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食記「海蠣餅」來自阿嬤阿公的熱情

2020-12-12 食味藝聞志

廈門說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盛大的料理,也沒有酒逢肉宴上的高端菜色。但是在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完美交融的這座小城,成為了搭載無數特色小吃的沃土。其中就有一種極具城市特色的小吃「,海蠣餅」。

海蠣餅

可以說「海蠣餅」是來自廈門阿婆阿公的熱情。不管是外來的遊客,還是本地的熟客,只要來到製作海蠣餅的小攤兒前,總是一臉的笑意盈盈,面對著給我們熱情煎制海蠣餅的阿嬤阿公,這種親切感就足夠動人。

阿嬤阿公

我們說回海蠣餅,作為一道網紅美食,我認為它是和廈門一起出道的。廈門紅起來的時候,也是海蠣餅水漲船高的時候,因為它的普通,在看到它的第一眼,賣相醜陋,餅包鼓脹,我的食慾對它根本就提不起半點興趣。

海蠣餅

但是後來有一天阿嬤的一句話讓它洗脫了我對它的偏見。「小夥子來嘗嘗阿嬤的餅,喜歡可以買點回去當早餐吶」。本想婉言拒絕的,但是阿嬤的親熱與親切是那樣的無法抗拒,幾塊錢的小食,我心想嘗嘗看也可以,反正正在餓頭上。

八市的遊客們

結果是一發不可收拾,在你咀嚼的時候,那種清脆感好像不用牙齒就能完全地奉獻給你的味蕾。脆生生炸過的表皮包裹著裡面廈門特有的海鮮味,香味不是它的靈魂,我覺得鮮味才是它的本質,而人情味是它的靈魂。

八市老爺爺

海蠣餅,福建泉州、福州、莆仙及廈門一帶傳統的漢族風味小吃。夾心生海蠣油炸。酥脆香甜,沾蒜泥醬醋,更爽口宜人,色呈金黃,殼酥香,餡鮮美,可單獨當零食吃。因為加了海蠣,所以出鍋的蠣餅鮮香撲鼻、外酥內嫩、油而不膩。

剛炸出來的海蠣餅

海蠣餅在廈門這座小城裡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了的小吃了,當地人大多把蠣餅當作當作早點下粥小菜。外焦內嫩的蠣餅,再叫上一碗鍋邊糊或者花生湯,口口滑軟,百吃不厭。

海蠣餅

關於海蠣餅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傳說清初有一位年青入,繼承父業在鬧市設攤賣早點,他雖然勤勞,但生意清淡,只能餬口,不能成親。他朝思暮想如何才能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成家立業。

有顏色的海蠣餅

一天晚上,他夢見一位白髮老人他急忙問到:「好運向何處求?」老人不理,飄然而去,這時只見天上月白雲清清,星光閃閃,他看得出神,接著月亮下沉,黃色的太陽,從東邊升起,霞光萬道,醒來卻是一場夢。

