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聖像~護法部(5-9)六臂怙主

2021-02-19 畫外音voiceover

六臂怙主和其他怙主護法神一樣,大多源於古代印度,是出世間的智慧神和本尊神,少數是西藏本土的神祇。六臂怙主,梵語名音譯「瑪哈嘎拉」,藏語名音譯為「貢布夏州」、「貢布」,漢譯作「大黑天」或「救主」或「大黑護法」。

按照藏傳佛教造像學的說法,貢布有七十五種變化身形,而六臂怙主則佔據主尊的位置。最早從印度把貢布邀請到藏土來的是舊密寧瑪派,後來薩迦派和噶舉派也邀請來了他們崇拜的貢布護法。晚期的格魯派則基本上接受了先師們邀請的那些貢布的崇拜和供養,尤其尊崇六臂怙主為該教派五大護法神之首席,所有的寺院都供奉他的畫像。

六臂怙主原是印度教中的魔神,據說是追隨觀世音菩薩成為佛教的大護法,實為觀世音菩薩化顯之身,因此藏傳佛教極為崇拜,奉為大護法,同時也作為無上瑜伽的修習本尊。漢地佛教也崇拜六臂怙主,一些著名寺院中設有「瑪哈嘎拉」神殿便是證明。有人說「瑪哈嘎拉」通常是指六臂怙主,其實他的變化身是很多的。

藏傳佛教《瑪哈嘎拉秘密成就儀軌》是最高層次的無上瑜伽續修法次第,具有息災、增福、懷愛、誅戮四種事業法。但其主要功德是息災和增福,所以六臂怙主又被尊為戰神和福德神。正因為貢布的功德圓滿,且宜秘密供養和修持,加持迅速,日夜連綿,立見成效,所以由元朝帝師八思巴把貢布傳給了忽必烈,成為蒙古金戈鐵馬大軍的保護神,後來的明清宮廷亦熱忱供奉。

六臂怙主通神靛藍色,生有一面三眼六手。面孔呈暴怒相,張著大嘴,齜露獠牙,舌頭向後捲起,遍體發出烈火光焰,頭髮上還盤繞著一條藍色的蛇,身形相貌猙獰無比。頭戴五骷髏冠,項掛五十個人頭綴成的花環,通身綴滿各種飾物,有手鐲和腳鐲串鈴,虎皮為裙,戴綠色項鍊,紅色耳環,脖子上掛著一條大青蛇。六隻手中,右一手持月形刀,左一手捧顱碗;右二手持人骨念珠,左二手持三叉戟;右三手持骷髏鼓,左三手持帶有金剛和鉤子的降魔套索。站立姿勢,兩腿右屈左伸,足踏白色象頭神和被擊敗的生障魔。周身火焰環繞。

六臂怙主有眾多眷屬,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他的明妃——班達拉姆朵康旺秋瑪,漢譯「吉祥天母」又稱「欲界自在女」。

六臂怙主還有許多種,如單尊的如意寶大黑護法、雙身的洛平協松黃護法、雙身的具大力王紅護法等。

六臂怙主的真言為:嗡巴雜瑪哈嘎拉吉傑札比噶納比納呀噶吽吽呸呸梭哈!


