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被掐喉嚨?100家房企「隱形的翅膀」在哪裡?

2020-12-22 地盤

地盤說

房企野蠻發展的時代徹底終結,往後唯有精耕細作,才能賺取到適當的行業利潤。

撰文| 王縱橫 《地盤》特邀撰稿人

跨界資本又來為房企雪中送炭了。

房地產再融資的「三道紅線」,猶如泰山壓頂,超過50家房企都被掐住了融資的咽喉。

不久前,陽光城的一則公告,將引入泰康人壽和泰康養老作為重要投資人。不經意間,陽光城給大家指出一條明路,即抓緊一切機會為自己拓展融資渠道。

1 房企的資本困境

不曾料想,有朝一日的房企,會淪落到「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地步。

融資是房企賴以生存的重要環節,如果哪一天融不到錢了,很有可能資金鍊斷裂,這對房企而言,很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在融資形勢難言樂觀的環境下,開發商們都在心急如焚地尋找一雙庇佑自己的翅膀。這時,一貫腰包鼓鼓的保險公司,順理成章地成了市場上的大「金主」。

房企融資成本愈發高企

吸引險資入股,不失為房企一個好的資金來源和融資渠道,險資可以作為企業長期發展的低成本「資金池」。

自打2014年,險資掀起地產股投資熱潮以來,6年間,整個保險行業密集紮根地產圈,險企收穫了超三分之一50強房企的前十大股東的席位。

比如,在陽光城之前,招商蛇口今年也引入戰略投資,對象同樣是險資。此外,生命人壽穩坐金地和佳兆業的大股東之位,招商蛇口則投懷平安系。

有業內大佬坦言,評估一家房企的江湖地位,恐怕要看他和平安的親密程度。這年頭,哪家大牌房企沒和平安眉來眼去?站上地產圈食物鏈最頂層的平安,它的嘴裡已經塞著碧桂園、融創、華夏幸福、旭輝、金茂、招商蛇口。

萬億平安是房企背後的金主

雖然時下房地產步入下行周期,但仍有一大票保險企業對地產公司興趣盎然。在白銀時代,險企不再甘作安靜的財務投資者,而是藉資本之船步步緊逼,長驅直入。

一貫對投資要求非常嚴苛的保險資金,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缺一不可。核心目標是,把錢放在一個收益穩定且池子夠大的地方,能同時均衡滿足這些條件的房地產,有幸地被盯上。

與其他行業比起來,房地產命硬,利潤率平均在15%,在險企眼中,哭喊黃金時代不再的房企,尤其是頭部房企,仍舊是個香餑餑。融資困局下,房企更是積極迎合,主動投懷送抱。

房企利潤可觀

中國樓市的下半場,萬科、碧桂園、恆大可能已經不再是主角,幕後的平安、前海、人壽或許才是未來最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

2 尋找隱形的翅膀

潮水正在腳下蔓延。

三道紅線之下,即便有險資入股,對於房企來說,恐怕也是杯水車薪。開發商必須尋找能長期輸血的管子,背靠穩妥、可靠的資本大樹,才能活的更好、更長久。

這些年,在「雙限」時代政策不斷逼緊的影響下,已經習慣在政府調控中尋找機會的開發商們,也逐步獨闢蹊徑地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法門。

房企開發端監管逐步收緊

一些房企要建立自己的金融工具,銀行作為最方便、最主要、最穩妥的融資途徑,入股銀行便讓房企掌握了有控制力的金融工具,不少地產公司爭相成為銀行的股東。

比如,正商就是鄭州銀行的第三大股東。疫情期間,鄭州銀行向正商實業有限公司授信0.7億美元。可見。做錢袋子的股東,更便於對衝資金,低成本融資、減輕資金壓力。

房企入股銀行確實是拓寬融資渠道的一種方法,起碼有些時候,在貸款額度方面可以獲得優先分配權。

鄭州銀行前十大股東情況一覽

恆大、越秀、萬科、綠地等諸多標杆房企,同樣把投資觸角伸向銀行業。繞了一大圈兒,開發商最後成了銀行的東家,兩者變成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

