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抗擊疫情!同濟科研團隊定位了新型環狀病毒受體基因

2020-12-23 新民晚報

圖說:ACE2及各類型細胞特徵標記基因在亞裔個體中表達情況 來源 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抗擊疫情,基礎研究也在推進,這個春節,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研究團隊沒有休息。在獲悉中科院巴斯德所郝沛等學者及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的研究,接連將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基因指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之後,團隊連日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分析技術,研究了共計四萬三千多個肺臟細胞,進一步發現80%ACE2受體主要在II型肺泡聚集。研究成果已在預印本網站科塔學術(bioRxiv)上發布(趙宇和趙子賢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數據公開、程序代碼開放,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年輕研究者團隊希望通過數據共享和科研交流團結各方力量,爭分奪秒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ACE2受體就是病毒進入人體『大門』。搞清楚這個『門』開在哪裡、開了多大,對於防止感染具有重要意義。」研究團隊整合分析了公開資料庫中近兩年來積累的肺臟單細胞測序數據,發現ACE2在0.64%的肺細胞中表達,且80%以上都集中表達於II型肺泡細胞;表達ACE2的II型肺泡佔其總數量的1.4%。在其他細胞類型如I型肺泡、支氣管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和巨噬細胞中零星可見。而且通過對基因功能的分析,研究者還發現,這1.4%的ACE2+ II型肺泡細胞還表達至少20多個與與病毒組裝複製相關的功能基因。

「利用近年興起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我們可以把肺部的整體到細節都看清楚,就像用手機GPS和地圖做尋寶遊戲,這是多年前SARS研究時無法實現的。」左為說。

這些數據令研究團隊相信,新型冠狀病毒攻擊的主要目標能夠鎖定II型肺泡。左為認為這與目前公開的一些臨床觀察相關聯,例如此次冠狀病毒肺炎少有「卡他」症狀,或許正是因為病毒沒有攻擊上呼吸道(上呼吸道的分泌細胞和纖毛細胞只表達很少的受體ACE2)。

左為團隊還比較了8例不同個體中ACE2的表達和分布情況。結果顯示ACE2表達與個體的年齡和吸菸情況無明顯相關性。但2例男性表達水平均高於其他6例女性,總體在三倍以上,在肺內的分布也更廣泛。這與目前流行病學觀察到的新型冠狀病毒男性患者為女性數量的三倍大致吻合。此外,唯一一例亞裔(男性)標本的ACE2表達水平遠高於其他所有人(包括非洲裔和白種人),在平均值的五倍以上。

左為也強調,這項研究仍有很多不足,仍需更多數據和實驗進行驗證,但這場「疾病之門」的細緻探尋或將為預防、治療及其他基礎研究提供思路。「如果我們能人工合成ACE2蛋白,然後將它通過血管注入肺泡,理論上是可以『以假亂真』幹擾病毒,或者開發抑制ACE2的特異小分子幹擾其功能,都能保護肺細胞上不被病毒侵擾。」

圖說: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研究團隊負責人左為

記者:結果顯示ACE2在0.64%的肺細胞中表達……0.64%看上去是個很小的數字,但ACE2表達的這些「易感」細胞又呈現出對疾病的「幫助」似乎非常巨大。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人體存在這樣的「病毒幫手」?

左為:這一點也是我最為迷惑的地方。只能說我們目前所知的還非常少,不太理解這類細胞是否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我推測,如果這一現象不是巧合的話,那可能意味著這些細胞本來是人類用於處理類似病毒物質的,例如體內產生的游離DNA或者RNA等。結果病毒「狡猾」地利用了這些細胞。SARS病毒和NL63冠狀病毒毫無疑問應該也是利用這些細胞感染人體的。流感病毒則不同,它們有自己的受體和自己特定的靶細胞。

記者:距離能夠明確病毒靶細胞的結論還有多遠,還需要什麼樣的工作?

左為:目前這個研究不足的地方還很多,我在論文裡面也都提到了:首先我們只研究了8例樣本,樣本數肯定是比較少的。然而單細胞測序目前很貴,每一例要3~4萬,所以如果自己做大樣本,成本和時間要求都太高了。其次我們主要看了RNA的表達情況,但RNA和真實蛋白表達不一定完全一致。另外,目前雖然各種證據均指向ACE2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但還有待動物實驗的進一步證實,特別是通過ACE2敲除實驗來證實其對於病毒感染是必需的。

記者:團隊春節不停工推進這項研究的初衷是什麼?此前工作有何具體相關的內容為此次研究提供基礎?

