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友情走向決裂的背後,是彼此身份地位不對等

2020-12-12 漫漫三思

人類的情感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那就是,愛情,友情,和親情。讀過《追風箏的人》,有探討人性,有探討背叛與欺騙,有討論自我救贖。而我,因為對哈桑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記憶猶新,以至於最後為他的結局,為他和少爺阿米爾的最後關係走向決裂,久久都不能釋懷。

然而這一切又似乎命中注定一樣,誰也不能改變。因為他們的友情,一個屬於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爺,一個是卑微到任人踩踏的僕人。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阿富汗,在社會等級分明的環境,開始於不平等地位的友情,終究一步一步走向決裂。

1. 建立在不平等地位的友情

這是一個關於兩個男孩友情前景黯淡的故事。在《追風箏的人》一書中,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僕人的兒子哈桑,兩個人在少年時期情同手足,是彼此的玩伴。

忠誠,善良,是在讀完《追風箏的人》,對哈桑最為深刻的印象。在哈桑的眼裡,阿米爾除了是他的主人以外,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可以為阿米爾做任何的事;而在阿米爾立場來看,他對哈桑的感情是複雜的,哈桑是他少年時期的玩伴,大部分的時間他都是和哈桑一起度過;而在他內心深處,對哈桑又有一種道不清、講不明的情緒:嫉妒,憎恨。而這種複雜情緒,又不敢輕易外露。

我腦海中有兩個男孩,其中一個在情感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從,搖擺不定;另外一個單純、忠誠,生性純良正直。我知道這兩個男孩的友誼前景黯淡。兩個人的決裂對他們的生活影響巨大。

作者卡勒德·胡塞尼在前言敘述關於這兩個男孩的形象。阿米爾的出身決定了他的身份地位,與哈桑有著不可逾越的距離。他的爸爸是當地有名富人,有著當地最漂亮、豪華的房子,有僕人伺候,作為富家少爺,阿米爾是普什圖人,是遜尼派穆斯林,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尊貴的身份和地位,是被認可的一族人,他從一出生就擁有僕人哈桑竭盡一生都不可能擁有的一切:身份、地位,社會認可,尊重。

作為僕人兒子的哈桑,身體上有缺陷,還有卑微的出身:哈扎拉人,什葉派穆斯林。這個身份,是低人一等,任由人宰割的。比如,少年時,和少爺阿米爾走去電影院的路上,某個士兵當著他的面,侮辱他的母親,卻沒有反駁;遇見出身富家的惡人阿塞夫,譏諷稱呼哈桑為「塌鼻子」、「苦哈哈」,面對這些侮辱人的詞語,哈桑沒有為自己反抗。反而為了保護他心中的少爺阿米爾,即使恐懼,依然威脅阿塞夫放走他們,甚至稱呼阿塞夫「少爺」。

成年的哈桑,原本已經遠離喀布爾這個對於他來說是噩夢的地方,可是為了保住已經遠走美國的少爺阿米爾的豪宅,又重新回到了這裡,最後又被看不起他身份的人槍殺。而這些人,卻沒有這樣對待阿米爾。

除了外人對待兩個人態度不一樣,在他們兩個人對彼此的定義,也是不一樣的。

住在同一個屋簷下,阿米爾可以住在他爸爸的大房子裡,吃著僕人阿里和他的兒子哈桑準備的食物;反觀哈桑,只能住在簡陋的僕人房間,喝著同樣的母乳長大,在同一個屋頂下,阿米爾喊出的第一句話是「爸爸」,哈桑喊出的名字是「阿米爾」。一個「爸爸」代表著高貴身份和地位,財富;喊出「阿米爾」的哈桑,從出生就開始帶來的奴性,僕人思想徹底深入骨髓。

他們的出身,就決定了社會對他們的不同態度,連帶著他們彼此間的友情,也被有些人所唾棄。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種族差異帶來的歧視,與生俱來的奴性,雙方對彼此關係的態度差異,註定這是一份不長久的友情。

2.脆弱友情走向決裂

哈桑與阿米爾的友情在一場風箏比賽中開始走向決裂。鬥風箏是喀布爾地區傳統,贏得最後的勝利並拿到風箏的人,代表著英雄。阿米爾心心念念想贏得比賽,拿到冠軍,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如他所願,他最後擊敗了所有對手的風箏。