再比如,盛潤是中原銀行的股東;牧原股份的十大股東之一有鴻寶系等等。越險象叢生的環境,越能倒逼出開發商多元融資的能耐。

融資的路子寬了,手上的錢就便宜且多了。手上的便宜錢多了,輾轉騰挪謀增長降負債的空間就有了,最後自然而然會越活越好。

房企的金控夢

市場的天空中鷹隼時刻盤旋,房企們時刻準備著俯衝而下捕捉肥美獵物。一旦看到資本市場蘊藏的機會,開發商們絕對會像狼見到肉一樣,不充分利用絕不罷休。

面臨即將到期的債務壓力,也促使大多數開發商不得不對外融資「找錢」。「三道紅線」後的20天中,房企境內外共發行債券融資65筆,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約554.9億元,上演了地產融資最後的狂歡。

顯然,眾房企都在抓最後的融資窗口期。

有些房企借中期財報發布會的契機,表示早在「三道紅線」之前,就已著力降槓桿、降負債。有的則表示正認真研究,將把優化資本結構、降負債作為接下來的重點工作。

房企境內債規模變化情況

時下,儘管一些開發商在短期內並不存在安全問題,「救火」的意味還不至於。但從長遠觀之,在融資環境收緊的背景之下,想保持高增長、高盈利、低槓桿不再簡單,多維度拓展融資渠道,打開融資途徑,或是突破的關鍵一步。

3 雙刃劍

資本是一把雙刃劍。

近年來,險企扎堆持股房地產企業,可以為房地產補充新鮮血液,確保房企續命的現金流,擴大公司的經營規模。

然而,來的未必都是客。在資本佔據房企股份過高的情況下,也在不斷侵蝕房企利潤,同時還伴著被資本控制的風險。

險資背景房企一覽

房企如何量體裁衣地為自已定奪好制度性防範,讓自己雖有軟肋亦有鎧甲,這是房企需要高度關注和警惕的。

就像萬科,雖貴為頭部房企,但在前海舉牌、爭權奪利下,自身依舊沒有招架之力,只得小心翼翼地藉助外力尋求制衡之術。

而扮演野蠻人的前海人壽也借著萬科股權之戰的寶萬之爭,走到臺前。2015年底,前海人壽通過一步步加碼,不斷買入萬科股票,在持股比例上首次超過了華潤,成了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隨後,前海趁著華潤的反對熱態,掀起了一場「罷免管理層」股權之爭的腥風血雨,企圖通過更換萬科管理層,謀求萬科控制權。

萬億平安是房企背後的金主

雖說萬科牽手深鐵,最終保住了自主權,但是隱藏在企業內部的矛盾在這場股權之爭中險些摧毀萬科。

再者,房企入股銀行,一方面可以解除資本束縛,但在現實運作中,地產與金融的結合可能會「變味兒」。最擔心的是,這讓本就「你中有我」的銀行與開發商關係,乾脆變得「血濃於水」,從而麻痺了它們對於房地產風險的嗅覺,加重系統性風險。

真正穩妥的方式,還是加速出貨節奏,快速回款。

就像9月6日深夜,恆大許老闆連夜主持召開營銷大會那樣,會上宣布自9月7日起至10月8日,恆大全國樓盤全線7折開售,並提出「金九銀十」兩個月,單月銷售額衝刺1000億元。

7折賣房恆大搶收金九銀十

恆大搶跑的背後,也被視為「三道紅線」壓力倒逼所致,「三道紅線」全中,降負債、去槓槓是恆大當前的首要任務,預計後續「踩線」明顯的房企也會隨之跟進。

接下來,地產融資再度收緊的壓力下,房企的土地成本上漲、償債壓力上升,房企發債需求也居高不下,再加上全年銷售目標的業績壓力,高槓桿房企不得不面臨蕭瑟秋風,下半場的處境更為艱難,降價促銷、以價換量、搶佔客戶資源,才是一條坦坦蕩蕩的路。

最後三個月,房地產迎來真正的分水嶺。

那個依靠高槓桿野蠻擴張,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時代再也沒有了。囤地模式背後的「加槓桿、賭增值」的金融行為已出局,真正具備造血能力的「經營行為」房企才是未來10年地產的領頭軍。

