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泥製作技藝(魯庵印泥、潛泉印泥製作技藝)

2021-02-19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

印泥製作技藝在上海地區的重要代表主要是魯庵印泥和潛泉印泥。

魯庵印泥是印泥中的上品,具有「印色鮮豔雅麗、質薄勻淨,細膩而粘稠度高,熱天不爛,寒天不硬,永不褪色」的特點,故用此印泥,即便連鈐細元朱文印十方,印文也不會走樣,一批珍貴的篆刻名作也唯有在魯庵印泥的襯託下才能完整地展現出來。

(張魯庵親制的四九印泥。在缸蓋裡他手書:「四九,一九五三年七月二日制」。)

創始人張魯庵(1901-1962),名咀英,號魯庵,浙江慈谿人,後定居上海。他系統地整理了古代油朱印泥製作的具體工藝,斥巨資從國外進口設備,又聘請復旦大學化學,物理專家陳靈生教授,把史籍中記載的印泥製作方法逐一進行了科學的分析研究,獲得了大量的數據。從1930到1948年的19年間,張魯庵進行了數百次一絲不苟的試驗,研究硃砂、蓖麻油、艾絨三種製作印泥的主要原料的質量標準和最佳搭配比例,以及有關輔料的合理添加、製作過程中的加工要求等問題,把其中53次比較成功的配方和加工方法作了仔細記錄,再經過進一步的完善,終於研製出了三種魯庵印泥的配方:硃砂印泥、朱磦印泥、和合印泥。這三種印泥印色彩鮮豔雅麗、質薄勻淨,細膩而粘稠度高,可以達到熱天不爛,寒天不硬,永不褪色的技術要求。

(張魯庵,他青年時從著名篆刻家趙時棢為師,搜有秦漢及名家遺印一千五百多鈕,印譜四百餘種,善制刻印刀,尤其是研製出名聞中外的「魯庵印泥」而留得佳話)

由於魯庵印泥在眾多同類中獨樹一幟,海派書畫名家吳湖帆、賀天健,書法家高振宵、王福庵,篆刻大家陳巨來等都慕名使用該印泥,因而魯庵印泥也常被作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等相關部門進行書畫鑑定的重要依據,其影響也波及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地區,受到眾多書畫家們的歡迎。

(印泥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高式熊)

潛泉印泥創始人吳隱(1867-1922),號潛泉,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團,也是海內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專業學術團體——西冷印社創始人之一。

潛泉印泥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選料嚴格,分檔去粗存精,揀盡雜質。生產時精工細作,調拌輕重均勻,錘打有度,上下梳理,比例精確。潛泉印泥質量上乘,關鍵在於研製了一套獨特的人工精煉油脂。以此油生產出來的印泥,粘稠而不幹,富有彈力,細膩濃厚,冬天不凝凍,夏天無滲油之患。

(印泥是硃料、油劑、艾絨三者的混合,操作過程包括研硃、搓艾和制油三道工序)

潛泉印泥品種繁多,色澤齊全,有紅、黃、藍、綠、白、黑、金、銀、舊色、深紅色等。其最大的特點是:細膩濃厚、有立體感、夏不滲油、冬不凝凍、色澤亮麗和高雅古樸、乾濕得宜、富有彈性、不起毛、不粘印,連續列印印文清晰。因而在印泥行業全國銷量第一,是使用最廣泛的產品,在東南亞、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香港等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

(潛泉印泥的第三代傳人李耘萍與同道在一起探討印泥的製作工藝)

(上海西冷印社現今仍在生產製作,深受書畫家、金石家讚譽)

