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msslly
來源:雪球APP
我是在甘李的長秀霖(甘精胰島素)剛上市的時候就參與了甘李在某省的推廣,後面隨著業績及能力的認可,做到過省區的位置,現在已經從甘李離職。雖然在職的時候一心為公司拼搏,也沒有賺過多少錢,想想那時,我們一個省區經理都賺不過本省最優秀的代表,你信嗎?當然,作為以任正非任總為偶像的甘總,也以甘李的股權對我們進行了回饋。
甘總,在我們老一代的員工心裡,是比較值得尊重的。他老人家自始至終就沒有為錢的事情發愁過,因為通化每年出口國外的原料藥他都有抽成,也因為不缺錢,在上市的途中有幾次都打了退堂鼓不想上市了,但最終因為投資人的推動,才踢穿了這最後的臨門一腳。
甘總和通化李總是北大同學,我們甘李的名字也因此而來。但後面隨著甘李要IPO,通化不得不忍疼割愛,將其股份出讓給高盛等創投公司。當然,作為對東寶的補償,第三代胰島素類似物中的長效胰島素專利也授權給了東寶,當然,其中設置了時間限制。如果不是東寶自己申報批文時犯了錯誤,其應給早於聯邦的甘精上市。
我看到吧裡很多人現在一直在糾結於甘李值不值得投資一事,我只能說那是因為各位沒有從事過醫藥銷售,不了解其中的規則。現在醫院都是實行的一品雙規,也就是一個化學名只能有兩個規格的藥品。
目前甘李的醫院覆蓋率還是可以的,在甘李覆蓋的醫院中,甘精胰島素目前已經有了來得時(甘精胰島素)和長秀霖(重組甘精胰島素),所以在甘李已經覆蓋的醫院中,東寶除非打擦邊球(來得時與長秀霖化學名中差了「重組」兩字),藉助來得時與長秀霖的細微差別,來進院。
但各位爺知道,現在醫療系統督查非常嚴格,很少有科主任或院長會承擔這個風險去進藥。因為除了甘精醫院裡還有很多其他的胰島素。那是不是說東寶和聯邦沒有機會了呢?不是,他們的機會在胰島素的議價。目前全國議價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但目前主要涉及口服藥這一塊,胰島素還沒有涉及,好像目前全國胰島素就武漢市進行了議價,其他地方都沒有涉及。
所以說,聯邦和東寶的最大機會就在胰島素的議價,也是甘李目前最大的風險。在議價之前,聯邦和東寶的機會只有擦邊球和目前甘李沒有覆蓋的醫院(其中以三級醫院為主),但大家也知道,很多仿製藥窮其生命周期進入三級醫院的概率也不高。後面就看聯邦和東寶如何操作了。聯邦的優勢是zhengfu關係好,東寶的優勢是目前有團隊在從事二代胰島素的優勢。
關於要投資甘李的兄弟姐妹也不用怕,議價這個事情畢竟是大勢所趨,關鍵點就是在議價之前看甘李的國際化是否成功。在mei國的臨床,如果刨除zhongmei關係影響的話,可以說成功率100%。
各位可能不知道,在mei國的臨床,我們一期根本就沒有做,在FDA那裡是直接跳過去的,二期有沒有做,我記不太清楚了。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甘李產品過硬的質量以及甘李新廠區那嚴苛的生產工藝。
甘李新老廠區的設備大部分都是德國進口的,你沒有看錯,當初在老廠區建廠的時候,甘李的設備都是從德國用火車運回來的,而且我們的企業標準比歐洲藥典和mei國藥典在某些指標方面都要嚴苛。也正是近乎精益求精的工藝要求,來考察的mei國專家也是讚不絕口。
也正是因為嚴苛的質量要求,在國內內分泌領域甘李的品牌才打的如此之響。在國內市場,沒有一個客戶說過我們的產品質量比來得時差,真的,十幾年下來客戶都是開始的時候又質疑,但只要使用過、對比過後,沒有一個客戶說長秀霖的效果比來得時差。總之,我是沒有聽到過。也正是因為質量過硬,所以在歷次招標中,長秀霖跟來得時的價格始終差不了多少錢。
