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湘西苗民抗日革屯軍前敵指揮部舊址

2021-02-23 花垣視窗

探訪湘西苗民抗日革屯軍前敵指揮部舊址


湘西苗民抗日基屯軍前敵指揮部舊址位於花垣縣長樂鄉谷坡村。

  1937年1月,屯務軍守備石過軒無故危害苗民,引起了廣大苗民的憤慨,也激發了苗民與國民政府因未廢除屯田制度的矛盾。永綏縣龍潭鄉苗民石維楨、張巴柱等人率先掲竿而起,打響了武裝反抗屯田制度的第一槍。

  1937年2月,吳恆良、隆子雍、龍雲超等人率領抗屯支隊襲擊了弭諾(今民樂)一帶的屯務軍及鄉公所。1937年3月,長樂鄉苗民梁明元率領苗民擊殺了保屯派鄉長常健,打開了長潭、下寨河、窩勺三個糧倉放糧。隨後,永綏各支反屯軍會合至一起,正式建立了統一的革屯武裝,轟轟烈烈的革屯運動在永綏縣展開。


湘西苗民革屯抗日救國軍總指揮吳恆良

  湖南省省長何鍵聞報永綏苗民革屯起事後大驚,急派兵進行圍剿,並發出通緝令,通緝吳恆良、隆子雍、梁明元等47名革屯軍領袖。省軍進入永綏縣後大肆燒殺搶虐,革屯運動處於低潮,苗民革屯軍便化整為零,蓄積力量。省軍撤出永綏縣,革屯火種迅速復燃,革屯武裝迅速擴大,並擴展到鳳凰、乾城、保靖、古丈等地,並聯合作戰,圍攻乾城、保靖等地,重創暫編保安二營,打死30餘人,繳獲機槍2挺、步槍30餘支。

  1937年10月,永綏成立了「湘西苗民革屯抗日救國軍」,提出了「廢屯歸民」、「抗日救國」等口號,並積極與國民政府協商解決辦法。12月革屯抗日軍代表與湘西綏靖處商洽。軍代表義正辭嚴地說:「孫總理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第一條內容是『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屯租為前清鎮壓苗民而設,湘西軍閥為割據與民族平等背道而馳,一旦廢除,願受編開赴抗日前線,盡忠報國,萬死不辭。」

  1938年1月,張治中主政湖南,召開了湘西有屯七縣代表大會,會議在苗民代表據理力爭之下達成了廢屯升科《六條辦法》,革屯運動取得了勝利。為顧全大局,抗日救國,湘西苗民革屯抗日救國軍接受湖南省國民政府整編,八千湘西苗民革屯抗日軍編入國民革命軍新6軍暫編5師。1939年開赴抗日戰場,參加了長沙會戰、湖濱會戰及湖北會戰等戰役。在湖濱會戰中永綏苗民革屯抗日救國軍總指揮吳恆良、吳方開英勇犧牲;國民革命軍73軍暫編5師13團5連連長石扶華(原苗民革屯抗日救國軍營長)在攻打華容城時腹部中彈,仍頑強指諢士兵進攻,攻下南門,但由於傷勢過重而壯烈殉國。在抗日戰爭中永綏縣一千多名各族優秀兒女參加了戰鬥,湧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在戰鬥中共有100多子弟兵為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歌頌湘西苗民抗日革屯軍的豐功偉績,1938年長潭(今長樂)鄉全體鄉民集資立碑紀念。先立於湘川公路(今319國道)下寨河橋頭,因道路改造遷至古苗河公園。

  湘西苗民抗日革屯軍前敵指諢部舊址系普通木質結構建築,坡屋頂,小青瓦屋面現存木房3棟,建築面積800平方米,保存較為完好。

宣傳花垣民風民俗,直擊民生民情。新聞線索、圖片同步刊登在花垣視窗:www.0743hy.com和微信公眾號:WWW0743HY

版權請聯繫:

微信管理員:www0743hycom XGGY77

郵箱:

26255072@qq.com

1397450@qq.com

主編聯繫電話:15174381888

點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花垣視窗參與更多討論

相關焦點

  • 花垣縣苗族抗日英雄石扶華
    湘西苗族人民為反對「屯租」壓迫,於1936年掀起「革屯運動」。龍潭苗民石維楨在清隆鄉首義武裝革屯。接著長潭苗民梁明元舉義。殺屯官、燒屯倉、分屯糧,把武裝革屯推向一個新的階段。此時梁明元、石維楨聯合組成湘西苗民革屯軍。石扶華在石維楨團當營長。
  • 湘西會戰遺址探訪
    值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及湘西會戰74周年之際,筆者隨「中國遠徵軍兩岸三地聯盟」關愛抗戰老兵及抗戰史志願者組織,於7月6日到9日驅車馬不停蹄地探訪了湘西和湘西南的芷江
  • 耿夢清:《苗防備覽》及其所見苗民社會
    羅康隆、張振興在對《苗防備覽·風俗考》部分進行校勘釋讀的同時,引入歷史人類學研究方法,補充許多原文未明晰之苗人社會內容,為深入研究《苗防備覽》乃至苗民社會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和較好的參考文本。謝曉輝以《苗防備覽》為基礎,探討了從唐末五代至明清時期湘西的開發與經營過程,考察在這個過程中朝廷是如何在湘西社會滲透王朝文化與行政體系,並對苗疆社會的邊界與族群之概念進行了分析。
  • 《儒林外史》野羊塘之戰在湘西鳳凰野牛塘
    楊凱,江蘇儀徵人,雍正四年始先後任鎮筸前營遊擊、桑植、辰州、永順副將,九年鎮筸總兵,乾隆元年湖南提督,參加湘黔邊改土歸流、鎮壓貴州與湘西苗民起義。乾隆二年被湖廣總督邁柱參劾而革職返鄉。吳敬梓慕名前往拜訪,楊凱十分高興,邀請他去舍中飲酒賞菊,把自己在湘黔邊境帶兵作戰的經歷告訴了他。乾隆四年秋,吳敬梓再次專門拜訪了楊凱,並寫了一首五古《 贈楊督府江亭》對他進行讚美。
  • 周永健 | 清代湘西苗疆文教政策考實
    明清文獻中的「苗疆」,廣義上包括今湘、黔、川、渝、滇、桂諸省市區的苗族聚居區;狹義的苗疆則專指以湘西臘爾山為中心的紅苗聚居區和以黔東南雷公山、月亮山為中心的黑苗聚居區,本文則僅僅涉及湘西苗區。(一)倡興文教清代乾嘉年間,由於賦稅、徭役沉重,湘西苗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苗民起義此起彼伏,社會動蕩不安。
  • 1945年湘西會戰
    由於湘西芷江機場是美國戰略空軍在華的唯一的前方機場,有利打擊了日軍在華在臺灣的戰略目標。為奪取芷江機場;並保持日軍湘桂鐵路(長沙至南寧)、粵漢鐵路(廣州至武昌)暢通;同時以攻代守,拖延國軍大反攻計劃。 1945年4月,日軍在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將指揮下;調集5個師團3個獨立混成旅團八萬餘兵力進犯湘西。
  • 汕尾市革命遺址目錄,潭西東山村赤衛隊舊址入選
    鹿境鄉大山腳村農會舊址4. 海豐抗日救鄉隊智殺日軍遺址5. 海豐抗日民主縣政府舊址1. 倉兜村赤衛隊聯絡點舊址2. 白石崗村農會館舊址3. 海豐蘇維埃政府造槍廠舊址4. 金崗圍村農會館遺址5. 三合村農會館舊址6. 丘東平故居7.
  • 紅二十六軍勇創陝甘革命根據地:長徵落腳點,抗日出發點
    陝甘邊區建功勳  1935年9月18日,中央紅軍長徵到達哈達鋪,毛澤東、張聞天等從國民黨舊報紙上了解到陝北有紅軍活動和革命根據地的消息,其中主要就是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  在轉角村紅二十六軍軍部舊址,袁武振教授說,當時,由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領導的陝北紅軍已先後粉碎了敵人的3次「圍剿」。
  • 說的是老虎山抗日英烈陵園………
    國務院2020年9月1日(此件公開發布)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北京市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白乙化烈士陵園 位於北京市密雲區石城鎮河北村天津市中共中央北方局舊址紀念館 位於天津市和平區黑龍江路隆泰裡19號河北省陳莊殲滅戰舊址 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岔頭鎮橫山嶺水庫東岸遵化市長城抗戰烈士陵園 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石門鎮石門四村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 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義井鎮山底村
  • 雪峰山會戰時湘西山民擊斃日軍支隊長關根久太郎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雪峰山會戰的時候,素稱「抗日鐵軍」的第74軍軍官們徹底驚訝於湘西山民的戰鬥力,日軍大部隊的山地行軍經常遭遇莫名其妙的冷槍冷箭,戰鬥力較差的輜重兵中隊或小隊,到後期不得不換上中國服裝偷偷前行,無它,顯然是被湘西山民打怕了,尤其是日軍撤退我軍反攻的階段,日軍死在山民手下的大有人在。