哎呦不錯哦

恍然間他從夢中悟出了奧妙,就用米豆為原料磨成漿,把似蠣餅放在油中炸。餅在油中翻滾,似在彩雲之間。

金黃色澤

蠣餅熟時呈金黃,好比金黃色太陽,開市之時,顧客嘗了拍手叫好。於是生意興隆,發家致富。後人爭相仿效,一直流傳至今。

可愛的海蠣餅

作為引進的閩南小吃,廈門其實真的算不上正宗。應該確切的說很多東西在廈門都很難吃到正宗,畢竟是一座旅遊小城。

新鮮出爐

麥肯德,漢堡王什麼的才應該符合這座城市快節奏,人口流動的市場。但是,在廈門人獨特的熱情與親切之下,這裡的一切都明媚可愛。

海蠣餅打卡

即便不是最正宗的美食,但是很確定的可以說,是可以給我們有遊客們的帶來幸福與幸運的美食。

而且偷偷告訴你們,廈門的阿嬤阿公真的是能在不經意間給你溫暖的幸運之神。不論好吃與否,阿嬤阿公親手做給你的海蠣餅,你們一定要嘗嘗啊。

相關焦點

  • Lulu唱出阿公阿嬤的雋永戀情〈上美麗的情歌〉今首播MV
    Yes娛樂9月29日訊在製作個人全新專輯《29》時,Lulu黃路梓茵就希望能夠收錄一首臺語歌,因為她一直都很喜歡唱臺語歌,小時後,當裡長的阿公辦社區裡民大會時,Lulu都會上臺唱臺語歌,上大學的時候也在臺語電臺打工,每天都在聽臺語老歌;所以才接了跟蕭煌奇老師共同主持的臺語歌唱節目;定下唱臺語歌的方向之後,也立刻鎖定主題是關於阿公阿嬤的愛情
  • 潮汕老物件之:阿公阿嬤遺留的油紙傘
    這是我阿公阿嬤用過的油紙傘。睹物思人, 我那年近期頤的阿嬤看到這油紙傘,就想起了曾經和我阿公生活的日子。阿公曾撐著它送阿嬤往返娘家,阿嬤曾撐著它和阿公上圩購物,他們曾一起撐著它遊山玩水……阿公業已作古多年,這把殘舊的油紙傘卻一直留在阿嬤的身邊,她把油紙傘視如珍寶,不肯丟棄,還用一口純正的潮汕話對我說:「紫條油紙雨遮,是我甲恁阿公尚珍惜個,著好好保存!」(這把油紙傘,是我和你爺爺最珍惜的,要好好保存!)。
  • 廈門「最不簡單」的路,穿山越海還繞過這座城,阿公阿嬤都來打卡
    當夜幕降臨,整個廈門不同色彩的燈光亮起來,無疑是廈門夜晚最美的點綴,那麼通過名字我們也可看出來建造這樣一個步道的原因,就是為人們提供充滿休閒、健康養生的遊玩去處。螺旋口無疑是攀登最佳的入口點,隨著不斷向上行走,便可俯瞰整個廈門。無論身處於哪個位置,腳下的地方絕對是流光溢彩,仿佛身處於一片花海,適合任何年齡的人進行遊玩。健康步道路程很長,有23公裡。由於考慮到了夜間行動,所以更加注重這裡的燈光問題,還要讓人們有一種黑夜的享受。
  • 賣彩券被偷,阿公懊悔「捶爆自己」
    有一對阿公、阿嬤在花園夜市賣彩券,結果被小偷盯上,損失好幾張500元的彩券。而阿公懊悔地捶打自己的頭,怪自己和阿嬤沒有檢查。一旁女子看到後,忍不住眼眶泛淚,希望網友們有經過可以幫幫阿公、阿嬤。『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安慰他們!』
  • 磁灶「紅馬甲」:進村入戶教阿公阿嬤使用「健康碼」
    目前,服務隊有來自磁灶、內坑、安海等地的會員300多人。值得一提的是,隊員中,安家在磁灶的「新晉江人」佔到近三分之一。  隊長吳永遠介紹,當前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市上下正大力開展「八閩健康碼」運用推廣,大家響應政府號召,決定將此當作近階段一項重點志願服務項目,全力協助各級政府、村(社區)將這項工作做好。
  • 阿公阿嬤都認可的古早味!
    阿公阿嬤都認可的古早味!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廈門鏡子小姐,ID:xiamen71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SPRING勞春先森MADE IN XIAMEN老店更名是出於一些無奈
  • 周一薦 這家店號稱福州早餐屆的愛馬仕,除了海蠣餅還有蝦酥鍋邊呢!
    但當然不是再找個菜市場賣海蠣餅啦,這家脫胎於童年記憶的【塘墘食記】上周就熱熱鬧鬧的王莊世歐廣場開業了,糖貓第一時間就跑去吃啦!塘墘食記店址:晉安區世歐廣場南區1F(4號門旁)電話:0591-87726157做記者這些年,糖貓採訪了很多餐飲商家,不少老闆都說,開店最重要的是要考量成本。
  • 廈門還有第一到第九菜市場!
    如今,這裡作為溪岸路花鳥市場更為人所知: 每到年節時,便是叔叔阿姨和阿公阿嬤爭相採買蘭花、富貴竹的地方;花市裡還藏著一家麵包房咖樂禧,每天定時都會飄出烘烤後的麥香味
  • 阿嬤主持建這棟厝 一輩子守住這個家 老房見證了女主人一生情
    蘇培霞說,這棟房子建於1951年,是丈夫李錦團的阿公(閩南語:爺爺)李昭葷出資,阿嬤(閩南語:奶奶)楊常娥主持建設的。  老房共有兩層,從外觀上看依然保存非常完好,通體閩南紅。一樓是閩南傳統式樣,大木門、楹聯、圓形石柱;二樓則豐富許多。窗戶和柱子頗有哥德式和巴洛特式的結合體。屋頂上方的牌匾中間有四個已經脫落的大字,仔細看還可以發現是「自力更生」。
