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哲學書的搖滾巨星斯普林斯汀

2021-01-13 文藝犬

點擊上方藍色字「文藝犬」直接關注


音樂家、最新圖文書《不法之徒皮特》(Outlaw Pete)的作者喜歡讀宇宙學方面的書籍:「我發現男人和女人都在努力回答我們所能自由問出的最為深刻的問題。」


現在你的床頭柜上放著什麼書?

我剛讀完《白鯨》(Moby-Dick),因為人們總說它很難讀,所以我一直都不敢碰它。結果我發現它是個美麗的男孩冒險故事,並不那麼難讀。警告:讀了這本書你會了解到很多關於鯨魚的事,比你願意知道的還多。另一方面,我簡直不願意看到它結束。另外還有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的《霍亂時期的愛情》(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它涉及了人類愛情的多種方面。

所有時代中你最喜歡的小說家是誰,如今仍在寫作的小說家呢?


布魯斯·斯普林斯汀 Illustration by Jillian Tamaki


我喜歡俄國小說家,契訶夫(Chekhov)的短篇小說,還有託爾斯泰(Tolstoy)和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yevsky)。我四年前才開始讀他們的作品,發現他們在心理層面上完全是現代的。我個人最喜歡《卡拉馬佐夫兄弟》(The Brothers Karamazov),當然還有《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我喜歡的當代作家有: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和理察·福特(Richard Ford)。《美國牧歌》(American Pastoral)、《我嫁給了共產黨人》(I Married a Communist)和《安息日劇院》(Sabbath’s Theater)很難超越。科馬克·麥卡錫的《血色子午線》(Blood Meridian)是我閱讀的分水嶺。它結合了福克納(Faulkner)與瑟吉歐·萊昂(Sergio Leone)的義大利式西部片風格,所以特別吸引我。我喜歡理察·福特寫的新澤西。《體育記者》(The Sportswriter)、《獨立日》,以及《地勢》(The Lay of the Land)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它們又深刻又歡快,還完美地寫出了澤西海灘。


你最喜歡的新澤西作家是誰?

我喜歡羅斯放蕩粗魯的幽默,非常精彩,經久不衰。還有剛才說的福特。當然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也很棒。一到夏天,我總是想拿起《草葉集》(Leaves of Grass)在門廊坐一會兒,離開的時候就更快樂了一些。


有沒有什麼書影響你,讓你決定成為歌曲創作者和音樂人,或者對你的藝術發展有幫助?

我翹掉了大學的大部分課程,當上了巡演音樂人,所以直到二十八九歲才開始認真地閱讀。然後就讀到了弗蘭納裡·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詹姆斯·M·凱恩(James M. Cain)、約翰·契弗(John Cheever)、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以及偉大的黑色小說作家吉姆·湯普森(Jim Thompson)。這些作家對我在1978-82年間的音樂有很大影響。他們把一絲地理概念和黑暗之感帶入我的創作,拓寬了我對流行歌曲成就的視野,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對於自己希望取得的成就的基準。


你最喜歡的詞曲創作者是誰,你最喜歡哪個音樂人的回憶錄?

我不熟悉寫小說的音樂人,但是說到回憶錄,基思·理查茲(Keit Richards)在《滾吧,生活》(Life)中對音樂的熱愛難以超越。我還覺得埃裡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的自傳有驚人的啟示意義,而且非常感人。當然我也喜歡鮑勃·迪倫(Bob Dylan)的《編年史》(Chronicles),它令我以身為音樂人而自豪。


在你的書架上人們會驚奇地找到什麼書?

我讀過很多宇宙學的書,以及很多哲學方面的書。我還喜歡讀棒球方面的書,剛剛讀完馬裡安諾·李維拉(Mariano Rivera)的自傳。在宇宙學方面,丹尼斯·奧伊爾拜(Dennis Oyerby)的《宇宙的孤獨之心》(Lonely Hearts of the Cosmos)是我最早喜歡上的書之一。我發現男人和女人們都在努力回答我們所能自由提出的最深刻的問題。它也適當解答了我當時的小問題。這本書讓我對哲學感興趣,讀了伯特蘭德·羅素(Bertrand Russell)的《西方哲學史》(The History of Wester Philosophy)。我剛讀完吉姆·米勒(Jim Miller)的《經審視的生活》(Examined Lives)以及莎拉·貝克威爾(Sarah Bakewell)的《如何生活;或蒙田的一生》(How to Live; Or, A Life of Montaigne)。


你讀過的關於音樂的最好的書是什麼?

