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紮根於春節的圖形符號,是怎樣的藝術?

2020-12-15 藤樹先生

春節對於中國人而言,是一個極具中國味道的日子,它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隆重、最宏大的節日,凝結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生活感受和情感語言。古人常說:「百節年為首」,所以人們為了新年的第一個節日,做了許多充足的準備,比如在古代民俗的相關文獻中,就記載過許多春節的民俗風情。今天筆者想從春節的圖形符號出發,帶領大家去感受這個3000年古老節日,代代相傳的藝術載體。

桃符與春聯

古往今來的春節,都有著「新桃換舊符」的習俗,所以人們會在春節對自家大門進行一番裝飾,最常見的裝飾方式莫過於貼對聯。古人將春聯稱作桃符,因為桃木在中國人眼中有闢邪祈福的寓意,桃符自然成了新年大門的重要裝飾物。據史料記載,五代時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桃符,其內容為:「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真實記載的第一副春聯,這幅春聯是由五代蜀國君主孟昶所寫的對聯,自此以後開啟了中國春聯雅俗。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與普及,桃符逐漸被紅紙春聯代替。

雖說春聯問世與唐末五代,但是貼春聯這一習俗卻普及於明清時期。據《帝京景物略》、《簪雲樓雜記》記載,自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就非常重視貼春聯這一習俗,他曾給文武百官和百姓下令,除夕之際,每家每戶必須在門上貼春聯一幅。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有一次朱元璋微服出巡,看到一戶人家門上未曾有春聯,他派人前去詢問,原來這戶人家是一戶目不識字的屠夫,明太祖知道原因後,便親自提筆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下是非根」這對春聯。

雖說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考證,但是從這些民間故事可以看出,明朝人對於貼春聯的重視,遠勝於以前幾個朝代,自此以後,春聯成了新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習俗。從以前的桃符到現在的春聯,這種以紙張為載體的文化符號,是人們對於新一年開啟的美好心願。即便是在當代的城市、農村,貼春聯這一習俗仍然在延續。那些平仄格律、對仗工整、結構堆成的吉祥話語,寄託了人們對於新一年的美好願望。

門神畫

除了貼春聯以外,中國人在過新年的時候還流行貼門神、貼年畫。最早的門神畫誕生於先秦時期,由於那個時候造紙術還未問世,所以門神是由桃木刻成的偶人。在千年歷史歲月的演變之中,門神畫的形象也並非一成不變的,最初的門神名為神荼、鬱壘,據說他們二人主要工作是捉拿人間惡鬼;後來門神的形象又增加了鍾馗、秦瓊、尉遲敬德等幾位,至今最常見的年畫門神就為秦瓊、尉遲二人。

再來說說市級地攤上常見的年畫,其實與門神化一脈相承,但是年畫的形式、色彩、風格的多樣性要遠勝於門神話。這是因為年畫的主要作用,是為新年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年畫中的人物形象有高矮胖瘦,動物形態更是不同,民間年畫藝術家在創作年畫時,對於各種藝術形象進行大膽取捨,比如將人物與動物組合在一起,利用誇張的造型手段,凸顯神靈英雄人物的威嚴高大。在年畫中,有備受人們景仰的灶王爺,也有驅魔除妖護一方平安的傳說武將,更有備受人們尊崇的民族英雄人物,人們認為這些人物具有除邪避兇的作用。如果想要祈求喜慶吉祥,金玉滿堂、龍鳳呈祥、天官賜福也會成為常見的年畫主題。

剪紙藝術

在春節的文化習俗中,還有一種經常被現代人忽略的文化符號,它就是民間剪紙。我國是一個少數民族眾多的國家,但是剪紙藝術卻是多個民族最具普遍性的藝術形式之一。雖說關於剪紙的起源無法追溯,但是從目前所出土的最為古老剪紙實物來看,中國的剪紙藝術能夠追溯到北朝時期,由此可以推算而出,這種民間藝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那麼剪紙與春節又是如何聯繫到一起的呢?

