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一封信,一段往事,關於夢想、愛情、親情和贖罪

2020-12-23 梁良公子影評

文:沐沐

《追風箏的人》改編於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同名暢銷小說,獲第65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外語片提名,豆瓣評分有8.9分。

影片講述了發生在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哈桑身上的故事。因為有著夢魘的經歷,阿米爾移民美國,他有著深深罪惡感,想找回那個善良純真的自我,他能找回嗎?我們來看故事。

影片的開頭長大的阿米爾接到了來自父親好友阿辛汗的來信,讓他回到阿富汗並告訴他 「那裡有使你通往好人的路。」這句話是整個影片的基調和心靈救贖的主旨。

以前我是因為電影情節的大起大落而去喜歡一部電影,但這部電影吸引我的地方卻是細膩的心理描寫,電影雖然是阿米爾對哈桑的彌補與自我救贖之路,但在這條道路上也體現出很多人性的陰暗之面。

在當時的阿富汗社會,還是具有很強種族等級制度的意識,阿米爾是優良血統的普什圖人,但哈桑是低賤的哈扎拉人。阿米爾與哈桑種族之間地位的差異與主僕關係讓他們情感天平一開始就是傾斜的,阿米爾一開始就沒把哈桑當朋友,但哈桑對阿米爾的感情卻如同親兄弟一般。

哈桑是一個勇敢無私但很傻的孩子,他忠於阿米爾,風箏比賽時,為了將象徵著勝利的風箏拿回來送給阿米爾,他被阿塞弗等人劫持。

如果把風箏交出來,哈桑就可以平安無事回家,但是,哈桑卻很固執的寧可被打也不從,最終還被阿塞弗侵犯。當哈桑滿身是土,下半身流血的從小巷走出來的時候,還只是淡淡地告訴阿米爾什麼都沒有發生……

阿米爾知道哈桑所受的苦,但是他沒有勇氣站出來救哈桑,看小說時,這一段的描寫深深震撼著我……

另外,阿米爾的母親是因為生他而死的,父親一直深愛他的母親。

還是孩子的阿米爾在成長過程中陷入了一種愧疚,覺得父親的內心一直在怪罪自己,因此他異常渴望得到父親的承認。他想在父親心裡營造出一個優秀自己,但現實中有一些事情是會讓父親失望,他開始利用自己優越的地位去掩蓋錯誤推卸責任。而哈桑的勇敢得到父親的賞識,阿米爾氣爸爸為什麼總是偏袒哈桑,但這也開始使得阿米爾嫉妒哈桑。

人的嫉妒會讓自己忽略自己擁有的優越資源,而過多的關注自己沒有的資源。

就連在和父親逃亡時,看到父親被士兵拿槍指著頭時,他擔心父親但也擔心失去父親後自己的生活。這都是人的自私自利的體現,人過多的關注自身,關注自己獲得與維護現在所有,而忘卻別人對自己的付出。

當知道哈桑與阿米爾其實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的時候,我震驚了。也慢慢能理解父親偏愛哈桑,其實是對他有太多愧疚。

一封信裡承載著沉甸甸的情感,一封信,一段往事,關於夢想、愛情、親情、贖罪。

當看到哈桑留給阿米爾的信的時候,我眼淚情不自禁地就掉下來,內心受到觸動,很不是滋味。

信的內容是這樣的,阿米爾少爺:「我向您獻上最深的致意,我跟妻兒祈禱您收到這封信時身體健康,享受著真主恩寵的光芒。我希望有一天收到您的來信,讀到您在美國的生活,我試著學英文,不過學起來很彆扭,但有一天一定會學會。少爺,我想念您的故事。附上我跟兒子索拉博的照片,他是個好孩子,拉希姆汗讓我教他讀書寫字,他長大後就不會像他爸一樣蠢,而且他已經會用您給我的彈弓了,但是我替他感到害怕阿米爾少爺,我們小時候的阿富汗消失了,這片土地上再沒有善良,到處都是殺戮,沒完沒了的殺戮。

