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大跌、「安倍經濟學」清零、首相進醫院?疫情之下日元何去何從

2020-12-26 外匯網

  日本內閤府8月17日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顯示,日本二季度實際GDP環比萎縮7.8%,按年率計算為萎縮27.8%,跌幅遠遠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創下的17.8%,萎縮幅度創1955年有記錄以來最大。

  這一數值符合市場此前預期。由此,日本經濟出現了1955年以來最嚴重的萎縮。這也意味著,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經濟已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滑,此前主要受到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和銷售稅上調的打擊,此次則是直面疫情的衝擊。

  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村康稔同日表示,由於二季度實施了緊急狀態,經濟活動受到抑制,個人消費大幅下降

  在為期5周的緊急狀態期間,民眾減少出行,多數企業響應政府號召採取遠程辦公等形式。與此同時,國際貿易也遭遇疫情嚴重衝擊。海外市場需求疲軟,致日本第二季度海外貿易大幅跳水

  日本財務省8月11日公布的國際收支初步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日本經常項目順差減少至7.31萬億日元,同比下降31.4%。這也是自2015年以來日本經常項目順差首次在上半年降至10萬億日元以下。數據還顯示,日本6月經常項目順差同比下降86.6%至1675億日元,同比降幅較5月驟然擴大。

  而自6月中下旬以來,捲土重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劇烈衝擊日本經濟,加劇了各界對日本經濟復甦的前景。因此,有經濟學家呼籲政府出臺更多救援措施。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醫院的消息同日傳出,在經濟復甦、抗擊疫情的雙重壓力之下,雖然安倍晉三採用了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但到底效用如何,依然不可預知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中心主任陳子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安倍的任期在明年秋季結束,進入尾聲的『安倍經濟學』很難達到高潮。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經濟的下滑,而安倍政府應對疫情的政策操作空間有限,因此極有可能留下負遺產,這無論對於日本經濟還是中日關係而言,都是非常值得擔憂的。」

  


  匪夷所思的第二波暴發

  正當所有人都認為日本疫情已經得到初步控制的時候,日本疫情卻迎來了第二波暴發。

  綜合日本厚生勞動省每日匯總的地方數據,

日本7月上旬累計確診為2萬例,7月下旬累計超3萬例,到8月3日超過4萬例,而如今僅僅1周時間,累計確診患者猛增了1萬人,增速節奏不斷加劇。

  此外,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統計,

截至16日20時(北京時間16日19時),日本當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1021例已連續4天新增確診病例超過千例,8月以來共有12天新增確診病例超過千例

  對此,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稱,目前日本新增確診病例大多屬於變異後新冠病毒感染者。而此處所謂的「變異」,是指在此前歐洲相關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基礎上,進一步發生了6個鹼基變異。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病原體基因組解析研究中心主任黑田誠表示,目前尚無研究表明這些鹼基變異與病毒傳染力的升高有關係,也不能認為基因變異就出現了新的病毒。

  7月,原本日本政府計劃啟動了一項旨在重振國內旅遊和刺激消費的項目,覆蓋日本全境。但是,隨著人們對疫情在東京蔓延的擔憂加劇,東京最終被排除在外。鑑於疫情的反彈勢頭,不斷有地方政府呼籲民眾不要跨地區出行。由此,這一項目的初衷也被大打折扣。

  原計劃在7月底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也因為疫情延期一年,而東京奧運會曾被日本各界寄予厚望來拉動經濟復甦。日本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永浜利廣曾公開表示,延期舉辦東京奧運會,導致的直接損失為1.7萬億日元,產生的間接損失預計也高達3.2萬億日元。

  此外,日本信用調查公司「東京商工調查」8月11日發布的7月企業破產統計數據顯示,負債1000萬日元以上的企業破產數達789家,連續2個月刷新歷史紀錄。疫情相關的破產有89宗,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該機構警告稱,日本政府推出的緊急經濟對策導致部分企業破產的時間延後,今後有可能會逐漸顯現出來。  

「三支箭」失效,「安倍經濟學」走向何方?

