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百字碑》張三丰註解

2021-03-01 崑崙道教


《呂祖百字碑》,唐末呂洞賓撰,又稱《百字碑》,為五言20句詩歌,只有100個宇。內容簡明深刻,講述了內丹修煉的整個過程、內景、效驗等。


呂 祖 百 字 碑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附:呂仙翁百字碑

本性好清靜,保養心猿定。酒不何曾飲,色慾己罷盡。

財又我不貪,氣又我不競。見者如不見,聽者如不聽。

莫管他人非,只尋自己病。官中不系名,私下憑信行。

遇有不輕狂,如無守本分。不在人殼中,免卻心頭悶。

和光且同塵,但把俗情混。因甚不爭名,曾共高人論。


《百字碑》註解 
明.張三丰 

養氣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須養氣;養氣之法,在乎忘言守一。忘言則氣不散;守一則神不出。訣曰,」絨舌靜、抱神定。」 

降心為不為。 

凡人之心,動蕩不已。修行人,心欲入靜,貴乎制伏兩眼。眼者心之門戶,須要垂簾塞兌。一切事體,以心為劍。想世事無益於我,火烈頓除,莫去貪著。訣云:「以眼視鼻,以鼻視臍,上下相顧,心息相依,著意玄關,便可降伏思慮。」 

動靜知宗祖, 

動靜者,一陰一陽也。宗祖者,生身之處也。修行人,當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牝也。一身上下,乾坤八封五行四象聚會之處,乃天地未判之先,一點靈光而成,即太極也。心之下,腎之上,仿佛之內,念頭無息,所起之處,即是宗祖。所謂動靜者,調和真氣,安理真元也。蓋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闔戶之謂坤,闢戶之謂乾,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一闔一闢,一動一靜,貫乎心意不動,任其真息往來,綿綿若存。調息至無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無事更尋誰? 

若能養氣忘言守,降伏身心,神歸氣穴,意注規中,混融一氣。如雞抱卵,如龍養珠,念茲在茲,須臾不離。日久工深,自然現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點化元神,靈明莫測.即此是也。 

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應事易淤昏迷,故接物不可迷於塵事。若不應接,則空寂虛無。須要來則應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靜,元神凝結。訣曰:「著意頭頭錯,無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樂,愛惡欲憎,變態無常;但有觸動。便生妄想,難以靜性。必要有真微忿則火降;真寡慾則火升。身不動名曰煉精,煉精則虎嘯,元神凝固;心不動名曰鍊氣,鍊氣則龍吟,元氣存守;念不動名曰煉神,煉神則二氣交。三元混,元氣自回矣。三元者精氣神也,二氣者陰陽也。修行人應物不迷,則元神自歸,本性自住矣。性住則身中先天之氣自回,復命歸根.有何難哉?訣曰:陽光返照,一心中存。內想不出,外想不入。」 

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 

修行人,性不迷塵事.則氣自回。將見二氣升降於中宮.陰陽配合於丹鼎。忽覺腎中一縷熱氣,上衝心府,情來歸性,如夫婦配合,如痴如醉;二氣氤氳。結成丹質,而氣穴中水火相交,循環不已,則神馭氣.氣留形,不必雜本自長生,訣曰:「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直至丹田氣滿,結成刀圭也。 

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工夫到此,神不外馳,氣不外洩.神歸氣穴,坎離已交,愈加猛烈精進。致虛之極,守甘之篤,身靜於香冥之中,心澄於無何有之鄉,則真息自住,百脈自停.日月停景.璇璣不行。太極靜而生動,陽產於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點靈光,如黍米之大,即藥生消息也。赫然光透,兩腎如湯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風之吼,腹內如震雷之聲,即復卦天根現也。天根現.即固心王,以神助之,則其氣如火,逼金上行,穿過尾閭,輕輕送,默默舉:一團和氣,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踴躍,即天風炁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極動而生陰,化成神水甘露。內有黍米之珠,落淤黃庭之中,點我離中靈汞,結成聖相之體.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煉之,丹自結矣。 

白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 

到此地位,藥即得矣。二氣結刀圭,關竅開通;火降水升,一氣周流。從太極中動天根,過玄谷關,升二十四椎骨節,至天谷關。月窟陰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樓,無休無息,名曰甘露灑須彌。訣曰:「甘露滿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結元氣以養之。」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養氣到此,骨節已開,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來不息,時時吞咽,謂之長生酒。訣曰:「流珠濃養靈根性,修行之人知不?」 

坐聽無弦曲,明通造化機。 

工夫到此,耳聽仙樂之音,又有鐘鼓之韻。五氣朝元,三花聚頂,如晚鴉來栖之狀。心田開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經書。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來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視萬裡,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實有也。吾行實到此際,若有虛言以誤後學,天必誅之。遇之不行,罪過天譴。非與師遇,此事難知。 

