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為什麼不吃東北人?太硬!

2021-02-23 新周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壹讀

(ID:yiduiread)

問:廣東人為什麼不吃東北人?

 

答:太硬!

 

畢竟在「凍」北,萬物皆可凍。

 

無論是啥,都能給你凍瓷實了。人也不例外。

瞬間給你凍成一個活脫脫的聖誕老人。

 

但要說凍得最多的,當然還是吃的。有些食物,經過東北天然大冰庫的冰凍魔法,口感就像被加持了一般。

凍果和東北,簡直配一臉。

如果你初到東北,問一個東北人,什麼凍物最好吃,十有八九會和你說:凍梨。

 

但當凍梨被推到你面前,你看著這坨黑乎乎硬邦邦的東西,準不定會連連撤退:

 

這啥玩意兒?長得跟手榴彈似的。垃圾桶撿來的吧。

 

圖源:圖蟲創意

但是熱情似火的東北狗友根本不會在意你的嫌棄,直接把凍梨強塞進你的嘴裡。

 

而當你的舌尖吮吸到一口混雜著冰碴的汁水時,只會發出一聲浪叫:

 

哎呀,凍梨,嘎嘎甜。

 

經歷零下40度的恐怖極寒捶打,一顆普通的梨「置之死地而後生」——皮變得比李逵黑,肉比海綿軟,汁比蜂蜜甜。

 

但心急是吃不了凍梨的。如果你拿到凍梨張嘴就咬,或拿刀劈,周圍人就會搖搖頭,滿臉寫著「你這個來自南方的憨批」。

 

正確的打開方式是準備一盆冷水,不要猶豫,把冰疙瘩凍梨直接丟進去「緩一緩」(huan一聲)。凍梨因為表皮溫度過低,會在水裡結出一層脆冰殼,保護著內部已經軟化的梨,避免被水泡漲。

 

等水盆周圍浮起一層薄薄的冰,就能開吃了。先在梨上咬個小口,吸著冰涼的梨汁打個激靈,再慢慢品嘗軟綿綿的果肉。

 

如果說凍梨穩佔凍果江湖C位,那麼站在凍梨旁邊的,絕對是江湖人稱「黃胖子」的凍柿子。

圖源:圖蟲創意

凍柿子解凍後,果肉中沉澱的甜味就像被撕開了封印,直接用勺子舀著吃,綿密的觸感遠超哈根達斯。

 

離開了東北,凍梨、凍柿子在任何地方都無法復刻。對這兩個凍果蠢蠢欲動,打算買兩顆梨和柿子丟冰箱體驗東北風情的人,還是醒醒吧。畢竟冰箱零下十八度的冷凍,在三九天的東北,只能叫常溫。

另一個離開東北就無法復刻的是冰糖葫蘆。

在東北「萬物皆可冰糖葫蘆」真不是傳說。你能想到的水果幾乎都逃不過被冰凍後淋上一層糖漿穿在木籤子上的命運。

 

草莓、黃桃、葡萄、獼猴桃、西瓜……糖漿的甜蜜和水果的芳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令人慾罷不能。

 

圖源:圖蟲創意

其他地方是「冰糖」葫蘆,東北是「冰」糖葫蘆,兩者是天壤之別。

 

東北「冰」糖葫蘆一口咬下去,硌牙的冰碴子先麻痺了味覺,幾秒種後才能感受到糖漿包裹著山楂的絕妙滋味。每顆山楂都是從芯裡被凍實了的,雖然堅硬卻保留了最原始的清新酸甜,誘惑著你一顆又一顆停不下嘴。

 

吃到最後舌頭麻了,話也說不利索了,深吸一口氣,感覺從喉嚨到胃都被凍住了,但哆嗦著嘴唇也要咽出一句:

 

好爽!