  同日傳出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醫院的消息。對於安倍晉三去醫院的原因,日本首相官邸相關人士表示:「為了在休假結束後的健康管理方面做到萬無一失,首相正利用暑假接受一日體檢。」

  安倍的身體狀況一直引發外界關注,

據日本富士電視臺17日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後,安倍曾經連續工作超過140天。日本周刊雜誌《FLASH》本月4日曾報告稱,安倍7月6日在首相府內吐血

。  

二季度GDP大幅下降,安倍晉三勢必承擔更大壓力,而「安倍經濟學」的成績也一夕歸零

  實際上,日本受制老齡化20年來,經濟一直在衰退的邊緣。安倍晉三自2012年上任之後,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寬鬆的貨幣政策提振了日本經濟。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寬鬆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最初在幫助日本社會擺脫通縮和恢復經濟活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GDP增速提高、就業情況改善、物價擺脫負增長。此外,日元疲弱也令出口商獲益,去年日經股指觸及27年來的高位。安倍政府也在2019年10月如期上調消費稅。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季風表示:「疫情出現以前,『安倍經濟學』還是有一些成果的,比如物價稍微有所上升、失業率下降了、居民收入多了,但幅度都不大。疫情之後,經濟增長目標泡湯了,失業率也上來了。但當我們拿付出的代價和取得的成就比較時,就會發現所謂的成果微不足道。」  

後市展望

  對於日本經濟的未來走勢,日本浜銀綜合研究所的北田英治表示:「由於消費稅增稅的影響,日本經濟的復甦能力已經減弱,接著又遭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和歐美及中國相比,日本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陳子雷認為,日本經濟要在第三季度出現正增長,關鍵看復工復產的程度。「短期內,要看還有哪些經濟刺激政策可以實施,包括之前經濟刺激政策的後續效應,對企業個人的援助計劃的效果能否顯現等。」他說,「目前看是經濟增長滯緩。」

  在陳子雷看來,日本政府當務之急,就是儘快改變人們的預期,調整政策。「但是鑑於政策進入瓶頸期,『安倍經濟學』尚未達到高潮便謝幕,也是大概率事件,」陳子雷說道,「短期內要立竿見影,還是靠投資。但當前,企業財政狀況惡化,投資的資金從何而來,也是一大問題。之前安倍政府出臺的救助措施,主要還是針對個體。對於日本企業來說,唯一的出路,便是在仍舊保持增速的市場尋找投資機會。」

  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友駿看來,雖然「安倍經濟學」讓日本經濟暫時得以小幅增長,但日本過高的債務,並未產生充足的經濟增量,在老齡化影響、逆全球化環境衝擊以及疫情依然反覆的背景下,日本經濟的復甦依然面臨著重重的阻力,特別是在日本國內人口數量遠低於中美兩國的情況下,要想通過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壓力較大,

如果全球經濟環境未能及時好轉,日本在經濟大幅衰退後,很可能又將進入新一輪的蕭條階段

  不過,匯市卻未受日本GDP萎縮的消息影響,反而由於近期美元的看空大潮,

美元兌日元日內走低,匯價最低觸及105.4,跌幅0.54%

  花旗銀行表示,美元兌日元在未來數周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上周日元走軟,主要影響因素是美債收益率走高所致。不過花旗銀行的分析認為這是策略性的波動,且預期美元實際負利率走軟的趨勢將很快重啟,而名義收益率則維持區間震蕩,實際負利率預期可能再度升溫,考慮到貨幣對走勢與收益率之間緊密的關係,花旗看跌美元兌日元。

  大華銀行外匯策略師認為,美元兌日元將進一步回落至105.30區域。

  「今早匯價開盤下跌,不出意外美元/日元將進一步走弱,但可能不會觸及強勁支持105.30(105.50已為強勁水平)。上漲方面,106.30料強勁到足以抑制其任何的反彈(輕微阻力為106.10)。展望未來,匯價必須明顯跌破105.30才能跌向104.50,可能再度測試7月低點104.16。整體上,匯價料繼續承壓,除非重返106.65('強勁阻力'水平)上方。 」  


