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 生 ☯ 無 ☯ 量 ☯ 天 ☯ 尊
作者: 龍泉道人 | 首發:雲南道教網
雲南道教網,堅持原創!歡迎來稿,轉載請註明!
本文聲音版可進入喜馬拉雅搜「三一齋文集」收聽
...
在上古時期,帝王們把修行稱為修德。《尚書•堯典》曰:「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因為人們認識自然的能力有限,因此認為各種天災人禍皆因人們對自然神力不敬導致的,即災難的產生源於人的言行,從而有了天人感應思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完善,這種思想被完整地發展成行善積德的修行法門,因為,唯有如此,人才不敢違背天意、逆天而行,否則將遭受上天懲罰,這就俗稱的報應。當然,這並非學術性的描述,只是簡單表達罷了。
很多人認為,天人感應(或曰報應)思想是封建糟粕而當拋棄,只不過,當我們仔細觀察自身及周圍親友所經歷的種種際遇,我們或許會發現,人的言行舉止與我們所經歷的事情有一種對應關係,或者說,一種因果關係,無一例外。但我們無法解釋這種對應關係是如何產生的,因為其無法用科學方法進行量化,甚至沒有任何規定性,因此科學界將這種關係稱為偶然性存在。這種偶然性,從宗教的語言講,就是緣分。只不過,這種偶然性中包含必然性,是偶然和必然的統一。
緣分是很微妙的,它在不同的人、事之間、不同的時空之間產生某種聯繫,其不具有邏輯性卻按照一定的邏輯存在,這種邏輯叫做因果,是天人感應的結果,姑且稱為天人感應場。只不過,這種感應起源於心念,心念一動,人自身便會形成一個場,進而與宇宙空間的場進行感應,根據同頻共振的原理,這種場便會與宇宙空間中的相同或相似的場相互感應。從這一點看,所有的緣分都是天人感應的結果,而根源則在於自己的心念。
一般說來,天人感應場不佔據時間和空間,是一種精神性的存在。一個幾千年前形成的場,比如,鬼神信仰產生於遠古時代,即使信仰它的人早已殞滅,但這種信仰形成的場卻不受時空的影響而繼續存在,換句話說,精神性的存在本身就已經超越時空,而與這種場連結的方式即是心念,因為唯有心念可以瞬間溝通超越時空的場。這種溝通就是天人感應。
根據這個邏輯,人的善念可以感應善緣,同樣,惡念亦可感應逆緣;道教的法師可以感應天尊,佛教的法師亦可感應佛祖,道理是一樣的。當你認為周圍有很多鬼魂存在時,鬼魂就真的存在。只不過,對於自身的場來講,這種感應是意識性、精神性的,只存在於意識之中,但意識會影響行為和判斷力;從整個空間來看,不同的場相互交錯,相同或相似的場通過超時空連接匯聚在一起,這便是緣分。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人早晨起床想去辦某件事,但若出門時被拌倒或遇到一點鬧心的事,那這件事便難以圓滿。或者說,當打算去辦什麼事情時,大腦中突然出現一種不利的預感,或半路上遇到些不吉利的事情,則這件事便無法圓滿。這些情況,在易學中稱為外應,其實是天人感應的結果。也即是說,根據天人感應理論,我們每天所經歷的事情,都是緣分使然。而言行產生於心念,心念不動,則緣分不生。
實際上,很多人不信緣分,或者說,因為緣分難以言表,因此很少有人去深究緣分問題。緣分有善、惡或順、逆之分,一正一負,相輔相成。心存善念,則感應善緣,所做易成;心存邪念,則感應逆緣,所做難成。心念是不容易被人發現的,心念雖然尚未導致行為,但感應場已然形成。比如恨一個人,即使表現得若無其事,但場已經形成,則惡緣自來。因此,有些人看似行為良善,但心念不純,因而無法感應到善緣。
道家講求清淨身心、不動慾念,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其實是屏蔽緣分。當然,作為人來講,只要一息尚存,便不可能杜絕緣分,而是使心念純正而已,不善不惡,順其自然,才能做到隨緣。因而,修行人不貪、寡慾,一般不會有逆緣發生。如若修行過程中依然出現逆緣,多半是修行不夠精純所致,需精進修行,需要放下、保持虛靜,則逆緣自除。一切由心而起,別人未必知曉,但自己是最清楚的。因為很難做到不生六欲、不動七情,所以,世間很難見成道之人。慈悲。
丁酉年七月二十一日於三一齋
無量山城隍廟,位於雲南大理南澗境內。2016年初,本人(龍泉道人)發願建廟,經廣大善信熱心捐助,於2016年農曆臘月二十一日建成開光。為了弘揚我道,遂發願請出家道士前來無量山城隍廟服侍香火,為當地百姓祈福消災,傳承道統。所幸湖南籍出家道人青息道長願意前來焚修,並於2017年6月10日入住城隍廟。誠蒙三清道祖垂憐感應,有此緣分請清息子道長前來維持無量山城隍廟香火,感恩備至。
因此,日後「雲南道教網」平臺所發布的署名「龍泉道人」的原創文章將設置「讚賞」功能,所得讚賞將用以維持城隍廟香火及日後建設財神殿之用。特此說明,望有緣的讀者自願支持,慈悲,功德無量!
鎮宅闢邪,用善得福牌!
編輯 ‖ 龍泉道人 ‖ 公眾號:雲南道教網 | yntaoism
掃碼關注公眾號 龍泉道人微信
官方網站:www.yndao.com
歡迎為本站賜稿,道濟天下。法律顧問:範小瑜律師
本站由雲南洛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