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開了一場將近1小時的記者會,正式宣布辭職。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開記者發布會,宣布辭職。(圖片來源:NHK電視臺直播截圖)
安倍辭職的理由是「因為疾病而變得無法作出正確判斷」。他解釋道,自8月初就醫確診潰瘍性大腸炎復發後,啟用了新藥但情況仍不容樂觀,需要一段時間的持續性治療。
安倍還稱,雖然也考慮過在治療期間繼續工作,但為了更好地避免政治真空,外加目前新冠疫情不再呈上升趨勢,因此在本周一(24日)就診後,決定選擇在這個時點宣告退出。
雖然安倍自稱「壯志未酬就放棄職務猶如斷腸之痛」,但是他表示,到下任首相獲任命前,將切實盡責直至最後。同時,他還宣告自己將作為一名議員參加下屆眾議院選舉,明確表態今後不會從政界隱退。
此外,安倍拒絕評論任何一位有可能的接班人,因為他認為自己不具備討論的資格。而對於繼任自民黨新總裁的選出方法,安倍稱「已交給(自民黨的)領導層」。而據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自民黨宣稱,將以「快車道」方式選出下一任領導人。(關於下一任首相的猜測可參考此前文章中的分析誰來接替安倍?)
據CNBC分析,可能競爭日本首相的5位有力人選。(圖片來源:CNBC)
四天前的24日,安倍剛打破日本政壇歷史,以2799天成為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但旋即因健康原因而無法再進一步「升級」這項紀錄。
對於安倍持續約7年零8個月的政治成果如何評價?時代財經記者於8月28日訪問了三位專家,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張季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田正,以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雲。
「安倍經濟學」的功與過
時代財經:總體來看,如何評價安倍經濟學近8年的成果?
田正:2012年末安倍上臺以來推出的「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的「三支箭」,包括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以及促進民間投資的結構性改革政策。
我覺得他在政策實施之初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也就是2012年末到2014年之間,日本經濟出現了一個比較快速的恢復和增長,直到2018年才改變,這其中大概持續了近6年。我覺得日本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表明安倍經濟學的作用還是存在的,這點不能否認。
而安倍經濟學爭議的點在於量化寬鬆。其實日本從2000年以後就開始逐步探索實施量化寬鬆,到2013年以後,量化和質化雙方面都在推出寬鬆,等於是日本央行有點「無下限」地購買日本的股市ETF。(註:據日本NLI研究所估算,截至今年4月底,日本央行的ETF累計購買量約佔該國ETF總市值的90%)
因此導致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規模已經大於日本GDP的規模(註:據IMF數據,2019年日本債務總額佔GDP比重為238%,債務已經超過經濟總量的兩倍)
所以日本現存一個出口的問題,就是貨幣政策到底該怎麼退出?
劉云:首先,若僅從日本GDP來看,會有所誤解,認為安倍經濟學不太成功。(註:日本2012年GDP是6.203萬億美元,但到2019年GDP是5.082萬億美元,外界爭議是安倍讓日本GDP降了近20%)
從2010至2020年,日本GDP的變化圖。(圖片來源:tradingeconomics)
日本GDP若換成美元來看,肯定是下降了,因為安倍上臺之後日元貶值了。因此這個實際上是和貨幣變動有關。
但是從整體上看,日本經濟是一個向上的姿態,例如日本的工資有增加、大企業利潤增速不錯,所以日本經濟形勢是有所好轉的。
另外,對於日本負債的話,這幾年正好趕上全球債務上漲,也不是日本一國債務飆升所導致,所以這個也不能全怪安倍的政策。
再加上最近疫情的事情,本身疫情和經濟就難以平衡,安倍在這方面的處理必定受到不少指責。但實際上換誰來可能都難以完美處理好。
張季風:綜合來看,成績非常明顯,但是代價也不小。
從安倍上臺以後,其最主要的成績,第一點就是長期的經濟景氣,長達71個月。(註:據日本內閤府認定,本輪經濟擴張期從2012年12月一直持續至2018年10月)
戰後日本主要經濟復甦期(圖片來源:日經中文網)
第二點,日本股市從低到高的增長比較穩定。從2012的8000多點上升至現今的22000多點。