都來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養氣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呂祖真正口訣。工夫無半點虛偽,乃修行上天之階梯。得悟此訣與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洩,勿示匪人,以迫天譴。珍重奉行,克登天闕。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崑崙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張三丰註解《呂祖百字碑》
    ‍《呂祖百字碑》,唐末呂洞賓撰,又稱《百字碑》,為五言20句詩歌,只有100個字。內容簡明深刻,講述了內丹修煉的整個過程、內景、效驗等。命功百字歌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動靜知宗祖,無事更尋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氣自回。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
  • 養生修真丨《呂祖「養命」百字碑》命功淺說
    《呂祖百字碑》一共有兩首,每首二十句,一百個字,又名《百字銘》,相傳是呂祖所著。呂祖一般認為是唐末宋初人,但目前現存能看到的、最早的《呂祖百字碑》是元朝時期的碑刻文獻,就在山西芮城的永樂宮裡。永樂宮後面的「呂仙祠」裡現存兩塊篆字碑額和碑陽的首行題名都是「呂仙翁百字碑」的漢白玉碑石。這兩塊碑的碑首都是龜趺螭首,從螭首的雕刻風格來說,螭龍的形狀、樣式都是典型的元代石雕雕刻風格。
  • 兩位高道解讀《呂祖百字碑》
    農曆四月十四為純陽祖師——呂祖聖誕日。呂祖,原名呂喦(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世傳「八仙」之一。
  • 呂祖《百字銘》全文及註解
    名喦("喦」或作「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河東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樂鎮)人,現在山西運城市芮城有元代丘處機奉皇帝御旨興建的永樂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又名大純陽萬壽宮 。    呂洞賓是道教中的大宗師。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陽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張紫陽真人)、東派(陸潛虛)、西派(李涵虛),還有隱於民間的道門教外別傳,皆自謂源於呂祖。
  • 庚子年 農曆四月十四 恭賀呂祖聖誕:
    ,呂祖,原名呂喦(喦或作巖、巖),字洞賓,一名嵓客,一雲初紹先,道號純陽子,又自稱回道人,後世稱為回仙。末書一「呂」字。這就是呂祖在黃鶴磯頭留下的聖跡。(此後,呂祖題詩的石照亭也改名為呂仙亭。一說呂祖曾在黃鶴磯頭賣桃面留聖跡。)大抵呂祖隱顯非常,所留聖跡也不限於一時一事。呂祖《前八品仙經·保精固命品》記述,呂祖在下降人間之先,已歷劫修行。天寶元年正月九日登鬱羅虛梵天宮,即元始天尊玉虛宮,侍於元始天尊之前,與十極真人一起聽天尊演說《大周天伏火靈砂丹訣》,即指此事。
  • 農曆四月十四為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即呂祖神誕
    農曆四月十四為"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即呂祖神誕,呂祖,原名呂喦(喦或作巖、巖),字洞賓,一名嵓客,一雲初紹先,道號純陽子,又自稱回道人,後世稱為回仙。少聰敏,日誦萬言。唐河中府永樂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另外,又有唐宗室、江西人、京兆(長安)人等說法。
  • 太清大赤天宮太上真傳混元正宗呂祖天仙法脈大江西派
    「大江」是呂祖一派的別稱,李涵虛在其編纂的《呂祖全書·純陽先生詩集》中指出,呂祖所開創的道派名「大江派」。 「先生大海也,而以江自喻,弟子溝渠也,不敢以沱自居,然沱乃大江一派耳。雖非沱而竊願為沱,遇灌則分,逢瀘則合,而今而後,皈依先生者,即稱為『大江派』也可」。所以皈依呂祖者,即屬「大江派」。
  • 張三丰留下龍形大草,只要掌握「六個字」 秘籍,武功更上一層樓
    張三丰是我國歷史中的一代宗師,名揚天下的太極拳,便是由他所創。可是您也許並不知道,張三丰還曾是書法大師,他留下的一幅作品,居然還蘊含著武功秘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張三丰之所以名氣斐然,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金庸老先生的描寫。眾所周知,金庸先生作品《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是全書中成就最高的宗師,不僅武功精湛,而且還懂得教化世人,完美地展現了一代宗師的氣質與高度。張三丰的出現,並非是金庸老先生的杜撰,真正的歷史中就有張三丰其人。