圖源:微博@小軟_咕咕咕

被「凍瓷實」還能樂出來的,

也只有東北人了


一年有小半年要和凍物打交道,東北人的性格好像也被同化了,男人女人都一樣, 「硬」。

 

「硬」是一股生猛勁兒。當你在室外看到一個裡三層外三層把自己裹得只剩眼睛的東北人,咬著雪糕一口又一口時,不要驚訝,這不過是東北獨有的「以凍制凍、以寒攻寒」的招數,要的就是一個過癮和刺激。畢竟一根零度的雪糕在零下三十度的室外就是熱食嘛。

但更生猛的,是在冰雪嚴寒前苦中作樂,東北人的搞笑基因或許就是這麼來的。

 

切黃瓜找不刀了,一位小哥突發奇想把凍硬了的褲子當刀,這一「刀」切下去,拍黃瓜就有了,還不趕緊去拿兩瓶酒。

 

毛巾忘在宿舍陽臺一整夜,取回來一個冰坨怎麼辦?不用著急,東北室友直接現場教學玩冰壺。過道即賽道,拖把當球桿,自製的「毛巾冰壺」一個出溜滑就出去了。廣東孩子驚呆了,你們東北人真會玩!

 

東北人的這股虎勁兒從小就展露出來了。冬天屋簷上掛滿了冰溜子,熊孩子隨手一掰就是趁手的「武器」,院子裡打打殺殺是每個東北人美好的童年回憶。

 

每年也總有熊孩子聽了東北代代相傳的「冬天鐵欄杆很甜」的童話去舔鐵,最後舌頭與鐵欄杆融為一體,只能比手劃腳等人過來往舌頭上灌點水才「緩」過來。

 

東北人的「硬」,還體現在他們就像東北囤著過年的餃子一樣,不嬌氣不矯情。

 

東北的餃子最不嬌氣,成千上萬個餃子包好後,像丟石子一樣撒在院子裡,動作隨意又自然。吃餃子時直接用簸箕一鏟送進廚房下鍋煮了。

 

東北人也最不嬌氣,無論男女老少都是大大咧咧。東北老娘們面對被凍成冰塊的化妝品,非但沒罵街,還把拆快遞的車禍現場拍下來和更多的人一起哈哈哈哈。

 

但硬邦邦的環境和性格下,東北人包裹住了一顆軟糯糯的心。他們見誰都熱情似火,字典裡沒有「陌生人」三個字。冰天雪地裡,看誰都像前世走散的親人,見誰都得嘮上兩句。「你這貂真好看,奪錢啊?」

 