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的作者阿羅·仁青傑博、馬吉祥;各位讀者、各位誦讀者、各位轉載分享者;文中文字、語音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觀音
    在藏傳佛教中,最為廣泛的信仰當屬觀音菩薩。在整個藏區,男女老幼無人不會誦念觀音心咒:唵嘛呢叭咪吽。除此之外,在藏族人民當中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藏族先民,是神猴和羅剎女結合而生。當神猴猶豫不決的時候,正是觀音菩薩明確指示,在雪域繁衍人類是莫大的功德。
  • 藏傳佛教中多面多臂的觀音菩薩圖像研究
    從唐代開始,漢地民間信仰中出現觀世音菩薩四臂觀音、六臂觀音這種化身,而觀音菩薩的化相在藏傳佛教中更加豐富多姿。藏傳佛教中的菩薩造型相對於漢地更加複雜、繁多,這源自民族信仰的區別。藏傳佛像中的所有形象都是一種象徵,一種民族信仰的體現。在中國佛教的兩大系統,即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信仰中,觀音菩薩都是一個重要的佛教尊神。
  • 六臂瑪哈嘎拉怙主祈請文導修講解
    「瑪哈嘎拉」是梵語,意思是「大黑」,但我們多尊稱他為 「貢布」 (Gonpo),即藏語中 「怙主」的意思。瑪哈嘎拉有六臂、四臂及白身等幾十種化相,其傳承有很悠久之歷史。在西藏各派,他的不同化相都備受倚重,在我們格魯派中當然亦不例外。  瑪哈嘎拉是格魯派所有寺院都供奉的護法,但其六臂相與大藏寺有特別殊勝之因緣,可以說:這尊各派中共通的護法與大藏寺有不共的密切關係。
  • 六臂怙主贊(即六臂瑪哈嘎拉祈請文)
    六臂怙主贊吽恭敬致禮速作觀自在佩環釧足踏毗那夜迦瑪哈嘎拉身著虎皮裙六臂以蛇莊嚴善嚴飾右執鉤刀中持數珠鬘末手猛利振搖札瑪如左持顱器以及三股叉如是並執羂索作系縛威猛面上僚牙盡呲露三目威猛發上聳熾然於其額間善塗森都日阿
  • 三怙主丨雪域高原三大守護神
    》勉唐畫派-彩唐   尺幅:75*55(釐米)怙主:即依怙主,藏語「貢保、貢布、貢波、剛布」,意為保護神,藏傳佛教中,對於保護神或護法神的一種稱謂,能對信徒提供保護,以及幫忙,能減少信徒面對的困難,有助於修行。
  • 圖解《藏密三怙主》唐卡
    在藏傳佛教中,將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與金剛手菩薩,並稱為藏密三怙主,或是雪域三怙主。怙主:即依怙主,意為保護神。
  • 六臂白怙主財神儀軌--草稿
    識語此尊依外形身色,俗稱「六臂白嘛哈嘠拉」,正式名稱是「白怗主如意珠」,「白」為其身色,「怙主」是藏人對護法之敬稱,「如意珠」則是本尊之名,如本儀軌中攢頌文雲:「三時諸佛實體持白蓮,滿足架生圓滿希求故,化現威赫忿怒王身形,獲稱如意珠名頂禮」般,其來源說往昔大悲觀音在阿彌陀佛前發心,「輪迴不空,誓不成佛,若退發心,頭碎千分。」
  • 薩迦獨有不共護法,「吉祥寶帳怙主」——紅棒瑪哈嘎拉擦擦
    怙主大黑天——瑪哈嘎拉,有六臂、四臂及白身等幾十種化相,其傳承有很悠久之歷史。在西藏各派,他的不同化相都備受倚重。
  • 殊勝的寶帳怙主——瑪哈噶喇
    皇寺所奉祀的瑪哈噶喇金佛怙主瑪哈噶喇,也叫作寶帳怙主或大黑天,是藏傳佛教殊勝的護法神祇,為三世諸佛的密意化身,也是修持菩提道次第的上士道之怙主。在藏傳佛教中,瑪哈噶喇頗受供養崇祀,因各自緣起,瑪哈噶喇的化現之相也非常多元,最常見的顯現之像有二臂像、四臂像、六臂像。
  • 藏傳天狄托甲鑑賞
    大乘佛教流傳之地,如中國、日本等大乘教區,阿彌陀佛信仰也尤為繁盛和重要。而漢傳佛教的淨土宗,則完全以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作為專修的法門。無量壽佛託甲,圖二。六字真言魔敵擦擦,六字真言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魔敵擦擦,圖二金剛手菩薩託甲,即金剛薩埵。
  • 聖像圖鑑丨白六臂瑪哈嘎拉
