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功與過:成績有目共睹,代價十分沉重

2021-02-25 時代周報

8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開了一場將近1小時的記者會,正式宣布辭職。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開記者發布會,宣布辭職。(圖片來源:NHK電視臺直播截圖)

安倍辭職的理由是「因為疾病而變得無法作出正確判斷」。他解釋道,自8月初就醫確診潰瘍性大腸炎復發後,啟用了新藥但情況仍不容樂觀,需要一段時間的持續性治療。

安倍還稱,雖然也考慮過在治療期間繼續工作,但為了更好地避免政治真空,外加目前新冠疫情不再呈上升趨勢,因此在本周一(24日)就診後,決定選擇在這個時點宣告退出。

雖然安倍自稱「壯志未酬就放棄職務猶如斷腸之痛」,但是他表示,到下任首相獲任命前,將切實盡責直至最後。同時,他還宣告自己將作為一名議員參加下屆眾議院選舉,明確表態今後不會從政界隱退。

此外,安倍拒絕評論任何一位有可能的接班人,因為他認為自己不具備討論的資格。而對於繼任自民黨新總裁的選出方法,安倍稱「已交給(自民黨的)領導層」。而據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自民黨宣稱,將以「快車道」方式選出下一任領導人。(關於下一任首相的猜測可參考此前文章中的分析誰來接替安倍?)

據CNBC分析,可能競爭日本首相的5位有力人選。(圖片來源:CNBC)

四天前的24日,安倍剛打破日本政壇歷史,以2799天成為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但旋即因健康原因而無法再進一步「升級」這項紀錄。

對於安倍持續約7年零8個月的政治成果如何評價?時代財經記者於8月28日訪問了三位專家,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張季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田正,以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雲。

「安倍經濟學」的功與過

時代財經:總體來看,如何評價安倍經濟學近8年的成果?

田正:2012年末安倍上臺以來推出的「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的「三支箭」,包括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以及促進民間投資的結構性改革政策。

我覺得他在政策實施之初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也就是2012年末到2014年之間,日本經濟出現了一個比較快速的恢復和增長,直到2018年才改變,這其中大概持續了近6年。我覺得日本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表明安倍經濟學的作用還是存在的,這點不能否認。

而安倍經濟學爭議的點在於量化寬鬆。其實日本從2000年以後就開始逐步探索實施量化寬鬆,到2013年以後,量化和質化雙方面都在推出寬鬆,等於是日本央行有點「無下限」地購買日本的股市ETF。(註:據日本NLI研究所估算,截至今年4月底,日本央行的ETF累計購買量約佔該國ETF總市值的90%)

因此導致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規模已經大於日本GDP的規模(註:據IMF數據,2019年日本債務總額佔GDP比重為238%,債務已經超過經濟總量的兩倍)

所以日本現存一個出口的問題,就是貨幣政策到底該怎麼退出?

劉云:首先,若僅從日本GDP來看,會有所誤解,認為安倍經濟學不太成功。(註:日本2012年GDP是6.203萬億美元,但到2019年GDP是5.082萬億美元,外界爭議是安倍讓日本GDP降了近20%)

從2010至2020年,日本GDP的變化圖。(圖片來源:tradingeconomics)

日本GDP若換成美元來看,肯定是下降了,因為安倍上臺之後日元貶值了。因此這個實際上是和貨幣變動有關。

但是從整體上看,日本經濟是一個向上的姿態,例如日本的工資有增加、大企業利潤增速不錯,所以日本經濟形勢是有所好轉的。

另外,對於日本負債的話,這幾年正好趕上全球債務上漲,也不是日本一國債務飆升所導致,所以這個也不能全怪安倍的政策。

再加上最近疫情的事情,本身疫情和經濟就難以平衡,安倍在這方面的處理必定受到不少指責。但實際上換誰來可能都難以完美處理好。

張季風:綜合來看,成績非常明顯,但是代價也不小。

從安倍上臺以後,其最主要的成績,第一點就是長期的經濟景氣,長達71個月。(註:據日本內閤府認定,本輪經濟擴張期從2012年12月一直持續至2018年10月)

戰後日本主要經濟復甦期(圖片來源:日經中文網)

第二點,日本股市從低到高的增長比較穩定。從2012的8000多點上升至現今的22000多點。

從2012-2020年,日經指數整體呈上升趨勢(圖片來源:tradingview)

第三點,日元匯率一直維持比較低而且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尤其是近幾年日元匯率基本能夠穩定在1美元兌105日元的水平。

美元兌日元匯率走勢近幾年基本穩定在105水平線附近。(圖片來源:tradingview)