美元兌日元走勢圖
返回外匯網首頁,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病辭任 「後安倍時代」的日本何去何從?
    美元兌日元短線下挫60個基點,刷新日內新低106.11。在疫情衝擊下,可以說全球領導人都面臨著職業生涯中最具考驗性的時刻,對於安倍來說更是挑戰重重。第二波疫情暴發、經濟陷入衰退、支持率持續下滑,更糟糕的是安倍的身體又亮起了紅燈。「在疫情之中我提出辭任,對此我對國民表示誠摯的歉意。」安倍在8月28日的發布會上說。
  • 安倍宣布辭去日本首相 股市應聲跌超2%!疫情波及加劇...
    2007年12月,首次出任日本首相的安倍就曾因為「潰瘍性結腸炎」宣布辭職。消息人士稱,安倍其實在今年6月進行體檢時就發現了腸道的異常情況。他們說,8月17日在慶應大學醫院的檢查發現,安倍晉三的病情惡化了。日股暴跌,安倍經濟學路在何方?
  • 「安倍經濟學」到底給日本經濟帶來了什麼?
    王爺說財經導讀:就在周五(28 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辭職,自此,在日本持續7年半的「安倍經濟學」也迎來新的拐點。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安倍經濟學」?此外,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經濟又有怎樣的影響?此外,安倍之後,日本經濟又會如何?可能會面臨哪些問題?
  • 夏春:誰來射出「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
    讓日本經濟走出通縮的陰影,實現2%的通脹是安倍經濟學第一支箭的主要目標。安倍任命黑田東彥擔任日本央行行長。通過購買國債等方式,積極向市場投放貨幣。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從2013年初不到200萬億日元上升到目前的665萬億日元,這超過了日本2019年的554萬億日元的GDP水平。以此指標衡量,日本央行量化寬鬆的力度遠遠超過了美聯儲和歐洲央行。
  • 讓安倍決定辭去首相的是種什麼病?安倍辭職對日本經濟有何影響?
    2006年9月,安倍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2007年9月,安倍因身體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務;2012年12月,安倍再次出任日本首相,連續執政至今。本周一,安倍晉三累計連續在任首相天數達到2799天,打破了其叔祖父佐藤榮作半個世紀前創下的連續擔任首相時間最長的紀錄,成為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辭職的消息傳出後,日本股市兩大股指顯著下跌。
  • 「安倍經濟學」功與過:成績有目共睹,代價十分沉重
    「安倍經濟學」的功與過時代財經:總體來看,如何評價安倍經濟學近8年的成果?我覺得日本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表明安倍經濟學的作用還是存在的,這點不能否認。而安倍經濟學爭議的點在於量化寬鬆。其實日本從2000年以後就開始逐步探索實施量化寬鬆,到2013年以後,量化和質化雙方面都在推出寬鬆,等於是日本央行有點「無下限」地購買日本的股市ETF。
  • 菅義偉來了,但「安倍經濟學」還能管用多久?-虎嗅網
    菅義偉將同時接替安倍,自動成為新一任日本首相。這位前內閣官房長官在9月8日發表競選演講時稱,如果他勝選,他將延續並推進安倍的執政路線,著手應對新冠疫情,並重振經濟。安倍辭職了,「安倍時代」並未逝去。他在任內實施的一系列重振經濟的措施,被稱為「安倍經濟學」。
  • 安倍經濟學,誰來射出第三支箭?|夏春專欄
    讓日本經濟走出通縮的陰影,實現2%的通脹目標,是安倍經濟學第一支箭的主要目標。安倍任命黑田東彥擔任日本央行行長。通過購買國債等方式,積極向市場投放貨幣。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從2013年初不到200萬億日元上升到目前的665萬億日元,這超過了日本2019年的554萬億日元的GDP水平。很顯然,日本央行量化寬鬆的力度, 遠遠超過了美聯儲和歐洲央行。
  • 任職2803天的安倍宣布辭職,放出「四箭」難救日本經濟
    截至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連續任職2803天,追上了其外叔祖父佐藤榮作的連續任職時間,創下一項新紀錄。據悉,佐藤榮作曾於1964年至1972年擔任日本首相,是日本歷史上連續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然而,剛剛成為日本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卻突然宣布辭職。
  • 「安倍經濟學」將拍續集!主演待定……
    尤其是當前日本因防疫尚未重開國門,經濟復甦苗頭未見,「安倍經濟學」能否延續?繼任者的情況不容樂觀。 此外,首相變或帶來一系列對外策略的變化,安倍目前所維持的穩定中日關係是否會改變,不得而知。 基於此,我們更關注日本民眾對於新任首相的態度。
