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影為百姓創造美好生活」 上海電影博物館七年之路

2020-12-17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6月16日電   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夕,上海電影博物館喜報頻傳:「光影雙城特展」榮獲「2019年度上海市博物館陳列展覽推薦精品獎」,這是電博於2014年榮獲「第十一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優勝獎」後,開館七年間第五次獲得上海市級榮譽。

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以2019年的全網大數據為基礎,設計了集知名度、傳播度、參與度、融合度、服務度和轉化度等六大一級指標、28項二級指標體系,對上海市142家博物館進行了大數據分析、計算、加權求和,電博名列第三,緊隨上海科技館、上海博物館,是榜單中排名最高的社會投資型博物館。這座由上海電影集團投資建設的行業博物館,用短短七年時間,成為名副其實的「魔都第三」。

十多年前的一次聚會上,謝晉、秦怡等老藝術家就提出「上海真的需要一座博物館,讓上海電影人記錄歷史!」2008年上影集團總部改建,上海電影博物館項目正式啟動。經過三年的籌建,這座匯聚了中國電影人藝術成就的博物館,匯集了中、德、韓等多國設計師智慧的博物館,於2013年6月16日正式開館,幾代電影人的夢想成為現實!前總理朱鎔基曾蒞臨上影看完以後稱讚:上海電影製片廠總部改造,不造商場、不造賓館,造個電影博物館,很有文化、很有追求,值得表揚!

七年來,電博累計接待觀眾110餘萬人次,舉辦各類活動2500餘場,相繼成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上海市專題性科普場館」、「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上海華文教育基地」等等。 

守護遺產,讓活起來的藏品閃閃發光

英國威廉王子參加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辦的電影《帕丁頓熊》首映禮

2015年,英國威廉王子到訪電博並捐贈了由英國BFI收藏的1900年的影片《上海影像》,從此電博多了一層電影文化遺產守衛者的角色,開啟了電影遺產的國際性保護、收藏和研究。開館之初,電博擁有館藏品1.2萬餘件,常設展出3746件(套)。七年後,館藏數達到了2.6萬餘件,而這只是上影大量藝術檔案中的一小部分。

七年間,電博一方面堅持舉辦電影人和經典影片的「主題物展」,從電影大師謝晉、湯曉丹、鄭君裡等,到動畫影片《大鬧天宮》、電影服裝道具等,通過豐富的藏品和創新的展陳形式,梳理電影人、電影作品的成就和貢獻,提升電博學術研究能力。在這過程中,電博和「影二代」們培養了深厚的感情,他們紛紛將其父輩、祖輩留下的物品或捐贈、或存放電博,讓這些珍貴的資料發揮更大的價值。另一方面,電博提出「移動博物館」概念,用開放的態度將電影文化融入到上海乃至全國的都市景觀和生活方式中去,讓塵封在庫房的藏品「活起來」。

2018年1月,「移動博物館」首個高定展覽「海上?影——都市電影漫步」落地上海地標「上海中心」,這是「移動博物館」海拔最高的展覽。此後,「移動博物館」相繼輸出至上海愛樂樂團、徐家匯地鐵文化長廊、上海美羅城藝·SPACE、山東省東營市、新疆哈密市博物館等各地。兩年前,上影集團旗下銀星酒店要改造成電影文化主題酒店,電博建議在酒店建一個電博的精品館,《一江春水向東流》工作照、《城南舊事》氣氛圖等電影藝術檔案布滿酒店,人和商業空間,電影和城市形成了互動。藏品就這樣被激活了,用它們講好電影故事,講好城市精神,這些庫房裡的藏品正在閃閃發光!