我夢想有一天真主能指引我們過上好日子,夢想我的兒子能成為一個好人,一個自由的人,一個重要的人。我夢想鮮花重新綻放在喀布爾的大街小巷,酒館茶樓響起動聽的音樂,風箏再次飛上藍天。我夢想有一天您能回到喀布爾,回到小時候我們一起玩的地方,若您回來,您會發現您忠誠的朋友在此等候,願真主永遠與你同在。」

這封信是哈桑對理想的渴望,對自由的追求,他想回到小時候的阿富汗,戰亂給他的家園造成了很大的摧殘,但哈桑仍然回到阿米爾的家守著,塔利班覬覦阿米爾在喀布爾的大房子,強行而入,哈桑奮起抗議。

於是塔利班分子將哈桑拉到了街上。一個穿著人字形背心的男人用俄制步槍的槍口抵住哈桑的腦後,槍聲在阿米爾房子那條街道上迴蕩,「哈桑撲倒在柏油路上,他那不求回報的忠貞生命,像他以前經常追逐的斷線風箏那樣,從他身上飄走。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追風箏的人》裡的經典名句。

一開始我以為是寫愛情的,直到看了這部電影,我才知道這是對友情的愛,但是更深層次是有兄弟情和自我救贖。哈桑清楚自己與少爺的差距,地位階層的不同,但他還是將阿米爾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並相信對方也是如此。對於哈桑而言,阿米爾是他「寧願吃泥土也不願意欺騙的人」,是喝著同一個奶媽的奶水長大的「兄弟」!

為了幫助阿米爾追最後的藍風箏,哈桑說出了:「為你,千千萬萬遍」!但阿米爾弄丟了那個給他寫信為他千千萬萬遍追風箏的人。

阿米爾以為遠離了故土,遠離了是非,良心就會好過;以為遠離了哈桑,遠離了他們之間的友情,就可以開始新的生活。但其實以為忘記了的,不在意的,也終究會順著記憶的藤蔓攀爬而上;長大後也終究學會要勇敢地面對過去,勇敢的去彌補自己曾經犯下的錯。

所以後來阿米爾少爺自我救贖,他長大後,卻娶了一個非處女,為什麼?他不嫌棄她的名聲,是因為他沒辦法原諒自己,對哈桑被壞人X侵時,居然不上去阻止。而且阿米爾少爺拼了命也要去拯救哈桑的孩子索拉博,這也是對自我的救贖。

可是晚了,一切都晚了,那個曾經視你如生命的哈桑已不在,消失於戰火之中,那裡承載了哈桑一切關於阿米爾的記憶,那裡承載了哈桑一切關於阿米爾的忠誠。

寫在故事最後的最後,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阿米爾,懦弱,想要彌補過去對愛人的虧欠;又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桑,為著自己想要付出的人或事真誠的奉獻。

關了電視,閉上眼。思緒還在跟著阿米爾追風箏,耳邊卻迴蕩著最初哈桑對阿米爾說的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聲音愉悅而堅定。

