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鹽官不僅是中國唯一的潮鄉,也是是良渚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2200年前吳王劉濞所置司鹽之官於此,地以官名。千年的文化底蘊,這裡培養了眾多名人。這裡曾經誕生了戲曲家陳與郊、「瘟病醫聖」王孟英、訓詁學家朱起鳳、女作家陳學昭、教育家鄭曉滄、音樂家劉質平、古書畫鑑定家錢鏡塘、徐邦達與校勘學家趙萬裡……海寧陳家更是顯赫一時的家族,還有金庸先生的查氏家族,也是海寧的名門望族。那麼,隨我來探尋這座千年古城的奧秘。
現在古城內並不大,再加上宰相街這邊正在封閉改造,開放遊覽的地區大概半天便能看完。我們的路線是王國維故居→金庸書院→孔廟學宮→海神廟→春熙門,這些地方都隔得不遠,步行可以抵達。建議購買聯票,還包含觀潮勝地公園,可以一併遊覽。
學術界的朝聖之地:王國維故居
提起王國維,最出名的便是他提出的研究學問有三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故居坐落在浙江省海寧市鹽官鎮西門內周家兜,是近代國學大師少年時代的住宅。是他的父親王乃譽所建造,當時名為「娛廬」,庭院坐北朝南,建築為木結構。
前廳正中置放王國維半身銅像。
一樓為陳列室,介紹了王國維故鄉、家世及其生平、王國維的主要學術成就以及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王國維的論著。
二樓則復原了當年王國維的起居環境、包括父母的臥室、王國維的臥室以及書房。
在這裡能更好的了解這位國學大師的一些人生軌跡。因此也被稱為學術界的朝聖之地。
在這裡開啟你的武俠記憶:金庸書院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大概這是全世界武俠愛好者都能脫口而出的一句對聯,即使像我這種不愛看武俠小說的,對於金庸這個名字也是如雷貫耳,應該每個中國人都能說出他的書中的一兩個人物:或是風流倜儻韋小寶,或是古怪精靈黃小邪。
而在海寧鹽官,便有一座金庸書院,它是金庸先生親自參與奠基建造,整體按清嘉慶年間的安瀾書院只建築格局所建造,分為東中西三路,按照傳統古典園林風格設計建造,具備講學、展示和藏書等功能,將成為金庸文學研究的一處重要場所。
入門首先看到的是金庸作品集石雕,通過石雕的方式刻畫了金庸著名小說中的場景人物,一進來就非常有武俠風範。
「金庸先生人生片段」掠影,展示了金庸先生的家族、生平以及重要著作,在這裡能更全面的了解金庸先生的一生。
看完展覽,穿過桃李門,便來到金庸書院的正門。
先去參觀後花園區域,假山、綠植烘託古樸的亭臺樓閣,再加上暴雨的洗禮,倒頗有點武俠氣氛在裡面。
書劍堂,古樸的大講堂坐落於一池碧水之上,大堂正中下方是一幅錢江潮主題木雕掛屏,內容便是錢江大潮。
,
再往後走是藏書樓,展示的是金庸的成就-「儒俠金庸陳列」,展廳正中的玻璃展櫃裡有金庸先生佩劍。
如果你是一個武俠迷,那麼來到金庸書院,一定會有熟悉的親切感,在這裡開啟你的武俠記憶。
中華文化的聖地:孔廟學宮
鹽官的孔廟學宮是在原址復建的,整個還是比較新的。遵從左學右廟的的規制,還可以看到古時候「太和元氣坊」遺址。
進入景區內,首先看到的是照壁、泮宮坊、泮池。
進入欞星門後才是孔廟學宮的正殿部分,包括大成殿、崇聖祠等。
因為整個景區其實是復建的,看上去雖然整體是仿照原來的孔廟所建,但始終比較沒有歷史底蘊,匆匆走過,隨便拍了些照片。
孔廟的右側是學宮,包括儒學門、儀門、明倫堂、敬一亭和尊經閣等。其中,明倫堂是讀書、講學、弘道、研究之所,教導人們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道德標準。
紅牆黑瓦古色香的孔廟學宮,倒是挺適合拍照的。
江南紫禁城:海神廟
海神廟大概是鹽官古鎮最值得看的歷史建築,有江南紫禁城之稱。
全部採用漢白玉精琢而成,在當時的條件下僅用1年多便建成,可以說是集全國能工巧匠之力,用於祭祀傳說中的「浙海之神」。現僅存中軸線上的建築,但仍顯示著皇家督造的氣勢。
海神廟正殿建築最為雄壯,仿故宮太和殿形式構造的,為重簷歇山頂式宮殿建築,五楹陛四出七級。廊柱、臺階、石欄板全部用漢白玉精琢而成。像這樣高大精美,用這麼多漢白玉石作建材的殿宇、在浙江還找不出第二座,全國也是極為罕見。
每年觀潮節,海神廟還會舉辦「潮神祭祀」民俗活動。
而從海神廟出來便是春熙門,這是古老鹽官古城城牆的一部分,現在也是原址重建,厚重的城牆顯示了悠悠古城的歷史底蘊。
這樣一條線走下來,在長街曲巷中追尋鹽官古城2200多年的滄桑燦爛和古韻文化,探尋獨特的名人文化,滿滿的收穫。
漫遊鹽官古城,品千年歷史文化,探尋你所不知道的海寧。來鹽官旅遊就要這樣玩:半天時間看王國維、金庸,訪孔廟學宮、海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