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司馬懿斬首公孫淵於何處?

2021-02-13 襄平書院

公孫淵(?-238年),字文懿。遼東郡襄平縣(今遼寧省遼陽市)人。三國時遼東地方割據軍閥。遼東太守公孫度之孫、左將軍公孫康之子。太和二年(228年),公孫淵奪其叔公孫恭位,被魏明帝拜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後遣使南通吳國孫權。青龍元年(公元233年),孫權欲封公孫淵為燕王,並遣甲士萬人攜珍寶前往遼東。公孫淵斬殺東吳使者,俘獲東吳將士一萬餘人,被魏明帝拜為大司馬,受封樂浪公。景初元年(237年),在擊敗前來討伐的毋丘儉等後叛魏,公孫淵自立為燕王,建年號紹漢,並置百官有司。景初二年(238年),明帝遣太尉司馬懿率軍四萬進討遼東,公孫淵抵禦失利,與其子為魏軍所斬。

 司馬懿斬首公孫淵於何處?

清代詩人繆公恩《過首山》詩:「故磊遺蹤不可尋,荒原何處大星沉。迢迢魏晉浮雲盡,剩有青山自古今。」繆公恩的詩沒有說出當年司馬懿斬首公孫淵的具體位置,但是他寫《過首山》說到墜流星之事,暗中還是隱含流星所墜之處當在首山某處。當然,按史書記載,流星所墜之處,就是司馬懿斬首公孫淵處。

《三國志•魏書•公孫度傳》:「(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八月丙寅夜,大流星長數十丈,從首山東北墜襄平城東南。壬午,淵眾潰,與其子(公孫)脩將數百騎突圍東南走,(司馬懿)大兵急擊之,當流星所墜處,斬淵父子。城破,斬相國以下首級以千數,傳淵首洛陽。遼東、帶方、樂浪、玄菟悉平。」       

《三國演義》106回:懿在寨中,又過數日,雨止天晴。是夜,懿出帳外,仰觀天文,忽見一星,其大如鬥,流光數丈,自首山東北,墜於襄平東南。各營將士,無不驚駭。懿見之大喜,乃謂眾將曰:「五日之後,星落處必斬公孫淵矣。來日可併力攻城。……,淵大驚,乃與子公孫修密議停當,選下一千人馬,當夜二更時分,開了南門,往東南而走。淵見無人,心中暗喜。行不到十裡,忽聽得山上一聲炮響,鼓角齊鳴:一枝兵攔住,中央乃司馬懿也;左有司馬師,右有司馬昭,二人大叫曰:「反賊休走!」淵大驚,急撥馬尋路欲走。早有胡遵兵到;左有夏侯霸、夏侯威,右有張虎、樂-:四面圍得鐵桶相似。公孫淵父子,只得下馬納降。懿在馬上顧諸將曰:「吾前夜丙寅日,見大星落於此處,今夜壬申日應矣。」眾將稱賀曰:「太尉真神機也!」懿傳令斬之。公孫淵父子對面受戳。司馬懿遂勒兵來取襄平。」     

《晉書.帝紀之一》:「既而雨止,遂合圍。起土山地道,楯櫓鉤橦,發矢石雨下,晝夜攻之。時有長星,色白,有芒鬣,自襄平城西南流於東北,墜於梁水,城中震懾。……文懿(公孫淵)攻南圍突出,帝(司馬懿)縱兵擊敗之,斬於梁水之上星墜之所。」      

《資治通鑑•魏紀六》:「(八月)壬午,襄平潰,淵與子修將數百騎突圍東南走,大兵急擊之,斬淵父子於梁水之上」。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說法是一致的:當年大流星從首山東北墜襄平城東南,即司馬懿在襄平城東南斬首公孫淵。      

《晉書》關於流星的起落與《三國志》的記載有差距,但是和《資治通鑑》一樣直接記載司馬懿斬公孫淵「於梁水之上」。       

我想應該先確定一下「襄平城東南」大體應該是什麼位置。確定這個位置,《三國演義》106回的一段話最有參考的價值:「當夜二更時分,開了南門,往東南而走。淵見無人,心中暗喜。行不到十裡,忽聽得山上一聲炮響,鼓角齊鳴:一枝兵攔住,中央乃司馬懿也」。襄平城東南不到十裡,正是首山東麓今首山鋪新立屯一帶。「山上一聲炮響」的山,正是首山。《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之間敘史與演繹的關係,使我們相信這一點。      

那麼,《晉書》和《資治通鑑》所說的「梁水之上」大體是哪裡?我們知道,梁水就是衍水,即今天的太子河。「之上」怎麼理解?      

