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車諾比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去車諾比,就像乘坐時光機回到1986年的前蘇聯。這裡像一個時間膠囊,將1986年的前蘇聯凍結在裡面。

幼兒園裡的破娃娃,車諾比的時間被凍結在了1986。 本文圖片均由孫瑩攝影

車諾比,並不是我們想像中一個偏遠、荒蕪的小城。

30年前,這裡是前蘇聯精心設計的「五星級」模範城鎮。走在如今的廢墟上,你才意識到,這個城鎮在1986年是多麼先進:這裡有文化宮、酒店、電影院、遊樂場、大型超市,有15所幼兒園,6所學校,3所醫院,35個小公園,3個室內遊泳池,還有美麗的紅樹林。這裡居住著五萬人口,都是核工業的高精尖人才,平均年紀只有26歲。這曾是一個住滿年輕人的年輕城市。連首都基輔的人,都經常跑到這裡來,購買基輔沒有的時髦貨——這裡是前蘇聯能買到香奈兒五號香水的寥寥幾個地方之一。

30年後,這裡是鬼城。

從烏克蘭首都基輔市,往北大約100公裡,就能到達「鬼城」普裡皮亞季(Pripyat)。

這個城市於1970年2月4日開始施工,與三公裡外的車諾比核電廠同步建造,為的是給這裡工作的高精尖人才提供一個完美的家園。1979年正式建市,到1986年4月27日被徹底搬空,她只有短短的7年壽命。 

車諾比事故發生後,科學家預測,只需短短四天,這裡的居民就會吸收足夠致命的輻射量。於是,在事故發生36小時後,1200輛大巴開入城市,居民們被告知在2小時內打包離開。官方沒有公布真相,很多居民以為自己兩三天後就能回來。

許多居民後來回憶說,人人都很匆忙,但沒有人害怕。官方讓他們帶上一點食物、置換衣物和身份文件。如果有人帶了輻射計量器,會被沒收。

「載滿人的大巴,排成長隊駛離城市,就像巨大的甲蟲,一公裡一公裡地緩慢行進。堵車堵死了。只有經歷過二戰的人才能想像出類似景象,」一位居民事後回憶說。

大巴排出了長達120公裡的長隊。撤離全部人口,花了三個半小時。城市一下就空空如也——她將永遠空置。

30年後,當我們重返當地,這裡已經沒有電,沒有水,沒有網絡,也沒有人。當導遊約翰戲謔著喊我們「同志」,就仿佛我們自己也成了30年前的鬼魂,在這死去的城市裡腳步踉蹌,隨處飄蕩。

如果從局部看,你不會覺得有何特別,這樣的廢棄樓房在很多城市中都有。只是當你想到,超過300幢這樣的廢棄樓房集中在一起,總面積超過65萬平方米,就總有一種詭異的死亡暗示。

許多建築的入口,已經被樹木掩蓋。撥開樹木走進去,小心翼翼踏上滿是鏽跡、搖搖欲墜的鐵製樓梯,只見牆面已經剝落,水泥地面上都是沙礫和碎玻璃。

走在這個鎮子裡,你會意識到,這絕不是某個默默無名、偏遠荒蕪的小城,這是精心設計的「五星級」城鎮:他們曾擁有最好的一切。

我們的第一個「景點」,是當年城中最高級的餐廳。這個餐廳面湖而建,全是漂亮的落地大玻璃,事故後曾有人想把它們卸下來運到基輔的博物館,但發現輻射量實在太高,只好作罷。可以想像,多少年輕人曾聚集在這裡,吃飯、喝酒、談笑,窗外陽光飄灑在波光粼粼中。從外面的陽臺走下去,有寬闊的石梯引向可以停泊小船的碼頭。

這裡曾是城中最高級的餐廳,落地玻璃上有非常漂亮的琉璃畫。

我們見到了在各種車諾比圖片中最著名的遊樂場。這個遊樂場本來計劃在1986年5月1日正式開放(「五一」在前蘇聯是盛大節日),但4月26日就發生了核事故。4月27日,公園特地開放了幾個小時,主要是為了安撫城裡的居民——數小時後,他們就接到了撤離的通知。如今,這座黃色的摩天輪,成為各種「鬼城」照片中最著名的標誌。一些訪客會將布娃娃放在摩天輪的座位上以寄託哀思——從來沒有孩子坐在上面歡笑過。