第四點,失業率急劇下降,從而使日本國內就業狀況良好。日本失業率在不考慮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從2012年底將近4.5%一路降至2.5%以下。

從2013-2020年,日本失業率的變化(圖片來源:CEIC DATA)

第五點,日本稅收上升,從原來的40多萬億日元上升到60萬億日元左右。

從2013-2018年,日本的稅收收入呈現上揚的趨勢(圖片來源:日經中文網)

以上這些都是安倍比較好的政績。

可以說,安倍在經濟治理上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也有較為嚴重的問題。

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財政狀況困難,這個局面始終沒有得到改變。具體來看,一方面是財政上不斷擴大投資,尤其是公共投資;另一方面是貨幣政策上的大「放水」,也就是負利率政策再加上量化寬鬆,這完全是一種非傳統的貨幣政策。簡單來說,日本是靠借錢和貨幣「放水」把經濟推上來的,力度之大,史無前例。

以美國為例,美國在金融危機後都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了,但是日本什麼時候能夠走出來?從現在來看,沒有一點希望。這方面付出的代價非常之大,給日本經濟留下的隱患各種各樣的隱患。

還有一個就是日本的通縮問題。雖然已經有所改進,但是距離2%的物價目標(CPI)還有好一段距離,以致於2%目前只能作為中長期的目標了。

政治遺產能否保留

時代財經:安倍卸任以後,其政治遺產能夠被保留下來嗎?

田正:從經濟方面來說,安倍經濟學的整個政策框架是在日本泡沫崩潰以來,不斷地實踐和總結其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

因此整套體系比較完善,包括這裡面的供給側改革部分,提出了很多鼓勵生育、增加勞動力、提高企業生產率等方面的政策,同時再配合上積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實施。

雖然今年二季度的GDP因為疫情遭受到了衝擊,下降了27.8%,但這個統計是年化率,把這個數字除以4來看,也就下降了不到7%。

因此,隨著生產生活的逐步恢復,日本經濟將會有一個恢復的過程,我相信它會回到均衡的生產率上。所以並不像外界說得那樣,「安倍經濟學」因疫情衝擊而被抹平,這個還是有待觀察的。

張季風:安倍經濟學的成果能否保留繼續實施,還要看下一屆接任首相的人是誰。如果是支持安倍黨派的人,那麼安倍經濟學將會被繼續執行。例如菅義偉(現任內閣官房長官)肯定樂意繼續推行安倍經濟學。

但是如果是安倍的反對派,具體來說就是目前民調較高的石破茂,若是他當選,那麼他肯定會改。但是具體怎麼改,因為事發突然,還需要看石破茂下一步行動。

身段靈活的政治家

時代財經:在你看來,安倍作為一個首相是否稱職?

劉云:回顧這8年,安倍無論是在內政還是外交上,都完成地不錯,不然也不會穩坐8年日本首相的位置。

安倍不僅是在金融市場上表現突出,他在貿易協定上也做了很多貢獻,憑藉FTA(自由貿易協定)和EPA(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敲開了不少國家的大門。(註:據日本外務省官網,目前籤署並生效的有18個國家,4個在談判中。)

還有主導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以及計劃要跟中國籤署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都對日本有很重要的意義,也都是安倍的政治遺產。

除了日俄和平條約,以及日本國內的修憲未能實現之外,總體來看,安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尤其他在外交上,身段靈活。

田正:安倍作為日本首相,總體來看是成功的。在對外關係上,取得了微妙的平衡,在對內經濟上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此外,安倍對於日本國內的企業家和政治派別管理也是有效、合作融洽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時代周報(Timeweekly)

 

