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跑步膝蓋受損?終於學會了

2020-12-10 終身跑者

跑步,到底會不會受傷?這是必然的,凡是運動都會有些損傷,但是在安全合理範圍之內的酸痛,反而是可以提升我們的運動能力。在跑步的受傷區域內,大家關心最多的的就是「跑步膝」。相信很多初跑者都會碰到這個問題,甚至有些跑友是因此而放棄跑步。那麼,關於跑步的膝蓋受損是真的嗎?我們又該如何預防?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跑步對膝蓋的影響都會出現哪些情況?跑步過程中,由於錯誤的跑姿或者跑到過量超出身體負荷,均會出現膝關節周邊的疼痛感。另外由於缺乏力量訓練,跑步過程中也容易引起肌肉的酸痛。所以我們才一直強調跑步要學會正確的科學跑法,才能提高跑步效能,同時又能保護好膝關節。

再來,很多人在跑步時並沒有感覺到腿腳酸痛,但是跑完步後就開始疼痛了。第二天疼痛的感覺也越發明顯,上下樓梯或者半蹲時都能感覺到膝蓋周邊的疼痛。錯誤的跑姿,長時間的超負荷,肌肉力量的不足,再加上跑後沒有進行深入全面的拉伸,肌肉持續疲勞,變得僵硬,跑步時的衝擊力過度作用於關節,從而也就引發了關節周邊的疼痛損傷。

關於跑步的膝關節疼痛會有好幾種症狀,比如:半月板損傷、髕腱炎、髂脛束疼痛等,雖然跑步會導致膝關節及肌肉的疼痛,但是懂得加以調整跑姿,掌握科學跑法,事實上跑步並不會造成膝蓋的損傷。國外發表過一項研究,跑步導致關節炎的發生率僅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發生率是10%,競技跑者是13%。所以對於我們大多數的業餘跑者來說,跑步並不會導致膝關節的損傷,反而更能起到保護作用,強健我們的關節及肌肉。

我們該如何預防跑步的膝關節損傷?

1、掌握正確跑姿,科學跑步

跑步要學會正確的跑姿,更要結合自己的身體骨骼構造,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科學正確跑姿。對於初跑者來說,極易導致錯誤跑姿的問題出現在兩個方法:步頻與步幅。步頻過小,會導致雙腳觸地時間加長,加重了地面的衝擊力,不但跑起步來不夠經濟,也會感覺到步伐沉重,膝關節更易受損。

目前被公認最為安全無傷的步頻是180,對初跑者而言應儘量接近180的步頻,才能跑得更加安全。減小觸地時間,雙腳跑起步來更加輕盈,跑步效率更高、更不易受傷。如何提高步頻呢?第一,使用運動APP相關的計步器,調整到180,跟著計步器的節奏調整自己的步頻達到180;第二,跑步時腰背挺直,同時保持微微前傾,身體前傾自然向前,雙腳也會自然地向前加快腳步;第三,想像自己是光著腳跑步,你會發現腳步瞬間就變得輕盈些了,也加快了步頻。

對初跑者來說,在學習正確跑姿的階段,還應注意步幅大小的控制。步幅過大,勢必會減小步頻,同時也容易造成雙腳觸點超身過前。當雙腳觸地時沒有保持在身體下方,容易導致重心不穩,此時膝關節承受著較多的地面衝擊力,膝蓋周邊自然容易引起疼痛。在跑步過程中,無論你是前腳掌著地、全腳掌或是後腳掌著地都可以,但重點是著地點要保持在身體的重心下方,這樣才能讓地面的衝擊力從腳底傳至膝關節再到大腿以上,從而起到緩衝的作用,減少膝關節直接受力的損傷。

總的來說,步頻與步幅對初跑者來說,應該先以180的步頻為主,前期減小步幅來滿足匹配180的步頻。身體始終保持微微前傾,前傾的角度根據自己的跑步能力而定,角度越大所需的步幅就越大,大小腿摺疊就越明顯。但是在加大步幅的訓練中,也仍需以180的步頻為主,這樣才能做到跑得又快、又安全無傷。

2、跑後進行拉伸,緩解疲勞

無拉伸,不跑步,說的就是跑步拉伸的重要性。一個完整的跑步,除了跑步還包括了跑前熱身與跑後拉伸。如果跑完步,沒有做拉伸動作,那麼你可能只完成了70%的跑步運動。跑後做好充分的拉伸動作,不僅可以緩解身體疲勞、肌肉的僵硬,更能促進肌肉的柔韌性,提高膝關節的靈活性,減少跑後的持續性酸脹、腫痛,有效預防身體受損。