另外一個,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專利方面化學製劑跟生物製劑是有區別的。化學製劑就一個專利那就是分子專利;但生物製品不一樣,她除了有跟化學製劑一樣的分子專利外,還有一個是工藝專利。長秀霖(重組甘精胰島素)在全球二十過個多家申請的正是「分子伴侶理論」的工藝專利。
靠著這個專利,長秀霖硬是把來得時的31個工藝步驟縮短到17步,少了14步。大家都知道,工藝越少雜質含量就越低,這也正是長秀霖質量能不差於來得時的關鍵所在。也正是因為這個專利,才是甘李打贏與禮來的官司。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甘李在來得時專利期內在來得時上市兩年後就能在中國銷售的原因。
還有很多同學在討論三代四代胰島素的問題,如果你做過內分泌方面的醫藥銷售工作,你就會知道,四代胰島素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厲害。不是說四代胰島素就比三代先進,是因為他是晚於三代胰島素類似物後產生的,才歸屬於四代胰島素。
而且他對於三代胰島素的優勢遠遠遜於三代對二代的優勢,甚至從另一個方面講,四代胰島素現在的市場跟甘精胰島素比,差遠了。這裡面有各方面的原因,我簡單羅列一下大概的:
1.四代目前大多沒有進醫保,患者需要自費;
2.四代上市不久,對醫生的教育方面不及三代胰島素;就是大家知道的三代胰島素裡面長效胰島素(甘精胰島素、地特胰島素)和預混胰島素(賴脯胰島素30、門冬胰島素50等),在mei國市場和中國市場的使用率差別如此之大的原因,就是醫生教育的問題;國內,專家教育這塊諾和諾德有絕對的話語權,所以他們的市場部採取了推預混的策略(一天三次預混等同於強化治療),有同學可能會問他們也有自己的長效地特胰島素,為什麼不推長效?那是因為諾和的地特胰島素是假長效,他的維持時間只能達到16-18小時,而達不到甘精胰島素的24小時平穩無峰,他的效果是比不上甘精胰島素的,所以諾和沒有辦法才在中國市場推廣了預混胰島素,而且目前看是取得了絕對的成功。你讓他去mei國推預混試試,醫生根本就不鳥他的;
3.四代患者的收益效果沒有想像中好:四代唯一的好處就是少打針,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因為他的高價格,讓患者少打點針跟口袋裡的錢那肯定是沒辦法比的;再加上前面說的自費的問題,選擇的患者基本寥寥。
甘李上市前市值已經達到了250多億,還有同學質疑他的研發問題,這塊我也大概說說我能接觸到的吧。甘李目前的研發團隊有200多人,大家都知道,甘總是做技術出身,作為專家,他甚至定義甘李為「研髮型企業」而非「生產型企業」,所以甘李的研發從12年開始就非常重視了,現在不是甘李要不要研發的問題,而是甘李的研發定位非常高,要麼不研發,要研發就至少要做國內首仿,甚至做全球1.1類新藥,當然能不能研發出來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像胰島素類的,只要想研發,那都是分分鐘的事情,四代胰島素現在是沒有市場,要做也是沒有多大問題的,所以這塊不用擔心。
說到研發,東寶的小夥伴們要稍微注意一下,因為甘李的二代胰島素快要上市了,一旦甘李二代胰島素上市,那會用很低的價格去衝擊市場,這個是基本定調了的。另外上個圖片,這是糖尿病口服藥的研發新藥,給大家展示一下,其他的就不是太清楚也不太方便透漏了:
好了,前前後後寫了三個多小時了,都是想哪寫哪,沒有系統的統籌過,大家就湊合著看吧。如果覺得有用,請點讚支持一下,謝謝大家!肯能還有一些東西,一時沒有想起來,也就不寫了,看看大家有什麼問題,在評論裡再討論吧。
最後吐槽一下,為什麼我運氣這麼差,今年就沒有中過新股,本來想可能是讓甘李在等我,結果再一次失望了,只能看中籤的兄弟姐妹們吃肉了,大肉啊,再配點酒,那讓人羨慕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