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鈐印的印泥正確使用方法

2021-02-08 國畫家藝術研究院


敬請關注:吳國亭美術館


1、 硃砂印泥和朱磦印泥有什麼不同?厚重的白文印用哪種印泥合適?

答:硃砂鮮紅,朱磦偏黃。至於白文印用何種印泥合適,要看書畫用紙、內容以及個人喜好。有人喜在書法作品上鈐蓋朱磦色的印泥,有人喜在花鳥畫上蓋硃砂印泥,鮮紅色與畫面色彩相互映襯,等等,不拘一格,好看、恰當就行。

對於厚重的白文印,推薦使用朱磦印泥。因為朱磦印泥堆砌感強烈,且顏色感覺厚重沉著。

2、 為什麼朱磦印泥比硃砂的還貴呢?是不是顏色偏黃的印泥就一定是朱磦印泥呢?

答:一般來說,朱磦總是要比同級別的硃砂要貴。礦質硃砂晶體經過研磨後,浮在最上面一層稱之為朱磦,顏色偏黃;剩餘的皆可稱為硃砂。數公斤的硃砂只能磨出一兩朱磦,物以稀而貴。硃砂和朱磦顏料、色澤、重量上均有差別,隨書畫篆刻風格各異而喜好者各不相同。一般來說,習書畫者多愛硃砂,習篆刻者多愛朱磦。

顏色偏黃的印泥不一定都是朱磦。純正的朱磦色應該是紅中帶黃,同熟透的橙子皮的顏色想像。印體顏色看上去偏黃而不無火氣,鈴出的印文卻偏紅而沉著者為最佳。


3、 有的精品硃砂的價格比朱磦還高,那種硃砂是否比朱磦還要好呢?

答:主要是因為原材料結構不一樣。精品硃砂所使用的硃砂體內含有結晶結構,在陽光下,其硃砂片或顆粒會閃閃發光。其純度高,結構穩定,色澤鮮紅,所以比普通的朱磦要貴些。

4、 不同的印泥產品價格差異為什麼這麼大?有一兩幾百的,也有十幾元的?

答:好的印泥和普通的印泥之間價格歷來就相差甚遠,主要原因是使用原材料和加工工藝的不同。好的印泥在原材料優選和加工工藝上下足功夫,使用效果遠非普通印泥能比。

最簡單的比如說艾絨,普通印泥使用的艾絨長度不足3公分,使用時間稍長就會被打斷,印面容易起毛。而高檔印泥使用的艾草皆大於5公分,且韌性十足。使用時間愈長,印章效果差別愈明顯。

5、 怎樣看出櫃檯裡擺放的是老印泥還是新印泥?印泥可以存放多久不變質?

答:從顏色色澤上很難觀察出兩者的區別,需要蓋章後方可知曉。

擺放在櫃檯裡的印泥,只要印體同空氣隔絕,一般可以保存數十年沒有問題。

6、 如何選購印泥?推薦下書畫印泥哪個效果好點?


答:選購印泥可以從選擇印泥的顏色開始。印泥多為紅色,而紅又可以分許多種。比如,書法可以用顏色暗紅的(取其厚重),國畫可以用偏黃的(取其明快),列印譜也常常用偏亮些的,以求得展覽時印屏的乾淨整潔。印泥的用色十分講究,而你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顏色。

7、書畫印泥和篆刻印泥有什麼區別?為什麼?

答:書畫印泥比篆刻印泥要溼一點,即印油成分配比不同。

因為書畫用的紙張較厚,易吸油,所以使用較溼的印泥,則容易上章,且厚度適宜,立體感強,能壓住整幅字畫。

而篆刻字用的紙張比較薄(如連史紙),如太溼則會使印文模糊,甚至出現滲油的現象。用幹點的印泥,則可使印文清晰有神,力顯各派篆刻藝術之特點。

8、為什麼說硃砂的含量越多,印泥就越好?

答:硃砂對於書畫篆刻印泥的作用不言而喻,能使印文顏色沉著,且歷時而不退色。

但是,印泥中的硃砂含量必需按照一定的配比比率,不能純粹的認為硃砂越多就越好。印泥中除了硃砂外,還含有適量的油料、中草藥、艾草和輔助原料。如果沒有合適的比例,還是沒有辦法製作出稱心的印泥來。

9、印泥幹了怎麼辦?是添加印油嗎?