相關焦點

  • 菅義偉來了,但「安倍經濟學」還能管用多久?-虎嗅網
    它將作為安倍的政治遺產,為後繼者所延續。只是,在疫情這隻黑天鵝出現之後,「安倍經濟學」還能管用多久?黑田東彥贊同「安倍經濟學」,倡導激進的貨幣寬鬆政策。圖片來源:Bloomberg2013年1月7日,安倍在一次新年慶祝會上說,新政府的基本政策是「通過增長創造財富」。1月28日,安倍發表首次施政演說,提出要射出「三支箭」來帶動經濟。這便是「安倍經濟學」的雛形。
  • 「安倍經濟學」將拍續集!主演待定……
    正如當今日本首相一樣,儘管他們都在擁護天皇權威,力求在任內做出成績,卻很難獲得全民讚譽。 上周末宣布辭職的安倍晉三,成功引起我國網民刷屏。這是今年繼美國總統川普之後,第二位在我國引發廣泛關注的外國政要。之所以能掀起波瀾,首先是當前國際形勢複雜,日本面臨疫情防控和奧運延期等多重問題,此時進行首相更換無疑會產生更多不確定因素。
  • 夏春:誰來射出「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
    日本股市能夠完成這樣大逆轉,最大的功勞就來自於「安倍經濟學」。過去三年,我們通過《鳳凰衛視》的「財經正前方」節目,持續跟蹤點評「安倍經濟學」。簡單來說,其核心就是「三支箭」:第一支箭:積極大膽的金融政策—大規模量化寬鬆;第二支箭:靈活的財政政策—擴大國家財政支出;第三支箭:構造改革的經濟政策—通過放寬管制來促使並發展民間投資。
  • GDP大跌、「安倍經濟學」清零、首相進醫院?疫情之下日元何去何從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中心主任陳子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安倍的任期在明年秋季結束,進入尾聲的『安倍經濟學』很難達到高潮。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經濟的下滑,而安倍政府應對疫情的政策操作空間有限,因此極有可能留下負遺產,這無論對於日本經濟還是中日關係而言,都是非常值得擔憂的。」
  • 安倍經濟學,誰來射出第三支箭?|夏春專欄
    能夠完成這樣大逆轉,最大的功勞就來自於「安倍經濟學」。過去三年,我們通過《鳳凰衛視》每周五晚上的「財經正前方」節目,持續跟蹤點評「安倍經濟學」。簡單來說,其核心就是「三支箭」:第一支箭:積極大膽的金融政策—大規模量化寬鬆;第二支箭:靈活的財政政策—擴大國家財政支出;第三支箭:構造改革的經濟政策—通過放寬管制來促使並發展民間投資。
  • 日本陷65年來最嚴重衰退 「安倍經濟學」或黯然謝幕
    疫情致「安倍經濟學」黯然謝幕?作者: 潘寅茹新冠肺炎疫情劇烈衝擊日本經濟。日本內閤府8月17日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顯示,日本二季度實際GDP環比萎縮7.8%,按年率計算為萎縮27.8%,跌幅遠遠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創下的17.8%。這一數值符合市場此前預期。由此,日本經濟出現了1955年以來最嚴重的萎縮。
  • 「安倍經濟學」到底給日本經濟帶來了什麼?
    王爺說財經導讀:就在周五(28 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辭職,自此,在日本持續7年半的「安倍經濟學」也迎來新的拐點。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安倍經濟學」?此外,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安倍經濟學」對日本經濟又有怎樣的影響?此外,安倍之後,日本經濟又會如何?可能會面臨哪些問題?
  • 安倍的的辭職對市場意味著什麼?
    安倍經濟學自2012年以來,安倍一直企圖通過一項被稱為「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的方針來重振日本低迷的經濟。他周五表明,經濟方針成功地促進了就業,完畢了20年的通貨緊縮。現在,雖然安倍下臺,剖析人士預計日本的經濟方針將會持續。
  • 陶冬:聯儲變招,安倍遜位
    美聯儲正式推出了平均通脹目標,安倍宣布辭去日本首相職務,這是上周最重要的兩事件,前者可能具有持久的市場意義,後者則可能如同一陣風很快消失。QE(量化寬鬆)的數量已經驚人,利率槓桿的邊際效率十分低迷,美聯儲希望通過加強資金對QE力度和長度的預期,來刺激資本市場,刺激資本投資。美聯儲身受各種條件制約,政策武器也不給力,鮑威爾試圖推出新的政策工具來幫助經濟。然而筆者看來,美國經濟一方面受到疫情重創,另一方面陷入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在支持財政赤字上已經用盡全力,最終更多幫到經濟的應該是財政政策,而此卻受到總統選舉和國會對峙的嚴重幹擾。
  • 安倍,身體與政治