左為:看到鍾南山院士講話之後,我們馬上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非常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後來看到武漢也封城了,身邊好多醫生朋友也上了疫區前線,我們覺得自己也應該做點什麼,為國家出力。

我在清華念博士的時候跟著導師陳曄光院士研究SARS病毒和細胞信號轉導的關係。在國外做H1N1流感病毒和肺再生修復相關的研究,回國以後則是專注於肺幹細胞與再生修復研究。加上我們平時的研究和臨床結合也非常緊密,所以對這一領域比較熟悉,也比較敏感。

很快中科院巴斯德所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的比對結果出來了,預測出受體是ACE2。我就馬上跟學生說看一下單細胞測序數據裡ACE2在哪裡表達。因為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是最近兩三年才興起的一些新技術,可以一下子把整個肺裡由整體到細節的情況都看得比較清楚。

記者:有科學家提出了現階段中國科學家積極攻關的意義,也指出共同抗擊病毒,需要更多的數據共享和更高效的科研交流,對此您怎麼看?

左為:我一直認為這次疫情不應該是中國自己在戰鬥,必須要和全世界科學家一起密切合作。全人類在這個問題上是命運共同體,病毒是不分國界的。

我們這次的工作就完全是基於國外科學家無私共享的單細胞測序數據而完成的。所以成果出來之後我們也沒有按慣例投稿,而是直接掛到bioRxiv平臺上公開所有數據,包括我們的程序代碼也是可以提供給任何需要的人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需要的人第一時間可以看到論文,讓大家可以齊心協力,抓緊每一分鐘阻止病毒的繼續蔓延。當然,正式投稿和同行評審(peer-review)也必不可缺,我們這個論文後續肯定還會有相應的改進更新。

最後,我想再多提一句。我們國內的科研方向和選題導向應該還是要藉助這個時機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國家每年投入巨額資金來支持科研,不能只換來一篇又一篇發表在國外期刊上的論文。我們需要的,是真正實用的能提升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同濟老校長裴鋼院士就反覆多次指導我們,要求我們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要更多圍繞臨床問題,更多圍繞藥品研發來開展。 這次疫情給了我們一個認真反思的機會。

