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堆肥怎麼樣了?心繫中國生態小村的他

2021-02-15 社區淨塑環保


— 專  注  垃  圾  分  類  推  廣  普  及 —

本文作者:龍宣、張小丹

部分圖片版權:北京淨公益、來自網絡


淨公益鄉村遊學系列活動中

俺們有福的獲得

好多朋友引薦的

來自世界各地

生態、農業、教育領域的專家的支持

今兒咱就說說

北京的7、8月

頂著烈日+汗蒸的三伏天

大老遠的,兩次跑來俺們村兒

只因為惦記著這裡的廚餘堆肥實驗

他,就是來自日本、年過八旬的池田秀夫老師

 

7月16日

池田老師給大夥上了一堂堆肥的基礎原理課

希望大家在明白道理的基礎上

根據當地的材料和情況

進行堆肥實驗

乾貨內容

請參考文章:

池田老師原稿

池田老師在看了之前堆肥現狀後

評估並不太成功

由於粉碎設備、翻堆機器的缺乏

含大量水分的廚餘堆肥實驗中

已經出現大面積厭氧發酵

 

 

因此池田老師給出改進方案

建議在地下挖一條溝

廚餘和土壤進行三明治式疊加

表層用土覆蓋的新方法


淨公益在課後按照此方法進行試驗

  

8月5日

不放心廚餘堆肥情況的池田老師

再次來到辛莊

查看了新方法的堆肥情況

 由於廚餘的養分和水分太高且沒有粉碎

大塊的廚餘內部還是會腐敗

 

 

池田老師又進一步提出改良方案

既然我們沒有大型粉碎機器

就請大家在家把廚餘切碎

並在家用桶儲存瀝乾後

進行集中堆肥處理

 

池田老師原計劃第二天去山東

因為新的方案需要村民配合

臨時推遲了行程

在8月6日

給大家上了一堂廚餘堆肥實踐課

 

課上大家的熱情都很高

把家裡的廚餘、菜板、菜刀都拿來

一起切廚餘

那氛圍跟過年包餃子一樣

大人們在切碎、聊天

孩子們也來幫忙

 

沃土農耕學校的小丹老師

在課後總結

池田老師當天的課程內容精華

 

 

 

 

 

廚餘垃圾堆肥的方法

                      張小丹

本文主要內容及觀點來自池田秀夫老師於2019年8月6日上午在辛莊淨公益的授課內容,我對其進行了一些歸納整理,讀者知識背景設定為對堆肥原理和技術有一定掌握的專業人士,供大家參考交流。

核心觀點:

1、由於廚餘垃圾的特殊性,對其進行資源化處理是十分困難的。

2、採取每個家庭進行前端預處理,加上後期由專業機構在社區就地進行堆肥化處理的方法應該是一條可行之路。

3、波卡希堆肥並不適合廚餘垃圾處理。

一、廚餘垃圾的特點

水分多(新鮮廚餘含水量約為80%—90%)、養分多(含氮量高)、塊頭較大、來源分散且不易匯集(個人增加的特點,雖然池田老師未明確提及,但通過分析其核心觀點,這其實是隱含其中的)。

以上特點決定廚餘垃圾十分容易腐敗,且速度很快。腐敗的直接後果就是會產生難聞的氣味,即氨氣,汙染空氣,吸引蚊蟲。氨氣揮發其實是厭氧發酵的典型特徵,這並不利於廚餘高效分解且會將寶貴的氮肥流失。

將廚餘垃圾進行堆肥化(高溫好氧發酵)處理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但堆肥是有條件限定的,這包括場地、原料規模、人工和時間要求等,這些都是現在一般單個中國家庭無法辦到的。同時即使以後大面積推行垃圾分類處理,由於廚餘垃圾容易快速腐敗的特點,待由每個家庭匯集到處理廠,它們就已經對環境造成汙染了,更何況目前的處理能力還遠遠達不到需求。

二、池田老師提出的廚餘垃圾解決方案

針對以上分析,池田老師提出了採取每個家庭進行前端預處理,後期再由專業機構在社區進行堆肥化處理的解決方案。具體方案如下:

(一)首先單個家庭用三四天的時間進行預處理。具體方法是將廚餘垃圾儘快粉碎,然後與乾燥輔料混合,儲存於一般家用的垃圾桶大小的容器中,期間儘量排出多餘水分。

粉碎的目的一是為了讓物料增加與空氣接觸面積,二是讓水分儘量釋出。直接用菜刀切碎即可,尺寸以一般菜丁大小掌握。

混合的乾燥輔料最好是完熟的堆肥,其次是米糠、麥麩、茶籽粉等容易吸水的乾燥有機物(含碳量較高),再次是烘乾的廚餘,最後是落葉(雖然含碳量高,但吸水性差,且易黏連在一起,易形成厭氧發酵)。目前情況,米糠、麥麩等較易獲得。混合比例要儘量多試驗,找到符合自己家庭產生廚餘的最佳比例。開始參考比例為1:1,然後再不斷試驗。可用手捏混合物料,略潮溼為準。最上層多放一些麥麩完全覆蓋,防止蚊蟲。

盛放容器底部要有孔洞,方便水分釋出,下部有容器接流出的汙水。

每天產生的廚餘垃圾最好單獨儲存,實在不方便也可多日的混合在一起。注意一定要每天都將混合物翻攪一次讓空氣充分進入。這樣約三四天後,廚餘混合物會升溫至40至50度,此時廚餘混合物料內部已經培育了較穩定的有益菌群,為下一步深度腐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接下來就可以進行統一收集再處理了。

此外廚餘垃圾中的油鹽也是可以加入其中一起混合的。因為油也是有機物,富含營養,可以利用。而鹽屬於礦物質,也是植物所需營養,但含量要控制,不能太高,防止施用後養分過多使得植物徒長,增加病蟲害。

(二)將家庭提前預處理好的廚餘垃圾收集至社區再統一堆肥化處理。這個過程需要大約兩至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得到完熟的堆肥了,技術細節在此就不再詳述了。

之所以將廚餘垃圾在附近社區處理, 一是考慮到上文所述問題,二是這樣做對開展社區綠色生活營造是一個極好的切入點,以此為依託,後續可以展開豐富的想像。

這種前端家庭預處理加後端專業處理相結合的方案很好地解決了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的難題,前後端相互配合,揚長避短,發揮了各自優勢,實在是一個絕妙的構思!

三、波卡西桶更適合處理高養分、小顆粒物堆肥

波卡西一詞來源於日語音譯,有「緩釋」的意思。它適用於處理顆粒較小的食物殘渣,如麥麩、油枯、米糠、豆腐渣、酒糟、咖啡渣等,其中還要加入土壤做「緩釋劑」。現在中國有一些家庭採用波卡西堆肥桶在自己家進行堆肥,它的密封收集、瀝乾水分等作用還是可取,但並不能完成全部廚餘堆肥的全轉化過程。完整的廚餘堆肥過程,需要滿足更多的技術和環境條件。

四、我們需要做的事情

池田老師提供的方案只是解決了廚餘垃圾處理的技術問題,此外還需要做好對居民的教育動員、組織,同社區、政府的配合等等一系列複雜的組織工作,這才是最難的部分,也是有志於此事業的同仁們要努力的方向。

 

新的堆肥實驗在進行

但實際生活裡

願意每天把廚餘當餡切的親還是鳳毛麟角

艱難險阻雖有

淨公益的小夥伴們還在努

為了廚餘變養護大地的寶貝

為了中國的生態建設進程

為了我們的孩子

感恩沃土可持續農業發展中心的彭月麗老師持續的理論、技術支持和一路陪伴



 


 

 

 

 

 

 

