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進南京

2021-03-05 培養孩子生活好習慣

226 燕王進南京

明太祖一面殺了一些權位很高的大臣,一面把他的二十四個兒子分封到各地為王。其中一部分藩王還擁有軍隊。明太祖認為這樣做,可以鞏固他建立的明王朝的統治,哪料到後來反引起了一場大亂。

明太祖六十多歲的時候,太子朱標死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音wén)以長孫的地位,被立為皇太孫。各地的藩王大都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的繼承權落到侄兒手裡,心裡不舒服。特別是明太祖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音dì)一向帶兵駐守北平(今北京市),多次立過戰功,對朱允炆更不服氣。

朱棣在明太祖的兒子中是比較精明能幹的。據說有一次,明太祖叫朱允炆對對子,出的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朱允炆對的下聯是「雨打羊毛一片羶(音shān)。」明太祖嫌他對的不好,馬上沉下了臉。朱棣正好在旁邊,就接嘴說:「孩兒倒也想了一個下聯。」明太祖叫他說來聽聽。朱棣說:「日照龍鱗萬點金。」原來龍是皇帝的象徵。朱棣的對語,無非是想討明太祖的歡心。明太祖聽了,連聲誇獎朱棣對得好。朱棣也就更不把朱允炆放在眼裡了。

朱允炆雖然老實,對朱棣瞧不起他,畢竟還看得出來。皇太孫的東宮裡,有個官員叫黃子澄,是朱允炆的伴讀老師。有一次,朱允炆一個人坐在東角門口,皺起眉頭長嘆氣。黃子澄見他心事重重,問太孫為什麼發愁。朱允炆說:「現在幾個叔父手裡都有兵權,將來怎麼管得了他們。」

黃子澄跟朱允炆講了一個西漢平定七國之亂的故事,接著說:「當時吳楚七國諸侯這樣強大,但是到他們發動叛亂,漢景帝一出兵,他們就垮了。殿下是皇上嫡孫,將來也不怕他們造反。」朱允炆聽了,心總算放寬了一點。

公元1398年,明太祖死去,皇太孫朱允炆即位,這就是明惠帝,歷史上又叫建文帝(建文是年號)。當時京城裡就聽到謠傳,說幾位藩王正在互相串聯,準備謀反。建文帝聽了這消息害怕起來,把黃子澄找來說:「先生可記得那次在東角門說的話嗎?」

黃子澄說:「陛下放心,我怎麼會忘記呢!」

黃子澄退出宮門,就找建文帝另一個親信大臣齊泰一起商量。齊泰認為諸王之中,燕王兵力最強,野心又大,應該首先削除燕王的權力。黃子澄不贊成這個做法,他認為燕王早有準備,先從他下手,容易打草驚蛇,不如先向燕王周圍的藩王下手。周王朱棣(音xiāo)是燕王的弟弟,他的封地在開封。如果先把周王除掉,就好比砍掉燕王的翅膀,下一步再除掉燕王就不難了。兩人商量停當,就向建文帝回奏。建文帝聽了很高興,就找個由頭派兵到河南把周王朱棣抓起來押到南京,削去王位,充軍到雲南。接著,又查出三個藩王有不法行為,把他們一個個削去王位。

燕王早就暗中練兵,準備謀反。為了麻痺建文帝,他假裝發了精神病,成天胡言亂語,有時候還躺在地上,幾天不起來。建文帝派使臣去探病,那時候正是大熱天,燕王卻坐在火爐邊烤火,嘴裡還不停地叫冷。使臣一回報,建文帝也相信燕王真的病了。

但是齊泰、黃子澄卻懷疑燕王裝病,他們一面派人到北平把燕王的家屬抓起來,一面又秘密命令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帶兵逮捕燕王,還約定燕王府的一些官員當內應。不料張信是站在燕王一邊的,反向燕王告密。

燕王得到消息,就把王府裡充當建文帝內應的官員全抓起來,宣布起兵。燕王是個精明人,知道建文帝畢竟是法定的皇帝,公開反叛,對自己不利,就找個起兵的理由,說要幫助建文帝除掉奸臣黃子澄、齊泰。歷史上把這場內戰叫做「靖難之變」(靖難是平定內亂的意思)。

燕王本來有帶兵打仗的經驗,手下有一支經過訓練的精兵。他起兵南下,很快攻下了一些據點,許多州縣的官員紛紛投降。建文帝害怕起來,撤了齊泰、黃子澄的職,想要燕王退兵。燕王哪肯罷休。

這場內戰,差不多打了三年,到了公元1402年,燕軍在淮北遇到朝廷派出的南軍的抵抗,打得十分激烈。有些燕軍將領主張暫時撤兵,燕王說:「這次進軍,只能進,不能退!」

沒多久,燕軍截斷南軍運糧的通道,發起突然襲擊。南軍就一敗塗地了。

燕軍勢如破竹,進兵到應天城下。建文帝見形勢緊急,一面要將士拼死守城,一面派人向燕王求和,願意割讓土地,請求燕王退兵,又遭到燕王的拒絕。

過了幾天,守衛京城的大將李景隆打開城門投降,京城終於被燕軍攻破。

燕王帶兵進城,只見皇宮大火熊熊,正在燃燒。燕王趕快派兵把大火撲滅,已經燒死了不少人。他查問建文帝的下落,有人報告說,燕兵進城之前,建文帝下命令放火燒宮,建文帝和皇后都跳到大火裡自殺了。

燕王朱棣即位,這就是明成祖。到了公元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打那時候起,北京一直成為明朝的京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 我們將及時處理。

點下方↓↓↓閱讀原文有驚喜!