其實最早的剪紙藝術,本身是用來記錄各個民族的神話故事、英雄傳說,以及人們對於生命的敬畏和遠古圖騰的崇拜。這種藝術誕生於各個民族的勞動婦女之手,她們用手中的剪刀和紙,剪出了一個個平安吉祥、生活富足、繁衍昌盛的吉祥紋樣。正是由於剪紙藝術傳承了這種民族精神,才使得它維繫千百年而不衰弱。

因為剪紙藝術中蘊含了吉祥、喜慶之意,與前文所提到的兇神惡煞的門神畫相比,剪紙藝術又多了一種創新與溫馨,是一種可供人們靜靜觀賞娛樂的美好文化。所以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家裡的老奶奶、大姑娘、小媳婦兒都會拿起手中的剪刀,剪出拉手娃娃、蓮生貴子、聚寶盆等眾多獨具民族特色的剪紙裝飾品。這些剪紙會被貼在窗戶上、門楣上、房間裡,將整個庭院和房屋裝飾裝飾的煥然一新,讓春節的氣氛更加濃厚。

俗話還說「十裡不同俗」,剪紙藝術在在不同的地域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比如在隴東地區,人們在每年的正月初一都要給家門上貼上雞或虎的剪紙,這是因為當地流傳著「戶戶貼雞,人人添富」的俗語,老虎則能夠起到驅邪鎮宅的作用;在福建農村地區,每年的正月初五,福建農民都要殺雞供財神,這裡就流傳著雞背上貼一隻「雞花」剪紙的習俗。

在眾多剪紙藝術中,其實最具新春特色的剪紙當屬窗花剪紙。窗花是民間剪紙藝術中數量最大也最為普及的一種剪紙品種。無論是南北農村各地,在新春佳節貼窗花已經成為了一種最普遍的民俗活動。窗花剪紙的圖形也非常多,姑娘們會拿起剪刀,根據歷史故事、十二生肖,傳說趣聞剪出眾多吉祥圖案,讓春節這個日子更加喜慶,更加紅火。這些眾多的春節文化符號,陪伴中國人走過了千年歲月,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到這些遍布在新春佳節中的特殊符號呢?