相關焦點

  • 社區堆肥|印度班加羅爾(下):大城市如何就地處理廚餘
    可以說,班加羅爾堆肥模式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方式的有機結合,為我們在中國探索廚餘垃圾就地資源化利用(尤其是嘗試和推廣社區廚餘堆肥)的技術和管理路徑提供了新思路。下面,介紹一些具體的堆肥案例。這種精細化管理保障了最終肥質的品質,當地很多人都願意購買他們的堆肥成品。波卡西(Bokashi)堆肥在中國也比較流行,對處理混合廚餘(生、熟、肉類廚餘)非常有效。波卡西桶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以厭氧為主的兼氧發酵過程。但是如果管理不當,非常容易發臭,尤其在發酵物轉移過程中,經常散發大量異味,導致居民反感、抱怨。
  • 家庭廚餘垃圾堆肥方法獲推廣,一個月有效利用近2000公斤廚餘垃圾
    如今,將廚餘垃圾帶到瀏陽市廚餘垃圾生態處理試驗點堆肥,已經成了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工作人員的日常習慣。見習記者歐陽立幹瀏陽日報訊(見習記者歐陽立幹)8月17日,在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的瀏陽市廚餘垃圾生態處理試驗點,幾名工作人員拎著小桶,將西瓜皮、剩飯等垃圾倒進廚餘垃圾堆肥桶。原來,7月6日至8月6日,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舉辦了家庭廚餘垃圾堆肥競賽活動,儘管活動已經結束,但是將廚餘垃圾收集起來並進行堆肥,已經成了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工作人員的習慣了。
  • 來圍觀:垃圾變廢為寶 廚餘垃圾堆肥學起來!
    8月7日,瀏陽市淮川街道聯城社區組織轄區兒童開展「垃圾分類變廢為寶 家庭廚餘堆肥」環保知識講座活動。活動旨在豐富轄區兒童的暑期生活,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同時,將垃圾分類新理念廚餘堆肥傳達給轄區小朋友。左都祥正在講解廚餘垃圾堆肥方法。聯城社區 供圖早上9點30分,活動正式開始,社區工作人員左都祥帶領小朋友們重溫了垃圾分類知識,一起觀看了垃圾分類知識小視頻。
  • 堆肥簡要指南,廚餘變廢為寶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堆肥是一種很好的替代填埋或焚燒的方法 我們的廚餘和園藝廢棄物佔每年扔掉的垃圾總量的20%。選擇堆肥從而減少填埋和焚燒這些垃圾,提高了我們寶貴土壤的質量。 我們應該如何堆肥?
  • 來圍觀:綿竹市遵道學校垃圾變廢為寶 廚餘垃圾堆肥學起來!
    11月26日下午,冒著冬日的寒氣,遵道學校組織各班少先隊員代表開展了廚餘垃圾堆肥實驗。實驗中,隊員們積極參與到集肥前的知識培訓活動中,一起來到學校的落葉堆肥池,打開堆肥池大家都發出了驚呼「好神奇呀……」成都根與芽指導老師魏老師為孩子們做著講解,肥料是如何堆成的?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了解步驟,堆好肥。
  • 社區堆肥|印度班加羅爾(上):從垃圾圍城到垃圾分類
    全市分成八個大區,一共有198個行政小區(ward,這裡翻譯為行政小區),規模介於中國的社區和街道辦事處之間,最小的人口一萬多,最大的接近一百萬。印度的廚餘垃圾佔比大約是65%,班加羅爾稍高一點,接近70%。
  • 堆肥這事兒可以上癮,可以有聲有色
    終於有一天在我們娘仨的強烈抗議下,我爸把他的寶貝肥桶轉移到樓下一塊空地上去了……都怪那時候沒有高科技,你看現在,堆個肥都是輕輕巧的事,管你往桶裡扔什麼,桶蓋一關,到時候出來的都是有機無味營養寶貝。碧奧蘭堆肥箱就具備這樣的功能。最大的優勢就是環保堆肥營養無氣味。
  • 超簡單:波卡西堆肥法,在家就能讓廚餘變沃土!
    「珍愛地球」這個說法聽起來太恢宏,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為保護地球母親做些什麼呢?教你家庭廚餘堆肥變廢為寶!在垃圾家族中,到處橫行的塑料垃圾已經以其幾百年無法降解的特性被我們關注到,不過還有一種垃圾雖然能夠快速分解,但是目前它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也已經嚴重威脅到我們的生活——那就是廚餘垃圾。
  • 誰說堆肥不適合在家裡?臺長來推薦家中堆肥的幾個好地方
    檢視你的居家環境,無論是庭院,還是公寓、陽臺、樓頂,甚至小套房,都能找出適合做堆肥的地方。臺長為你推薦幾處受歡迎的絕佳位置,是前輩們的經驗之談,值得臺友們參考選擇哦。陽臺——堆肥的最佳位置不管居住在公寓、大廈或獨棟房屋,陽臺是大家做堆肥的首要選擇。
  • 自製用環保酵素做有益菌的堆肥桶
    波卡西堆肥法波卡西堆肥法是日本琉球大學比嘉照夫教授研究開發的,「波卡西」(bokashi)在日語中的意思就是「發酵過的有機物」。波卡西堆肥雖然有如此多的好處,但是卻常常因為堆肥桶的價格而讓人望而卻步。雖然兩三百元的價格並不是非常高,但是對於從來沒有嘗試過堆肥的新手來說的確不那麼容易接受。如果廚餘垃圾很多,要多個桶輪換使用,那成本就更高啦。用環保酵素做有益菌的堆肥桶平靜自述:在這個堆肥桶裡,環保酵素代替了EM菌。