關於如何進行拉伸動作,目前各大運動APP上均有詳細的視頻教學,我們只需要跟著練習即可。拉伸的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前側、大腿後側、小腿跟腱等,進行充分地拉伸,過程雖然難以堅持,但拉完伸後你會感覺全身舒爽,膝關節的疼痛、肌肉的酸腫都會得到緩解。每次跑完步至少需要進行20至30分鐘的全面拉伸,減少身體損傷,更能提升跑步能力,重中之重。

3、增加力量訓練,強大肌肉

跑步,既然是一項運動項目,必然就需要身體力量的支撐。強大的核心肌群力量,才能讓跑步更加充滿爆發力,同時跑得更快、更持久。最重要的是肌肉的強大,更能保護我們的膝關節在跑步過程不易受損。所以在跑步過程, 平時需要增加力量訓練,強大我們的肌肉,特別是膝蓋周圍的肌肉鍛鍊,這樣才能增強膝關節在跑步運動中的穩定性,減少膝蓋負荷,減少損傷。

針對保護膝關節的肌肉鍛鍊,我較為推薦的是這兩個動作:靠牆靜蹲與單腿硬拉。靠牆靜蹲,可以加強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通過力量的訓練可以提升膝關節的穩定性,更好地保護膝關節在跑步運動過程中的作用。動作要點: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背靠牆面;緩慢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並且保持住;注意下背緊貼牆面,感受膝蓋附近肌肉發力;全程呼喚均勻,膝關節及大腿前側有酸脹感。

單腿硬拉,主要是鍛鍊腿部的力量穩定性,提升跑步的平衡力,同時也能鍛鍊到大腿後側及臀部肌群力量。單腿硬拉的訓練在跑步過程中起到穩定的作用,腿腳的穩定力量增強才能更好地保護好膝關節,並且發揮出高效的跑步能力。動作步驟:身體保持直立,收腹;單腿站立,微屈,另一隻腿向後抬起;上身挺直,向前屈身至軀幹與地面平行;雙後自然垂落放下;還原時迅速,動作保持腰背挺直。前屈時吸氣,起身時呼氣。大腿後側有酸脹感,臀部稍微。另外,練習動作的時候注意腿腳的穩定性,不要左右晃動過大。

靠牆靜蹲與單腿硬拉在各大運動APP上均有詳細的動作視頻教學,我們可以進行參考學習。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平時訓練還需要加入腰腹的核心練習,可以提升跑步的整體耐力。再沒有時間,也要進行靠牆靜蹲與單腿硬拉,這是必備的動作訓練,強大腿腳力量,更能保護好我們的膝關節,減少受損,跑得安全無傷,更能跑得輕鬆自如。