(感謝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傳統春節圖形符號研究》

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
  •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中華文化之和田玉雕文化
    常玩和田玉的朋友都知道,在玉石行業裡有句話,就是「「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是「玉石之國」,六、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開發利用玉石,從遠古時的「巫玉」發展到「官玉」乃至到今天的「民玉」,無不蘊藏著深刻的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人生理想,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從中國玉雕圖案中,可以深刻體會到玉石傳承的文化內涵。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④|傳統工藝裡的蝙蝠: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蝙蝠」,在漢字中諧音通"遍福」,即」遍地是福」,可表祈福納吉之意。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如果要選一個應用最廣泛、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的的話,蝙蝠一定是少不了的。今年是故宮600年誕辰。「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的「600年故宮鑑賞」系列,本期關注的即是故宮博物院工藝美術藏品中的蝙蝠形象。故宮博物院藏的金鑲寶石蝙蝠簪提起蝙蝠,由於習於夜間活動,一般人對其印象似乎並不佳,在民間故事中,也多是充當「騎牆派」的典型。然而,在中國吉祥崇尚習俗中,因其諧音,卻是「福」的象徵,堪稱是中國祈福第一吉祥物。
  • 玉必有雕、雕必有意!玉雕是如何表現吉祥寓意的!
    結婚時,窗戶上貼的「囍」字窗花;家中老人過壽時,蛋糕上的那個大大的「壽桃」;以及古代官服上和屋簷上的各種紋飾……毫不誇張的的說,吉祥圖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們被一代又一代人流傳下來,運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 玉必有意,意必吉祥
    玉器行裡有句行話,叫做「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玉的寓意來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下面我們來談談幾種常見的玉器的寓意。 1.佛公:佛可保佑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常取材於大肚彌勒佛造型,是解脫煩惱的化身-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闊達樂觀。
  • 《凡俗心願: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 解讀中國吉祥圖案的文化寓意...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是一種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是我們祖先嚮往追求美好生活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吉祥圖案經千年傳承,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性圖案和標誌性符號,揭示著古典中國文化的精髓。《凡俗心願: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近日由北京領讀文化策劃,九州出版社出版。
  • 跨界中國美術學院,巴薩發布春節中國風海報
    這是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首次與中國著名藝術院校聯合發布跨界品牌作品,締造了相當富有創意的中國新年圖案,為中國球迷送上特別的春節祝福。巴薩官方社交媒體將會在中國新年期間陸續發布該系列海報的作品。系列海報由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畢學鋒教授和鄭朝副教授率研究生團隊共同完成。經過一個多月的調研、審稿、修改,最終定稿了王雅婷和梁琬瑩同學創作的「巴薩賀新春」系列海報。
  •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玉雕寓意大全備查!
    玉石行有句古話,叫「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造型、傳統題材一般採用借語、諧音、比喻之類的來刻畫一個吉祥的內容,如刻的竹子上有個蝙蝠就表示祝福,竹諧音為「祝」,蝠為「福」;如在人參背後刻件如意,則就表示「一生如意」,參諧音為「生」;如刻有梅花和竹子,則表示(花開五福)祝報五福等。要多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就會對玉石造型有更廣泛的了解。現擇常見者簡述如下:
  • 跨界中國美術學院,巴薩發布2020年春節中國風創意海報
    這是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首次與中國著名藝術院校聯合發布跨界品牌作品,締造了相當富有創意的中國新年圖案,為中國球迷送上特別的春節祝福。巴薩官方社交媒體將會在中國新年期間陸續發布該系列海報的作品。系列海報由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畢學鋒教授和鄭朝副教授率研究生團隊共同完成。
  • 童騁:紋必有意頌吉祥——民俗錢幣中紋飾隱寓初探
    紋必有意頌吉祥----民俗錢幣中紋飾隱寓初探童 騁紋飾,又稱紋樣,「紋必有意、意必吉祥」,在我國民俗圖樣中比比皆是圖1 吉祥八寶之一組(1)(圖片源於網絡,誠致謝意!)圖2 吉祥八寶之一組(2)(圖片源於網絡,誠致謝意!)
  • 美術觀察|中國吉祥圖像及其「文,圖,語音」對應關係!
    內容摘要:本文對中國藝術史上的「吉祥圖像」進行了歷史性檢索和思考,通過新的材料和一些以前不被注意的材料,以吉祥圖像的發展史為線索,在文字文獻、圖像圖形、語音雙關三個方面進行了聯繫,描述了其從民間到宮廷的變化軌跡,揭示了中國吉祥圖像、文字的語意與字形、語音的互相轉換關係,並對這種聯繫的邏輯合理性進行了反思。
  • 雞年說雞 百雞圖:民間剪紙裡的吉祥符號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賀大家新年好!
  • 畫裡有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圖案
    疑本依圖而為之,非實紀載此處有此物也。 」朱熹懷疑《山海經》是以圖為據的記錄。胡應麟也持有相同的看法,認為《山海經》可能是先有的圖,再有的文字,「經載叔均方耕,歡兜方捕魚,長臂人兩手各操一魚,豎亥右手把算,羿執弓矢,鑿齒執盾,此類皆與紀事之詞大異……意古先有斯圖,撰者因而紀之,故其文意應爾」 ,這樣的例子在文中還有很多。
  • 教你怎麼看電路圖,各種電路圖形符號大全
    教你怎麼看電路圖,各種電路圖形符號大全。電子設備中有各種各樣的圖。能夠說明它們工作原理的是電原理圖,簡稱電路圖。電路圖有兩種,一種是說明模擬電子電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種圖形符號表示電阻器、電容器、開關、電晶體等實物,用線條把元器件和單元電路按工作原理的關係連接起來。電子設備中有各種各樣的圖。能夠說明它們工作原理的是電原理圖,簡稱電路圖。
  • 接地符號圖形_接地符號字母_接地符號畫法
    打開APP 接地符號圖形_接地符號字母_接地符號畫法 佚名 發表於 2017-07-29 10:08:00   接地符號是所有電氣工程師應該掌握的知識
  • 帶你了解8個民間傳統吉祥圖案
    吉祥圖案指象徵、諧音等的手法,組成具有一定吉祥寓意的裝飾紋樣。它的起始可上溯到商周,吉祥圖案起始於商周,發展於唐宋,鼎盛於明清。明清時,幾乎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現在這些流傳已久的圖案仍在使用著,一起來了解它們吧!
  • 試析從吉祥圖案看中國傳統文化
    此後千百年來,「吉祥」一直成為中國裝飾藝術的主題,所謂龍鳳呈祥之說,世代沿襲承傳,在人們精神上形成俗成的概念,並自然的理解、接受和喜愛,體現了「中國人撫愛萬物,與萬物同其節奏」的心態。唐代盛行的對鳥、獸圖案紋樣中,便明顯有和美、完美之意。
  • 快過年了,這些中國傳統吉祥符號你都該認識!
    中華吉祥符號——福字福字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吉祥符號之一,也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字形來看,福字由「一口田」組成,「民以食為天」,在中國古代農耕社會,擁有一方田地、男耕女織,就是「福」,可見人們對福的最初觀念。插播廣告:1月9日上午9時於上海城隍廟山門前「送福到萬家」哦!
  • 藏地符號 | 「吉祥八寶」,傳承千年的美好祝福
    藏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藏地吉祥文化符號是藏族文化重要的載體,在新時代煥發出了奪目的光芒,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關注。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藏地吉祥文化符號的代表「八瑞相」。藏地符號—八瑞相「八瑞相」也被世俗化地稱為「吉祥八寶」,藏語中稱為「扎西達傑」,它由八種象徵吉祥、圓滿、幸福、智慧、財寶的標誌性圖樣組成,這八種象徵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