格雷爾·馬庫斯(Greil Marcus)的《神秘列車》(Mystery Train)始終保持在名單前列,緊接著是彼得·格拉尼克(Peter Guralnick)的《開往孟菲斯的最後一班火車》(Last Train to Memphis)。我還會把迪倫的《編年史》也列進來,還有丹尼·拉諾伊斯(Daniel Lanois)最近的書《開掘靈魂》(Soul Mining),它對創作音樂提出了與其他書籍不同的見解。喬弗雷·奧布萊恩(Geoffrey O』Brien)的《點唱機奏鳴曲》有幾段非常好,特別是一開頭討論伯特·巴喀拉蚩(Burt Bacharach)事業生涯的部分。


上一本讓你大笑的書是什麼?

理察·福特的《地勢》。


上一本讓你哭泣的書呢?

科馬克·麥卡錫的《道路》(The Road)。


上一本讓你憤怒的書是什麼?

安德魯·羅斯·索金(Andrew Ross Sorkin)的《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麥可·劉易斯(Michael Lewis)的《大空頭》(The Big Short),還有戴爾·馬哈裡奇(Dale Maharidge)的《美國這樣的地方》(Someplace Like America),照片是麥可·S·威廉姆森(Michael S. Williamson)拍的。我讀了一些關於最近金融崩潰的書,還給《美國這樣的地方》寫了前言。這些書裡描述的駭人聽聞和大膽包天的犯罪行為直接啟發了我的《毀壞的球》(Wrecking Ball)這張專輯。


你小時候是個怎樣的讀者?

我讀的第一本書是《OZ國奇遇記》,那是一個慵懶的夏天,我在新澤西蘭道爾夫街家中的門廊上讀了這本書。我記得自己為這本書,也為閱讀這個行為感到激動不已。當時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偉大而強大的Oz本人。電影裡那些精彩的話可以代表他,不過書裡沒有。「別在意那個帷幕後面的人。」他是個騙子藝人,用超越自身的方式取得成就。「別在意那個帷幕後面的人。」這是美國文學中最偉大的一句引語。


如果說有一本書令你成為今天的樣子,會是哪一本呢?

要說出一本比較困難,但弗拉納裡·奧康納的確對我有很大影響。你可以在她的書中感受到上帝的不可知性,生命不可觸及的神秘令她筆下的人物感到困惑,我在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它們蘊含著我童年時感受到的黑暗哥特氣氛,仍然能讓我感覺置身黑暗的謎之漩渦中心,頭頂有星辰,腳下有大地,這是何等幸運。


如果能和三位作家共進晚餐,你會邀請誰呢?

菲利普·羅斯、基思·理查茲,託爾斯泰——我還要再請一位,就是鮑勃·迪倫。他們有很多生活經歷,大家七嘴八舌一定很精彩。


你有沒有什麼一讀再讀的書?

我一般不會重讀什麼書,但吉姆·湯普森的小說有著精確、骯髒的力量,無情的暴力和純潔,它總能在一秒鐘內吸引我。它們是最心理化的犯罪小說之一。我喜歡詹姆斯·M·凱恩和埃爾默·萊昂納德(Elmore Leonard),但是吉姆·湯普森在我心裡有特殊的地位。


有沒有什麼書你至今沒讀過,讓你感到尷尬?

我很晚才讀到《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arth),是在我寫《湯姆·傑德的鬼魂》(Ghost fo Tom Joad)很久之後。不管怎樣,它完全符合我對它的希望。我還沒讀過《伊甸之東》(East of Eden),但我很想讀。


你接下來打算讀什麼書?

我喜歡索爾·貝婁(Saul Bellow)的《奧吉·馬奇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有人剛剛給了我一本《雨王亨德森》(Henderson the Rain King),所以接下來我可能讀這本。