——文章詳細內容請參考《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

相關焦點

  • 藝叢專題丨張魯庵與魯庵印泥
    >上海市靜安區文史館原館長國寶魯庵印泥製作傳習所原執行所長2008年6月,國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上海靜安區「魯庵印泥製作技藝」項目榮登其列。有了這個驗證結果,張魯庵先生對硃砂的研製,調和油的選擇,艾絨的選定,做了原料質量標準、最佳搭配比例、製作技藝和有關輔料合理添加的反覆實驗與研究。自1930年到1948年期間,張魯庵做了不下100次試驗,據說耗資高達兩萬銀圓。張魯庵對比較成功的53個印泥製作配方及製作工藝做了詳細記錄,並創製成三個品種:硃砂印泥、朱磦印泥、和合印泥。
  • 漫話印泥
    ,手工搗揉製作而成。這是因為西泠印社從建社初期就開始自行製作印泥,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質地精良,一直受到書畫篆刻名家的青睞,且名揚海內外。  西泠印泥製作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高手輩出,其中張魯庵最為有名。張魯庵是浙江慈谿人,西泠印社的老社員,他以畢生精力從事印泥製造,技藝不凡。張魯庵在製作印泥之餘,還熱衷於搜集歷代名印和精拓印譜,是當時有名的大收藏家。
  • 印泥小傳
    當前,常州璟昌印社的「龍泉印泥」,與杭州西泠印社的「潛泉印泥」、漳州麗華齋的「八寶印泥」,並稱為中國三大印泥瑰寶。▲西泠印泥  西泠印社西泠印泥結合西泠印泥百年來傳統工藝,經潛心研製,在保持西泠印泥原有之優良品質的基礎上,突破改良,獨創出多種西泠印泥新品。
  • 說說「印章、印泥與印譜」那些事兒
    而印泥作為印章表達的最佳工具,歷來就是中國印文化中重要組成部分,並稱其為「印泥文化」。印泥文化的發展歷史是印文化發展的子分支,同印章、金石篆刻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印章的材質、外觀、用途、篆刻形式皆不盡相同,而這種差異就決定著印泥的材質、製作工藝和表現形式。
  • 為印章、印泥與印譜立個小傳
    這時,人們開始充分認識到水印的缺點,逐步採用蜂蜜代替原來的白芨水調製印泥。印泥發展階段進入「蜜印」階段。蜂蜜較白芨水更為粘稠,且具有較好的凝固性。製作時亦無需煎煮,直接同硃砂攪拌均勻即可使用。效果良好,製作便利使「蜜印」迅速代替「水印」開始在官印和私印的施用中推廣開來。但無論是「蜜印」還是「水印」,都很難達到使印文字跡清晰,歷時不暈的效果,尤其是著泥塊面較大的陰文。
  • 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所以購買印泥要注意,篆刻鈐印或書畫上用的印泥,並非是免一般文具店所售之印泥。文具店所售印泥因其質粗,油重,色浮,不能表達印章之本來面目。其實,它不是印泥而只能稱為印色。因此,決不可用作治印鈐樣或書畫蓋印之用。好的印泥,色澤鮮明,永不晦變,且沉厚不走油,拓用之後,印泥上結一層光澤,「用手拂之亦不脫落」。
  • 乾貨 | 印泥知識大全,買印泥時可供參考
    有的人喜歡在書法作品上鈐蓋朱磦色的印泥;有的人喜歡在花鳥畫上蓋硃砂印泥,鮮紅色與畫面色彩相互映襯,等等,不拘一格,好看、恰當就行。    對於厚重的白文印,推薦使用朱磦印泥。因為朱磦印泥堆砌感強烈,且顏色感覺厚重沉著。     2、為什麼朱磦印泥比硃砂印泥貴?是不是顏色偏黃的印泥就一定是朱磦印泥呢?
  • 欣賞(文房用具)—印泥盒/筆盒
    印的使用,離不開印泥,有如墨之於筆。而印泥的用量其實微乎其微,一張畫畫上三五天,印章有時只需一枚,就算蓋上十枚八枚,真正的用量,也不值一提。於是印泥的存放就是個大問題。古人發明存放印泥的器具,就叫印盒,又叫印泥盒。現在書畫家也將印盒稱之為裝印章的盒子。回歸正題,印泥盒用什麼材料製作為好呢?
  • 印章、印泥與印譜的前世今生,學篆刻的人應該了解!
    這時,人們開始充分認識到水印的缺點,逐步採用蜂蜜代替原來的白芨水調製印泥。印泥發展階段進入「蜜印」階段。蜂蜜較白芨水更為粘稠,且具有較好的凝固性。製作時亦無需煎煮,直接同硃砂攪拌均勻即可使用。效果良好,製作便利使「蜜印」迅速代替「水印」開始在官印和私印的施用中推廣開來。但無論是「蜜印」還是「水印」,都很難達到使印文字跡清晰,歷時不暈的效果,尤其是著泥塊面較大的陰文。
