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協同Apollo,持續為社會輸出自動駕駛人才

2020-12-12 Apollo開發者社區

更多Apollo智能駕駛相關訊息,盡在#Apollo開發者社區#

疫情之下,「無人」上陣。無人機監督戴口罩、無人配送、智能清潔、消毒機器人……自動駕駛技術在公共衛生防控和城市應急領域的實用,讓社會和公眾對自動駕駛未來更多的場景探索信心堅定,也迫切需要有更快的研發速度和足夠的測試,有更充足的人才儲備,在未來智能生活的各類場景中從容應對,大有可為。

一直走在自動駕駛科研發展前列的吉林大學團隊,也迫切希望通過跨產、學、研學習交流平臺,積極地、持續不斷地為社會輸出更多、更優秀的自動駕駛人才。

2019年12月19日21:30,烈風割臉,雪積半尺,長春零下25度。

「成功了!」連續戶外調車演示近10個小時的吉林大學自動駕駛團隊師生們,互相擁抱拍打著麻木的手臉,看「套著厚棉襖」的Apollo自動駕駛車輛壓過「咯吱咯吱」的積雪,驗證了避撞停車、障礙物感知、路徑規劃、避障規劃等功能。基於Apollo自動駕駛開發套件研發的自動駕駛車輛正式適配成功!

在自動駕駛這樣一個新起點和競爭舞臺上,汽車與交通正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加速變革,不斷顛覆著傳統學科基礎、人才培養和技術內核。這一點,吉林大學自動駕駛團隊深有感悟。

「作為高校自動駕駛研發團隊來講,我們很清楚,這個行業領域對具有跨行業背景的複合型人才的強烈需求。」基於此,吉林大學自動駕駛團隊的兩位負責教授朱冰和趙健在對整個項目進行安排、管理時,充分考慮到不同專業、學科學生的特長,將其融合進例如虛擬車道線製作、雷射雷達標定、基於Apollo的硬體在環測試等不同技術需求的崗位設置中,團隊協作,分工明確,極大地加快了研發適配進程。

同時,持續的創新,還體現在自動駕駛車輛適應本地場景的特色改裝中。

由於長春的天氣非常寒冷,如果讓車輛的工控機和底盤直接暴露在室外的話,底盤會出現一直自檢狀態,進行制動-解鎖-制動如此循環。

天冷了,下雪了,每個人都會想到添加衣物。自動駕駛小車為什麼不呢?

經過大家集思廣益,團隊根據長春的溫度,對Apollo的制動油壓進行了個性化調節,並對工控機、底盤等做了保溫設計。「此外,針對長春多雪的天氣,我們還自主設計了一套Apollo外殼,可以實現對雪天和雨天的防護,同時通過工控機散熱為Apollo底盤進行加熱,避免出現零下二十度的天氣底盤系統無法工作的情況。」吉林大學自動駕駛團隊學生陶曉文興奮地說,基於此類創新設計,「Apollo在零下25度依然可以在室外正常運行,並且在路面上有5-7cm積雪的大雪場景中也依然能夠進行自動駕駛演示。」

「穿上新衣服」的Apollo自動駕駛車輛外表看起來更萌,且在東北零下二十度的鵝毛大雪中,仍然能正常、流暢工作。

「這件衣服,未來我們希望它會更好看,更有用。」吉林大學自動駕駛團隊指導教授朱冰表示,「自動駕駛是一個工程與科研相結合的產物,讓學生在實踐中充分了解行業的需求、企業的需求,讓科研中加入工程的考慮,是我們做到產、學、研三者結合的根本。」

「從一開始的公開課,培養對自動駕駛的整體了解,到後面的具體調車對各個模塊的具體認識,以及閱讀Apollo開原始碼了解各個模塊之間的調用及信息流動關係,」朱冰讚嘆,「Apollo在教育生態方面做的一條龍服務非常不錯。」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吉林大學自動駕駛團隊的師生們也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這種服務的貼心、及時、快速響應。

「在調車過程中,我們可以實時與Apollo技術布道師進行技術諮詢。在Apollo社區裡進行交流互動,或者遇到問題時在群裡向布道師求助。不出幾分鐘,就會有相應的詳細解答。」陶曉文提到,「同時,Apollo的仿真也在逐漸完善,可以把自己開發的新算法拿到仿真環境和實車裡去驗證。」