房企拿地排行榜

房企間大分化時代正式到來,部分負債高的巨頭承壓,增速會放緩甚至大幅下滑,中小房企尤其是小型房企再無逆襲機會。

最終,一些房企難從外部進行回血,又沒辦法自身造血時,就會讓渡一些項目股權,甚至斷臂求生,打包資產賣給其他房企。

在此背景下,那些財務健康、現金充足的房企,會擁有更多購地機遇,兼併收購也將愈加激烈。

房企高槓桿模式難以為繼

地產圈的未來趨勢已很明顯,就是將不斷整合,但不僅僅是純粹的大魚吃小魚,而是資金差異能力倒逼市場分化,未來的地產行業,進入大魚吃大魚的時代。

從此,房企野蠻發展的時代徹底終結,往後唯有精耕細作,才能賺取到適當的行業利潤。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年報榜單|30家房企平均融資成本超6%,高低差一倍
    調控趨嚴融資成本上行,融創漲幅大2019年融資調控趨嚴,房企融資多種渠道受到監管限制,導致房企融資成本的上行。從億翰智庫監測的50家典型上市房企年報分析來看,2019年,融資成本TOP30房企的平均融資成本為6.34%,同比增加0.11%。眾所周知,企業的融資成本越低,利息支出越少。
  • 閔行這副「隱形的翅膀」,讓他們「展翅高飛」
    閔行這副「隱形的翅膀」,讓他們「展翅高飛」 2020-10-31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光城、綠城中國等十餘家房企扎堆融資 因償債壓力大
    預計所得款淨額約為2.97億美元,擬將其用作現有債務再融資。近期,融創中國、陽光城、綠城中國等都超過10家房企發布了融資方案,融資多用於償債。 多種方式融資 億翰智庫統計數據顯示,上周億翰智庫監測的50房企融資規模為142.9億元,海外債融資成本均值為11.5%。
  • 歌曲《隱形的翅膀》與動畫片《夢裡人》擦肩而過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動畫片的主題曲一開始選中的是臺灣歌手張韶涵那首膾炙人口的《隱形的翅膀》。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給我希望 我終於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 追逐的年輕歌聲多嘹亮 我終於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裡會有風就飛多遠吧
  • 讀《隱形的翅膀》有感
    電影《隱形的翅膀》記得劇中的情節是這樣的。在一個邊闢的草原上,女主人公因放風箏被高壓電給奪去了雙手。起初由於一時抵受不住雙手的失去,便尋找死亡之路。騰格爾翻唱隱形的翅膀事後,令我忐忑不安,心裡頭總是想電影的內容,心如被成千上萬的螞蟻咬似的。疼痛喚醒來醜陋的我。
  • 銷售谷底又或遇上融資低潮,房企如何度過難關?
    據克而瑞數據,2020年1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額為1810.1億元,環比上升42.4%;1月融資水平的上漲,主要來自於境外債權融資的井噴,當月境外債權融資達1099.7元,環比上升922.4%。然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可能會影響房企的融資節奏。
  • 「千億房企」擴容至26家 3家房企業績目標完成率已超9成
    每經記者:包晶晶 每經編輯:陳夢妤 10月30日,中指研究院、克而瑞、億翰智庫等多家機構發布1~10月房企銷售業績TOP100榜單。頭部房企優勢仍然明顯,但百強房企單月銷售業績整體出現下滑,四季度房企去化仍然承壓。
  • 如何看待「三道紅線」下的房企融資壓力
    房地產融資政策趨向收緊,從需求端到供給端,從各融資渠道分項收緊到總量把控,其重點是控制房企有息負債增速。銀行借款、債券、非標等融資渠道持續收窄,房企現金流不得不更多依賴銷售回款。銷售回款與房價關係如何?「三道紅線」所隱含的有息負債整體增速上限是多少?「三道紅線」下房企現金流壓力如何?銀行借款、債券、非標各融資渠道到期償還壓力又會怎樣?
  • 「三道紅線」下中小房企融資「生死劫」
    「三道紅線」緊箍咒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央行在2月27日和4月3日兩次宣布降準,國內貨幣環境顯現寬鬆跡象,各地政府對房企融資也推出了一些扶持政策,一季度也因此成為房企融資規模的小高潮。但此後,房企融資環境逐漸縮緊。
  • 房企融資 | 如何在香港找錢?香港的錢很缺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房企在香港的融資固然火熱,但香港的大部分投資機構以及其他高淨值客戶仍舊面臨錢放不出去或者無項目可投的尷尬處境,這種情況促使香港資金與大陸的地產項目連接到了一起。從房企的海外發債來看,目前百強房企中前50強走公募債形式多一些,50-100強的房企走私募債形式多一些。2019年是很多開發商償債的高峰期,原以為今年新增的美元債會賣不動,但卻還是意外地賣完了。當前由於香港區域資金太多,項目太少,因此經常出現一個項目過來後十幾家券商都在競爭的局面,如何打通香港資金跟境內資產端的投資銜接,這個問題便是接下來要討論的關鍵。