從2012-2020年,日經指數整體呈上升趨勢(圖片來源:tradingview)
第三點,日元匯率一直維持比較低而且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尤其是近幾年日元匯率基本能夠穩定在1美元兌105日元的水平。
美元兌日元匯率走勢近幾年基本穩定在105水平線附近。(圖片來源:tradingview)
第四點,失業率急劇下降,從而使日本國內就業狀況良好。日本失業率在不考慮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從2012年底將近4.5%一路降至2.5%以下。
從2013-2020年,日本失業率的變化(圖片來源:CEIC DATA)
第五點,日本稅收上升,從原來的40多萬億日元上升到60萬億日元左右。
從2013-2018年,日本的稅收收入呈現上揚的趨勢(圖片來源:日經中文網)
以上這些都是安倍比較好的政績。
可以說,安倍在經濟治理上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也有較為嚴重的問題。
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財政狀況困難,這個局面始終沒有得到改變。具體來看,一方面是財政上不斷擴大投資,尤其是公共投資;另一方面是貨幣政策上的大「放水」,也就是負利率政策再加上量化寬鬆,這完全是一種非傳統的貨幣政策。簡單來說,日本是靠借錢和貨幣「放水」把經濟推上來的,力度之大,史無前例。
以美國為例,美國在金融危機後都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了,但是日本什麼時候能夠走出來?從現在來看,沒有一點希望。這方面付出的代價非常之大,給日本經濟留下的隱患各種各樣的隱患。
還有一個就是日本的通縮問題。雖然已經有所改進,但是距離2%的物價目標(CPI)還有好一段距離,以致於2%目前只能作為中長期的目標了。
政治遺產能否保留
時代財經:安倍卸任以後,其政治遺產能夠被保留下來嗎?
田正:從經濟方面來說,安倍經濟學的整個政策框架是在日本泡沫崩潰以來,不斷地實踐和總結其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
因此整套體系比較完善,包括這裡面的供給側改革部分,提出了很多鼓勵生育、增加勞動力、提高企業生產率等方面的政策,同時再配合上積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實施。
雖然今年二季度的GDP因為疫情遭受到了衝擊,下降了27.8%,但這個統計是年化率,把這個數字除以4來看,也就下降了不到7%。
因此,隨著生產生活的逐步恢復,日本經濟將會有一個恢復的過程,我相信它會回到均衡的生產率上。所以並不像外界說得那樣,「安倍經濟學」因疫情衝擊而被抹平,這個還是有待觀察的。
張季風:安倍經濟學的成果能否保留繼續實施,還要看下一屆接任首相的人是誰。如果是支持安倍黨派的人,那麼安倍經濟學將會被繼續執行。例如菅義偉(現任內閣官房長官)肯定樂意繼續推行安倍經濟學。
但是如果是安倍的反對派,具體來說就是目前民調較高的石破茂,若是他當選,那麼他肯定會改。但是具體怎麼改,因為事發突然,還需要看石破茂下一步行動。
身段靈活的政治家
時代財經:在你看來,安倍作為一個首相是否稱職?
劉云:回顧這8年,安倍無論是在內政還是外交上,都完成地不錯,不然也不會穩坐8年日本首相的位置。
安倍不僅是在金融市場上表現突出,他在貿易協定上也做了很多貢獻,憑藉FTA(自由貿易協定)和EPA(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敲開了不少國家的大門。(註:據日本外務省官網,目前籤署並生效的有18個國家,4個在談判中。)
還有主導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及計劃要跟中國籤署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都對日本有很重要的意義,也都是安倍的政治遺產。
除了日俄和平條約,以及日本國內的修憲未能實現之外,總體來看,安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尤其他在外交上,身段靈活。
田正:安倍作為日本首相,總體來看是成功的。在對外關係上,取得了微妙的平衡,在對內經濟上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此外,安倍對於日本國內的企業家和政治派別管理也是有效、合作融洽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時代周報(Time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