相關焦點

  • 如何預防跑步膝?終於學會了
    跑步,到底會不會受傷?這是必然的,凡是運動都會有些損傷,但是在安全合理範圍之內的酸痛,反而是可以提升我們的運動能力。在跑步的受傷區域內,大家關心最多的的就是「跑步膝」。相信很多初跑者都會碰到這個問題,甚至有些跑友是因此而放棄跑步。那麼,關於跑步的膝蓋受損是真的嗎?我們又該如何預防?
  • 跑步後膝蓋為什麼會疼?如何預防膝蓋受傷呢?
    ​現在跑步也已經慢慢成為了健身的一種標誌性運動,你可以時不時看到朋友曬跑步記錄,曬馬拉松等等,大家都開始了跑步這項運動,但是,跑步雖然可以健身,不正確的跑步打開方式也是會給大家帶來傷害的,尤其是膝蓋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跑完步知道怎麼會膝蓋疼這個話題。
  • 跑步會傷膝蓋?正確跑步有技巧,全部學會才不會誤傷膝蓋
    現在的天氣較為炎熱,大家穿的衣服比較少,這時候身材如何可以說是一目了然。不少人為了穿衣好看,於是開始運動減肥。跑步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種運動方式,對於場所沒有太大的要求,且抬腿便能跑,是簡單的一種運動。但很多人只知道跑步能瘦身,能增強體質,卻不知道跑步前該如何去保護膝蓋。
  • 如何正確跑步,學會這幾招,防止膝蓋受傷
    膝蓋是身體的一部分,我們的大部分動作都使用膝蓋,其他關節部位也多少受到不同的力度,以減少對膝蓋施加的衝擊力或壓力,但是長時間地進行跑步,還是會對膝蓋造成損傷。也就是說我們跑步時的姿勢太過於單一,因此膝蓋總是從同一個角度受到衝擊,這樣就很容易知道跑步期間膝蓋為什麼會先受傷。
  • 11個小動作,完美預防跑步膝蓋傷病!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兩種最常見的跑步傷病,以及一些簡單實用的預防小妙招。 雖然有研究表明,擁有規律慢跑習慣的人群比一般人群更不容易在膝蓋上出毛病,但實際上還是有不少跑者被困在了膝蓋的問題上,也就是傳說中的「跑步膝」。它到底是什麼東西?該怎麼預防? 髕股關節症候群——這個聽起來不明覺厲的名詞,其實就是「跑步膝」的學名,屬於過度使用症候群。拋開複雜的學術解釋,我們不妨直接來了解一下它的典型症狀都有哪些。
  • 常見跑步膝蓋疼痛原因 專家教你簡單預防和治療
    跑友的膝蓋疼痛位置:膝蓋骨內部隱隱作痛,特別是在跑步和下樓梯的時候感覺更疼。  原因描述:當膝蓋骨隨著跑步在活動時,其連接部分的軟骨組織會受到一定的壓力。  如何治療:1,減少跑量;2,交叉訓練.
  • 跑步膝蓋疼多久能恢復 消痛小妙招了解下
    老人跑步膝蓋疼能繼續跑嗎?答案當然是:不能。緩衝步行至停下休息,避免磨損膝關節。那麼跑步膝蓋疼多久能恢復呢,如果老人經常跑步膝蓋疼,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避免嚴重病症。  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跑步膝蓋疼多是軟骨受損,軟骨在關節中起緩衝作用,相當於關節「氣囊」。
  • 膝蓋會不會因跑步而受損變成跑步膝
    事實上,醫學上根本就沒有什麼「跑步膝」這個概念。膝蓋的傷,大多是扭傷,比如足球、籃球運動中的轉身、變向等劇烈動作,造成膝蓋受傷。而跑步的路線是直線的,只要量把握的合適,受傷的機會是比較小。膝關節的解剖結構比較複雜▼膝關節就是由這四大塊結構組成——骨性結構、關節周圍肌肉、關節外的韌帶結構和關節內結構(包括內外側半月板和前後交叉韌帶)。
  • 別再這樣跑步了,對膝蓋有損傷,如何正確跑步
    很多朋友都知道長期堅持跑步會損傷膝蓋,但並不知道如何保護膝蓋,然後就仿佛找到了拒絕跑步的正當理由,但其實只要學習好如何在跑步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保護膝蓋,可以大大減小膝蓋受損的程度,畢竟任何潛在的風險都不能成為大家不運動的理由。
  • 跑步容易引起膝蓋疼痛?這幾點要注意,讓你輕鬆預防膝蓋傷病
    導語:由於開始跑步的人數逐步增多,跑步「引起」的傷病也是逐步上升。咱們暫且不論膝蓋疼痛是否是跑步引起的,咱們今天來說幾個跑步時的要注意的地方,讓大家能夠輕鬆的預防跑步後的膝蓋疼痛。
  • 跑步易致軟骨受損5個方法可預防和緩解症狀
    由於跑步時來自地面的衝擊力,導致軟骨承受不小的壓力,所以軟骨損失在跑者群體中比較常見。跑者跑步時,會對關節產生摩擦、擠壓、衝擊和負載,而關節軟骨具有減小摩擦、緩衝衝擊、分散壓力、吸收震動等重要作用。但是,跑步也會導致軟骨出現損傷、疼痛和炎症。跑者的軟骨損失主要出現在腳踝、膝蓋、臀部和肩膀等部位。
  • 最新研究:跑步有助於膝蓋健康