在所有車諾比圖片中,最著名的就是這座摩天輪。

摩天輪上鏽跡斑斑的座位。

遊樂場裡,已廢棄的碰碰車。

曾經的遊樂設施。

在鎮中心的列寧廣場,還有一個在1980年代非常先進的文化宮。「文化宮」實際上是蘇聯式的社區活動中心,在中國也很常見。截至1988年,全蘇聯共有超過13.7萬座「文化宮」。在「鬼城」的這所,30年前曾是年輕人的樂園,裡面有籃球場、足球場、室內遊泳池、圖書館、搏擊場、會議室,甚至還有一個射擊場(全城射擊場有10個,還有10個健身房)。在這個曾經擠滿了年輕人的最熱鬧的地方,如今只有我們寥寥幾人默默行走。大幅落地玻璃已經被全部打碎,這是為了防止核輻射在密閉空間裡越積越高。當年的金屬窗框,也早就被不知道什麼人盜走了。

文化宮的室內籃球場,在1980年代就用上了木地板。

我們拜訪了一家琴行。鋼琴在上個世紀80年代還是稀罕物,但在「鬼城」卻經常能看到,在音樂學校的階梯教室舞臺上,在很多人的家裡……如今在這裡,各式曾經是高價寶貝的鋼琴,倒塌一地,蒙滿灰塵。琴鍵已壞,但如果撥動琴弦,音樂仍能流淌。在這萬籟俱寂的城裡,鋼琴聲顯得尤為詭異。

店裡的鋼琴上都是灰。琴鍵已壞,但如果撥動琴弦,音樂仍能流淌.

離開琴行,我們看到一家大型超市。天花板已經掉落,但還看到各個過道上的大幅分類標籤。最令我們驚訝的是:還有購物車。導遊約翰說,這個超市在80年代就使用塑膠袋和購物車,在西方也許並不算罕見,但在前蘇聯,則令人驚嘆——是的,想想我們在80年代的日子就知道了。這裡也是80年代中,前蘇聯能買到香奈兒五號香水的極少數地方之一。

曾經的超市。一個在80年代就使用塑膠袋和購物車的超市,在西方也許並不算罕見,但在前蘇聯,則令人驚嘆。

廢棄的幼兒園裡,遺落了不知哪個孩子的小自行車。

曾經的幼兒園一片狼藉。

塑料娃娃的零件胡亂地擺在桌上。

孩子們的鞋子落滿了灰塵。

這裡還有音樂學校。在1980年代,這樣的馬賽克門口是非常高大上的。

學校食堂的收銀機早已壞了。

櫻花在春天裡依然盛開,但櫻花後是廢棄30年的教學樓。

我們問導遊:「這裡發生了什麼?」他搖搖頭:「只是時間。」

在一棟16層的建築物,導遊讓我們爬上屋頂,從高處看看這個城市。

當然沒有電梯。

大樓門口還有1986年4月的報紙。

大樓內還留著列出住客名字的布告板。

臥室早已沒人居住。

曾經的居民家裡的電視機。

當我們爬上16層的頂樓,看到地面粗糙的天台,不禁想起紀錄片裡曾描寫過這裡看不見敵人的殘酷戰爭。當年天台上布滿了高輻射的瓦礫碎片。當局先是試圖用機器人清理碎片,但十幾個小時後,因高輻射對電路板的幹擾,機器人紛紛「罷工」。

當年用於清除瓦礫的機器人,至今仍帶有高輻射,不允許靠近。

沒有辦法了,只能派人。

「探索」頻道製作的紀錄片《車諾比之戰》中,詳細描述了當年的情景。根據專家的精密計算,每個工人只能在屋頂上停留40-90秒。每組8個工人,穿著重達20-30公斤的防護服,他們的工作非常簡單:用鏟子將屋頂上的瓦礫推下去。從紀錄片中可以看到,每個人的動作都相當緩慢,這是因為高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你嘴裡滿是金屬的味道,你想像平常一樣磕響你的牙齒,卻聽不到聲音,也感覺不到自己的牙齒,」紀錄片中一位當年的工人回憶道。

40-90秒的時間內,實際上每個人只能鏟兩次。當年的指揮官說:「一個人一小時內可以完成的工作,在這裡,需要60個人一起幹一小時才能完成。」

當年的清理者。(攝影師Lgor Kostin)

後來的調查顯示,以當時屋頂的高輻射量,根本不應該派人。

但就是這樣,以人命為代價,清除了屋頂上35%的高輻射瓦礫。

如今,在16層高的屋頂,看著粗糙的地面,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16層的屋頂。粗糙的地面讓人想起當年那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

「你看,這並不是一座小城,」導遊約翰指著樓下鬱鬱蔥蔥、大片蔓延的城市。這裡曾經有300多幢建築,其中160幢是住宅樓,住了五萬人。當時,他們只有2個小時的時間打包匆忙離開,很多人不知道,他們再也不會回來。