在整個研發適配的過程中,曾經最困擾團隊成員的一個問題就是「NARROW_INT」

「我們從2019年九月份中上旬開始接觸Apollo開發套件,同時在Apollo開發者套件QA群裡獲得相關的文檔資源等,先熟悉如何用遙控器控制、如何充斷電,對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長短焦相機等進行安裝固定。隨後,在九月下旬開始對工控機進行安裝Ubuntu14.04.3系統,按照操作文檔對工控機進行CAN卡等硬體安裝,進行GPU驅動、CAN驅動等軟體安裝,之後安裝Docker並編譯Apollo原始碼。在十月一假期間成功回放了數據包,至此Apollo系統安裝順利完成。」

在這之後,「NARROW_INT」的難題出現。

團隊成員在完成了導航設備配置和系統文件配置後,發現GPS的Topic輸出一直是Single,未出現操作文檔裡要求的NARROW_INT。學生們遙控Apollo在校園裡所有道路走了好幾遍,始終未能找到NARROW_INT

是配置有誤?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就在這時,Apollo教育生態負責人與技術布道師等人到吉大進行回訪交流,團隊成員就NARROW_INT問題向技術布道師現場求教。

隨後,Apollo技術布道師團隊通過現場了解操作及團隊測試後,發現一直找不到NARROW_INT的原因是硬體之間版本不匹配,在與IMU廠家取得聯繫對IMU進行版本升級後,成功找到NARROW_INT

「技術布道師的熱情和專業真的超出我們想像,」吉林大學自動駕駛團隊對這次攻關欣喜不已,「不僅幫我們解決了難題,而且在交流和實踐中,也讓我們師生深刻感受到了Apollo開放平臺通過資源共享、創新共贏展現出的強大生命力。」

如今,一方面是來自各大車企相繼採取漸進化技術路線布局,一邊是科技巨頭、初創企業加力研發最高級別的無人駕駛技術,這場基於人工智慧的出行革命激戰正酣。旺盛市場需求下,也對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提出更高要求。

吉林大學早早對此做出了反饋。「我們一直重視知識與理論的結合,堅持科研與落地結合,堅持科研與企業需求結合,盡最大努力為每位同學提供最好的平臺。同時,對於車輛工程專業的新課程改革體系我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夠根據企業、科研的要求來培養學生,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

2019年初,為了加快我國智能駕駛人才培養與儲備,由百度、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牽頭,聯合吉林大學在內的13所智能駕駛相關領域優秀高校共同發起成立了智能駕駛協同育人工作委員會,推進產學研深入融合,推動新工科專業建設,構建智能駕駛領域卓越人才培養範式和最佳實踐。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院長高振海對此抱以厚望,「只有自動駕駛人才培養好了,課程設計好了,工程實驗能力鍛鍊好了,才能支持未來自動駕駛走到自主可控的階段。」

現下,期冀於推動產學研合一,持續不斷為社會輸出自動駕駛人才的吉林大學,在本次自主跑通自動駕駛的實踐後,更希望與Apollo加強協同,依託吉林大學與百度Apollo的優勢資源,基於Apollo自動駕駛開發套件,建立智能汽車實車教學平臺,使學生可以零距離接觸全球最先進的人工智慧科技,自主設計開發自動駕駛程序算法,切實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傳統教學模式,接觸前瞻技術,形成完善的智能汽車新工科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拓展探索產學研結合道路的深度與廣度。

得道多助,百川歸海。就像吉林大學自動駕駛團隊師生所說的那樣,「在持續不斷地開放、創新中, Apollo系統架構圖裡一個個黑色的格子逐漸點亮,功能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充分」。來自全球自動駕駛的同行者們,用36000點星星之火,燃起Apollo燎原之勢。

就如眼下,無人化服務以其高效可控的作業方式,在這場疫情攻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早已應聲而起的Apollo,積極發布科技戰「疫」方案,免費開放了低速微型車套件及自動駕駛雲服務,並對研發過程中的軟體、服務、硬體、落地提供資金支持。而世界各地的Apollo生態合作夥伴們,也紛紛用自己的技術與產品,為打贏這場全國抗疫戰添磚加瓦。

智能駕駛的未來,開放賦能的Apollo,正被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和合作夥伴助燃。