相關焦點

  • 燕王朱棣與涿鹿礬山
    朱元璋取得江山後,定都南京,開啟了明朝三百多年的統治。後將他的兒子封為各郡王鎮守各地,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駐守北京。
  • 晉王朱棡突然去世,導致朱元璋不得不在臨終前出手對付燕王朱棣?
    但是,筆者懷疑就在這道詔書中,朱元璋將朱棣召回了南京。及太祖大漸,問左右燕王來未?凡三問,無敢對者。(《明太宗實錄卷一》)現在問題就在於朱元璋到底是什麼時候召朱棣南下的。根據《太祖實錄》中對於馬皇后去世時的記載,從南京發出敕書到燕王抵達南京,需耗時十六天。
  • 推背圖第二十八象 辛卯(坎下震上解)燕王奪位
    金聖歎註解: 「此象主燕王起兵,李景隆迎燕兵入都,宮中大火,建文祝髮出亡。」「草頭火腳」燕王的「燕」字,四點底,在造字法中代表火。「宮闕灰飛」與圖相應,燕王攻入南京,建文帝出逃時燒了宮殿。「家中有鳥」家燕,喻燕王朱棣。「郊外有尼」建文帝落髮為僧而逃。「羽滿高飛日 」燕王羽翼豐滿,高飛要上帝位。
  • 史評:明朝的寧王朱權善謀,可善謀的他為何被燕王朱棣忽悠瘸了?
    權邀燕王單騎入城,執手大慟,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謝罪。燕王辭去,權祖之郊,伏兵起,擁權行。三衛彍騎及諸戍卒,一呼畢集。守將朱鑑不能御,戰歿。王府妃妾世子皆隨入松亭關,歸北平,大寧城為空。燕王謂權,事成,當中分天下。這是拿未來的利益捆綁朱權,不過,朱權雖然一時上當,並不等於就是個笨蛋,哪能不知道這塊蛋糕其實是吃不到嘴的,但自己已經身在朱棣軍中,渾身是嘴也說不清楚了,唯一的生路就是幫助朱棣幹掉建文帝,或許還能有條活路,也就只能一心幫助朱棣造反,於是,善謀的寧王幫助善戰的燕王,成了新朝的大功臣。
  • 燕王透露大哥真實身份
    而就在眾人狂歡之時,有個身穿團蝶百花煙霧鳳尾裙,煙青白玉蘭紗衣的蒙面女子繞進了一家酒鋪裡。 「今天是個好日子。」她一雙明眸裡閃著極亮的光。「爹爹打了勝仗,我們合該為他大肆慶祝才是!」 年過半百的掌柜心思一動:「四姑娘的意思是……?」
  • 《煙雨江湖》燕王之亂副本怎麼打 燕王之亂副本...
    這是煙雨江湖新增加的90級副本,小編這裡帶來了煙雨江湖燕王之亂副本打法攻略,感興趣的玩家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煙雨江湖燕王之亂副本打法攻略 本月更新,姍姍來遲的燕王... 煙雨江湖燕王之亂副本怎麼通關?
  • 戰國時期燕王噲的禪讓是一個笑話?燕王噲:我是上了子之的「當」
    ,燕王即使把王位讓給子之,子之也不敢接受,相反還會得到堯一樣的名聲。燕王噲信以為真,於是「舉國屬子之,子之大重」,當然燕王噲並不是真心實意想要把王位給子之,於是他就以「名屬子之,而太子用事」的方式來為自己獲取好名聲,可是又有人勸說,燕王噲這樣是無法如願的。
  • 蘇秦與燕王之母私通,燕王不怒反喜:蘇秦已經被我利用了
    雖然從文面上來說是燕王因為蘇秦的合縱策略而被天下恥笑,但蘇秦可以一口答應,並且真的為燕國討回了10座城池,這不得不說,也有燕王母的功勞。燕王雖然因為母親受到恥辱,但在國家利益的問題上,蘇秦也的確為燕國做了很多實事,所以也不得不說燕王其實也是在利用蘇秦。因此,就算後來燕王知道蘇秦與其母私通,並沒有大發怒火拿蘇秦問罪,而是對蘇秦更加器重。
  • 大明朝鐵骨忠臣:一介書生挫敗朱棣,慘死不屈震駭燕王
    1402年6月南京城金川門緩緩打開,燕王朱棣率「靖難」大軍浩浩蕩蕩的進入城中,與此同時皇宮中冒起滾滾濃煙,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 燕王朱棣為什麼會造反?
    到了這一步,要說燕王沒有染指帝位之心,只怕不可能,畢竟在名義上,此時他已經是兄弟中的老大了。有了這個顧慮,那麼就不得不繞過燕王,而繞過燕王,是不是就會造成廢長立幼的不良結局呢?朱元璋也在擔心,朱棣的弟弟們,恐怕將來無法懾服這位兄長。
  • 燕王噲為何會實行禪讓
    公元前316年,戰國中期,生死存亡成為各國的第一要務,燕王噲謀自強,實行變法——禪選舉賢能之人來治理國家,效仿上古時代的禪讓制度。那燕王噲為何會選擇堯舜讓賢之道,而其他六國紛紛加強王權?
  • 燕王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誰?
