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下,境外消費的線上化、電商化趨勢加快形成。浙江省商務廳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8月,浙江全省跨境網絡零售額達801.7億元,同比增長25.7%,其中出口額577.0億元,同比增長21.9%。數據增長的背後,是一大批傳統外貿企業、製造企業加速向跨境電商轉型。
江浙滬地區作為全球電商中心區域之一,眾多跨境電商企業匯聚在此,通過網絡將全球優質商品引入國內,或將國內優質商品銷往世界各地。為支持年末年初旺季大批量出貨需求,杭州海關提前加強與空港口岸監管作業場所協調溝通,設定跨境電商貨物存放專區,開闢跨境電商貨物專用進倉通道,確保通關不中斷、無障礙;提前對接航空公司、物流企業,及時獲取物流動態,保障跨境電商貨物即到即驗即放。作為全國跨境電商規模最大、商品品類最齊全的園區,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下沙園區)2020年「雙十一」備貨4600萬件,同比增加11%,商品品類較往年更為豐富,來源遍布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
杭州是全國第一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寧波和義烏分別是第二批、第三批,借跨境電商新一輪的發展來共同推動浙江的數字貿易,打造全球數字貿易中心和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等;推動寧波、舟山、義烏聯動發展,依託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打造小商品換大宗商品的新型易貨貿易模式,特別是利用義新歐中歐班列,打造全球商品優進優出的世界貨地。
今年以來,浙江省出口專班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省委省政府穩外貿穩外資的系列舉措,省市縣聯動,政銀企協同,在「非常之時」主動採取「非常之舉」,外貿外資總體好於預期,好於全國。
1-11月,浙江省出口2.27萬億元,增長9.6%,高於全國(3.7%)5.9個百分點,佔全國總值的14.1%,出口貢獻度位列全國第一,增速領跑長三角和珠三角;實際使用外資141.7億美元,同比增長12.8%,增幅高於全國8.7個百分點,增速位列沿海主要省市第二,規模居全國第五。
1-11月份,全省跨境電商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出口方面,根據省商務廳大數據監測,全省實現跨境網絡零售出口911.6億元,增長28.9%。其中,納入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平臺的零售出口大幅增長2.5倍。進口方面,全省實現跨境電商零售進口339.2億元,增長33.4%,拉動全省進口增長1.2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達到9.6%。跨境電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浙江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綜試區基本全覆蓋的省份,全省在主要第三方平臺上的出口活躍網店突破11.7萬家,B2B模式快速發展,物流、人才等方面的配套不斷完善。
下一步,全省要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發展跨境電商作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堅持體系化推進,實施「335」專項行動,著力打造國際貿易「新渠道、新主體、新品牌、新隊伍和新空間」,加快推進跨境電商供應鏈便捷化、貿易便利化和服務優質化。
明年浙江將重點抓好出臺實施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綜試區建設、壯大主體規模和能級、優化電商發展環境等方面的工作。
疫情發生以後,國際貿易形勢發生大變化,如何預判疫情以後的國際貿易未來發展趨勢?僅從營銷的角度來看,浙江大學MBA教育中心主任、管理學院院長助理、教授博導王小毅提醒企業格外的重視簡單的三方面模型:潮流的變化,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轉變,以及新技術、新渠道、新交互方式的發生。
Trends
重視潮流的變化
王小毅指出,如果把營銷的重點放在一些熱門的風格問題上,就會錯失長期發展大的變革方向。全球化發展有固定的潮流出現,如今潮流越來越看重本地化與全球化的相結合,這種趨勢首先強調本土文化的獨立性,再在此基礎上強調全球的統一性。
「疫情以後的居家消費,是以個人為主的消費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這是以家庭為單位,以小群體小場景為單位的消費,而像過去的以大範圍的、大社交的內容可能會逐漸地變化,我想這是典型的潮流的改變。」
Industry Chain
關注產業鏈關鍵環節的轉變
任何貿易一定依賴於產業結構特點,而這一點恰恰是容易被企業忽略的關係。王小毅認為,隨著雙循環帶來的以內需來拉動高質量的供給側,一種全新的切入到全球貿易體系的供應鏈關係,正在重新發生組合。
以往中國製造承載了全世界的最核心的製造,但這一全球貿易針對中國的供應鏈體系,導致中國製造很長一段時間難以促進自己的品牌,難以產生自己的具有獨特性的產品。如果進入全球的供應鏈體系發生本質性變化,中國品牌就能夠進入到一個更大的全球產業的環境。此時如果仍以規模化的接單為目,就可能會錯失產業鏈帶來的重大機會。
「往源頭強調上遊的產品設計和自由品牌,向下遊強調本地的渠道的模式,形成兩端衍生的模式,整個供應鏈體系就會發生很大的轉型,或者說升級。」
Interactive
發現新交互方式的發生
知悉新的風口的潮流,明白供應鏈或者產業鏈的轉型的方向,還需進一步結合新的技術、新的渠道,或者一種新的交互方式,才能產出變現效果。
這個時代快速成長的海外年輕人群,需要更便宜的購買、更新的產品方式,以及非主流的品牌內涵。抓住這個特點,再用一些能夠快速觸達的渠道途徑,就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Transformation
價值鏈體系洗牌,企業如何轉型?