  • 日本首相在位時間都短,安倍堅挺2800多天,這次辭職意味什麼?
    文/山峰 安倍晉三突然辭去首相職務,原因是其身體已不再健康,不得不「再次」辭職。安倍剛剛才創造了日本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沒幾天就被迫下臺,這件事毫無疑問成了當下的熱搜詞。
  • 剛剛,日本首相安倍宣布辭職,股市直線跳水,7月被傳吐血...
    據NHK消息,安倍晉三於本月17日在東京新宿區的慶應大學醫院停留了大約7個半小時,接受身體檢查,並於24日再次來到慶應大學醫院,在那裡停留了大約3個半小時,詳細詢問了17日的檢查結果,並且進行了追加檢查。安倍本人表示,身體檢查是為了身體管理的萬全之計,今後將努力工作。
  • 扛不住了,激流勇退是安倍最好的選擇?
    據新華社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月28日宣布因健康原因將辭去首相職位。這是安倍第二次因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位。而在4天前,安倍剛剛創下連續在任日本首相職務紀錄。據共同社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在記者會上就在新冠疫情中辭職一事表示,「向各位國民由衷致歉」。
  • 後安倍時代,日本將何去何從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雖然新的首相還是未知數,但是鑑於日本在全球政治與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後安倍時代的日本走向已經成為外界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在討論後安倍時代的日本走向,那麼需要先回顧一下安倍時代的日本。   經濟上,安倍在位時提出了「安倍經濟學」,試圖藉助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政策,推動日本經濟走出停滯,邁向復甦。
  • 邦達亞洲: 「安倍經濟學」有望持續 美元/日元小幅收漲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於周一表示,英國政府將10月15日設定為與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議的最後期限,如果沒有達成任何協議,雙方應該「接受這個協議,然後繼續前進」。英國於1月31日脫離歐盟,但目前新貿易協議幾乎沒有取得進展。
  • 東京奧運暗藏首相安倍政治盤算,疫情下舉步維艱
    東京奧組委發出的報告預估,從申辦成功的2013年到2030年的這17年間,日本全國的經濟效益輻射增長將達到32萬億日元。當局也認定,奧運效應不僅來自會場等硬體設施的建設和帶動內需的商品銷售,也是很好的宣傳平臺,能推動旅遊業發展和新科技產品創新。文章分析稱,新冠疫情暴發後,安倍以「延期」留住奧運,背後最大的考量就是經濟。他的決策是要把經濟虧損減至最低。
  • 陶冬:聯儲變招,安倍遜位
    美聯儲正式推出了平均通脹目標,安倍宣布辭去日本首相職務,這是上周最重要的兩事件,前者可能具有持久的市場意義,後者則可能如同一陣風很快消失。然而筆者看來,美國經濟一方面受到疫情重創,另一方面陷入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在支持財政赤字上已經用盡全力,最終更多幫到經濟的應該是財政政策,而此卻受到總統選舉和國會對峙的嚴重幹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打破單一任期最長紀錄後,宣布因為健康原因辭職,日元日股紛紛作出強烈反應。安倍是安倍經濟學的始作俑者,他的「三支箭」早已射偏,但是股市卻被帶出一片生天,資本市場的反應可以理解。
  • 安倍的的辭職對市場意味著什麼?
    剖析人士以為,安倍晉三的意外辭去職務不太或許標誌著所謂的安倍經濟學影響方針的完畢。本年65歲的安倍晉三8月17日在東京一家醫院待了逾七個小時進行檢查。一周後,他再度前往該醫院進行更多檢查。安倍晉三長期患有一種名為潰瘍性結腸炎的本身免疫性疾病,此病患者的結腸會發生潰瘍。
  • 安倍因病辭職 下一任日本首相會是誰
    安倍因病辭職,下一任日本首相會是誰  ■ 觀察家  如何遏制疫情、重振經濟,維持日本外交穩定,是「後安倍時代」競選首相的基本與關鍵。  據報導,連續執政長達7年半之久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8月28日宣布辭職。
  • 報告:日本百萬餘家庭資產過億 受益於安倍經濟學?
    中新網12月22日電 據日本《東方新報》報導,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12月21日發布的推算報告稱,日本全國近5700萬戶家庭中,目前金融資產超過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33萬元)的富裕家庭為132.7萬戶,與前一次2017年的調查相比增加6萬戶,為200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