    但據民間傳說,馬皇后並沒有生育能力,太子朱標、燕王四子朱棣等都不是她的親生兒子,而是由宮中的妃子所生,被她搶了過來據為己有。  二是說李氏。李氏是高麗(今朝鮮)美女,長得花容月貌,深得朱元璋寵愛,說她是明成祖生母的主要根據是《南京太常寺志》。太常寺是明朝管理祭祀禮樂的機構,皇家宗廟的祭祀就由其負責。據《太常寺志》記載:「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馬氏。
  • 龍港名宦 燕王贈詩-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日報主辦
    王宗遠少年時期便跟從徐興祖學過《易》《詩》《春秋》,學有所成,深得老師真傳。明王朝建立之初,百廢待興,人才奇缺,多次徵召、存薦隱逸之士出仕新朝。王宗遠隱居鄉裡,不求仕進,明洪武十一年(1378)被地方舉薦,出任光祿寺丞,他便以「居其位思其事,食其祿不避其難」一語自勉。他性格剛直,敢於直言,不避權貴。
  • 燕王朱棣能力最強,太子朱標死後,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
    為了解決藩王們對中央朝廷的威脅,建文帝聽從太常寺卿黃子澄的建議,進行削藩,進而引發了靖難之役,最終南京城破,建文帝不知所蹤,燕王朱棣登上了皇位。朱棣劇照在朱元璋的諸多兒子中,燕王朱棣的能力最強,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不立朱棣為皇位繼承人,從而避免靖難之役手足相殘的局面?
  • 《大明風華》中燕王朱棣勵精圖治,歷史上為何有「燕王掃北」一說
    而在歷史上,為何卻有「燕王掃北」一說呢? 在朱元璋死後,建文帝即位,建文帝為了加強皇權,進行了削藩,燕王朱棣此時感到了威脅,於是發動了靖難之變,最後篡位取代了建文帝,自立為皇帝。而燕王掃北,就是在這個時候流傳開來的。我們從歷史中各個說法來探索,歷史上為何會有燕王掃北一說。
  • 燕王噲把王位禪讓給子之,燕王噲:孔子教的我。孔子:這鍋我不背
    地處北方的燕王噲也重用子之為相國變法。但就在這一年,已經立國700多年的燕國諸侯王燕王噲竟然把王位「禪讓」給了相國子之。注意了這不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武力奪取。而是燕王噲主動把王位讓給了子之。但沒過三年,齊軍攻入燕國,燕王噲和子之都被殺。燕國差點滅國。
  • 皇太孫朱允炆或燕王朱棣
    以燕王朱棣勢大難圖,故削藩自朱棣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自焚,餘皆廢為庶人。為圖朱棣,朱允炆令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以謝貴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強防燕措施。
  • 靖難之役的始作俑者,燕王朱棣的成長曆程,軍事強人的養成
    大兒子朱標為人敦厚,德行出眾,在朱元璋的培養下,是不可多得的守成之君;而其餘諸子,如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都是不可多得將帥之才,尤其是燕王朱棣,位於和元朝殘餘勢力的一線,養成了極高的軍事素質。而朱棣為什麼被封為了燕王呢?這還和當時政治形勢掛鈎,當時明朝雖然建立,但是元朝並未徹底消滅,雙方的戰爭依舊不斷。在朱元璋眾多的兒子中,朱標被立為太子,和朱元璋一統鎮守南京,同時學習政務。
  • 與燕王朱棣一起造反的寧王朱權,為何沒有享受榮華富貴
    1368年1月23日(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明太祖在應天稱帝,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以應天(為南京,大梁為北京 。以前朝為鑑,決定建藩,於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開始,分封諸皇子為親王,並規定一套嚴格的封藩制度。這一制度被明朝歷代皇帝奉為萬世不變的祖訓,一直延續至明末。
  • 燕國改革——燕王噲禪讓
    公元前316年,戰國中期,燕國也開始變法——燕王噲第38任國君實行禪讓,企圖自強。 改革背景:時代車輪進入戰國時代,生死存亡成為時代的主題,魏國、趙國、楚國等六國相繼實現變法,南方的齊國,西方的趙國都對燕國有所企圖,燕國雖不圖謀霸主,但須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