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 注 垃 圾 分 類 推 廣 普 及 —
本文作者:龍宣、張小丹
部分圖片版權:北京淨公益、來自網絡
讓淨公益鄉村遊學系列活動中
俺們有福的獲得了
好多朋友引薦的
來自世界各地
生態、農業、教育領域的專家的支持
今兒咱就說說
在北京的7、8月
頂著烈日+汗蒸的三伏天
大老遠的,兩次跑來俺們村兒
只因為惦記著這裡的廚餘堆肥實驗
他,就是來自日本、年過八旬的池田秀夫老師
7月16日
池田老師給大夥上了一堂堆肥的基礎原理課
希望大家在明白道理的基礎上
根據當地的材料和情況
進行堆肥實驗
乾貨內容
請參考文章:
池田老師原稿
池田老師在看了之前堆肥現狀後
評估並不太成功
由於粉碎設備、翻堆機器的缺乏
含大量水分的廚餘堆肥實驗中
已經出現大面積厭氧發酵
因此池田老師給出改進方案
建議在地下挖一條溝
用廚餘和土壤進行三明治式疊加
表層用土覆蓋的新方法
淨公益在課後按照此方法進行試驗
8月5日
不放心廚餘堆肥情況的池田老師
再次來到辛莊
查看了新方法的堆肥情況
由於廚餘的養分和水分太高且沒有粉碎
大塊的廚餘內部還是會腐敗
池田老師又進一步提出改良方案
既然我們沒有大型粉碎機器
就請大家在家把廚餘切碎
並在家用桶儲存瀝乾後
再進行集中堆肥處理
池田老師原計劃第二天去山東
因為新的方案需要村民配合
臨時推遲了行程
在8月6日
給大家上了一堂廚餘堆肥實踐課
課上大家的熱情都很高
把家裡的廚餘、菜板、菜刀都拿來
一起切廚餘
那氛圍跟過年包餃子一樣
大人們在切碎、聊天
孩子們也來幫忙
沃土農耕學校的小丹老師
在課後總結了
池田老師當天的課程內容精華
廚餘垃圾堆肥的方法
張小丹
本文主要內容及觀點來自池田秀夫老師於2019年8月6日上午在辛莊淨公益的授課內容,我對其進行了一些歸納整理,讀者知識背景設定為對堆肥原理和技術有一定掌握的專業人士,供大家參考交流。
核心觀點:
1、由於廚餘垃圾的特殊性,對其進行資源化處理是十分困難的。
2、採取每個家庭進行前端預處理,加上後期由專業機構在社區就地進行堆肥化處理的方法應該是一條可行之路。
3、波卡希堆肥並不適合廚餘垃圾處理。
一、廚餘垃圾的特點
水分多(新鮮廚餘含水量約為80%—90%)、養分多(含氮量高)、塊頭較大、來源分散且不易匯集(個人增加的特點,雖然池田老師未明確提及,但通過分析其核心觀點,這其實是隱含其中的)。
以上特點決定廚餘垃圾十分容易腐敗,且速度很快。腐敗的直接後果就是會產生難聞的氣味,即氨氣,汙染空氣,吸引蚊蟲。氨氣揮發其實是厭氧發酵的典型特徵,這並不利於廚餘高效分解且會將寶貴的氮肥流失。
將廚餘垃圾進行堆肥化(高溫好氧發酵)處理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但堆肥是有條件限定的,這包括場地、原料規模、人工和時間要求等,這些都是現在一般單個中國家庭無法辦到的。同時即使以後大面積推行垃圾分類處理,由於廚餘垃圾容易快速腐敗的特點,待由每個家庭匯集到處理廠,它們就已經對環境造成汙染了,更何況目前的處理能力還遠遠達不到需求。
二、池田老師提出的廚餘垃圾解決方案
針對以上分析,池田老師提出了採取每個家庭進行前端預處理,後期再由專業機構在社區進行堆肥化處理的解決方案。具體方案如下:
(一)首先單個家庭用三四天的時間進行預處理。具體方法是將廚餘垃圾儘快粉碎,然後與乾燥輔料混合,儲存於一般家用的垃圾桶大小的容器中,期間儘量排出多餘水分。
粉碎的目的一是為了讓物料增加與空氣接觸面積,二是讓水分儘量釋出。直接用菜刀切碎即可,尺寸以一般菜丁大小掌握。
混合的乾燥輔料最好是完熟的堆肥,其次是米糠、麥麩、茶籽粉等容易吸水的乾燥有機物(含碳量較高),再次是烘乾的廚餘,最後是落葉(雖然含碳量高,但吸水性差,且易黏連在一起,易形成厭氧發酵)。目前情況,米糠、麥麩等較易獲得。混合比例要儘量多試驗,找到符合自己家庭產生廚餘的最佳比例。開始參考比例為1:1,然後再不斷試驗。可用手捏混合物料,略潮溼為準。最上層多放一些麥麩完全覆蓋,防止蚊蟲。
盛放容器底部要有孔洞,方便水分釋出,下部有容器接流出的汙水。
每天產生的廚餘垃圾最好單獨儲存,實在不方便也可多日的混合在一起。注意一定要每天都將混合物翻攪一次,讓空氣充分進入。這樣約三四天後,廚餘混合物會升溫至40至50度,此時廚餘混合物料內部已經培育了較穩定的有益菌群,為下一步深度腐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接下來就可以進行統一收集再處理了。
此外廚餘垃圾中的油鹽也是可以加入其中一起混合的。因為油也是有機物,富含營養,可以利用。而鹽屬於礦物質,也是植物所需營養,但含量要控制,不能太高,防止施用後養分過多使得植物徒長,增加病蟲害。
(二)將家庭提前預處理好的廚餘垃圾收集至社區再統一堆肥化處理。這個過程需要大約兩至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得到完熟的堆肥了,技術細節在此就不再詳述了。
之所以將廚餘垃圾在附近社區處理, 一是考慮到上文所述問題,二是這樣做對開展社區綠色生活營造是一個極好的切入點,以此為依託,後續可以展開豐富的想像。
這種前端家庭預處理加後端專業處理相結合的方案很好地解決了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的難題,前後端相互配合,揚長避短,發揮了各自優勢,實在是一個絕妙的構思!
三、波卡西桶更適合處理高養分、小顆粒物堆肥
波卡西一詞來源於日語音譯,有「緩釋」的意思。它適用於處理顆粒較小的食物殘渣,如麥麩、油枯、米糠、豆腐渣、酒糟、咖啡渣等,其中還要加入土壤做「緩釋劑」。現在中國有一些家庭採用波卡西堆肥桶在自己家進行堆肥,它的密封收集、瀝乾水分等作用還是可取,但並不能完成全部廚餘堆肥的全轉化過程。完整的廚餘堆肥過程,需要滿足更多的技術和環境條件。
四、我們需要做的事情
池田老師提供的方案只是解決了廚餘垃圾處理的技術問題,此外還需要做好對居民的教育動員、組織,同社區、政府的配合等等一系列複雜的組織工作,這才是最難的部分,也是有志於此事業的同仁們要努力的方向。
新的堆肥實驗還在進行中
但實際生活裡
願意每天把廚餘當餡切的親還是鳳毛麟角
艱難險阻雖有
但淨公益的小夥伴們還在努力!
為了廚餘變養護大地的寶貝
為了中國的生態建設進程
為了我們的孩子
感恩沃土可持續農業發展中心的彭月麗老師持續的理論、技術支持和一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