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開始跑步一樣,都或多或少的出現膝蓋負重的現象,即膝蓋有過受傷的經歷吧?反正我是跑到第19次時整整休息了一個月,那時連上樓梯都很費勁,也可能是我當時體重有點小重(93公斤左右),一開始的跑步距離就是5KM起,給自己的開始跑步標準太高的原因導致,有點過猛,當然後來看到網上很多文章都是說初跑者從1KM起或頂多2-3KM跑起的。
以上是我第一次出現膝蓋負重的情況,當然出現第二次的時候沒有第一次嚴重,稍微調整了4天就開始正常跑了,第二次負重是因為我單次從10KM突然有一天興奮直接跑了20KM,翻了一倍,所以導致膝蓋再次負重。當然自從第二次這樣跑之後,我也長些記性,不管是從時間還是距離上都會相對注意,所以從6月開始,每周至少一次20KM,其他都是10KM每天,身體也基本習慣了這種節奏。
所以我在這裡勸告各位初步者和愛跑者,一定要從你一開始跑步時就要學會保護好膝蓋,在平時的跑步當中也需要多注意跑步量和跑步時長,儘可能的去避免膝蓋受傷,因為膝蓋一旦受傷過重,就算是當時恢復了,有很大可能會在下次的激烈運動時復發(極少人沒事)。所以跑步是與健康同行,別適得其反。
1,跑鞋很重要,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腳知道,鞋不要太貴但一定要合腳,減震,支持和包裹性都好要,特別是鞋底也要有一定的防震能力,這是保護膝蓋的基礎;
2,開始跑步時一定不要目標定得太高,先從1-3KM的目標跑起,也不能一開始的配速過高,這樣非常容易膝蓋負重而受傷,原因不說了,我一開始就是深深的例子;
3,經常跑步的也一定要注意,不能突然一下子將配速或距離提得和以往常出入很大,這樣原先膝蓋和身體各項機能已適應過某種節奏,如果突然加量,肯定會不適應而最大的傷害還依然是膝蓋;
4,跟前熱身和拉伸也是有預防膝蓋負責出現的,要讓膝蓋裡的半月板中的軟骨,韌帶,滑膜通過熱身和拉伸預熱適應,原理同汽車發動機,這樣性能更好,更不容易出毛病;
5,跑姿也相當重要。一開始跑步時,我對跑姿從不在意,所以也有幾次在不正確的跑姿情況下,導致跑步特別容易累時或膝蓋稍微有點不適時我就會停下來或放慢速度,進行調整,特別是腳板的哪個部位先著地問題,我建議一開始跑步是腳前掌先著地,這樣能充分的緩解膝蓋的承重力,從而保護膝蓋;
6,個人覺得大小腿的肌肉如果強壯結實了,也會對保護膝蓋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這個可能非專業解釋,都是以我的個人體會心得的小結,在我的大小腿確實結實了後怎麼跑都對膝蓋的影響不大了。
最後,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膝蓋健康,絕對不能馬虎大意,跑步必須與健康同行!我就是我,我就是愛跑步的古掌斷月,人間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