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漠河縣,客人進門,多用凍梨、凍柿子、凍海棠果等凍貨招待。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過年吃什麼?
我們的三位記者從上海回到自己的家鄉,從楊老師和誾老師變成翠花和二妞,卻不忘給我們介紹自己家過年的美味。一位回到了東北,發回的這段文字散發著炕之溫暖。還有一位回到了杭州,據說她家就是美食世家。誾老師則從護藍(湖南)給我們嘗了一下他們家的臘肉。
大年初一,我們也藉此美食給大家拜年啦。
關於東北,我們不只有貂和金鍊子還有凍梨
聽說北京南鑼鼓巷一個「東北凍梨」要賣25塊錢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款冬季限定東北零食可能真的火了。
過年前,辦公室一位聽到東北方言就樂得花枝亂顫的杭州同事,拿著一堆凍梨、凍柿子照片追著問我:你過年回家會吃凍梨嗎?為什麼不吃新鮮水果?這東西直接拿牙啃嗎?東北人牙口都這麼好嗎?——看來普及東北特色美食與傳播東北話一樣任重道遠……
東北市場上的凍梨、凍柿子們。
如何跟南方朋友解釋吃凍梨的美妙呢?此處特想引用微博上一位東北老鄉的精闢發言:「這麼說吧,在我心裡,凍梨跟灌湯生煎包可以並稱食物圈兒的冰與火之歌。」
凍梨跟凍柿子、凍豆腐差不多,都是大自然對東北人民「寒冷的饋贈」。比肩灌湯包,全在於其吃法獨特而講究。
泡水後的凍梨外結上了一層冰殼。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沒幾個東北人會對著硬邦邦的凍梨直接啃的,「半化」的狀態才是最佳。吃凍梨前,我們都會先準備一個裝著涼開水的小盆,把凍梨放進去「緩一緩」,待梨子外表結上一層冰殼,就差不多化到一半了。這時用筷子戳一個小洞,先吸涼涼的梨汁兒。再剝掉黑色的外皮,品嘗帶著冰沙的甜甜果肉。(是不是跟灌湯包吃法差不多!)
帶著冰沙的凍梨果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也不是所有梨都適合做成「凍梨」。東北人通常選擇秋子梨,據說這種梨生性喜涼、抗凍,而且新鮮的秋子梨需要一個「後熟」的階段,才能變得美味。於是,人們把新鮮的秋子梨放在堪比冷凍室的東北室外自然凍上,晝夜溫差會讓梨子反覆化凍,10多天後就會變稱表皮黝黑的「凍梨」了。
「冬季限定」的凍梨雖然長的醜,但吃法特別有趣,在物質並不豐富的舊時春節,成為了不少東北小孩難忘的年味「零食」。
但在年貨、零食越來越豐富的現在,大概只有懷舊的中年人會偶爾光顧下市場上的「凍梨」攤。
年輕人除了在社交媒體上轉發家鄉美食時想到「凍梨」,真的會去菜市場再買來嘗嘗嗎?
包郵區的父老鄉親們過年都吃啥?