  • 《純陽呂公百字碑》
    ▲八仙宮孚佑帝君專祠(呂祖殿)《純陽呂公百字碑》為明代道士陸西星於隆慶五年(1571年)五月十一日為釋《呂祖百字銘》所作。前人這樣評價《呂祖百字銘》:「此《百字篇》,僅二十句。▲八仙宮孚佑帝君專祠(呂祖殿)純陽呂祖像  純陽呂公《百字碑》淮海參學弟子陸西星 謹測#西星
  • 農曆四月十四,恭賀純陽祖師呂祖聖誕,善信禮拜經懺持誦寶誥,有求必應!
    末書一「呂」字。這就是呂祖在黃鶴磯頭留下的聖跡。(此後,呂祖題詩的石照亭也改名為呂仙亭。一說呂祖曾在黃鶴磯頭賣桃面留聖跡。)大抵呂祖隱顯非常,所留聖跡也不限於一時一事。呂祖《前八品仙經·保精固命品》記述,呂祖在下降人間之先,已歷劫修行。天寶元年正月九日登鬱羅虛梵天宮,即元始天尊玉虛宮,侍於元始天尊之前,與十極真人一起聽天尊演說《大周天伏火靈砂丹訣》,即指此事。
  • 九月十五望日,恭誦《呂祖寶誥》
    姓呂,名巖,字洞賓,號純陽子,唐蒲州永樂縣人(今蒲板縣永樂鎮),祖呂謂,禮部侍郎;父呂讓,海州刺史。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生。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時年六十四歲,還長安,至酒肆初遇鍾離祖師,被以「黃粱夢」感化,又以生、死、財、色十試,心無所動,於是授以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遂發願潛心修道,度盡天下眾生。初居終南山,又受鍾離祖師上真秘訣,修煉成道。
  • 張三丰一生最強對手,武功卓絕消失三十年,傳人把張三丰嚇哭
    那麼張三丰最厲害的對手究竟是誰呢?難道是明教教主陽頂天?錯,他真正的對手是一個從未出場的人物,一切都要從張三丰百歲壽宴說起。金庸小說的主題是「缺憾」二字,所以蕭峰得不到阿朱、段譽得不到王語嫣、虛竹當不了和尚、楊過斷了手、小龍女失了貞潔、張無忌無法迎娶四位美女、令狐衝得不到嶽靈珊。
  • 動漫《一人之下》,王也口中羽化成仙的「呂祖」是何許人也
    在羅天大醮上,「一貧如洗」王也在與諸葛青的對抗中,明確提到異人界羽化成仙的人物——三豐真人與呂祖。三豐真人為大家所熟知,武當的創教祖師,自創太極系列拳法、劍法等,是名副其實的一代宗師。他所留下的武當,是道教全真道最為完整的傳承之一,這樣的張三丰配得上一個羽化成仙的位置!
  • 金庸筆下的張三丰到底活了多少歲?
    而張三丰不僅徒子徒孫眾多,而且還活生生熬垮了南宋和遠超,而自己看起來永遠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張三丰具體活了多少歲呢?在金庸一部叫做《俠客行》的小說中,有一位創立了絕世武功的高人,可能就是其中的重要線索。在《倚天屠龍記》中,俞岱巖出場時的時間事1336年,也是元朝的至元二年,當時他正著急回家給自己師傅張三丰過九十大壽。
  • 百字明咒簡介全文及注音
    《百字明》為用於消除罪障、懺悔、補闕的咒語,被稱為「一切懺悔之王。」本篇節錄自陳健民上師英文著作《紅白觀音儀軌陳氏註解》,對《百字明》逐句註解甚詳,可作為念誦引咒並須認識其意義者的研究參考。 又據說《百字明》可用以補足任何儀軌之任何欠缺。  四、知卓麥把哇  [註解]請堅定我的空性。這顯然地指出應堅定地住於空性,所有觀想有如層層樓房築基於空性之磐石上。  五、蘇埵喀約麥把哇  [註解]請賜我瑜伽之受用。此與三灌之金剛愛有關,亦即紅觀音之密修。然而白觀音之空悲雙運亦屬一種瑜伽之受用。
  • 舊拓「舉孝廉等字殘碑」及考證結果——「舉孝廉等字殘碑」原系「張壽殘碑」之一部份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城武知縣林紹龍訪得,在碑座處嵌木刻跋,並移置孔廟縣學。宋洪適《隸釋》錄碑全文,額凡五百四十二字,另闕十四字。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所載全文相合。碑主張壽,據碑文所述:「字仲吾,通經學,曾舉孝廉,除郎中、給事謁者,遷竹邑侯相;罷,複為從事,闢司徒府。年八十,建寧元年五月卒。」以其字仲吾,故此碑又名《張仲吾碑》。
  • 《呂祖百字碑》隱藏丹道修煉秘密(收藏)
    《百字碑》為五言詩,二十句,共一百字,把修煉盡性至命的內丹功從築基、煉己到金液還丹自始至終的過程盡述無遺。煉內丹功主要養先天真一之氣,不是鼻孔出入之氣,而是未生天地之先、無邊無涯的源氣。《周易》中稱為無極之氣。此氣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本源之氣,是我們人類真正的宗祖。怎樣養這個本源氣呢?
  • 歲次庚子四月十四,慶賀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呂祖聖誕
    呂祖寶誥註解呂祖寶誥⑴至心皈命禮。玉清內相⑵,金闕選仙⑶。化身為三教之師⑷,掌法判五雷之令⑸。黃粱夢覺,忘世上之功名⑹;寶劍光輝,掃人間之妖怪⑺。四生六道,有感必孚⑻;三界十方,無求不應⑼;黃鵠溪頭留聖跡⑽,玉清殿內煉丹砂⑾。存芝象於丹崖⑿,顯仙蹤於玄洞⒀。闡法門之香火,為後嗣之梯航⒁。大聖大慈,大仁大孝⒂。開山啟教,靈應祖師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