答:印泥主要原料由顏料(硃砂或者朱磦,及其他顏料成分)、油料及艾草組成。如果印胎髮幹發硬,可能是兩種原因。一種是因為長時間不用,比重輕的油料從比重重的顏料中分離出來,造成印油外溢,印體發乾;另外一種情況是頻繁使用後,印泥中的顏料及油料已經使用殆盡。

對於第一種情況,因為油料本來就沒有減少,如果再添加印油,結果只能使印泥發爛,不復使用。對於第二種情況,如果只加入印油而不加入顏料,會使原有的印泥組成比例失衡,印泥色淡多油,而無法使用。


所以我們一般建議如下:

對於第一種情況,我們首先將周邊浮出的印油同印胎進行充分拌合。如果問題還是沒有得以好轉,必須拿到原生產廠家進行修復。

對於第二種情況,我們可以購買原生產廠家出產的同種袋裝印泥,以一比一的比例拌合在一起。拌合時,須沿一個方向攪拌。力度手勢易輕,不然可能打斷艾草。必須充分拌合至均勻為止。

10、 在蓋章時,印章被印泥裡象長纖維一樣的東西弄得到處都是,蓋出的印弄成一團糟,請教各位是如何使用印泥蓋章的,有何技巧?

答:正確的使用方法如下:

1)印泥上章之前,我們需要將印泥拌合成球狀,形成泥團。使章面蘸泥能從多方位入手,接觸面積增大。而艾纖維在泥團中的分布將會比平面時更呈現交織狀,可減少被章面帶出的泥體,即可克服所謂的「起毛」弊病。

2)用印面蘸印泥時,宜輕勿重,不可擠壓、使勁敲列印胎。不然的話,就會在粘上大量色漿的同時將纖維從交織狀態中提拉出來,纖維容易被折斷,受損,起毛,甚至打爛。

3)蓋章完畢後,必須及時清洗章面,防止殘餘印泥粘上灰塵汙垢後黏度強化,致使下次蓋章極易拉出艾草,影響印文的清晰度。

我們有時候會遇上一種難以理解的現象,即新購得的印泥,調成團初用時會有起毛的現象,待使用一段時間後,其毛現象逐漸消失,隨後使用規範得當效果極佳。這是因為印泥表面會與外界物質或者容器接觸過度,纖維受損,致使出現起毛現象。後期因為其一直保持規範使用,表面受損的纖維被蘸而離去,內層呈交織狀的纖維不再受損,使用效果也就進入最佳狀態。

11、 剛買的印泥(如石般硬) 如何處理才能放到容器中使用?

答:主要是印泥放置時間過長,沒有進行攪拌的緣故。打開包裝後,須置之於缸內用骨籤反覆順一個方向去拌和,即可復原。

12、 我在印泥裡加些解放前的硃砂,效果會怎麼樣啊?

答:在印泥中使用的硃砂必須經過挑選、研細、去除雜質等多道工序後方可使用。不然,色澤、細膩度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另外,硃砂含量也並不是越多越好,具有一定的配比。

如果想讓印蛻厚重些的話,可以在蘸印泥時略多拍印胎幾下,蓋印時間略為長些,用手指甲在紙張背面輕滑數下,使之充分吸入紙內。

13、 新印泥油太多,怎麼辦?

答:因印泥中所含油脂,顏料和纖維的調和僅僅是一種物理反應,所以擱置日久會發生分層現象。輕的顏料會隨著油脂緩緩上浮,重質的顏料就會緩緩下沉,造成印油外溢的現象。為防止印油外溢,在首次使用印泥之前必須正確翻調印泥,使印油、顏料和艾草充分拌合,恢復原態。此外,在開封後,我們建議至少半年翻調一次。翻調後初用時,蘸印泥的手勢宜輕。

14、印泥起毛,是什麼原因?如何修理?