  • 家裡用廚餘垃圾堆肥真的可行麼?沒腐熟易燒傷植物,得不償失
    生活中的各種廚餘垃圾,包括菜葉、果皮、咖啡渣、茶包、豆渣花、生殼、松針、落葉和原木的木屑等,就可以用耐磨的黑色塑膠袋將這些材料裝起來(用底部有排水孔的堆肥桶就更好),定期撒入少量清水,一兩周攪拌一次,堆肥材料不能積水,也不能過度乾燥,保持微微溼潤,在高溫的環境下發酵才能變成肥料。一、未腐熟的堆肥有啥危害?
  • 泉州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破冰」前行
    菜頭菜尾、動物內臟、果皮殘核……在市民廚房加工中,總有一些沒法「入口」的食材,成為廚餘。這些廚餘垃圾該怎樣處理?記者了解到,在泉州,以前基本上是填埋和焚燒兩種,但隨著生活垃圾分類的逐步展開,一些廚餘垃圾處置點、處理站、堆肥房陸續出現,將廚餘垃圾經過一系列處理後變成肥料,實現了變廢為寶。
  • 生活垃圾分類4個月成績喜人,鼓勵「破袋」提高廚餘垃圾純淨度
    各小區積極探索「破袋投」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剛介紹,8月份,全市家庭廚餘垃圾日均分出量達3268噸,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達到15.41%,其他垃圾日均清運量下降至1.79萬噸。其中,廚餘垃圾分出率再創新高。
  • 廚餘垃圾就地消化!廣州這條村生活垃圾減量率達40%
    記者12月14日獲悉,番禺化龍鎮沙亭村統一配置了10人和3臺廚餘垃圾接駁車,每天對村內餐廚垃圾進行統一收集,把廚餘垃圾油水分離後運輸到餐廚垃圾農田示範點,經過漚肥、發酵完後用作香蕉樹肥料。數據顯示,廚餘垃圾不出村,化龍鎮沙亭村目前生活垃圾減量率達40%,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20%。化龍鎮沙亭村位於化龍鎮北邊,現戶籍人口約3121人,約1320戶,平均每天廚餘垃圾量約300斤左右。
  • 臺北市爆廚餘危機 四個月後恐停收
    臺北市廚餘分離回收制度是全臺模範,卻因堆肥廠商遭停工造成廚餘無處可去,爆出廚餘危機。記者餘承翰/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北市回收的堆肥廚餘經瀝乾、翻堆之後,暫存北投、內湖兩座焚化廠,等堆肥廠商清運。
  • 濟南首個廚餘垃圾處理項目...
    這意味著濟南市廚餘垃圾將實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將為用心打造生活垃圾分類「濟南模式」貢獻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力量,成為濟南廚餘垃圾資源化亮麗名片。現場,市政府辦公廳李百全副主任,市城管局黃愛民副局長,長清區政府張廣大副區長,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光大生態資源(深圳)有限公司總裁楊仕橋先生,濟南市城市投資有限公司孫明達副總經理,光大生態資源(深圳)有限公司副總裁谷巖先生等參加活動。
  • 如何製作堆肥-變廢為寶自製黑金土
    堆肥是堆出來的大自然禮物,最終得到的是腐殖質。除了減少食物浪費,把你家的廚餘變成「黑金」土,還能讓你的花園土壤變得更肥沃。是不是還覺得家庭堆肥太複雜了,它聞起來很有味道,而且很髒。如果以錯誤的方式堆肥,那是肯定的。
  • 濟南首個廚餘垃圾處理項目開工
    這意味著濟南市廚餘垃圾將實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將為用心打造生活垃圾分類「濟南模式」貢獻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力量,成為濟南廚餘垃圾資源化亮麗名片。項目計劃明年年底調試運行每日可處理600噸廚餘垃圾日前,濟南制定出臺了《濟南市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管理條例》,將於202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記者了解到,隨著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推進,廚餘垃圾作為生活垃圾全流程分類處理的必要環節,濟南需建設廚餘垃圾處理項目。
  • 社區堆肥|西班牙之旅③:聖地牙哥「朝聖」之路
    堆肥箱旁邊的乾物質。每次倒入廚餘垃圾,需要投入相應的乾物質進行覆蓋,促其發酵。不用加入其他菌種。當我們回看兩個地區的堆肥歷程時,都會注意到像芮蒙、卡洛斯、喬希巴(他與芮蒙一起設計了很多堆肥模型)這樣的專業人士的身影,他們深度參與了這些地區的環保運動,推動堆肥和垃圾分類議題在西班牙的發酵和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