離開時,車上開始播放一段事故前普裡皮亞季的宣傳片。

片頭響起前蘇聯那種熟悉的兒童歡快的歌聲。鏡頭晃過嶄新的大樓、整齊的樹林,人們在遊泳池裡歡笑,孩子在遊樂場裡嬉戲,金髮女郎在廣場上快樂地奔跑。蘇式歌聲嘹亮。

鏡頭晃過一條嶄新的大橋。

「這就是我們現在走的這條橋,」導遊約翰說。我們朝窗外望去,橋上已鏽跡斑斑。

「他們曾經擁有一切:高標準的生活、充滿希望的未來。但他們搞砸了。」

(鳳凰網版權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車諾比現在能去嗎?車諾比清理人慘狀曝光
    下面就為大家揭秘車諾比清理人慘狀,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車諾比現在能去嗎車諾比事故,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地點在蘇聯烏克蘭普裡皮亞季,被認為是史上最為嚴重的核電特大事故,離車諾比最近的城鎮是普裡皮亞特,普裡皮亞特將需要3,000年時間才能被認為是人類再次安全居住的地方,車諾比曾被評為cnn全球七大恐怖禁地之一,現在空無一人,最好不要私自前往。
  • 車諾比「復活」
    這一切都是因為,33年前,在這片土地上曾上演過人類迄今為止最為慘烈的一次核洩漏事故,到了現在,這裡的核輻射強度仍遠遠高於人類所能承受的極限,這裡就是擁有蘇聯最大的核電站的城市——車諾比。關於車諾比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有講旅客遭遇到輻射變異成喪屍的恐怖片《車諾比日記》,有講時間穿越的俄劇《車諾比·禁區-無人原樣而歸》,近期大火的美劇《車諾比》則另闢蹊徑,講述的是發生爆炸後蘇聯所有相關人員的各色反應。
  • 《車諾比》:這部迷你美劇何以成為評分最高的電視劇之一?
    金球獎最佳迷你電視劇《車諾比》是近年來最精彩的紀實類電視劇之一,以強大的戲劇張力重現蘇聯車諾比核災難背後的真相。從災難爆發的關鍵時刻、災後搜救人員冒死赴難、科學家死諫政府高層、到最後慷慨就義公開真相的每一步都震撼難受,令人哀嘆現實世界往往比電視劇更令人難以置信、更荒謬恐怖。
  • 車諾比(一)
    隨著車諾比核電站1號機組在1977年9月26日的落成,大量電站運營人員、警備人員也隨之遷往此處。之後,2號機組、3號機組也紛紛在1978年12月21日、1981年12月3日完工,實現併網發電。被寄予厚望的車諾比4號機組,在1983年12月22日併網發電。
  • 危險誘惑:今天車諾比核事故30年|數說
    至今,車諾比核事故仍是地球上一道抹不去的傷痕。「所有的東西都散射著光,整個天空都是。一股高高的火焰衝起,還有煙。
  • 揭秘車諾比巨鼠背後的奧秘
    一支9人科學考察小組,自核洩漏事故發生十年以來,首次進入了車諾比,但期間遭遇了一群巨鼠襲擊,只有一人生還。傳聞中的車諾比巨鼠體長五十釐米左右,重達100斤,毛皮呈暗灰色,牙齒和爪子都異常鋒利,眼睛還發出幽幽的紅光,像極了電影當中那些受到輻射的怪物。電影裡受輻射變異的巨鼠想必讓大家印象深刻,最初關於巨鼠的傳說源於車諾比核事故。
  • 震驚全球的核洩漏,車諾比事件
    如果你們需要深入了解這次核洩漏事件的話,小編推薦大家去看豆瓣高分電影《車諾比》,裡面詳細介紹了車諾比事件的全經過,這次核洩漏事件值得全人類進行反思。這次超乎想像嚴重的核洩漏事件是由當時的幾位操作人員疏忽造成的。當時他們對於設備的檢查並沒有在意而只是簡單認為只是單純的起火而已,由於對此次事件的不重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核事故。
  • 車諾比、波赫雷區:禁區背後的寶可夢玩家
    1986 年 4 月 26 日 1 時 23 分 47 秒,車諾比核電站四號反應堆的功率激增,蒸汽爆炸衝破建築頂部使得核心外露,3 秒之後,第二次爆炸導致堆芯四散,大量放射性微粒和氣態殘骸向周邊延展,輻射劑量達到廣島原子彈爆炸的 400 倍以上,周邊 30 多萬居民被迫撤離。
  • 悲痛仍在一切從未停止,美劇《車諾比》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美劇——《車諾比》。光看畫面就覺得很壓抑的感覺。由於今年疫情影響,年初疫情的爆發,到處封鎖,居家隔離,小編才看到了這個美劇《車諾比》。車諾比,其實講的是俄羅斯核事故。你可以從美劇《車諾比》看起,看完你就會對大自然產生一種敬畏之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陷入沉思。因為,提及車諾比核事故,這就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小編今天不多以解說了。這部劇,需要靜心觀看,用心去感受劇中所呈現的恐慌。
  • 國外pokemongo玩家前往車諾比抓精靈!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似乎鮮有玩家再曬出自己的抓精靈經歷,其實此前各大新聞就已經有報導過,除了日常街道、公園、辦公室之外,甚至就連政府部門、軍事基地以及一些危險的地方都有《精靈寶可夢GO》玩家的身影,如今又有一位玩家為了抓精靈前往一處幾乎沒人敢去的地方——車諾比。