或許要扛住這片土地的冷,就得靠一顆軟得快化了的心,賊拉熱情,賊拉幽默,才能把生活過得熱乎乎的。

沒有一座中國縣城能真正拒絕「老頭樂」國產劇關掉美顏濾鏡,還有多少能播?‍‍‍‍‍‍‍‍‍‍‍‍‍‍

相關焦點

  • 東北男友啥都好,就是太硬了
    席間,來自廣州的大衛點了一盤西紅柿炒雞蛋,一盆疙瘩湯(對不起,東北的湯都是按盆來的),還有一份青椒炒肉。我一把奪過菜單:「都點了些啥玩意,你等著,我給你整兩個硬菜。」大衛連忙拒絕:「那個,我牙不太好,吃不了太硬的。」
  • 堪稱什麼都吃的廣東人,為什麼不吃公雞?原因說出來你都不信!
    尤其是廣東人,在外界看來廣東人似乎以吃生猛海鮮為主,殊不知生猛海鮮只是近年來粵菜館推波助瀾的一種表象,真正和廣東人飲食生活密不可分,成為價值觀體現的還是吃雞。但即便是「無雞不成宴」的廣東人,乃至全國各地吃雞主義者,都不大愛吃大公雞,這是怎麼回事呢?全世界的人都愛吃雞,麥當勞肯德基的雞,炸雞啤酒的雞;我國吃雞更是花樣多,東北的小雞燉蘑菇,川香的宮保雞丁辣子雞。。。
  • 啥都吃的廣東人,為什麼不吃辣?
    當辣味風尚在中國盛行,很多人都開始嘗試吃辣,獨樹一幟的廣東人,卻不怎麼吃辣,這是為什麼?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群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曹雨,來一起探究「廣東人不吃辣」的奧秘…實際上,作為一個不太吃辣的人做辣椒的調研,有很大的優勢。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你站在一個「他者的角度」,就是本身並不在文化圈內部來調查這個事情。比如,佛山醒獅。
  • 日本人禁止東北人吃大米,這是為什麼?看了你就知道了!
    日本人禁止東北人吃大米,這是為什麼?看了你就知道了!如今一說東北大米,國人耳熟能詳的。特別是這麼一段話一提起偽滿洲國,東北人就不打一處來。那個時候,東北人成了亡國奴,吃的是橡子面,身披麻袋片,吃大米白面就成了經濟犯,成千上萬的人被餓死和被折磨死......
  • 廣東的腸粉勢力企圖佔領東北?東北人笑了:你這連北方都進不去
    中國的吃貨是有著極強的地域觀念,對於吃我們都公認廣東人最會吃,在食物上面具有明顯的天賦。 廣東的早茶在全國都是非常有名的,在深圳工作了這麼久,最讓我牽腸掛肚的就是小區裡面的腸粉,對於一個嗜辣如命的江西人來說,加了辣椒的腸粉出奇的合我胃口。
  • 東北人真的什麼節日都吃餃子嗎?
    要是再有點醬油蒜泥蝦皮紫菜我還能在吃一個月! 為什麼東北人那麼愛吃餃子? 其實很多公眾號已經給出過答案了,無非是東北貧瘠,沒什麼好吃的食物,假如有豐盛的海鮮的話,哪還有人吃餃子呢? 吃餃子是每個東北人從小到大信守最隆重最固執的一個儀式,飯可以不吃,遊戲不可以不.啥,吃餃子?去TM的遊戲吧! 在東北只有兩種人,一種人喜歡吃餃子,另一種人不僅喜歡吃還喜歡包。 有沒有不愛吃餃子的東北人?
  • 東北人為什麼喜歡吃粘豆包?過來人告訴你,解的是饞,吃的是傳統
    ,軟軟糯糯,一定要蘸點白砂糖,吃上一次,一輩子都忘不了,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粘豆包可是孩子們的「珍饈美味」,別看它長的不起眼,土生土長的東北人,都對粘豆包情有獨鍾,因為我們從小吃到大。東北有一句開玩笑的話「別拿豆包不當乾糧」,相信大傢伙都聽過,是著名笑星潘長江,帶火了這句口頭禪,男女老少的東北人,都對這個小小的粘豆包,情有獨鍾,當時還沒有大米種植,全是用粟米,也就是粘米,把粟米磨成面,用熱水燙一下,和好裡面包上紅豆餡加糖
  • 為什麼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人,都習慣自稱為「東北人」?
    在我國的諸多省份當中,遼吉黑三省的人經常會自稱為「東北人」。但是,我們卻很少聽過其他地區,自稱為「西北人」、「東南人」、「華南人」這類稱呼。為什麼東北三省的人如此認同彼此?在東北的大平原上,他們可以來去如風,日行百裡不是問題。平原加駿馬,不出來溜達都可惜,溜達得多了,自然文化交流也多。
  • 外國人來到東北傻傻分不清,為什麼「俺們這嘎達都是東北人」?
    經常有人問我們是哪裡人,我們一般回答一個省或者一個市。當然,當我們問別人這個問題時,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回答的。但是,我們去東北,你問十個人是哪裡人,可能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就是東北人。東北既不是省,也不是市,而是一個地域概念。
  • 我國讓人「迷糊」的地區,都在講東北話,卻不承認自己是東北人
    我國地圖形狀,如同一隻傲立在東方的雄雞,這隻雄雞的雞頭部分,就是我們的東北地區。這一區域與中國其它任何地區都顯得與眾不同,舉幾個例子:比如你是一個貴州人,有人問你家鄉,你肯定會直報家門,貴州人,而不會說我是西南人,廣東人也不會直接說我是嶺南人。