答:印泥經頻繁使用,浮在表面的油料及色漿已用完,艾草會被拉出。這時,須用特製骨籤進行攪拌翻調,使之勻稱。起毛現象隨之消失。如果泥團粗糙,且艾絨多露出泥團,則需要添加新的印泥。

15、印石輕拍印泥時,印泥被印石帶起,印石上堆積上了印泥,無法再蓋,怎麼解決?

答:用餐廳紙或毛巾將印石上的殘留印泥擦拭掉,再重新重新攪拌印泥,用印石輕拍印體,復蓋即可。

16、印泥顏色可以自己調嗎?怎麼調?

答:印泥可以自行調製。比如,如果需要調成特殊的桔黃色,可先購買紅色印泥和黃色印泥兩款,兩者按一定比例調配,再完全攪拌均勻即可。注意,兩種顏色必須完全拌合均勻,不然蓋章時可能出現花斑。


17、為什麼不能使用金屬(鐵,銅)來裝印泥?

答:切忌使用金屬容器直接盛放印泥。因為印油偏酸性,在空氣中易同金屬發生氧化反應,使印泥顏色發黑,印體變硬,無法使用。如果實在喜歡金屬容器,可以在金屬容易的內側塗一層薄膜,使印泥同金屬體隔離,則可放心使用。

18、 為什麼印泥要經常攪拌?

答:一般印泥顏料分輕質的有機顏料和重質的有機顏料。而同一有機顏料或同一無機顏料的材質,輕重有時候也有所不同。而顏料與油脂的比重更不一樣。

書畫篆刻印泥擱置日久後,內部的油脂,顏料和纖維會發生分層現象。輕的顏料會隨著油脂緩緩上浮,重質的顏料就會緩緩下沉。隨著時間的延長,分層現象會越來越嚴重,久而久之印泥表層會出現油狀的色漿,該色漿會發生酸敗,變得又粘又稠。下沉的重質色漿逐漸結塊變硬。這種變化會不同程度地挫傷纖維,最後造成纖維腐爛,而印泥變成硬塊或者是十分粘稠的有色漿,無法使用。為使印泥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必須經常正確翻調之。至少半年翻調一次。

19. 印泥質量的好壞區別主要在於什麼呢?

答:印泥質量的好壞主要在於使用原材料和加工工藝的不同,高檔的印泥選料都是最好的,比如:印油採用數年的陳油,粘度高,印文清晰,有厚佳,立體感強。艾草長,不易起毛,彈性極佳。保存的時間長久等等。


 弘揚文化藝術精髓,感謝大家支持,

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國畫家藝術研究院」

「吳國亭美術館」


  吳國亭美術館:坐落於自然風景如畫的國家歷史名城——安徽省安慶市宜秀區五橫花溪茶谷,面積3000平方米,館內分五個展館,一個多功能會議室。美術館承辦各地藝術名家展覽及文化藝術創作交流活動。參展作品要求賞心悅目,形神兼備,推陳出新,雅俗共賞。


「關注吳國亭美術館」文化藝術品傳播平臺,品味文化藝術話題:藝術品、音樂、品茶。傳播正能量,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版權聲明」版權來自網絡,轉載需說明

