村民,現場勘查打點。
  • 村民冷暖掛心頭——桂陽縣流峰鎮泗洲村幫扶工作隊幫扶見聞
    村民冷暖掛心頭——桂陽縣流峰鎮泗洲村幫扶工作隊幫扶見聞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顏石敦 通訊員 陳志傑9月14日,桂陽縣流峰鎮泗洲村下街自然村田垌裡,縣財政局幹部、泗洲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龔茂盛,帶領村民疏通水渠,灌溉稻田。
  • 鐵山鄉:駐村工作隊積極為村民搶收稻穀
    但連日來一直雨天,眼看著金燦燦、黃澄澄的一片片稻穀在田裡無法搶收,很多稻穀甚至長芽了,村民群眾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同樣為此事著急的還有鐵山鄉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們。9月14日星期一,趁天氣沒有下雨,鐵山鄉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同志們,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在袁家溪村第一書記的帶動下,迅速集結,趕到袁家溪村則溪組為當地村民搶收稻穀。
  • 「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鐵力克:村民的「小事」是我的「大事」
    2017年初,新疆託里縣畜牧獸醫站幹部鐵力克憑著對新農村建設的嚮往和追求,報名成為駐託裡鎮鐵斯巴汗村「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剛駐村時,村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通過走訪入戶,一家家轉,一家家走,面對面聊天,到每家都熱情地端上一杯茶,感情就在一杯杯茶中傳遞著,也讓我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交流。」7月14日,鐵力克說。
  • 新疆和田:村民過上幸福生活是我最大的心願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為幫助貧困村民如期脫貧,過上更好的生活,自治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員在脫貧攻堅路上為村民出點子、謀出路,竭盡全力、不懈奮鬥。從踏入村裡的第一天起,他就將村民當成親人。為幫助貧困戶如期脫貧,他先後8次對全村86戶貧困戶進行入戶大排查,建起一套詳細的資料庫,深入分析制約貧困戶增收的具體原因,並為每位貧困戶精準制定脫貧計劃,幫助村民拓寬就業門路,增加經濟收入。龐玉江說:「剛來到這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村情不熟、語言不通,但是我有心理準備。
  • 打通群眾增收致富路,東勝區這支工作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添爾漫梁村村民 辛三厚村民告訴記者,前些年,由於水位的不斷下降,原有的蓄水池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周邊農田用水需求,自從東勝區能源局駐村工作隊來了之後,他們多方協調,籌措3萬元,對原有的蓄水池進行了改造升級,將沉澱多年的淤泥進行清除。
  • 扶貧印記·海報|微笑,是車陂村民幸福的表達
    編者按:衡南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日子富裕了,幸福生活也要曬一曬。智慧衡南推出「笑臉2020」系列海報,我們走進15個扶貧記錄村,拍攝最樸實老百姓的開懷瞬間。這一組組照片,也記錄了一個個激勵人心的脫貧故事,燦爛的笑臉,是他們幸福生活的最好詮釋。
  • 走向小康丨嶽普湖縣尤庫日艾西曼村:魅力村託起幸福夢​
    駐村以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駐該村工作隊與村「兩委」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突破口,以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為落腳點,狠抓幹部群眾思想教育引導,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了村民生活質量,改善了村民精神面貌,讓文明新風吹進了村民的心坎裡。「以前,我總想著能多享受一些惠民政策。現在不再這樣想了,因為『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以後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幸福的。」在黨團活動學習時,黨員艾力·阿妮耶提說。
  • 【阜平好網民】我身邊的脫貧攻堅感人故事 | 老路渠有個村民故事館
    今日,小編為您推薦阜平縣大臺鄉老路渠村駐村工作隊蘇耀凱同志的演講稿。心想之,口言之,身行之演講比賽上大臺鄉老路渠村駐村工作隊 蘇耀凱▼▼▼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大家好,我叫蘇耀凱,是河北建投集團派駐大臺鄉老路渠村的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對於幫扶工作,
  • 瑞麗市局駐等秀村芒滾村民小組扶貧工作隊隊員郭開波 村民的「95後...
    圖/浦倩郭開波,雲南省瑞麗市氣象局一位年輕的「95後」扶貧工作隊隊員。2019年3月,他成為了派駐弄島鎮等秀村芒滾村民小組的一線扶貧幹部。他從零出發,一點點問,一樣樣學,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駐村近兩年來,他急人所急,想人所想,為芒滾村民辦了不少實事。
  • 駐村工作隊發起「微產業聯盟」助村民謀發展 建騎行驛站打造鄉村...
    今年3月,恢復駐村的工作隊帶動村裡復耕重啟,發起「微產業聯盟」,通過「資助+配套投入」方式調動村民積極性,農業專家在線教學,授人以漁。近日,58歲的杜凡創建了駐村工作隊的抖音號;村裡的騎行驛站掛牌,付旭東騎上單車踏勘騎行線路,青雲村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 ...當作創業基石 打好幸福「持久戰」|餘慶縣關興鎮獅山村村民陳顯江
    我叫陳顯江,今年41歲,是關興鎮獅山村紅旗組村民,也是一家初具規模生豬養殖場的負責人,更是一名幸福的農民。從生活拮据的貧困戶到小有成就的脫貧戶,我的故事只是國家脫貧政策福利下向陽生長的逐夢花。直到2014年底,脫貧攻堅的號角聲,吹進關興鎮的每一個村落時,我看到了新的希望。我向村委會遞交了申請,經過入戶調查,村組評議,鎮級公示,縣級公示,省級備案,納入國辦系統管理。這也意味著我成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被納入精準扶貧戶的我,堅決不等不靠,及時與鎮村兩級取得聯繫,有了國家政策的扶持,幹部的幫扶與指導,讓我重獲信心。
  • 百姓故事會,講講我們那些幸福事兒
    吾加布拉大哥講的都是我們大家經歷過的事,講得太好了,也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已脫貧的塔力甫·吾斯曼深有感觸地說。塔力甫·吾斯曼充滿感激地說:「現在黨和政府的政策真的好,駐村工作隊的幹部也好。我身體不好,幹不了體力活,以前一直想做小生意,因為沒有資金,所以一直沒幹成。
  • ——記省軍區駐桑植縣紅軍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楊凱
    地處湘西北邊陲群山之中的桑植縣紅軍村 , 是紅二、紅六軍團戰鬥過的地方 , 平均海拔800多米 , 山高溝深 , 落石滑坡頻繁 , 村道坑窪不平 , 村民去趟集鎮往往是凌晨出門半夜回 , 翻山越嶺一整天 。 2017年該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僅為1700元左右 。
  • 蒙城縣雙澗鎮王灣村扶貧工作隊:讓村民收入有保障 集體經濟上臺階
    自從到蒙城縣雙澗鎮王灣村擔任黨委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以來,陳家義懷著一腔熱情,深入群眾,以紮實的工作作風,讓村裡的脫貧攻堅工作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王家灣家庭農場是村裡的群眾王治安創辦的,主要種植大白菜、包菜等蔬菜,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去年家庭農場擴大種植了毛豆、杞柳,實現了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