    過量和高強度的跑步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但對於普通健身跑步的人來說,跑步是有利於關節健康的。這篇研究從25項總計12.581萬人的研究中,選取了17項總計11.4829萬人的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 研究發現,只有3.5%的健身跑步者有膝蓋或者髖部的關節炎,不論男女都是這個數據。
  • 體育跑步就膝蓋疼的原因,跑步為什麼膝蓋疼
    很多人一跑步膝蓋就會很疼,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運動之前沒有做好準備,膝蓋的關節組織和肌肉一時間無法負荷過大的運動量,最常見的原因則是各種膝蓋關節組織和肌肉組織的拉傷和疾病,比如常見的有髕骨腱炎等,那麼體育跑步就膝蓋疼的原因是什麼?
  • 跑步時如何保護好膝蓋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開始跑步一樣,都或多或少的出現膝蓋負重的現象,即膝蓋有過受傷的經歷吧?所以我在這裡勸告各位初步者和愛跑者,一定要從你一開始跑步時就要學會保護好膝蓋,在平時的跑步當中也需要多注意跑步量和跑步時長,儘可能的去避免膝蓋受傷,因為膝蓋一旦受傷過重,就算是當時恢復了,有很大可能會在下次的激烈運動時復發(極少人沒事)。所以跑步是與健康同行,別適得其反。
  • 想要輕鬆完成跑步運動?掌握以下幾點?有效預防跑步受傷
    導語:在大家心中跑步是一項非常簡單的運動,全民熱愛的跑步運動,可在專業人士眼中,這也是一項非常危險的運動,究竟危險在哪兒呢?熱愛跑步運動的朋友們,應該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既然跑步就一定有面臨受傷危險,既然它這麼危險,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有效預防吧!跑步運動不可怕,但也要了解過後再進行,不打無準備之仗。
  • 女子每月跑步200公裡,膝蓋總疼,檢查後發現:已磨成60歲的膝蓋
    有位年輕女子每月跑步200公裡,膝蓋總疼,經過檢查後發現,她的膝蓋已經磨成了60歲人的膝蓋,跑步卻跑出了膝蓋損傷,這是怎麼回事?該如何正確跑步?接下來就跟大家好好說說,望你能避開誤區。跑步本身是有益健康的,但若盲目加大跑量,認為跑得越多越好,就容易損傷膝蓋,有研究發現,競技跑步者得關節炎的機率為13.3%,佔比還是比較高的。正確跑步才是養膝,想要避免膝關節受損,降低患病風險,下面幾個跑步的注意事項,務必要了解清楚。
  • 跑步後膝蓋疼怎麼恢復?如何保護膝蓋?
    跑步傷痛中,膝傷最為常見,佔到所有跑步傷痛的1/4,其中以膝蓋前方疼痛和膝蓋外側疼痛最為常見。一般人運動完,在12至48小時後會出現肌肉酸痛。那麼跑步後膝蓋疼怎麼恢復?1、運動後只要休息幾天就能緩解膝蓋痛的不適感。2、跑步後,不要馬上停下來休息,要漫漫活動,比如慢跑。漸漸地停止運動,大約需要10-20分鐘的時間,可以把運動產生的乳酸釋放掉。
  • 走路時,膝蓋突然一軟要摔倒,是哪裡出了問題?如何預防?
    有不少網友反映,走路時走得好好的,突然膝蓋一軟,不受控制了,像要摔倒一樣,有時候確實真的摔倒了,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是缺鈣嗎?日常該如何預防?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半月板受損也可能是一個原因,膝關節內有如半月一樣的軟骨,對於維持關節的穩定性、減少壓力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半月板的形態改變了,內外側半月板難以正常屈伸,就容易引起膝蓋打軟,還會引起疼痛。關節出現了增生、炎症等慢性問題,膝關節活動受損,也會經常感到疼痛和膝蓋打軟,在活動之後感覺更明顯。
  • 跑步如何才能不傷膝蓋?
    很多人認為,跑步是人天生就具有的能力,誰都會跑,只不過跑得快慢不同而已,這樣的看法,其實不全對,因為會跑和能跑其實是兩回事,會跑,意味著你跑步不容易受傷,尤其是在長距離跑步和經常跑步的情況下,還能健康的跑步,這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很多人不願或者不敢跑步,或者說跑了一段時間以後,不能跑步了,主要就是因為害怕傷到膝蓋或者已經因為跑步傷到膝蓋了,因此,跑步如何才能不傷膝蓋,成為很多人關心的話題,今天平哥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才能做到跑步不傷膝蓋
  • 淺談「跑步膝」的預防與自我康復
    「跑步膝」(又叫髕骨關節症候群),是指在跑步中出現的膝關節問題,最常見的症狀是膝關節疼痛。怎樣辨別自已是否有「跑步膝」呢?一、膝蓋周圍疼痛,特別是髕骨和股骨二、屈伸膝關節時疼痛明顯,特別是上下樓梯三、膝關節腫脹四、膝關節有摩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