  • 三條紅線」下的房企眾生相:扎堆融資 抱團「保價」
    會上,兩家本地房企代表——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和正商集團董事長張敬國都表示,不帶頭降價。房企抱團「保價」的現象並不罕見,但以省級商會的名義號召行業抱團,凸顯了形勢的嚴峻性。按照監管層近期的要求,對房地產融資的管理,主要以「三條紅線」為標準,具體為: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 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 融資環境收緊 房企股權轉讓明顯增多
    業內人士認為,房企股權轉讓信息暴增的直接原因是融資環境收緊,「三道紅線」融資監管新規下,出售部分資產是回籠資金最快速的方法之一。規模房企尚且需要股權變現以符合監管要求,抵禦風險的能力更弱的中小房企面臨的壓力更大。預計未來房企股權轉讓的現象將繼續增加。
  • 隱形的翅膀,用心體會,用心感受
    在我的身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它會一直保護著我,保護我順利成長,飛向遠方。記得那年,我還在上幼兒園。有一次我在與同學玩耍時,不小心被腳下的石子絆倒。由於當時我的手被另外兩個人牽著,所以在摔倒時沒有撐住地,導致我的下巴與臺階來了個親密接觸」。
  • 70%房企「踩線」 眾房企主動「降檔」
    融資「三道紅線」預期之下,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同策研究院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三季度,在所統計A股的93家房企中,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33家;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6家。隨著房企未來「成長」空間被收緊,安全成為了第一要義。
  • 《2020·第一財經中國上市房企價值榜》——融資能力榜單解讀
    2019下半年土拍市場熱度下降,多地房地產市場遇冷,甚至不少房企出現資金困難,通過出售項目、引入新股東實現現金回流,其中不乏一些大型房企的身影。2020年開年,受疫情影響,房企資金更加緊張,多家房企紛紛促銷跑量,加緊回款,同時相關政策出現鬆動,行業迎來新一波融資潮。
  • 地產股開年低迷,3家房企獲管理層增持
    新年以來,地產板塊持續低迷,引發房企管理層集體「託底」增持。據港交所披露信息顯示,元旦過後,已有融創中國(01918.HK)、長實集團(01113.HK)、世茂集團(00813.HK)共3家房企獲管理層增持。
  • 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 70%房企「踩線」眾房企主動「降檔」
    融資「三道紅線」預期之下,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北京商報記者根據同策研究院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三季度,在所統計A股的93家房企中,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33家;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僅有6家。隨著房企未來「成長」空間被收緊,安全成為了第一要義。
  • 2019廣西房企50強榮耀揭榜,7家躋身「100億+俱樂部」
    (克而瑞廣西區域年度市場報告,乾貨滿滿)房企格局上,集中度持續高位,2019年廣西房企TOP50銷售金額佔全區70%,TOP30的佔比61%、TOP10的佔比38%;廣西「100億+」房企陣營持續擴大,2019年已有7家房企加入 「廣西億+房企俱樂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在外來房企穩坐「頭陣」的同時,本土國企也逐漸發力
  • 住建部、央行召集房企開會,融資新規來了!目標鎖定這些企業
    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融資新規內容或與此前傳聞差不多,參會的多為TOP20房企,尤其是負債率比較高的房企融資將受到監控。預計未來幾個月,房企會加緊促銷賣房回籠資金,以使企業經營面保持平穩。
  • 融資成本攀升 中小房企料面臨償付壓力
    數據顯示,11月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環比上升,個別企業境外發債票面利率升破14%。專家表示,房企融資成本整體走高,一些中小房企需警惕償付壓力。  融資成本分化較大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11月,房企境內債券融資平均票面利率為4.89%,較上月增加0.1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