王小毅介紹典型的價值鏈體系,是從源頭的製造商開始,進一步到品牌商,再進一步到中間商,再到零售商,最後到消費者行為。在任何傳統的環境下,「紡錘形」結構因為存在大量交易環節,大部分的利潤被中間佔有。
如今有了跨境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了網際網路的概念,這樣的格局就可以被打破,從而形成一個更加扁平的,甚至是啞鈴型的價值鏈體系。
「任何一種新的業態出現,都在改變你在價值鏈中的地位和格局。」「最早的跨境電商的出現代替了零售商,而自建站被強調的時候,中間商的價值也消失了,品牌出海成為一個顯著的趨勢。」王小毅談到。
在此背景下,王小毅以製造商為例,給出了建議。他強調,當今全球貿易重點不在市場空間,而是響應速度。電子商務平臺要求的不再是規模。由於具有下單到生產的周期時間短,起訂量低的特點,具有彈性的供應服務能力更受到電子商務的歡迎。
電商渠道可以讓企業發展地更好,但電商渠道不是一個替代的中間商渠道。王小毅的觀點是,電商渠道一定是對整個價值鏈的玩法發生變化。更強的彈性能力對應更強的對接電子商務的能力。這是圍繞製造給大家提的一個建議。
(外貿價值鏈的幾類重要轉型)
New Logic
在範式轉變中尋找全新的邏輯
以美國為例,近一百年的整個零售業態變化邏輯是「車輪改變規律」。從集中到分散,從分散再到集中,到現在的新的格局出現。王小毅表示,電子商務也是如此。疫情推動了這個模式的快速變化,企業也需要在範式轉變中尋找全新的邏輯。
跨境電商至少經歷了三個階段。多流量驅動的快速變現階段、多產品驅動的大數據品類增長階段,以及社交媒體將零售推動到了第三階段——多觸點驅動的碎片化零售階段。
「沒有一種廣告策略可以長期存在,只有品牌是長期存在的。每一種投放最後都要回到品牌增值上,這才是長久經營的效果。」
在談到未來的電商模式,王小毅表示,往更新、更高效的交互模式發展,成為無處不在的跨境電商的「輕電商」模式,或者渠道和供應鏈進一步整合形成「重電商」模式,這兩種方向都會出現。
如今,多元化世界導致數字營銷也變得多元化。王小毅建議企業分六個階段順應潮流:快速響應需求、圈定目標市場、創造核心競爭力、建立渠道、促進交易、加速放大。
而從數字貿易進一步到全球化的數字營銷,如何佔領未來跨境數字貿易,有四件事情很關鍵。一是掌握市場規則,與平臺共舞。二是擁抱新業態,尤其在新的窗口機會下,重新建立產業鏈、價值鏈定位。三是紮根用戶端,了解、引導本地需求。四是進行系統化的思考,擺脫貿易思想、運營思想,建立更全面的數字貿易營銷系統。
◎來源:綜合自海關總署、浙江省商務廳、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會
◎編輯:電商發布 賈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