  • 湘西這些00後,簡直是逆天了!
    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任國軍19兵團327師少將師長。彭景仁曾保護了被叛徒告密遭國民黨搜捕追剿的保靖縣地下共產黨書記彭司炎,挽救了地下黨及彭司炎的捐失;還曾出面解脫了被國民黨列入嚴懲對象的西南聯大一位姓餘的進步教師的危險。一生中,國民黨陸軍少將彭景仁為國家和民族及共產黨做過許多好事。
  • 楊俊國 :苗民的吊腳樓
    在湘西或黔東南,吊腳樓比比皆是。苗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等都有吊腳樓,形制大同小異。舊時,對於普通山民而言,建一棟吊腳樓絕非易事,往往需要幾代人的積累才能完成。那是極具風情的民居,依山而建,後半邊靠巖著地,前半邊懸空以木柱支撐,屋牆皆用木板,舊時以杉樹皮或石板蓋頂,現大都是青瓦。吊腳樓的「腳」,就是許多根支撐樓房的粗大木柱。
  • 湘西苗族飲食習俗
    湘西苗民以大米為主糧,但舊時大米一般只能供半年食用,因此,還須以玉米、紅薯和粟、麥、蕎、高粱、豆類作搭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以雜交水稻為代表的新品種和新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苗家人才實現稻穀自給有餘。不管用什麼糧食做飯,湘西及湘西南苗民都只喜歡吃乾飯,而不像鄰近的湘南人那樣喜歡喝稀飯。特別是離不開大米飯。
  • 【上黨美景】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
    -大話上黨景點——「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 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位於山西潞城市西部文王山腳漳水河畔。建立了晉東南農、工、青、婦、武、文抗日救國總會。進行了多次「反摩擦」、「反掃蕩」、「反圍攻」鬥爭,創建了華北大片敵後根據地,掀起了以上黨為主的太行幾百萬兒女抗日熱潮,此間有「朱德司令種南瓜」、「公文包之謎」等故事。
  • 抗日鐵軍-第71軍
    國軍第71軍因屢挫日軍精銳,贏得抗日鐵軍稱號。抗日名將,民族英雄王敬久 2.淞滬血戰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 不借高利貸,湘西苗族人有辦法
    當窮人遇到生活上的困難,自己不能解決時,就會去富人家以低利息或無利息賒米或借錢,再用自己的勞力來慢慢償還,比如犁田、栽秧、打穀。當窮人沒牛犁田時,富人也會把買來的母牛送給窮人養,這樣窮人就有牛犁田了,但是牛還是歸富人所有,當牛下崽後,雙方平分利益,例如生一頭牛,雙方各得一半。百年前的湘西苗族如何應付高利貸?苗鄉有貧富救濟之俗,但同時也有高利貸存在。
  • 國務院公布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川軍抗日陣亡將士...
    國務院2020年9月1日(此件公開發布)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北京市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雁門關伏擊戰遺址 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雁門關鎮太和嶺口村內蒙古自治區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海拉爾大街54號綏蒙抗日救國會舊址紀念館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玉泉二巷11號烏不浪口抗日烈士陵園
  • 湘西苗寨的春季野菜食譜
    如嫌味道不夠濃烈再來一茬魚腥草,拌辣子、醋吃,就對湘西春天風味也深有體會了。湘西野菜不僅在調劑脾胃上,薤白豆腐湯是管飽的,也是白事宴席上必上的菜。但這道菜如果出現在苗家喜宴上,主人會撤宴喊打的。夏季食其花序,是湘西街頭最常見野菜,嫩紫色拌辣子齊炒,撒點花椒,鮮香美味,色澤又是極誘人的。苗家又有「七月陽荷八月姜」的說法,過夏後,陽荷花序展開已不可食,冬季可掘其根,如姜形,醃製或切細丁如姜蒜一類食用。
  • 【薦讀】莊浪旗鼓山——劉將軍屯軍之地
    旗鼓山並非奇峰秀嶺,但卻應了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古語,因它是大宋忠烈侯劉滬的屯軍之地,本地鄉民世代懷念這位築城安民的英雄,也就忘不了旗鼓山了。旗鼓山普普通通,黃土高原上莊稼漢一般拙樸。大面積滑坡的山體酷似三角戰旗,且山腰的堡寨也極像一面戰鼓,人們便叫它旗鼓山。不過,一聽這鏗鏘有力的山名,聯想當年屯軍護城的情景,將軍以起鼓名山,鼓舞士氣,不久更合情入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