「藝術熱線」13911002220

「藝術微信」ssbw978005168



相關焦點

  • 書畫鈐印應怎樣使用印泥比較好?
    至於白文印用何種印泥合適,要看書畫用紙、內容以及個人喜好。有人喜在書法作品上鈐蓋朱磦色的印泥,有人喜在花鳥畫上蓋硃砂印泥,鮮紅色與畫面色彩相互映襯,等等,不拘一格,好看、恰當就行。對於厚重的白文印,推薦使用朱磦印泥。因為朱磦印泥堆砌感強烈,且顏色感覺厚重沉著。2、 為什麼朱磦印泥比硃砂的還貴呢?是不是顏色偏黃的印泥就一定是朱磦印泥呢?
  • 【古書鈐印】高手在民間!一次關於古籍上鈐印和分辨印泥好壞的深入交流
    (本文由:@心峰廬 答疑  @低層打工仔提問  @桌子 整理)關於在古籍上鈐印起:
  • 漫話印泥
    質差的印泥油重,色浮,鈐印出來顯得色澤灰暗或淺薄,有的油跡浸出。好的印泥,紅而不燥,細膩厚重。鈐在書畫上色彩鮮亮,有立體感。時間愈久,色澤愈豔。古今書畫大家對印泥非常重視,所作書畫選用的印泥必須精良,以免有損作品的美觀,降低作品的身價。
  • 印泥小知識
    中國特有的文房之寶,無論是文件籤署,還是歷史文物以及金石書畫之鈐記,都需要使用。可以說,印泥是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傳達藝術的媒介物。好的印泥,紅而不躁,沉靜雅致,細膩厚重。印在書畫上則色彩鮮美而沉著,有立體感。時間愈久,色澤愈豔。質地差的印泥,出來則顯得色澤灰暗或淺薄,有的油跡浸出,使印文模糊。
  • 榮寶齋在線推薦文房--印泥篇
    無論是文件籤署,還是歷史文物以及金石書畫之鈐記,都需要用到它。據考古和史書記載,印泥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早在春秋秦漢時代就已使用印泥。那時的「印泥」和如今的不同,它是用粘土做的,平時搓成泥丸子,臨用時用水溼透。
  • 【重磅新品】硃砂印泥正式起售
    印泥印泥,是我國特有的文房之寶,無論是文件籤署,還是歷史文物以及金石書畫之鈐記,都需要使用。根據史書上記載,印泥的發展已有二千年的歷史,早在春秋秦漢時期就已使用印泥,那時的印泥是用粘土製的,臨用時用水浸溼,這就是當時稱封泥。到了隋唐以後,社會的進步有人研製出紙張,人們又改用水調組硃砂於印面,印在紙上,這就是印泥的雛形,到了元代,人們開始用油調和硃砂,之後便漸發展成我們現代的印泥了。
  • 說說「印章、印泥與印譜」那些事兒
    「朱」,原意紅色,這裡指紅色的原始印泥。而「調朱」就是最原始的制泥方式了。「調朱」工藝十分簡單,也就是先將白芨置於水中煎煮,製成「白芨水」,冷卻後將硃砂類的礦質顏料同白芨水充分拌和,色勻而遍即可使用。最初由白芨水調出來的印泥稱為「水印」。  由於硃砂具有色澤佳,歷時而色不變之特點,而白芨水具有較好的黏固性,所以「水印」很快就得以推廣使用。
  • 乾貨 | 印泥知識大全,買印泥時可供參考
    在書畫作品上蓋印用何種印泥合適,要看書畫用紙、內容以及個人喜好。有的人喜歡在書法作品上鈐蓋朱磦色的印泥;有的人喜歡在花鳥畫上蓋硃砂印泥,鮮紅色與畫面色彩相互映襯,等等,不拘一格,好看、恰當就行。    對於厚重的白文印,推薦使用朱磦印泥。因為朱磦印泥堆砌感強烈,且顏色感覺厚重沉著。     2、為什麼朱磦印泥比硃砂印泥貴?
  • 為印章、印泥與印譜立個小傳
    「朱」,原意紅色,這裡指紅色的原始印泥。而「調朱」就是最原始的制泥方式了。「調朱」工藝十分簡單,也就是先將白芨置於水中煎煮,製成「白芨水」,冷卻後將硃砂類的礦質顏料同白芨水充分拌和,色勻而遍即可使用。最初由白芨水調出來的印泥稱為「水印」。  由於硃砂具有色澤佳,歷時而色不變之特點,而白芨水具有較好的黏固性,所以「水印」很快就得以推廣使用。
  • 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如自製印泥,則應備硃砂、印油、艾絨三種,油以菜油 、茶油為最好,煉油可以用定溫箱烘烤,到用箸沾起油時可以成絲,即可使用。硃砂可以先用酒精去掉砂中的鐵質,然後用滾筒機加油磨細,只需半小時便完成,但制出的印泥,一定要經過一段時間才可使用。