    於是由心間放出智慧六臂白瑪哈嘎拉怙主,如理滿足眾生希願,如「如意珠」之尊。此時大地六種湧動,阿彌陀佛等無量諸佛同聲讚頌:千手觀音(六臂白瑪哈嘎拉)大行大神變。是一切諸佛意密所生,具閻摩敵如來之威神力,具有秘密忿怒王自性,能成辦息止、增益事業、一切諸佛事業能力化現之藥叉、羅剎,烏摩天女身形為成辦一切事業而現,如理修行供養,僅以憶念即賜予一切成就,修行中得加持,真實示現其身。
  • 八思巴|吉祥寶帳怙主贊
    其七十五尊應現妙身主尊就是六臂瑪哈嘎拉,還有如意白怙主、紅、綠、黃等各色事業怙主、四面四臂怙主、一面四臂怙主、一面二臂、寶帳怙主、洛扎努瓦怙主、班袞杖賽、鴉面、狼面怙主等等化身。瑪哈嘎拉之名號是世尊親賜並授記,而且當時文殊菩薩及金剛手菩薩亦為瑪哈嘎拉賜名,比如「圖祁隆確、南布隆敦」等名號。
  • 藏傳佛教的圖騰——綠松石
    在藏傳佛教文化裡,綠松石是神聖的寶石,綠松石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綠松石打上了深深的「讖(chen)緯」烙印。綠松石是佛家說破幻想、指點迷津的象徵符號,綠松石被賦予警示愚頑的作用,所以在佛教的世界裡,綠松石也是一種「醒石」。
  • 怙主貢波法藏之二、紅棒瑪哈嘎拉—吉祥寶帳怙主,戰神
    其七十五尊化身不僅僅有常言之六臂大黑天,還有如意白怙主、紅、綠、黃等各色事業怙主、四面四臂怙主、一面四臂怙主、一面二臂、寶帳怙主、洛扎努瓦怙主、班袞杖賽、鴉面、狼面怙主等等化身。因為眾生的根器與因緣各不相同,所以有八萬四千法門來消除八萬四千的煩惱,慢慢也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傳規,各有所重,護法亦是如此。
  • 逃跑的護法-寶帳怙主
    在諸多怙主中,薩迦世祖尤為重視一位護法便是寶帳怙主。怙主分為:身怙主、語怙主、意怙主、功德怙主、業怙主,寶帳怙主是具有這五種依怙功德底怙主。按照佛教的說法,「寶帳」位於天空,虹為天蓋,光為圍牆,金剛石為柱,彩雲鋪地,為佛教理想的天幕。寶帳怙主屬佛教密乘四續中的無上瑜伽續。
  • 怙主貢波法藏之二、大悲黑袍金剛二臂瑪哈嘎拉簡介
    【第十七世噶瑪巴親繪】  策日阿不 棍涅 嘉爾威 旺固爾 徑    生世諸佛賜灌頂  策日阿不  棍都  滇巴  松則  貝       生世護持正教門  貢波  突千  卻拉  洽克擦爾  洛       大力怙主尊禮讚
  • 雪域三怙主
    無盡藏也拋開喧囂 ,駐足其中神思其裡,物我兩忘於三摩地 內心升起自家的佛陀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雪域三怙主藏傳佛教中,將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與金剛手菩薩並稱為三怙主,或是雪域三怙主。其中文殊菩薩代表了大智、觀世音菩薩代表了大悲、金剛手菩薩代表了大力,為佛教密乘行者人人必修的法門,尤為藏傳佛教所尊崇。
  • 藏傳佛教稱為「日松貢布」,意為三怙主神山
    仙乃日(藏語觀世音菩薩)、央邁勇(藏語文殊菩薩)、夏朗多吉(藏語金剛手菩薩)三座雪山相距不遠,各自拔地而起,呈三角鼎立,藏傳佛教稱為"日松貢布",意為三怙主神山。北峰仙乃日海拔6032米,南峰央邁勇海拔5958米,東峰夏朗多吉海拔5958米,三座雪山峰峰形各異,但都潔白無瑕,一塵不染。山腰茫茫林海,飛泉瀑布於其間,山腳寬谷曲流,鑲嵌著明鏡般的湖泊。
  • 藏傳佛教文物賞析
    西藏 高19釐米  彌勒為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在藏密中常表現為天人裝的菩薩相與著袈裟的佛相兩種。此頭戴五葉冠及鏤雕耳飾,頸掛纓絡,腰束珠飾,嵌各色寶石,裸上身,手結說法印,結跏趺坐,表現了彌勒講經說法進入精妙之境時的神態。
  • 藏傳佛教五大本尊
    密集金剛是藏傳佛教密宗修習觀想的五大本尊之一,梵語稱為「庫夫雅·薩瑪迦」,藏語稱為「桑堆」。有時也稱為「集密金剛」或「密聚金剛」。因此,在藏傳佛教中,尤其是格魯派教法中非常重視密集金剛之法的觀修。也有說密集金剛是從密宗五方佛中的東方阿悶佛化身演變而來的,在藏傳佛教格魯派教法中,據說密集金剛也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守護神。主尊身藍色,象徵佛教最高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