每天推送文化、藝術、歷史精選剪報 公共號:www-yyy-qqq 投稿微信號: wwnyiquan_wx



相關焦點

  • 我為什麼要讀哲學書?
    當時,我無意間讀到了《西方哲學史》。看到這個書大概1/3的時候,我對羅素其人敬佩不已。可以說,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為我打開了哲學之門,讓我認識了從古希臘時期到近代社會最傑出的西方思想家、他們的生平事跡及他們的哲學主張。這些東西,看起來似乎與現代人的生活距離遙遠,毫無關係,其實,二者之間有著某種隱秘且重要的關聯。
  • 你第一次讀哲學書的經驗大概是怎樣的?
    你第一次讀哲學書的經驗大概是怎樣的?鼓足勇氣開始,緊皺眉頭推進,攥緊拳頭繼續,終於……讀到一半睡著?不管你讀的是西哲還是馬哲,似乎刻板的哲學教育路徑一直在告訴我們:哲學就是最高級的學科,它是文科的頂峰,是那個將與物理學數學在人類智力高峰上交匯的學科。普通人怎麼能學得懂哲學呢?
  • 淺析:中國搖滾的人生哲學
    在現今中國社會的主流人群中,搖滾是異類,是與西方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相當的地下群體。但是,從八十年代初中國搖滾起步,至今,它已走過了從熱浪到低谷終歸於平靜的過程。這些搖滾藝人的藝術態度和精神立場的獨特性,貫穿於他們的生活始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獨特性中所包含的藝術價值與精神價值,足以上升到一個哲學的高度。一.音樂與精神 1.你將如何搖滾?
  • 讀人話舊︱康德書緣——我的哲學路標
    如果從1984年入大學哲學系開始計起,滿打滿算接觸康德哲學也已經三十多年了,但是這裡仍然不敢貿稱與康德哲學結緣,而只能勉強說「康德書緣」——也就是與有關康德和康德哲學的書「結緣」。在我父親那為數有限的哲學「藏書」中,有黑格爾、斯賓諾莎、笛卡爾和貝克萊,但好像並沒有康德的書,這至少能夠部分地解釋為何我在入大學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康德哲學。
  • 他是黃家駒的搖滾啟蒙,張國榮也曾模仿,真正的搖滾巨星!
    導語:他是黃家駒的搖滾啟蒙,張國榮也曾模仿,真正的搖滾巨星!上個世紀是搖滾音樂的巔峰時期,這個時代也是孕育出了一批優秀的搖滾音樂人,其中就有這樣一位搖滾巨星大衛鮑伊,連張國榮都是他的粉絲,也曾模仿過他的造型,黃家駒聽到他的音樂,深受啟發。
  • 零基礎也能讀懂的哲學入門書|《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
    打破「哲學書太難」困境零基礎也能讀懂的超人氣哲學入門書《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定價更加不幸的是,我當時在大學書店裡邂逅了阿圖爾·叔本華的《獨孤讀書術》,讀後還寫了「哲學家讀那麼多書卻沒什麼思考能力」之類的書評(我當初也確實是這麼想的。)叔本華的觀點本身沒錯,只是我那時曲解了他的觀點,錯以為「讀哲學書不是什麼好事」,因此和哲學擦肩而過,損失重大。
  • 聰明的孩子,從小讀哲學
    聰明的孩子,從小讀哲學 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哲學啟蒙? 賈伯斯、比爾蓋茨等都是哲學愛好者。 哲學啟蒙是引導孩子從生活中, 學會發現問題,探索,養成思考的習慣,開發智力。
  • 一本集結了心理學、腦科學、哲學的書是怎樣的?
    2.哲學作為一本哲學書,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差一點就揭開了自我意識的神秘面紗,十分令人激動。我是一字一句地反反覆覆地讀下來的,深感值得。(而且它們在哲學裡也沒有統一的含義,在每個哲學家筆下也經常不一樣)。這同時意味著,這本書把關於自我意識的那些哲學概念附著到了生物學,尤其是腦科學的研究實際中,在談到「價值」時作者的意圖更是明確。總之,我第一次感到那些在哲學書裡很容易陷入不知所云之境的詞彙落地生根了。自然科學分化獨立之後,擱淺了幾百年的哲學終於有希望不再是空談了。
  • 哲學家黑格爾:哲學不能給青少年帶來快樂,有本哲學書卻適合孩子
    《給孩子的哲學探險故事》書中也許能給你答案。書的作者是海天老師,他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男,從事的也都是理工的工作。但他從小就喜歡鑽研天文和哲學,所以創作了這本書。書的第一頁寫著: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兒子,以及和他一樣渴望幸福、熱愛生活的孩子們。
  • 搖滾巨星小理察去世:他是搖滾建築師 披頭四樂隊的靈感來源
    備受讚譽的搖滾歌手、詞曲作者和鋼琴演奏家小理察(Little Richard)——原名理察·韋恩·彭尼曼——美國當地時間本周六不幸去世,享年87歲。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小理察一直在流行巨星和教堂牧師的身份之間不停轉換,多次宣布退出歌壇,然後又重返歌壇。1963年,他和披頭四樂隊一起在英國巡迴演出,這期間他們形成了深厚的友誼。披頭四樂隊將小理察視為他們的靈感來源,該樂隊的保羅·麥卡特尼還曾向小理察請教演唱技巧。
  • 經典一讀再讀 哲學並不遙遠