來說說江浙滬包郵地區的美食。
1956年官方認證的杭州名菜一共有36道,包括叫化雞、東坡肉、西湖醋魚等等,其中有一些是外地遊客心中的杭州名菜,但基本不會出現在杭州人的餐桌上。不過今天要說的這一道菜,是由內而外能夠代表杭州味道的龍井蝦仁。
龍井蝦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杭州產的西湖龍井「色綠、香鬱、味甘、形美」,配上當地淡水湖裡的新鮮河蝦,不僅口感鮮甜,不腥不膩,龍井蝦仁晶瑩剔透的蝦仁點綴上幾瓣碧綠的茶葉,「一清二白」的色彩搭配更堪稱絕妙,令人心生歡喜。
這道菜最講究的做法是買新鮮活蝦,去殼擠出蝦肉。當然很多時候,為了節省時間,人們也會直接購買包裝好的蝦仁炒制。蝦仁拌上鹽和蛋清、少量芡粉,先放入油鍋中炒熟,同時,用開水把茶葉泡開,再往鍋裡加入黃酒、茶葉和茶水,顛炒半分鐘即可出鍋。
這道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相傳,蘇東坡詞《望江南·超然臺作》中「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給了杭州廚師靈感,將明前龍井新茶和鮮河蝦仁搭配在一起,成菜蝦仁白玉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色澤雅致,滋味獨特。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周恩來總理在杭州設宴招待,菜單上就有此菜。
另一道菜則是廣泛流行於上海、嘉興、蘇州一帶的年菜八寶鴨。
八寶鴨。
這是一道實實在在的硬菜,由於製作工藝繁複,通常只有在春節這樣的大節日才會被端上飯桌。各地八寶鴨的做法有些許差異,不過基本的工序都差不多。選一隻3至4斤的肥壯嫩鴨,開膛破肚取出內臟洗淨,把已經拌好料酒、醬油、白糖和火腿肉丁的糯米塞入鴨肚,然後用棉線縫上鴨肚,放進大鍋裡,烹入料酒,投入香菇丁、筍丁、火腿丁、慄子肉丁、乾貝丁、雞丁,加入醬油、白糖等等。
起鍋後,從鴨肚子縫合處一口氣扯下棉線,就可以動筷子了。八寶鴨從色澤和口味上都是蘇浙菜典型的濃油赤醬,鴨肉鮮嫩酥軟、鴨肚子裡的糯米飯香飄四溢。吃這一道菜,等於同時吃了紅燜鴨和糯米飯兩道菜,也預示著來年的生活豐收吉祥。
湖南的臘肉吃一口,人間不白走
說起湖南年菜,思前想後的,還是只有臘肉。
不管怎麼吐槽它過鹹的調味,嚼到腮幫疼的硬度,和掛一排時猛一看有些嚇人,但出門遊子最懷念,外地人最熟悉的,還是這一大塊黑黢黢,散發著柴火香的豬五花肉。
湖南臘肉。
不過今天單單講一個被大多數人忽視的臘肉特質——香。
在大部分湖南人的心中,一塊好臘肉,還得是鄉下親戚燻出來的。湖南冬天多陰雨,臘肉掛外頭易壞,往往會掛在我們稱作柴火屋的地方。柴火屋或點著一團柴,或燒著一盆炭,湖南人認為烤這種火比電暖爐管用,幾隻腦袋湊在一起,在滿屋的臘肉下扯閒談,肉香幽幽環繞。
出了臘月二十八以後,臘肉就能取下來了。此時的臘肉和著大半個冬天的柴火、瓜子的噼啪聲、人們扯閒談的熱鬧氣,正是香的時候。
燻臘肉。
最突出的當然是那柴木的味道,聞上去乾燥泠冽,但煙燻味中和了木頭的泠冽,肉的軟香配上煙燻的粗糙,搭配出溫暖又奇異的風味,湊近了聞,還有一絲幹辣椒的焦香在。不同的腊味還有不同的味道,臘大腸的味道就輕柔些,油脂的香味更突出,還帶著點滷料的味道。臘牛肉的味道則接近牛肉乾,聞起來想直接撕一塊。臘魚的辣味和煙燻味最突出,不知道是不是湖南的河水洗過太多辣椒,鮮辣的味道率先入了肉。
對了,在湖南,什麼都能臘,臘肉、臘魚、臘雞翅膀、臘豬腸.而且家裡燻的臘肉不會那麼焦幹,切開來,橫截面的瘦肉依舊粉嫩,像一片粉玫瑰。
好臘肉柔嫩得恰到好處。
可惜的是,這香味進不得冰箱,更承受不了流水線上的工業化製作和快遞的悶。現代物流這麼發達,肉自然能走遍全國,但這香早就散沒了,嬌貴得很。
至於味道和口感,現在物資這麼齊全,買一塊嘗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