哈桑幫阿米爾追到了風箏,卻因為不願意把風箏給阿塞夫,被阿塞夫和他的黨羽強暴,不同上一次的語言侮辱,這是身體上受到的侵犯和傷害。只要他把風箏讓出來,一切或許都不會發生。又或者,即使哈桑沒有讓出風箏,只要在場的阿米爾挺身而出,結局可能就會不一樣。

悲劇就在於,沒有也許,沒有如果。也在於,一方無悔地付出,而另一方則閉上眼睛,視而不見。

在阿米爾親眼目睹哈桑被人強暴卻沒有挺身而出,繼而又在道德上不斷自我譴責,逃避,自責,對哈桑的情緒發洩,激怒哈桑,設計並指責哈桑是盜竊者,趕走了哈桑和他的父親阿里。哈桑和阿米爾這份脆弱的友情,終究還是走向了決裂。

生而為人,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假如有人用極具侮辱性的言語諷刺我們,侵犯我們的身體,憤怒,反抗,是少不了的。但是,哈桑可以為了主人的一隻風箏可以讓自己受侵犯,可以為了主人的房子放棄生命,可以承受阿米爾的嘲弄,固然性格上有一定的因素。然而,對一個自己尊嚴受到嚴重挑戰,卻不敢挺身而出,甚至還稱呼侮辱他的阿塞夫為「少爺」,只為眼中的主人,除了本身性格因素,還因為在一個社會等級分明的環境裡,已經被牢牢固定在卑微的角色,與生帶來的使他無從反抗。

個人,特別是一個僕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抗擊,這樣無異於以卵擊石。而有能力幫助他逃脫的阿米爾少爺,卻在他被侵犯時,選擇視而不見。

哈桑面對被人欺辱,卻不敢反抗,可以認為是他原本的性格,加上社會環境造成他的屈服;那麼作為富家少爺出身的阿米爾,為何在看見玩伴被欺負,卻沒有勇敢站出來阻止。除了不敢,還有不願意。在阿米爾的固有觀念看來,哈桑是他的僕人,是他可以用來犧牲換取父親的注意。

人的生命會忽然泯滅,而純摯無私的友情卻長遠堅固永在,且無疑能持久延續,能發展擴大。

沈從文對於友情的長久存在,是建立在純真無私的基礎上。反觀哈桑與阿米爾之間的情感,是不對等,是背叛與利用,走向決裂是必然。

3.維持友情長久在於彼此地位平等、人格獨立

與其說哈桑和阿米爾是友情,不如說是哈桑的一廂情願。或者說,他們其實更像是下級對上級的臣服。在阿米爾看來,友情根本就是不存在的,不管是阿米爾還是當時的人,都有這樣固有的觀念,阿富汗是由普什圖人統治的,哈扎拉人不屬於這裡。因為這種天生的不平等,兩個人處在等級的兩端,沒有所謂的長久友情。

我也從來沒有認為我與哈桑是朋友。無論如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朋友。

一個人若是從內心就沒有把對方當成真正的朋友,根深蒂固認為,彼此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怎麼可能在對方陷入困境的時候,為對方勇敢站出來一起面對。所謂的患難見真情,是基於彼此在心裡、在情感上有堅定的聯繫。

友情對於每一個人而言,是一種在社會交際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書中阿米爾和哈桑的友情,僅僅是靠一個人的忠誠和付出,難以維持雙方的情感。從一開始就處於不平等的地位,沒有前途,沒有未來。除了兩個人的性格,還有不平等的社會地位,也是衝擊本就前景黯淡的友情。由此可見,只有處在相同的地位、人格,出於對彼此間的信任,彼此間的忠誠,這種難能可貴的情感才能長久不衰。

為你,千千萬萬遍,是哈桑對阿米爾一生的承諾,是對他自己內心世界裡認定的朋友,主人的忠誠,而朋友不應該分為主僕。不管友情,還是愛情,親情,其實都應該是相應地付出,處在平衡的世界,每一個人的「為你千千萬萬遍」,彼此間的情感才能長久走下去。

「來吧,這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對哈桑的背叛,在多年以後,有人對他說,他能夠找到成為好人的路,能夠彌補少年時犯下的錯誤。但其實我們都知道,就像是一個摔破了的碗,即使粘在一起,依然有看不見的裂痕存在。這也是給我們的一個啟示:與其事後尋找成為好人、彌補過錯,不如在對待朋友時,平等相待。