《論語•雍也》:「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楊伯峻註:「桂馥《札樸》云:『水以陽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謂水北。』」據此,「梁水之上」,就是「梁水北岸」,即太子河北岸。公孫淵從襄平城南門突圍向東南逃跑剛到太子河岸就被圍斬首。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記載司馬懿斬首公孫淵於襄平城東南之首山東麓,《晉書》和《資治通鑑》說斬首於襄平城東南太子河北岸。       

我們應該相信哪個記載?      

陳壽是三國時期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他生活於公元233年——297年。238年司馬懿徵討公孫淵,陳壽已經出生。成長以後對於這樣的大事件及其事件的演繹故事,相信沒有一個史學家能比他更熟悉,記憶更真切。       

因此,司馬懿斬首公孫淵於襄平城東南之首山東麓,最接近歷史真實。             

                                                                 

                                     首山 韓繼良            

                                  撰於2021年1月8日

一起學習    一起思想

聽雨簃裡賞春花秋月   竹影堂前話古往今來

歡迎您關注襄平書院

相關焦點

  • 小軍閥公孫淵之死
    但是,是否給公孫淵這個稱號對孫權來說就大不一樣了,如果孫權封公孫淵為王,並且,公孫淵接受了,這就從理論上說明了公孫淵接受吳國的整編,那麼魏國的遼東就轉變成了吳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可是以前孫權連想都不敢想的問題。
  • 【史海鉤沉】李姓帝王知多少
    往期連結:【史海鉤沉】14任皇帝親自坐鎮守池的地方【史海鉤沉】西周至明清的婚禮是啥樣!【 史海鉤沉】華夏文明中的二十四恥【史海鉤沉】中國歷史上的「周國」
  • 袁在平、龔新華伉儷《三峽史海鉤沉錄》名家點評
    袁在平、龔興華《三峽史海鉤沉錄》名家點評摘選 (隨機排列、不分先後) 一、讀書筆記——袁在平先生與夫人推出傾心力著《三峽史海鉤沉錄》 楊世燦字悟叟 鴻蒙既始,大禹燒石。東流斷江,峽水初戀。於是夔門洞簫,巫山雲雨。西陵蠶絲,黃帝來娶嫘祖!酈氏所謂三峽有靈,當驚千古也!
  • 新三國群英傳2全400武將測評:012-013 公孫淵 公孫越
    淵亦恐權遠不可恃,且貪貨物,誘致其使,悉斬送彌、晏等首。《三國志·張昭傳》:權以公孫淵稱藩,遣張彌、許晏至遼東拜淵為燕王,昭諫曰:「淵背魏懼討,遠來求援,非本志也。若淵改圖,欲自明於魏,兩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三國志·公孫淵傳》:明帝於是拜淵大司馬,封樂浪公,持節、領郡如故。
  • 司馬懿遠徵公孫淵
    果如司馬懿所料,公孫淵急令大將軍卑衍、楊祚等人率步騎數萬,依遼水圍塹20餘裡,堅壁高壘,阻擊魏軍。看來司馬懿對公孫淵真是做到了兵書上所言「知己知彼」,那這公孫淵究竟是何許人,有什麼資本棄魏稱王?說起公孫淵,得先說說他的爺爺公孫度,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冬,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稱平州牧,州府設在襄平(今遼陽)。
  • 軍師聯盟 | 司馬懿神機妙算,四千裡遠徵滅遼東!
    孫權想不到的是,公孫淵反悔了。公孫淵認為吳國太遙遠了難以依靠,他又貪圖吳國帶來的財物,遂反叛吳國。六月,公孫淵派兵斬殺了張彌,吞沒其兵資貨物,再次向魏國稱臣。魏國也認識到無法在短時間裡解決遼東問題,也順坡下驢,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再次確認其對遼東的統治權。
  • 從智鬥孔明、計擒公孫到病騙曹爽,看司馬懿大謀大忍,為晉奠基
    第一百六十回描寫了司馬懿計擒公孫淵的戰鬥始末。遼東太守公孫淵派兵十萬殺奔中原。魏主曹睿接邊報大驚,忙召司馬懿入朝計議。懿奏說:「臣部下馬步軍四萬,足可破敵。」睿說:「卿兵少路遠,恐難收復。」懿說:「兵不在多,在能設奇計用智耳。」睿問:「卿料公孫淵作何舉動?」