    而在兩次入主內閣的過程中,安倍也確實做出了不少成績,第二次任期從2012持續到今天,比起在他之前走馬燈般的前首相們可是穩定多了。一直深知自己身體有恙的安倍,為了做出成績,自然不會允許病魔肆無忌憚地發展。從青年時代到65歲高齡的今天,他一直在堅持體育鍛鍊,用自律給自己自由。1954年9月,安倍晉三出生於東京的一個外交官家庭。他的父親是中曾根康弘的外務大臣,是享譽日本的老外交官,這也奠定了安倍後來「地球儀外交」的思想源泉。
  • 安倍究竟留下了多少負資產?
    2012年12月重新坐上首相席位後,安倍談得比較多的是經濟,要通過財政、金融等手段,讓日本經濟從長達二十年的失落中走出來。 很快,轟轟烈烈的「安倍經濟學」佔據了日本輿論的主流,人們似乎看到了希望。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沒有隻失落不復甦的社會。安倍非常幸運的是,日本經濟從2012年12月確實開始上揚。
  • 2803天,安倍留下了哪些負資產?丨聊聊「熱門人選」河野太郎丨川普回應安倍辭職:非常遺憾
    將巨高的日元匯率下調後,同樣從國外賺取的1美元,在民主黨主政期間,能換回80日元,但到了安倍時代,則是110日元,無形中讓企業多得了30日元。企業成績因為匯率馬上就上去了,接著股價提升,經濟形勢向好。沒有工作就沒有消費。在日本國內市場不出現增長的情況下,企業不會擴大僱傭人數,但經濟向好,人手不夠用,日企採取的辦法是增加臨時僱傭。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病辭任 「後安倍時代」的日本何去何從?
    如果說第一個任期太短而來不及發揮,那麼在暌違政壇近六年後的2012年末,安倍帶著「安倍經濟學」重返日本政壇最高位,做出了一番成績,成功讓日本經濟逐步走出「通縮心態」,重回正增長的軌道。「7年又8個月,為了出成績我傾盡全力,但仍存在不少的問題。
  • 報告:日本百萬餘家庭資產過億 受益於安倍經濟學?
    報告分析稱,受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推行的「安倍經濟學」影響,日本股票等資產價格不斷上漲,這也使得不少持有金融產品的相對富裕家庭的金融資產跟著增加,2013年以來金融資產超過1億日元的家庭一直在增加。  (責任編輯:嶽權利 HN152)
  • 安倍內閣的最後賭注
  • 安倍陣營開始為當選後人事安排爭功 石破仍為加強團結費苦心
    儘管欲力爭進一步獲得支持以取得壓倒性勝利,但正因人員眾多,瞄準選舉後人事的爭功活動也趨於活躍。競爭對手石破茂的陣營則仍為與竹下派參院方面構築牢固態勢而煞費苦心。據日本共同社9月5日報導,在鄰近國會的東京某酒店宴會廳內,支持安倍的派系幹部在臺上站在安倍旁邊,紛紛氣勢高昂地發言。誓師大會通過參加與否使各議員明確立場,相當於「表忠心」(細田派資深議員語)的場合。動員參加的人數將成為陣營幹部的「營業成績」(麻生派相關人士語)。
  • 讓安倍決定辭去首相的是種什麼病?安倍辭職對日本經濟有何影響?
    「安倍經濟學」效用見頂,疫情重創日本經濟2012年底上臺後,安倍晉三提出了一系列經濟新政策,被稱為「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安倍經濟學被概括為「三支箭」:第一支箭是以量化寬鬆為主的金融政策,將通脹目標設定為2%,以及實行無限期貨幣寬鬆;第二支箭是以擴大公共支出為主的財政政策;第三支箭是以振興民間投資為主的經濟增長政策,當時提出的目標為三年內民間投資增至70萬億日元。日本經濟此前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安倍上臺後的首要任務是讓日本擺脫經濟近乎停滯和持續通縮的局面。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最初智囊團成員濱田宏一: 安倍經濟學剛剛開始...
    文 / Becky2019-11-19 13:10:57來源:FX168財經網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最初智囊團成員濱田宏一: 安倍經濟學剛剛開始實行時,貨幣政策非常有效,但現在單憑其一方面很難產生重大影響。
  • 日軍硫磺島頑固抵抗,讓美國付出了沉重代價
    然而,島上如狼似虎的日軍也頑固據守,兇悍異常,戰鬥十分慘烈。硫磺島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島,然而地理位置卻很關鍵,戰略位置重要。它距離塞班島有630海裡,而距離日本東京則為650海裡,可以說處於這兩個地方的中間位置。島上有火山,常年噴發,大量的硫磺瀰漫在島上,泛起難聞的硫磺味道,因此被人稱為硫磺島。
  • 6年700多名士兵失去生命,印軍在邊境代價沉重,潰散成為頑疾
    這種巨大差距的存在,導致印軍內部貪功冒進的情況十分常見,這也是印軍總是喜歡主動挑事的基本原因。 在印軍的普通軍隊裡,不僅僅配備的裝備一般,士兵的紀律性也較差,上級軍官的約束力十分有限,這也是印軍總是擅自發起行動的原因。當然,印軍喜歡擅自行動還有一個原因,印軍通信設備落後,通信聯繫不是十分方便,一線的士兵通常被賦予了極高的權限。印軍喜歡貪功冒進,但是也容易潰散,這就是印軍傷亡總是很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