相關焦點

  • 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論壇
    定位模塊輸出精確結果對於後續感知和控制決策模塊的正常工作非常重要,因此該模塊需要高度的可靠性。無人駕駛車輛可能處於複雜環境中,在天氣變化、季節變化、道路擁堵等各種外部幹擾下,如何實現穩定的高精度定位是一個富有挑戰的任務。
  • 看專家學者如何點評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計程車
    市民通過百度地圖、APP和Apollo GO APP預約試乘,訂單達日均上千個,讓我們對開啟下一階段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載人應用示範充滿期待。  藉助5G發展,百度推出的「5G雲代駕」將大幅降低Robotaxi去掉安全員和擴展運營場景所需的測試成本,快速佔領城市內的部分自動駕駛場景,使百度持續保持其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領先性。
  • 自動駕駛機器人如何駕駛?
    自動駕駛機器人可代替駕駛員進行可靠性、危險性和高精度的車輛道路試驗。以一款自主開發的自動駕駛機器人為研究對象,介紹自動駕駛機器人功能和結構,分析自動駕駛機器人的關鍵技術,開發自動駕駛機器人在車輛道路測試試驗、車道保持、跟車、換道和遠程駕駛方面的應用。
  • 車路協同 自動駕駛「江蘇方案」輪廓初現
    自動駕駛的普及是人們對未來交通最普遍、最美好的想像,但在自動駕駛技術和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中,要「更聰明的路」還是「更聰明的車」一直充滿爭議。「車路協同」成為近年來江蘇探索智慧交通的高頻詞彙,也在逐漸勾畫出自動駕駛「江蘇方案」的輪廓。
  • 「車路協同」才是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最終答案?
    近幾年,關於自動駕駛的討論層出不窮,現在的量產車上搭載的大多是L2以及宣傳為L2+、L2.5等等的自動駕駛系統,但其實現在也已經可以體驗到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了。比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就已經能夠實現無需安全員的Robotaxi運營。今年2月,發改委等11個部委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將「車路協同」作為了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也將這個詞推上了風口浪尖。
  • 當5G碰到自動駕駛,正是你要的智慧交通
    然而,即使是國際領先的Waymo,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根據美國蘭德公司的數據,證明自動駕駛車輛導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比人為駕駛低,至少需要50億英裡的實際道路測試,長期的研發、根據真實駕駛環境開闢測試場所並反覆測試自動駕駛車輛的性能等過程,是研發基於單車智能的無人駕駛公司無法逃避的「黎明前的噩夢」。
  • NR2020報告發布,百度Apollo排名躍升為自動駕駛行業「領導者」
    跟自動駕駛路測報告不同,一年一度的NR報告會從公司願景、市場發展策略、合作夥伴、生產策略、技術、營銷&銷售&產品、產能等十大維度,對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主流玩家競爭力進行綜合評測,並根據執行能力(Execution)和策略能力(Strategy),將玩家劃分為「領導者」、「競爭者」、「挑戰者」、「跟隨者」四個等級。
  • 「自動駕駛」如何發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互融協同成為鼓勵方向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近日舉行的「工信沙龍」上表示,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130萬輛,新上市車型中裝載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型已經佔比將近15%的比例。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推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互融協同發展,強化需求應用牽引,促進跨行業創新和資源整合,合力打造分工合作,互融共生的新興產業生態體系。
  • Apollo自動駕駛入門課程丨第⑦講—規劃(上)
    更多Apollo智能駕駛相關訊息,盡在【Apollo開發者社區】公眾號!上周我們發布了Apollo自動駕駛入門課程丨第⑥講—預測,簡要介紹了預測的主要方法以及遞歸神經網絡在預測中的應用。在路線導航時,將地圖數據作為輸入,並輸出可行駛路徑。手機導航系統是路線導航的一個示例。在Apollo中,可以通過路線規劃模塊處理該任務。一旦我們構建出高水平的路線,我們就會放大至軌跡規劃。該軌跡由一系列點定義,每個點都有一個關聯速度和一個指示何時應抵達那個點的時間戳。通過軌跡規劃,我們可以做出微妙的決策,以避開障礙物,並為乘客創造平穩的乘車體驗。在Apollo中,我們通過規劃模塊處理該任務。
  • 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總體方案,譜寫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新篇章
    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總體方案,譜寫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新篇章 任大凱 , 廖振松 發表於 2020-12-23 09:27:46 本文提出了一種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 自動駕駛平臺Apollo:汽車行業的Android?