  • 印泥製作技藝(魯庵印泥、潛泉印泥製作技藝)
    創始人張魯庵(1901-1962),名咀英,號魯庵,浙江慈谿人,後定居上海。他系統地整理了古代油朱印泥製作的具體工藝,斥巨資從國外進口設備,又聘請復旦大學化學,物理專家陳靈生教授,把史籍中記載的印泥製作方法逐一進行了科學的分析研究,獲得了大量的數據。
  • 印泥小傳
    中國特有的文房之寶,無論是文件籤署,還是歷史文物以及金石書畫之鈐記,都需要使用。可以說,印泥是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傳達藝術的媒介物。▲漳州八寶印泥  漳州八寶印泥以珍珠、瑪瑙、金箔等多種珍貴材料為原料,以特殊加工方法精製而成,具有色澤鮮和、氣味芬芳、浸水不化、火燒留痕、
  • 印章、印泥與印譜的前世今生,學篆刻的人應該了解!
    「朱」,原意紅色,這裡指紅色的原始印泥。而「調朱」就是最原始的制泥方式了。「調朱」工藝十分簡單,也就是先將白芨置於水中煎煮,製成「白芨水」,冷卻後將硃砂類的礦質顏料同白芨水充分拌和,色勻而遍即可使用。最初由白芨水調出來的印泥稱為「水印」。  由於硃砂具有色澤佳,歷時而色不變之特點,而白芨水具有較好的黏固性,所以「水印」很快就得以推廣使用。
  • 最全的印泥知識丨篆刻乾貨
    在書畫作品上蓋印用何種印泥合適,要看書畫用紙、內容以及個人喜好。有的人喜歡在書法作品上鈐蓋朱磦色的印泥;有的人喜歡在花鳥畫上蓋硃砂印泥,鮮紅色與畫面色彩相互映襯,等等,不拘一格,好看、恰當就行。對於厚重的白文印,推薦使用朱磦印泥。因為朱磦印泥堆砌感強烈,且顏色感覺厚重沉著。 2、為什麼朱磦印泥比硃砂印泥貴?
  • 實用帖:篆刻印泥淺談丨薦讀
    厚重的白文印用哪種印泥合適?答:硃砂鮮紅,朱磦偏黃。至於白文印用何種印泥合適,要看書畫用紙、內容以及個人喜好。有人喜在書法作品上鈐蓋朱磦色的印泥,有人喜在花鳥畫上蓋硃砂印泥,鮮紅色與畫面色彩相互映襯,等等,不拘一格,好看、恰當就行。對於厚重的白文印,推薦使用朱磦印泥。因為朱磦印泥堆砌感強烈,且顏色感覺厚重沉著。
  • 開鈐印印譜,神似、寫意之先
    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上海顧從德以家藏三代收集的古印,並部分好友的收藏,請安徽文人篆刻家羅王常輯成《顧氏集古印譜》,以原印蘸印泥鈐印而成。我國早期的印譜,不少都是翻摹木刻本,多採用棗梨木翻刻,而顧從德的這套印譜開創了原印鈐蓋拓譜的先河,刊行後在金石界引起了很大震動。體例仿元人《楊氏集古印譜》,其中收錄的玉印150餘枚,銅印1600枚,在數量上遠甚前代。
  • 藝叢專題丨張魯庵與魯庵印泥
    張魯庵先生被正式界定為魯庵印泥的創始人,由他研製的魯庵印泥因為製作精良,深受書畫篆刻名家的喜愛,傳承有序,具有明顯的海派文化藝術的特徵,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自此,淡出人間四十餘年的張魯庵三字和他創始的印泥,再度被今天的人們了解,重新展現了他的魅力。
  • 初學篆刻,除了刻刀、印石、印泥之外,還要準備哪些材料和工具?
    這是《零基礎學篆刻》系列文章的第四篇,我們來說說在刻刀、印石、印泥之外,我們還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和工具。一、筆、墨、紙、硯這四樣,是中國文人的「文房四寶」,學篆刻當然少不了這四樣,但篆刻所需要的筆、墨、紙、硯與平常練習書法所需的「文房四寶」又有所區別。1、筆。一般需要準備狼毫或兼毫小楷兩支,用於摹印、起稿、反書上石。
  • 欣賞(文房用具)—印泥盒/筆盒
    古人講詩書畫印,表面上印放在最後,似乎最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