相關焦點

  • 《追風箏的人》: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心中的風箏
    阿米爾對發生在哈桑身上的事假裝不知情,對哈桑逐漸冷淡,甚至為了逃避內心的罪惡,栽贓陷害哈桑,最終哈桑也如他所願,離開了這個家。哈桑是最無辜的人,卻也是最無力的人。他始終堅信著他與阿米爾之間的友情,也相信著阿米爾的善良和正直,是個會把阿爾米說的每個字都當真的人,甚至在自己被傷害後,仍想要安慰阿米爾。
  • 重讀《追風箏的人》: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最真實的自己
    這本書就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兼成名作《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首版於2003年6月,至今已經跨越了近20個年頭。2006年,作者因作品巨大的國際影響力,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
  • 《追風箏的人》哈桑:當愛被漠視,仍願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讓胡賽尼獲得了聯合國人道主義獎。這本書沒有華麗的文字,只是用樸實、純淨的話訴說著一個關於背叛與救贖的催淚故事,不僅是一個人的成長歷史,也是一個國家的苦難史。
  • 以閱讀,見世界丨讀《追風箏的孩子》心得體會
    在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這部小說中,講述了兩個小孩與風箏的故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阿富汗,按照時間順序從主人公的童年時光講到了成年。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和僕人家的孩子哈桑情同手足,但是在一次風箏比賽之後,由於阿米爾在哈桑遭遇傷害時沒有為他挺身而出,於是在之後的生活中,阿米爾一直感到自責和痛苦。因此,他狹隘的心逼走了哈桑,以為這樣會好受一點,但最終也難逃心中的噩夢。
  • 《追風箏的人》一封信,一段往事,關於夢想、愛情、親情和贖罪
    哈桑是一個勇敢無私但很傻的孩子,他忠於阿米爾,風箏比賽時,為了將象徵著勝利的風箏拿回來送給阿米爾,他被阿塞弗等人劫持。如果把風箏交出來,哈桑就可以平安無事回家,但是,哈桑卻很固執的寧可被打也不從,最終還被阿塞弗侵犯。
  • 《追風箏的人》:人生的「救贖」,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輪迴」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美國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暢銷書。全書圍繞富家少年與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展開,殘忍而又美麗。他深知哈桑的低賤身份,雖然心裡把他當做好朋友、好兄弟。但是,每逢爸爸的朋友帶著他們的孩子來拜訪,阿米爾玩遊戲的時候從來沒喊上哈桑,阿米爾只有在身邊沒有其他人的時候才和哈桑玩耍。所以,在哈桑為了給他追風箏被侵犯的時候,阿米爾在內心給出了合理化的理由。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友情應該是勢均力敵而不是一味奉獻
    我對這本書的一句話簡介就是一個默默奉獻的人走向毀滅。在很多人看來,這本書最大的衝突在於――哈桑為了幫助阿米爾贏得風箏比賽的冠軍,而大無畏地犧牲了自己,這是一種「利他」的行為;然而,阿米爾――這個最大的受益者,為了謀取父親的歡心,因為膽怯與懦弱,成為了一個「自私者」。
  • 周杰倫唱「最後的戰役」時,胡塞尼寫下了《追風箏的人》
    (我留著陪你強忍著淚滴,有些事真的來不及回不去,你臉在抽搐就快沒力氣,家鄉事不準我再提。)1975年,在一次風箏比賽中,阿米爾和哈桑奪冠。哈桑為了榮譽去追趕第二名的風箏,歸來途中被阿塞夫強暴,阿米爾看到了一切……阿米爾看到了哈桑已經哭不出眼淚的眼睛,阿米爾看到了哈桑沾滿泥巴的臉。內心極度愧疚的阿米爾選擇了逃避,選擇了陷害。就這樣,哈桑離開了。而這,正是阿米爾一輩子無法釋懷的罪。
  • 豆瓣8.9《追風箏的人》:無法彌補的過錯,只能用善良完成救贖
    ——來自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前些天在網上買了本小說《追風箏的人》,到手以後用15個多小時才看完它,書裡面的故事比自己想的還要耐人尋味,生動令人潸然淚下,通過文字描述,自己仿佛能看到那種悲傷的情景。初讀這本書,我深深地被小說情節吸引住,特別看到阿里與哈桑父子倆被阿米爾用計趕出家門的時候,外面還下雨著。
  • 《追風箏的人》:讀懂它,你就讀懂了人生
    妻子起身走向丈夫:「我覺得,應該把這份手稿投給出版社。」丈夫搖頭道:「當初寫下這個故事,是為了讓我自己看。更何況,現在也不是發表的有利時機,雙子塔剛剛遭到襲擊,這個時候出版,要麼被人攻擊,要麼被扣上投機的帽子。」