    他的哲學外舊內新,是對華夏先賢思想的再闡釋,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以及「貞元六書」、《三松堂自序》等。《中國哲學史》是馮友蘭先生於1928年到清華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期間所寫。
  • 華晨宇:搖滾不僅是一種音樂形態,實際上它是一種人生態度和哲學
    確切地說他的歌有很多曲風,比如卡西莫多的禮物的古典,異類的新金屬,巨鹿的迷幻,to be free的搖滾等等。但他的歌大多是在有這些曲風元素的同時又更偏向流行一點。也就是說這些歌不能完全歸類到某一個特定的風格裡面。所以每當說到華晨宇某首歌是搖滾的時候會有很多人說這根本就不是搖滾。嗯,華晨宇專輯裡好像確實沒有一首完完全全的純正的搖滾。
  • 王元化:自從讀了黑格爾哲學以後,我成為他的景仰者
    每本都提及閱讀黑格爾著作對王元化的重大影響,其中《讀黑格爾》一書更是他對黑格爾全面理解的體系之作,書中屢見其對黑格爾的深度討論和精彩評價。現摘選以下文字,紀念兩位哲人。 記得初讀《小邏輯》時,宛如進入一個奇異的陌生世界。我完全不能理解黑格爾所用的專門名詞和他的表述方式。費爾巴哈曾經說,黑格爾將具體的例證都放到腳註中去了。他的正文是思辨性的、抽象性的。試想這怎麼能夠使一個從來不習慣於思辨思維的人去理解它?在讀《小邏輯》的開頭幾天,我完全氣餒了,幾乎喪失了繼續讀下去的勇氣。可是我想我應該像許多開頭並不懂黑格爾的讀者一樣,無論如何應該把這部難讀的書讀完。
  • 選一本哲學入門書
    來源:一財網這個時代,乍一看哲學很不受歡迎,大家都忙於實務,哲學就顯得沒用而玄虛。但也不盡然。比如哲學入門書《蘇菲的世界》,就從西方火到東方,在中國,自20年前初版以來,一直再版,一直暢銷。雖然我本人的主要興趣是歐陸哲學,但有人讓我推薦哲學入門讀物的話,我一般會推薦分析哲學進路的書。原因是,歐陸過於強大的形上學傳統,常常使得未經專業訓練的人以為哲學=世界觀,因而興衝衝地——如果他真的對哲學感興趣的話——涉獵一個又一個相互拆臺的觀念體系,並輕而易舉地迷失於這種眼花繚亂和無所適從。
  • 湖山憶書|劫後餘生:1764年第一版《哲學辭典》
    1764年第一版《哲學辭典》「愛書是一種病,無人理解,脫離一般常識,受到輕蔑,遭到家人極力迫害,這種病的特徵就是病人根本不想痊癒。」對鹿島茂先生說的這段話,我深有同感。讀過他的《古籍比孩子重要》後,立即對這位學者產生了好感。藏書的人總會遇到各種問題,有些是質問,有些是不解,但藏書人總會置之不理,轉頭依舊去找他喜歡的書。
  • 豆瓣8.8《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一本受崔健等人熱捧的哲學書
    提起哲學,你的印象是什麼?哲學,似乎只是大學裡一門無關緊要的課,和現實生活並無太大關係。但自從讀了周國平老師的書,我改變了對哲學的粗淺認識,開始覺得哲學不是只有思想家才有資格玩味的高深學問,它其實滲透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裡,滲透在分分秒秒生命的進程中。
  • 梅劍華讀《二十世紀分析哲學史》︱從羅素到克裡普克
    當問到如何學習分析哲學時,葉老師的建議是在兩三年時間內把弗雷格、羅素、維根斯坦、卡爾納普、奎因、戴維森、克裡普克的基本著作系統讀一遍。實際上,能把這些哲學家的代表著作系統讀下來是相當困難的。葉老師相當重視克裡普克,多次開課講讀《命名與必然性》,對該書每個注釋所涉及的問題如數家珍。葉老師開設的其他課程也多和克裡普克哲學密切相關。印象中我讀過卡爾納普的《意義與必然性》、薩蒙的《弗雷格之謎》、索莫斯的《超越嚴格性》、賽恩斯伯裡的《沒有指稱物的指稱》等。
  • 《偉大的思想家柏拉圖》一本不是那麼好讀的書
    【書名】:偉大的思想家柏拉圖【適合人群】:大學及以上相關人群,主修位哲學或者哲學愛好者,最好看過《理想國》,否則很難讀下去【可讀性】:差【知識性】:強【粗略用時】:估計12小時以上我很久很久以前看了柏拉圖的《理想國》,於是想著看一本
  • 仰讀先賢 明己之智-《中國哲學簡史》讀書會
    此書以20萬字的文字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樹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統文化思想的延綿、傳承和演變,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在有限的篇幅裡融入了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理解,是馮友蘭先生哲學與思想融鑄的結晶,是了解中國哲學的首選讀本。
  • 為什麼說什麼書都要讀一點?
    原創 | 李小墨今天我想結合《越讀者》這本書聊一聊,為什麼我覺得什麼書都要讀一點,不要挑食。本文內容主要有:1 )我們為什麼要讀詩歌?2 )我們為什麼要讀哲學?3 )我們為什麼要讀小說?4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5 )我們為什麼要讀圖像和漫畫書?6 )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和流行書?01 我們為什麼要讀詩歌?關於這一點,我三年前寫了一篇文章:《詩詞無用的年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