    但事實上,百度與汽車廠商的合作一直在進行著,有業內人士預測,如果這個新聞為真,百度的關注點也將停留在新車的軟體層面,「技術入股的可能性比較大。」 但無論如何,資本市場十分看好百度的自動駕駛前景,此前瑞銀髮布投資研究報告,將百度評級從中性調高至買入,目標價從130美元調高至190美元。
  • 競速商業落地 自動駕駛賽程進入下半場
    『車企利用自動駕駛仿真軟體情況』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主要針對自身需求研發定製化仿真軟體,較少對外提供仿真服務,但藉助於充足的資金、人才集聚力及自身研發驅動力,在自動駕駛仿真方面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
  • 無人駕駛距離我們多遠 從 Apollo Go 窺見自動駕駛的未來駕駛
    在亦莊的 Apollo Park 測試基地,百度展示了 Apollo Go 的發展歷程,從和北理工合作的原型車,到如今和紅旗合作的前裝自動駕駛汽車, Apollo Go 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歷史一一呈現。此外,Apollo GO 還在不斷針對各類場景的不同款式自動駕駛車輛,從乘用車、大型巴士、迷你巴士,到道路巡檢車、特種作業車輛應有盡有。對於很多人來說,自動駕駛還是一個不太容易接受的新技術。但是在實際試乘之後,會讓人不由得覺得,自動駕駛距離我們,或許已經不遠了。
  • 無人駕駛距離我們多遠 從 Apollo Go 窺見自動駕駛的未來
    在亦莊的 Apollo Park 測試基地,百度展示了 Apollo Go 的發展歷程,從和北理工合作的原型車,到如今和紅旗合作的前裝自動駕駛汽車, Apollo Go 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歷史一一呈現。此外,Apollo GO 還在不斷針對各類場景的不同款式自動駕駛車輛,從乘用車、大型巴士、迷你巴士,到道路巡檢車、特種作業車輛應有盡有。對於很多人來說,自動駕駛還是一個不太容易接受的新技術。但是在實際試乘之後,會讓人不由得覺得,自動駕駛距離我們,或許已經不遠了。
  • 吉林大學數學學院:實力強勁,我國重要的數學人才培養基地!
    二、學院概況學科地位吉林大學數學學院(數學系)是我國重要的數學研究與應用人才教學和科研培養基地,在國家每一次重大學科戰略布局中都處於首批之列。國家天元數學中心和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簡介國家天元數學東北中心以包含4位院士在內的17位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專家學者組成的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由吉林大學引領22所東北高校數學學科共建。
  • SAECCE 2020「自動駕駛測試評價技術」專題分會成功舉辦
    期間,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測試技術分會、中汽研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承辦的「自動駕駛測試評價技術」專題分會成功舉辦。會議聚焦自動駕駛測試評價技術,邀請了來自業內知名的智能網聯領域專家展開討論和交流。吉林大學朱冰教授主持本次會議。
  • 激蕩十年,自動駕駛迎來時代追逐戰
    乘勢而上,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乘數效應。這兩年的直播/短視頻浪潮、人工智慧/5G浪潮、在線教育浪潮等等,將一個又一個初創公司推入資本市場,進入了社會大眾視野。復星銳正正式推出「投資In-Depth」系列選題策劃,聚焦藍冰賽道,探索投資風向。
  •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閉幕,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成核心議題
    此外,由上汽打造5G+AI的L4級別智能駕駛重卡,已在去年10月實現東海大橋和洋山深水港落地。另一方面,上汽已於2019年底組建軟體中心,通過開發體系,加快推動智能駕駛移動出行等業務不斷升級,打造定製化晶片,同時持續完善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網絡信心安全四大核心能力建設,為上汽加快在產品和服務上軟體技術應用落地提供更為堅實的基礎。
  • 威盛與金龍為推動5G及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籤訂戰略合作
    近年來,威盛深耕汽車產業鏈相關AI技術及產品,自主研發的Mobile360智能駕駛開發平臺已在全球擁有商用車隊、工程車輛、巴士客車、自動駕駛配送車等成功項目經驗。憑藉以高性能AI處理器為核心的威盛Mobile360 M系列AI車載系統,及配套的SVS全景環視、ADAS高級輔助駕駛、DMS駕駛員監控等軟體算法,與全球領先的汽車產業鏈企業合作,賦能轉型升級。
  • 車路協同按下「加速鍵」 中智行王勁:這是中國自動駕駛超過美國的...
    自動駕駛的未來,到底是單車智能,還是車路協同?這個爭論了多年的問題,在中智行董事長兼CEO王勁看來已有了確切答案。「車路協同是中國自動駕駛超過美國的最大機會。」王勁直言,現在中國自動駕駛的發展水平和兩年前的Waymo差不多,想要趕超至少需要兩年,而車路協同的技術驗證在兩年內就可以完成。曾擔任百度前高級副總裁和自動駕駛事業部創立者的王勁,經歷過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兩條路線的發展,如今則力挺車路協同。「痛並快樂著!」描述這段從單車智能向車路協同轉變的心路歷程時,王勁如是說。轉變背後,車路協同已是行業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