相關焦點

  • 抗擊疫情爭分奪秒!北京研發大軍實驗室裡戰病毒
    此前,該公司就曾經研發出「非典」、伊波拉、H7N9病毒重要相關工具試劑產品。為了保障滿足需求,義翹神州40餘名員工在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研發、生產、質控等各環節,每天都有人值守。」義翹神州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重組蛋白可用於支持病毒研究以及治療性抗體開發,如動物免疫、抗體篩選評價等,目前已經供應20多家國內重點科研單位。
  • 抗擊疫情 上海科技界研、防、治統籌協作—新聞—科學網
    此外,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與中科院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上海分部的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MERS病毒有較大區別,該病毒可以認為是SARS冠狀病毒的遠親,而絕非SARS冠狀病毒的變種。研究還提示,病毒在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後可能開始產生突變,但這需要更多的病毒測序數據來證實。
  • 抗擊新冠病毒疫情,AI四小龍都去哪兒了?
    ayiEETC-電子工程專輯商湯智慧健康團隊已經與至本醫療等多家醫療機構、科研高校聯合,針對「新冠」生物大分子治療方案進行相關研究,以更好地應對未來變異病毒,彌補小分子藥物容易產生耐藥性等問題。為防控疫情,病毒突變預測和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究迫在眉睫。ayiEETC-電子工程專輯  疫情就是戰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藥學院羅海彬教授及團隊緊急應戰,承擔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應急研究項目,急需大量計算資源。
  • 廣東省民營企業眾志成城抗擊新型肺炎疫情
    恆大集團捐資2億元,由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統一調配使用。碧桂園集團捐資1億元,設立首期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基金,並捐贈首批6萬隻專業醫用防護口罩。萬科公益基金會向武漢紅十字會捐資1億元,主要用於武漢疫區前線抗擊及防治工作。龍光集團通過深圳市慈善會捐資5000萬元,主要用於疫區的醫療設備、物資採購及防治等工作。華為、OPPO公司分別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資3000萬元,用於疫情防控。
  • 42天解鎖病毒入侵「密鑰」:新冠病毒陌生又狡猾
    「現在疫苗研發的關鍵靶點就是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這把『鑰匙』展開的。」張林琦說。兩個課題組決定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解析新冠病毒表面刺突糖蛋白受體結合區RBD與人受體ACE2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進而探索病毒入侵之奧秘。可新型冠狀病毒,是那麼陌生,又是那麼狡猾,每一天的疫情數據,都讓張林琦和王新泉感到焦灼。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文 | 學術頭條2 月 19 日北京時間凌晨三點,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團隊關於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結構的重大突破性成果在預印版平臺 BioRixiv 上線,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 nCov 病毒的受體此發現為是西湖大學承擔的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應急科研攻關任務的重要成果,更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路程上的裡程碑,具有重大意義。「總體而言,ACE2 全長結構的解析,將有助於理解冠狀病毒進入靶細胞的結構基礎和功能特徵,對發現和優化阻斷進入細胞的抑制劑有重要作用」,清華大學全球健康與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教授說。
  • B細胞環狀染色質結構:產生龐大的抗體庫對抗感染
    當我們的身體面對外來入侵者---細菌或病毒(如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時,它有幾種防禦機制。先天性免疫系統提供了第一道防線,快速行動並試圖遏制最初的感染。隨後,適應性免疫系統開始發揮作用,在接下來的兩周內消滅病原體。它的強力武器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在某些情況下,可提供終身保護,使身體免受感染性病原體的侵害。
  • 中山大學張輝團隊開發新冠病毒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您可以在該資源中心頁面上查找到COVID-19相關論文的投稿政策,以及Cell Press旗下期刊已發表的有關疫情和病毒的論文。網站正在不斷更新中,所有內容都可以免費閱讀。(Ferritin)二十四聚體,開發了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
  • 55家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原料廠家匯總——分子診斷篇
    8、廣州復能基因有限公司 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核心酶(Taq DNA 聚合酶)和編碼新型冠狀病毒受體(hACE2)基因的表達載體。 翊聖生物為新冠肺炎診療全流程和藥物開發提供試劑解決方案,涵蓋核酸提取、RT-PCR法檢測、NGS法檢測、疫苗開發等相關產品,助力抗擊疫情。
  • 張永振團隊:新型冠狀病毒更有效地感染人類
    研究團隊從1位患者身上提取出了病毒的完整基因組,該團隊是最早公布病毒基因組的團隊。·研究證實該病毒與SARS同屬於冠狀病毒,但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有效地利用人ACE2作為細胞進入受體,從而使得其更容易感染人類。
  • 【抗疫】深圳:愛心企業持續捐款捐物助力抗擊疫情
    【抗疫】深圳:愛心企業持續捐款捐物助力抗擊疫情 2020-02-11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陳薇團隊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記者24日從軍事科學院獲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該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科研團隊,發現了首個靶向刺突蛋白N端結構域的高效中和單克隆抗體。北京時間6月22日22點,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該項研究成果。
  • 抗擊疫情,蘇州這個「國家隊」名不虛傳!
    該超敏試劑盒為早期確認感染、評價治療效果、判斷病毒轉陰等病毒性肺炎診療關鍵環節,均可提供堅實支持。 目前,海苗生物已經向上海臨床檢驗中心發出申請,在公司已遞交的產品質量測評項目中,優先對該超敏試劑盒進行質量評價,力爭早日投入到抗擊疫情的一線發揮作用。
  • 山東大學科研團隊研發醫療機器人 支援湖北抗疫一線
    受訪單位供圖(抗擊新冠肺炎)山東大學科研團隊研發醫療機器人 支援湖北抗疫一線中新網濟南3月6日電 (趙曉)由山東大學-南洋理工大學人工智慧國際聯合研究院(C-FAIR)牽頭研發的適用於抗疫需求的兩款機器人分別於3月5日和6日入駐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人民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支援抗疫一線
  • 同濟大學楊鵬教授課題組招聘博士後、科研助理多名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課題組簡介 楊鵬教授是同濟大學教授,國家重點研發乾細胞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遺傳學會表觀遺傳分會委員,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明星項目」入選者。
  • 「人民英雄」陳薇:抗擊疫情,「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就在這一天,由她領銜的團隊研製的第一批重組新冠疫苗從生產線上下線。上級領導向她發來生日祝福,「我當時回答就八個字:除了勝利,別無選擇!」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陳薇站上國家最高榮譽臺。從縮短核酸檢測時間到研製新型疫苗,陳薇與團隊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為此番中國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研究簡介:ACE2是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和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細胞受體,引發了新冠(COVID-19)疫情。全球首次解析出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ACE2與S蛋白的前世今生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讓冠狀病毒、S蛋白、ACE2這些冷僻的生物學名詞再次進入公眾視野。解讀這項研究前,我們先來補充一些基礎知識。
  • 環狀RNA/DNA研究新進展!
    由於基因錯誤,癌細胞從正常細胞中產生,但DNA的變化並不能完全解釋細胞是如何擴散的。【2】Science:科學家在動物組織中發現大約600種新的環狀DNA病毒doi:10.1101/2020.01.28.923185病毒是地球上最神秘的生物之一。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之一。
  • Nature:是穿山甲傳播的新冠病毒嗎?|計算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
    圖片來源:Frans Lanting/National Geographic2月7日,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青科大科研團隊成功研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從青島科技大學獲悉,青島科技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30分鐘內即可完成確診,大幅提高快檢效率。據了解,青島科技大學海洋學院馬翠萍科研團隊聯合長期專注於核酸檢測研究,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面前,她利用專業特長,從1月26日(大年初二)就帶領研究生積極投身試劑盒研發工作,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