  • 豆瓣評分8.9,《追風箏的人》:已經為你遍體鱗傷,依然義無反顧
    ——《追風箏的人》沒有矯揉造作,沒有無病呻吟,所有的背叛、痛苦、後悔、渴望、贖罪……都流過筆尖,印在紙上,印在讀者的心中。我來了興致,翻開了《追風箏的人》這本書。我不知道怎麼形容這個故事,善良,慚愧,自救,安心?真是複雜的讓人不相信這是描寫的現實。讀完這兩個男孩的故事後,我想我缺少的就是這種滄桑,對世界的理解頓時發生了改變。
  •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2020-12-18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豆瓣圖書Top250大換血,《追風箏的人》終於不是第一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帳號:做書 ID: zuoshu2013 原創作者:竹光侍 原標題:「豆瓣圖書Top250大換血,《追風箏的人》終於不是第一了」。未經授權,請勿隨意轉載。作為國內最大的書影音評分網站,豆瓣推出的榜單也廣受關注。
  • 《追風箏的人》 卡勒德·胡賽尼
    今天和你分享的這本書叫《追風箏的人》。在中國,人們一般都是在春暖花開去踏踏青的時候放風箏。然而亞洲中南部的一個國家阿富汗,那裡的人們卻有冬天賽風箏的習俗。怎麼賽風箏?規則很簡單,兩人一組,一人操控風箏,一人持線,並要用自己的風箏線割斷其他人的風箏線。因此,阿富汗的風箏線都極為鋒銳,一不小心就會割傷手。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讀懂哈桑的忠誠就理解救贖的意義
    ——《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該書在2002年首次出版,並在2005年獲得全美暢銷書排名第三名的好成績,該書的讀者受眾過以億計。人們都在為書中哈桑那一句發自內心的「為你,千千萬萬遍」而感動。這句話也是本書的精華所在。
  • 因為演了《追風箏的人》,他竟成了偷渡難民!
    「跟我走!」小哈桑向阿米爾少爺招招手,拉著他穿過廣場,穿過市集,跑向了和大隊人馬相反的巷子盡頭。 「風箏會飛到這兒來嗎?你沒有騙我吧?」 小哈桑眯起眼睛,帶著小小的自信:「相信我,阿米爾少爺,我什麼時候騙過你!」 …… 「看!風箏來了!」遠處追逐的少年盯著那隻風箏一頭扎進小哈桑懷中。 只要有小哈桑在,阿米爾就不用擔心風箏比賽的結果。
  • 《追風箏的人》經典十句話: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缺失的那一角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於2003年出版,連續兩年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小說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關於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追風箏的人》經典十句話:人終其一生,到底在追尋什麼?
  • 《追風箏的人》,追的到底是什麼?
    追風箏的人,為什麼要追風箏?在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部書名時一定會產生這個疑問。先直接上「答案」,追風箏,是阿富汗城市喀布爾的一項重要節日活動。在春光明媚時,眾多小朋友聚集在市郊的一塊空地,放飛各自的風箏。
  • 可以讀書|《追風箏的人》只要你能付出真心,它一定就在你所追尋的...
    《追風箏的人》。電影《追風箏的人》劇照「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哈桑去追風箏前,跑著對阿米爾說過。許多年後,阿米爾也同樣追著風箏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說。電影《追風箏的人》劇照阿米爾的忘年交拉辛汗把所有的事都告訴了阿米爾,讓他去巴基斯坦,說:「那兒有重新成為好人的路。」
  • 《追風箏的人》: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今天知行君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書,它的名字叫《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ussein)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講述了一個富家少年和家中僕人關於風箏的故事,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看這本書的同時,知行君摘抄了一些經典句子,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