  • 「 螺情阿嬤的御廚房 」:來自臺灣雲林西螺的中藥滷味專家
    來自臺灣勤儉刻苦的阿珠阿嬤,從七歲就開始跟著老奶奶學習煮飯,個性開朗的他把研究料理當成生活中最大的樂趣。100%純正臺灣味,阿嬤五十年的經驗以及對料理的堅持,就是要把最純正美味的臺灣美食獻給大家因為是家人,所以給你最好的,食材嚴選不馬虎,阿嬤對食材的嚴格控管及標準化的製程,健康.美食.安心是阿嬤的堅持
  • 《勞熱》三部曲|(一)《粿•阿嬤》:「從21歲到71歲,我做粿做了五十年」
    畢業作品《勞熱》三部曲第一部短片動畫效果  by冠軍團隊阿嬤名叫林楚卿,來自隔壁村下隴村,她21
  • 阿嬤的死亡|黑閘子
    最經典的橋段就是講爸媽吵架,爸爸會把媽媽所有的衣服淋上火水,點一把火全燒光。這個橋段我聽了沒有一百遍也有八十遍。但是她從來不提及媽媽的死。「我媽媽到底怎麼死的?她死的時候真的死了嗎?有沒有讓醫生來做過檢查?小姨跟我說過是爸爸害死了媽媽,故意不救她的。」她呆立住,手中的水還在滴落,動作卻停在那兒。緩緩的站起身,一臉沉重和嚴肅的看著我。拉著我的手到客廳的沙發坐下。
  • 觀眾超熱情,補給有烤乳豬、仙草茶、米苔目、黑糖糕…
    組委會想到了,他們在田中招募了4000人的加油團,除此還有村裡民們自己組成的加油團,散布在賽道上各個角落,幾乎是沒有冷場,讓田中馬拉松賽道上處處充滿了熱情,讓你都不好意思停下腳步~除了官派補給站和加油隊,賽道上還有很多很多很多自發性的加油團體,樓頂招樓下,厝邊招隔壁;阿母招阿爸,阿公招阿嬤;朋友招親戚,大人帶小孩,在賽旁列隊與選手擊掌互動,舉著標語為選手加油打氣,提供私人的補給等,帶著宮廟帽子的阿公,
  • 73歲廈門阿嬤走紅網絡!穿旗袍、走西藏、騎哈雷,美麗的人生從來與年齡無關...
    阿嬤不僅克服了高海拔等高原反應還對著鏡頭一臉滿足笑容這位酷到沒朋友的阿嬤究竟是誰呢?她就是出生在福建、如今隨子女定居在廈門的黃炎貞黃阿嬤。這位廈門阿嬤出生在上個世紀40年代,80年代青藏鐵路的開通,讓阿嬤一直夢想著去領略西藏的美,然而成年之後為子女操勞為生計輾轉大半生,直到現在退休,才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光景,她愈發清楚地感受到,那個30年前的夢想從沒停止在心中叫囂!
  • 廈門食記「同安封肉」
    來廈門是我讀大學的時候,時至今日已經有五個年頭。在學校的時候感覺吃什麼都新鮮,也並不覺得廈門小。可當我將所有廈門的美食吃遍的時候,忽而由衷的是心生慨嘆,廈門的確不大,但是廈門的「食味」卻成了當地人最大的驕傲。
  • 【留住鄉愁】海蠣餅蠣仔煎傻傻分不清
    海蠣餅是福建人從小到大百吃不膩的美味,海蠣大名牡蠣,又名蠣黃或蠔(蠔)、蚵,屬貝類動物,純雄無雌,故得狀名(牡即公的意思)。海蠣餅蠣仔煎傻傻分不清海蠣餅是泉港南埔人的叫法,泉港有些地方也稱為浮果,有時候戲稱為「泉港麥當勞」,但泉港人都知道是同一種的小吃,但是到了泉州的其他地區,叫「海蠣餅」就沒人知道是什麼東西了,一般都稱它為「蠣仔煎」。
  • (中英日文版)第十三屆阿公阿嬤節「陳小旺九式太極拳」養生版
    Chen Tai Chi head master Chen Xiaowang我們在第一期已經向大家介紹過陳氏太極掌門人陳小旺大師,為第十三屆阿公阿嬤節發聲
  • 廈門人愛吃什麼餅?豬腰餅椰子餅,帶你走進老廈門的餅餅世界!
    廈門餡餅廈門餡餅是福建廈門市一種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漢族傳統名點,屬於閩菜系。料精工細,系選用優質麵粉、豬油、上等綠豆製成。廈門餡餅分兩種。廈門餡餅好在料精工細,餅皮香酥油潤,餅餡冰涼清甜。產品外觀小巧玲瓏,色澤金黃,皮酥味香,餡甜而適口,令人有冰涼爽喉之感,食而不膩。
  • 韓國瑜訪桃園支持者爆滿,廟方主委驚:20年來最熱情的一次
    高雄市長韓國瑜獲參選2020的起手式走訪桃園拜廟,桃園2大信仰中心景福宮、慈護宮今天如預期湧入大批支持者,有阿公阿嬤一早7點多就來卡位等韓,2處都湧入數百人
  • 回家,就是最好的禮物——臺灣青年吳贊軒尋根記
    弄清從何處來,才會明白向何處去  回家,就是最好的禮物  ——臺灣青年吳贊軒尋根記於是,他回家便央求阿公(閩南話:祖父)吳翔鵬來「講古」。他記得,那天阿公從床頭櫃裡鄭重地拿出一本泛黃的厚厚的線裝冊子,裡面阿公還工工整整地寫有考據和更正。「當時的一個反應是,哇,這上面的字好漂亮。」原來,這就是記載了吳氏家族200多年變遷的珍貴族譜。  阿公說,吳家遷徙來臺後,主要經營船頭行商,做來往大陸的貿易,祖上累積了不少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