相關焦點

  • 《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心中的風箏
    哈桑一生都在堅守著自己的內心,追著屬於他自己的風箏,相信著世間的美好,保持著勇敢、善良。阿米爾追的風箏是父愛,是救贖我要班師回朝,像一個英雄,用鮮血淋漓的手捧著戰利品。我要萬頭攢動,萬眾矚目,羅斯坦和索拉博彼此打量,此時無聲勝有聲。
  • 《追風箏的人》: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隨屬於自己的命運
    面對曾經的錯誤的時候,心靈上的愧疚和折磨已經使他在贖罪道路上跨出了一大半,而實質性的贖罪行為(回國救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更是作出了極大的彌補。所以阿米爾已從自私懦弱的小孩子蛻變成正直勇敢的能夠擔當的男人。讀完這本書印象最深的還是哈桑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 《追風箏的人》: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一輩子愛的承諾。《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於2003年出版,連續兩年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在美國銷量超過700萬冊,全球銷量超過2000萬冊,已經被翻譯成42種語言。
  • 周杰倫唱「最後的戰役」時,胡塞尼寫下了《追風箏的人》
    此時的阿米爾已經把思緒拉到了1963年的那個夏天,他和索拉博的父親——僕人哈桑,在塵土飛揚的土地上盡情的奔跑著,他們追逐著風箏,追逐著夢想。(嘲笑的聲音在風中不斷被練習,這樹林間充滿了敵意,部隊棄守陣地你堅持要我也離去 我怎麼能放棄 )1973年的秋天,大街上傳來此起彼伏的吶喊聲,街頭小販在竊竊私語,沒畢業的學生高舉條幅放蕩的嘲笑著。氣氛中瀰漫著深深的暴力。
  • 《贖罪》:一段二戰中的悽美愛情故事
    《贖罪》電影《贖罪》是一部由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以二戰作為電影背景的劇情電影,影片中講述了一段二戰中的悽美愛情故事。一個午後羅比和西西莉亞在咖啡館相遇,西西莉亞成為了一名戰地護士,多年未見兩人對彼此的愛意並未消減,羅比情緒有些低落,西西莉亞主動握住羅比的手,羅比的心結慢慢被打開。臨別前西西莉亞遞給羅比一張房子的的照片,那是他們共同的盼頭,羅比追著公交車奮力奔跑了一段後目送西西莉亞離開。
  • 《追風箏的人》:為一臉哈桑式的微笑,千千萬萬遍的自我救贖之路
    #追風箏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因為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獨特的文字力量,戳痛了無數人的心,更是將哈桑對阿米爾的友誼升華到極致,也更是將阿米爾對哈桑的救贖顯得那麼令人感動。簡介:小說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關於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小說不僅表達了對戰爭的控訴、還對阿富汗種族問題和宗教問題有深刻的反映。這部小說在評論界獲得了廣泛好評,但同時也在阿富汗國內引起巨大的爭議。
  • 《追風箏的人》:人生的「救贖」,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輪迴」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美國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暢銷書。全書圍繞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展開,殘忍而又美麗。情同手足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在一場風箏比賽後,哈桑為了保護阿米爾的風箏被人侵犯,而阿米爾選擇了逃跑。由於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於是阿米爾逼走了哈桑,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多年後,中年的阿米爾決定贖罪,再度踏上遠離了二十六年的故鄉,救回當年好友的孩子——索拉博。
  • 《追風箏的人》經典十句話: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缺失的那一角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於2003年出版,連續兩年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小說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關於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追風箏的人》經典十句話:人終其一生,到底在追尋什麼?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懂哈桑的忠誠就理解救贖的意義
    ——《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該書在2002年首次出版,並在2005年獲得全美暢銷書排名第三名的好成績,該書的讀者受眾過以億計。人們都在為書中哈桑那一句發自內心的「為你,千千萬萬遍」而感動。這句話也是本書的精華所在。
  • 強烈推薦一本書《追風箏的人》,看完你絕不後悔
    很多年前偶然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本小說《追風箏的人》。雖然只是粗略地一覽,但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9年末。我網購買了了幾本工具書和這本我一直沒有忘卻的小說。這本小說的作者是出生在阿富汗的美國作家卡勒德.胡賽尼。講述的是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分崩離析的美麗國家阿富汗的故事。
