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是國際上的重要政治力量,對於國際格局有著很大的影響力。由於歐盟與美國是傳統盟友關係,對華政策就顯得很微妙。一方面,美國希望與歐盟一同遏制中國,另一方面歐盟從自身利益考慮,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的經貿合作關係。
歐盟對華態度出現反覆
這次疫情對於歐盟造成了很大衝擊,尤其是意、法、德等國情況最為嚴重,確診病例均超過15萬。歐洲各國一度出現抗疫物資緊張,甚至相互搶奪的現象。中國向義大利等國派出了醫療專家組,分享了防控疫情的經驗,並援助了大量物資。
此時歐盟各國,對中國抗擊疫情表示支持,同時對於中國的援助也表示了感謝。但歐洲部分政客卻指責中國要為歐洲的疫情承擔責任。不過面對美國將疫情責任「甩鍋」中國的時候,歐盟國家卻選擇了力挺中國。在5月的世衛大會上,歐盟表示各國要加強合作,阻止了美國拉攏各國攻擊中國的陰謀。
但到了6月10日,歐盟態度又發生了轉變,在一份報告中,歐盟指責中俄兩國利用疫情攻擊歐盟,散布虛假信息,企圖分裂歐盟。6月15日,歐盟與美國召開外長會議,協調雙方外交立場。不過雙方沒有達成太多共識,尤其在對華關係上,美歐再次出現分歧,歐盟表示不願追隨美國對抗中國。
歐盟複雜的對華心態
近幾個月來歐盟對華態度有些反覆無常,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歐盟對於中國的崛起有著複雜的心態。歐盟過去一直將中國作為競爭對手,所以與美國一同對抗中國。但如今疫情已經重創了歐洲經濟,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今年歐元區經濟將下滑7.5%。歐盟要想實現經濟復甦,就離不開中國這個重要經濟體的幫助,需要與中國搞好關係。
在疫情期間,歐盟失去了團結,很多國家對歐盟離心。義大利麵對疫情,一度形勢十分嚴峻,向歐盟求助,卻沒有得到回應。當時歐盟多國禁止出口醫療物資,並互相封鎖邊境。面對歐盟的區別對待,義大利總理孔特一度威脅稱要脫離歐盟。
中國在疫情期間對歐洲國家的幫助,使他們深受感動,希望與中國改善關係。正如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3月15日的公開表態,歐洲團結是不存在的。歐盟國家各有打算,所以在外交上就表現為反覆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