  • 【知識】為什麼要用硃砂作印泥
    紅色的印泥是我國特有的文房之寶,無論是文件籤署,還是歷史文物以及金石書畫之鈴記,都需要使用印泥。中國人的心中,紅色代表莊重,象徵權利,古代一般用硃砂製作印泥,因而硃砂印泥也就有深深打上了中國文化元素的烙印。用作印泥的硃砂,以色紅、鮮豔、微透明、有光澤、無細粉、不染手、無雜石者為佳。硃砂用作生漆、印泥、印油和繪畫的紅色顏料,用於書畫,不滲油、不滲色。
  • 印泥小知識
    可以說,印泥是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傳達藝術的媒介物。好的印泥,紅而不躁,沉靜雅致,細膩厚重。印在書畫上則色彩鮮美而沉著,有立體感。時間愈久,色澤愈豔。質地差的印泥,出來則顯得色澤灰暗或淺薄,有的油跡浸出,使印文模糊。
  • 榮寶齋在線推薦文房--印泥篇
    這就是印泥的雛形。由於水幹後硃砂容易脫落,到了元代,人們開始用油調硃砂,之後便逐漸發展成我們現在用的印泥了。製作印泥的主要原料有硃砂、朱鏢、艾絨、蓖麻油、麝香、冰片等。印泥的品種很多,主要有硃砂印泥。其色深紫紅,有人稱為紫紅砂。它是用漂制硃砂時沉澱在乳缽最下層的一種硃砂製成的印泥,鮮紅帶紫,厚重沉著,最為美觀。
  • 書畫鈐印的印泥正確使用方法
    有人喜在書法作品上鈐蓋朱磦色的印泥,有人喜在花鳥畫上蓋硃砂印泥,鮮紅色與畫面色彩相互映襯,等等,不拘一格,好看、恰當就行。對於厚重的白文印,推薦使用朱磦印泥。因為朱磦印泥堆砌感強烈,且顏色感覺厚重沉著。2、 為什麼朱磦印泥比硃砂的還貴呢?是不是顏色偏黃的印泥就一定是朱磦印泥呢?答:一般來說,朱磦總是要比同級別的硃砂要貴。
  • 最全的印泥知識丨篆刻乾貨
    有的人喜歡在書法作品上鈐蓋朱磦色的印泥;有的人喜歡在花鳥畫上蓋硃砂印泥,鮮紅色與畫面色彩相互映襯,等等,不拘一格,好看、恰當就行。對於厚重的白文印,推薦使用朱磦印泥。因為朱磦印泥堆砌感強烈,且顏色感覺厚重沉著。 2、為什麼朱磦印泥比硃砂印泥貴?是不是顏色偏黃的印泥就一定是朱磦印泥呢?
  • 實用帖:篆刻印泥淺談丨薦讀
    4、 不同的印泥產品價格差異為什麼這麼大?有一兩幾百的,也有十幾元的?答:好的印泥和普通的印泥之間價格歷來就相差甚遠,主要原因是使用原材料和加工工藝的不同。好的印泥在原材料優選和加工工藝上下足功夫,使用效果遠非普通印泥能比。
  • 【重磅新品】硃砂印泥正式起售
    面對大自然造物主最原始的饋贈,在製作過程中我們不斷感嘆與這些原材料的相遇,又深懷虔誠,怕有一絲一毫的浪費,因為我們深知硃砂印泥作為文房之寶的歲月流傳性。靈丹出品,必屬精品:我們一直致力於做出禁得住時間考驗的、水準之上的文化作品。特此通知:靈丹硃砂於2016年12月,正式起售靈丹硃砂印泥。
  • 雜家大士髙龍藝術作品 :《印泥閒話》篇
    ⋯⋯     印泥巳有兩千年史,春秋秦漢印撳封泥,隋唐出紙,故有水調硃砂用之,水調易失而為印泥之雛形,時至元代方始改用油調硃砂,發展後來才用陳年蓖麻油,也有並混用少許陳年桐油,調入硃砂,冰片,後加艾絨手搗久時方可。古書記載有用菜油者,因早年各種不便所至也許有之,但我想終不可行!
  • 書畫鈐印應怎樣使用印泥比較好?
    有人喜在書法作品上鈐蓋朱磦色的印泥,有人喜在花鳥畫上蓋硃砂印泥,鮮紅色與畫面色彩相互映襯,等等,不拘一格,好看、恰當就行。對於厚重的白文印,推薦使用朱磦印泥。因為朱磦印泥堆砌感強烈,且顏色感覺厚重沉著。2、 為什麼朱磦印泥比硃砂的還貴呢?是不是顏色偏黃的印泥就一定是朱磦印泥呢?答:一般來說,朱磦總是要比同級別的硃砂要貴。
  • 一次關於古籍上鈐印和分辨印泥好壞的深入交流
    最起碼得找兩套印泥。但有兩個前提,一是不能損傷估計本身,也就是印泥要好,不滲油,不遮字;二是要有一定藝術性,章得雅致點。印泥好不會滲。我找張圖朝鮮回流本 上面一個,守拙齋姜氏孫景勳我一眼看到的時候,就發現這章不同尋常。幾百年了,還是宛然若新。這就是好印泥。顯微鏡下一點滲油都沒。問:蓋古籍用什麼印泥,手工印泥?
  • 【琢玉】看一看歲月供養的器物——玉雕·印泥盒
    印泥盒,亦稱印奩、印色池。文人用其蓄藏印泥,宋曾鞏詩:「印奩封罷閣鈐間,喜有秋毫免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