  • 《追風箏的人》 卡勒德·胡賽尼
    今天和你分享的這本書叫《追風箏的人》。在中國,人們一般都是在春暖花開去踏踏青的時候放風箏。然而亞洲中南部的一個國家阿富汗,那裡的人們卻有冬天賽風箏的習俗。怎麼賽風箏?規則很簡單,兩人一組,一人操控風箏,一人持線,並要用自己的風箏線割斷其他人的風箏線。因此,阿富汗的風箏線都極為鋒銳,一不小心就會割傷手。
  • 《追風箏的人》: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今天知行君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它的名字叫《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ussein)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講述了一個富家少年和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看這本書的同時,知行君摘抄了一些經典句子,和大家分享。
  • 重讀《追風箏的人》: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最真實的自己
    浩瀚書海中,有這樣一本書,它將人性的自私和懦弱,情感的背叛與自我救贖,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讀過它的朋友,無不淚溼眼眶。這本書就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兼成名作《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首版於2003年6月,至今已經跨越了近20個年頭。
  • 《追風箏的人》:友情走向決裂的背後,是彼此身份地位不對等
    人類的情感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那就是,愛情,友情,和親情。讀過《追風箏的人》,有探討人性,有探討背叛與欺騙,有討論自我救贖。而我,因為對哈桑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記憶猶新,以至於最後為他的結局,為他和少爺阿米爾的最後關係走向決裂,久久都不能釋懷。然而這一切又似乎命中注定一樣,誰也不能改變。
  • 豆瓣評分8.9,《追風箏的人》:已經為你遍體鱗傷,依然義無反顧
    ——《追風箏的人》沒有矯揉造作,沒有無病呻吟,所有的背叛、痛苦、後悔、渴望、贖罪……都流過筆尖,印在紙上,印在讀者的心中。我來了興致,翻開了《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我不知道怎麼形容這個故事,善良,慚愧,自救,安心?真是複雜的讓人不相信這是描寫的現實。讀完這兩個男孩的故事後,我想我缺少的就是這種滄桑,對世界的理解頓時發生了改變。
  • 豆瓣8.9《追風箏的人》:無法彌補的過錯,只能用善良完成救贖
    ——來自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前些天在網上買了本小說《追風箏的人》,到手以後用15個多小時才看完它,書裡面的故事比自己想的還要耐人尋味,生動令人潸然淚下,通過文字描述,自己仿佛能看到那種悲傷的情景。初讀這本書,我深深地被小說情節吸引住,特別看到阿里與哈桑父子倆被阿米爾用計趕出家門的時候,外面還下雨著。
  • 原來怎樣獲得幸福平靜的內心,都藏在《追風箏的人》裡!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追風箏的人》在我們過去的時間裡,總有對不起的人,做得不好的事,我們都可以安慰自己,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次被原諒的機會。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靈魂救贖的故事
    我們|一起品一本書《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電影劇照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美)人物在一年冬天,阿米爾和哈桑參加風箏大會,阿米爾是鬥風箏的能手,而哈桑是追風箏的能手,阿米爾渴望成為第一名,希望能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渴望以此改變他與父親的關係。阿米爾如願的成為了第一名,哈桑在為他追風箏前給他一個微笑,那是阿米爾見到哈桑最後一次微笑。阿米爾知道哈桑追到了風箏,大街小巷的尋找他的身影,終於在小巷子裡發現了哈桑。
  • 以閱讀,見世界丨讀《追風箏的孩子》心得體會
    在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這部小說中,講述了兩個小孩與風箏的故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阿富汗,按照時間順序從主人公的童年時光講到了成年。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家的孩子哈桑情同手足,但是在一次風箏比賽之後,由於阿米爾在哈桑遭遇傷害時沒有為他挺身而出,於是在之後的生活中,阿米爾一直感到自責和痛苦。因此,他狹隘的心逼走了哈桑,以為這樣會好受一點,但最終也難逃心中的噩夢。
  • 《追風箏的人》:知錯之後的每個選擇,都有通往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追風箏的人「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當阿米爾意識到自己年少時對哈桑都做了什麼的時候,終於醒悟了。並且這一次,阿米爾終於勇敢起來了——他踏上了尋找哈桑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