  • 《車諾比的祭禱》讀書隨筆
    《車諾比的祭禱》讀書隨筆 來源: 市人社局 發布時間:2020-07-31 字體:[ 大 中 小 ] 2020年的春節註定將在新時代中國的歷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記,居家隔離的無奈,網上搶口罩、搶菜的焦慮等等,刻畫出2020初始的模樣,也將成為我們的共同記憶
  • 「哭泣」的車諾比——巨大「石棺」、致命輻射、大爆炸
    這就是至今仍在「哭泣」的車諾比核電站。車諾比核電站是原蘇聯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它剛建成時曾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但是1986年一聲巨響徹底打破了這一神話。核電站的第4號核反應堆在進行半烘烤實驗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輻射相當於500顆美國於1945年投在日本的原子彈。
  • 周雪光:電視劇《車諾比》觀後感
    1986年,位於前Soviet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核反應堆爆炸的重大事故,導致人類動物生態環境的長遠影響,至今仍有2000多平方公裡的區域因核輻射影響而廢棄荒蕪。這個電視劇即是這一事故發生及其事後處理過程的藝術再現。
  • 《拯救車諾比》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拯救車諾比》託馬斯·詹森執導,一部紀錄片。影片講述了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點23分,前蘇聯烏克蘭地區車諾比核電站的一聲爆炸,帶來了人類和平使用核能歷史上的一次最大的慘劇。車諾比核電站是前蘇聯最大的核電站,共有4臺機組。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使得原本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鎮,卻因為一次不普通的核電站爆炸事件而聞名世界,方圓百裡內,成為地獄之外的人間地獄。怎麼說呢,人遠遠不能深刻感受到除自己自身以外的痛。對於沒經歷過的我們,是幸福的,卻又是慚愧的,因為我們無法想像,他們究竟在經歷著什麼。
  • 車諾比大火仍在蔓延 部分地區輻射值超標
    當地時間4月11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禁區的森林大火仍在持續,烏克蘭緊急情況部已向該地區派出數百名消防員,並出動直升機和滅火飛機參與滅火。火災在4月3日從車諾比禁區的西部開始,並蔓延至附近森林。
  • 你不知道的車諾比的秘密-誰之罪
    「在訪問車諾比核電站後,我得出的結論是,事故是蘇聯數十年來發展起來的經濟體系不可避免的神化……當人們考慮導致車諾比事故的一系列事件時,勒加索夫說:「為什麼一個人以這種方式行事,為什麼另一個人以另一種方式行事,這樣不可能找到一個罪魁禍首,一個事件的發起者,因為這就像一個封閉的圈子。」
  • 車諾比事件後,當地都產生了哪些變異的動物?
    車諾比事件釋放的輻射是投放在長崎和廣島原子彈的100倍以上,災難發生後,4號反應爐被鋼筋混泥土石棺覆蓋,當局在反應堆周圍建立了一個半徑為18英裡的隔離區。
  • 車諾比 「死亡之城」30年|圖片故事
    每次離開禁區後,他們都要進行4次檢測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車諾比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突然失火爆炸,引發了人類核能歷史上最大的慘劇,輻射量相當於400顆當年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 車諾比位於烏克蘭的北部,原本有茂密的松樹與白樺樹林,流淌的河流穿過森林,野生動物隨處棲息
  • 《車諾比》主創新作改編自遊戲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去年憑藉《車諾比》獲得艾美獎迷你劇/電視電影/劇情類節目最佳導演獎的約翰·倫克昨日宣布,他將為HBO拍攝新劇。新劇根據知名遊戲《最後生還者》改編。而該劇的主創班底也都是《車諾比》的搭檔,包括編劇、製作人克雷格·麥辛,倫克說:「克雷格和我再合作,別的項目也會合作,因為我們喜歡彼此。」此外,原作遊戲的創意總監尼爾·德魯克曼也受邀參與本劇的製作與劇本創作,與《車諾比》編劇克雷格·麥辛一起負責劇本。該劇的演員陣容目前還未公布。
  • 火起車諾比!一切天災均為人禍?!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UTC+3),烏克蘭普裡皮亞季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輻射塵涵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