  • 諸葛亮死後,老對頭司馬懿,為何16年都沒有再攻打蜀漢?
    由於公孫淵之前曾與東吳拉拉扯扯,所以懷疑魏明帝派毌丘儉來是為了捉拿自己,所以他發兵在遼隧阻擊毌丘儉,並與之展開激戰。 魏明帝自然不允許公孫淵這樣猖狂,所以於公元238年召回了太尉司馬懿,讓他率兵四萬,討伐公孫淵。司馬懿的對手一向都是諸葛亮這樣的天才人物,對付起沒見過世面的公孫淵,還不是小菜一碟?沒多久,公孫淵便全軍潰敗,他本人與兒子也被司馬懿斬首。
  • 中國古代名將041:四星名將司馬懿三次和諸葛亮交手,三次獲勝
    北伐公孫淵,平定遼東四郡公元238年,魏國皇帝曹睿命司馬懿率軍四萬人北伐遼東公孫淵,出徵前,先問他公孫淵會有何反應,司馬懿說:憑公孫淵放棄大本營襄平逃走是上策;在遼東邊界抵抗是中策;堅守襄平,則會束手就擒。以公孫淵的智慧,一定會先在遼河阻擊,然後退守襄平。曹睿在問他出徵往返要多少天?
  • 司馬懿是一代人傑還是「大白臉」——讀《司馬懿傳》有感
    本書以大氣磅礴的史學筆觸,厚重翔實的史料鉤沉,為廣大讀者奉獻了一部嚴謹而精彩的司馬懿學術傳記,其中無論是對司馬懿這位三國時期重要歷史人物的全面認識,還是對整體三國史及相關人物事件的深入把握,都有掃清迷霧、撥雲見日之感,讀後令人擊節嘆賞。
  • 新三國群英傳2全400武將測評:010-011 公孫恭 公孫康
    是挺好的,我撿來個29級的公孫恭,我用用增技中是挺開心,但是這麼晚出的增技中不足以讓玩家對他進行專門培養,頂多在差個三五級出增技中的時候幫忙餵幾個敵將。後期:B-滿級:B漫談公孫恭:本來不想寫這貨的,看了眼這倆公孫字數實在太少,沒辦法。
  • 司馬懿留下了一首詩,霸氣無比,不比曹操的《觀滄海》差
    歸根結底,還是司馬懿身體太好了,曹叡在的時候,司馬懿可不敢輕舉妄動。除了在謀略和領兵作戰方面頗有造詣,司馬懿的文採其實也不差。司馬懿流傳下來的文章並不多,詩歌只有一首。可就是這一首詩,其中蘊含的霸氣一點也不比曹操的《觀滄海》差。
  • 四千裡遠徵破敵 襄平之戰司馬懿盡顯軍神風採
    司馬懿的先祖中不乏武將出身,但從司馬懿的曾祖父開始,三代都是文臣,到了司馬懿這一代,司馬家族已成為潁川當地有名的名士家族,多年不問幹戈之事。但司馬懿似乎與家風有所不同,年輕時就胸懷謀略,小有名氣。曹操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後,要聘請他做自己的幕僚。在士大夫中,曹操的口碑不好,司馬懿就裝病,不願意去。
  • 司馬懿臨死前留下一個難題 結果困擾隋唐百年
    司馬懿臨死前留下一個難題 結果困擾隋唐百年時間:2020-12-22 17:57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司馬懿臨死前留下一個難題 結果困擾隋唐百年 說到三國,大家都能說出魏蜀吳三國的名字,但是鮮有人知道,三國時期其實不只有三國,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燕國。
  • 三國殺舊版卡片之——公孫淵,夏侯氏,孫休,曹休,劉諶,張嶷
    公孫淵卡 公孫淵,字文懿。遼東郡襄平縣,三國時遼東地方割據軍閥。遼東太守公孫度之孫、左將軍公孫康之子。太和二年,奪其叔公孫恭位,被魏明帝拜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景初元年,在擊敗前來討伐的毋丘儉等後叛魏,自立為燕王,建年號紹漢,並置百官有司。景初二年,明帝遣太尉司馬懿率軍四萬討之。公孫淵大敗,為魏軍所斬。
  • 【史海鉤沉】「四知」曉義 暮夜卻金
    (唐志順 繪圖)【史海鉤沉】
  • 狼顧之鬼——三國第一野心家司馬懿
    話說那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伐魏的時候,魏明帝曹叡派遣司馬懿和曹真兵分兩路分進合擊,準備一戰擒斬諸葛亮。司馬懿以張郃為先鋒,親率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從長安出發。司馬懿對諸葛亮有一番評價,他對張郃說:「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逕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並且想出了應對之策:「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