  • 山東人闖關東的時候,為什麼不去富裕的江南,而選擇寒冷的東北?
    尤其是山東人,因為黃河下遊連年遭災,才有的山東人闖關東,而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謀求生存運動。很多人都會疑問,為什麼山東人放著溫暖的南方不去,而選擇寒冷的東北地區呢?三:南方戰爭較多清朝末年南方起義眾多,最著名的就是太平天國起義,連年戰爭讓當地人們苦不堪言,並且南方人多地少,也僅僅是能夠滿足當地人的生活需求。南方雖是富庶之地,但是連年的戰爭也讓百姓們連飯都吃不飽。
  • 廣東人為什麼很少吃公雞?答案萬萬沒想到
    其中,大多數人最常吃的主要是雞肉,因為做法簡單,任意做一道與雞肉有關的菜都是美味佳餚。而且雞肉在我國豐富的飲食文化當中,也算是出場率比較高的食物了,無論是哪一品種的雞都是很多人的最愛。但是,近期有不少人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很少見廣東人吃公雞,那麼,為什麼他們不吃公雞呢?
  • 廣東人:別問為什麼不舒服,問就是熱氣
    要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廣東人很簡單,只需要約他去吃個飯就行了。「吃火鍋嗎?」「不吃,太熱氣。」「吃燒烤嗎?」「不吃,太熱氣。」「那你要吃啥?」「吃糖水。」如果出現以上的對話,那他百分百是個純種廣東人。因為,廣東人實在太害怕熱氣了!01 只有廣東人才懂的「熱氣」廣東人怕熱氣,所以整天把熱氣掛在嘴邊,甚至變成了一句口頭禪。
  • 我服了東北人的鹹菜缸!!!
    全國皆知,東北人一到冬季就會開始囤各種食品,但是吃貨君也是今天才知道,東北人竟然是這樣囤白菜的。確切地說,每個傳統東北人家裡,都有幾口鹹菜缸,有大有小和中不溜的。俗話說,大缸小缸酸菜醃,一冬不愁下飯菜!東北人什麼時候開始吃酸菜,至今也沒有個準確說法,據文字記載,中國人吃酸菜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 吃軟不吃硬的五個生肖人,但絕對心地善良!
    下面就來說說吃軟不吃硬的五個生肖人。1、吃軟不吃硬的生肖人:屬牛人屬牛人在十二生肖中比較正直,古板,任勞任怨,看似好脾氣的屬牛人,其實是很犟的,一根直線拉到底是屬牛人的特徵。如果你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上和屬牛人產生了分歧,想要強硬的讓屬牛人能夠順從,那就是「白日做夢」。所以,一定要和屬牛人耐心的溝通,一定要用軟方法。
  • 鱷雀鱔入侵廣東,最愛吃魚的廣東人,為什麼搞不定這種北美巨魚
    在入侵廣東的生物當中,還有北美巨魚,鱷雀鱔,作為中國作為最愛吃魚的省份,廣東每年的水產品消費量超過700萬噸,為什麼會搞不定鱷雀鱔呢?鱷雀鱔是什麼鱷雀鱔是是雀鱔目、雀鱔科、大雀鱔屬動物,因為鱷雀鱔全身長滿硬鱗,還有長滿尖齒的長嘴,跟鱷類的確有幾分相似,所以被命名為鱷雀鱔。
  • 為什麼廣東腸粉在北方沒什麼人吃?看完後我知道了,不簡單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十分經典,也許很多人認為在現代化高度發達的今天已經不存在什麼地域性的食物了。其實這依然是個誤解,地道而又特色的美食是貼合一個地域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體制來發明的,並不是簡單的交通發達了,科技發達了就能夠嫁接到別的任意地方去的。廣東的腸粉就是一個十分經典的例子。
  • 在哪才能吃到正宗的東北餃子?東北人告訴你:沒有!
    和東北菜一樣有名的還有東北餃子,不信你觀察一下,凡是人流量大的地方,都少不了「東北餃子館」的身影,哪怕它不是東北人開的,但是只要跟「東北」二字沾邊,這東西味道都不會太差。東北人愛餃子愛得深沉,每一個歡慶的日子都少不了餃子的身影。餃子,就是東北人心中必不可少的儀式感。正因為吃餃子吃的頻繁,所以包餃子也包得得心應手。
  • 為啥同是東北人,闖蕩世界的黑龍江人這麼多?
    中國地域雖然有東北、西北、華南、華東等分法的區別,但沒有像東北那樣把地域和人群緊緊捆綁在一起的地方,外地人分不清楚東北都有什麼不同,而東北人也習慣自己的稱謂,外出再說出具體哪個省沒意思了,乾脆就自稱「東北人」。
  • 我國南方廣東、福建的海是很美,可東北的海洋讓人「最驚嘆」!
    為什麼有些人沒有見過大海,卻強烈的渴望遇見大海,渴望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情畫意?那可能是因為我們聽過很多過去海的故事,《海上鋼琴師》的主人公1900,一輩子生活在海上不曾下船、《鐵達尼號》中男女主人公在海上共同面對危險的勇氣等等,大海給我們一種廣不可量,深不可測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