電影博物,創造看世界的可能

上海電影博物館四樓「星光大道」

經過七年的錘鍊,「電影博物,看世界的可能」這句話已經成為電博的核心理念,「日常電影節」、「移動博物館」、「博物館學院」、「文旅體驗」、「電影生活」、「上海電影周」六大板塊業務逐步成型。

「日常電影節」以影迷需求為出發點,在大師影展、主題影展、國片影展基礎上,形成的電博展映品牌,至今累計放映800餘場。相繼舉辦費裡尼、安東尼奧尼、萊昂內、文德斯、北野武、侯麥等電影巨匠的影展,帶領上海影迷擁抱世界電影;先後找到《孔夫子》《盤絲洞》《神女》《假鳳虛凰》《掙扎》等遺落在海外的華語影史上的璀璨明珠,讓這些珍寶回到中國、回到上海;崔健、李睿珺、萬瑪才旦等帶著自己的藝術電影到電博,電博為這些新銳提供一片小而精的土地供其生長,同時培養一批固定的藝術電影觀眾,打造常態化的藝術電影放映。

2015年6月18日,新浪潮大師論壇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行,侯孝賢、巖井俊二、付東出席

「博物館學院」是電博針對不同受眾,聚集海內外影人及專家學者,推出的公眾教育品牌,已形成「電影大師班」、「電影文學季」、「藝術工作坊」等眾多單元,群體全覆蓋、內容全覆蓋、線上線下全覆蓋。奧斯卡獲獎導演奧利弗·斯通、中國香港導演杜琪峯、日本導演巖井俊二、中國臺灣導演侯孝賢、詩人余光中、作家嚴歌苓等名家應邀到電博舉辦論壇講座;《帕丁頓熊》製片人和導演、《頭腦特工隊》電影主創等行業領軍人物,轉身成為「電影大師班」的「講師」;全國中國小學生電影周、全國中小學生電影海報繪畫大賽等,讓電博成為少兒電影教育的熱土。七年來,電博共舉辦場講座200餘場,藝術工作坊課程1000餘場。

「上海電影周」是電博的海外推廣平臺,向國外的觀眾介紹優秀的上海電影和上海電影人,傳播海派電影文化。七年來走遍四大洲,包括義大利、土耳其、埃及、德國、智利等十幾個國家,通過各類放映、研討、物展、講座等向海外觀眾講述中國故事,形成上海和世界的互動。其實,電博從建館就實現了這樣的「互動」,不僅是觀眾與藏品、與設施、與歷史的互動,更是電博和整個電影界、文化界、時尚界的互動:與法國、義大利等駐滬領館合作,與英國BFI、香港電影資料館、博洛尼亞電影資料館等專業機構合作,與DAMIANI、康泰納士等國際時尚品牌合作,全面體現電博的「多維度」和「多元化」。

「打組合拳」,探索行業博物館良性運轉的新模式

上海電影博物館3樓「七彩畫筆」綠屏摳像互動遊戲

對於上影集團而言,要拿出1.5萬平方米的寸土寸金之地來建造博物館,且投資、運營費都極高,如何生存談何容易?行業博物館的特殊與特點,註定了電博需要開放和整合,需要探索良性運轉的新模式。探索之路是艱苦的,七年後「企業建設投入、政府資助扶持、場館自主運營」的創新運營模式基本成型,「打組合拳」已然成為電博最合適的做法。一方面,電博用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爭取各級政府的資金支持,「學術賞」、「SFM電影課堂」、「透視鏡」、「研學微課堂」等一大批活動品牌孕育而生,讓館內的文化、教育活動更活躍、更立體,傳播真善美,形成社會影響力,創造社會效益;另一方面,電博人發奮圖強,保持博物館傳統業務的體量,開拓以電影為核心的特色業務、創新業務,千方百計地創造經濟效益。

「文旅體驗」創新性地結合館內特色資源,創造性地開發了系列研學內容,為廣大觀眾提供新的文旅體驗產品,已形成特色「文旅活動」、「博物研學」、「親子課堂」3 個部分。截至目前,電博累計接待觀眾110 餘萬人次,公益輻射人數累計40 餘萬人次。

「電影生活」是電博倡導的以電影文創產品打造的一種生活方式,結合自身特色打造「SFM 設計系列」、「SFM 電影大師系列」、「SFM 館藏系列」三個產品系列,主推與電影文化、品質生活相關的藝術紀念品、文具、日用品等,讓這些適用於各類生活場景的實用物件融入百姓的生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截至目前,電博累計開發文創產品200餘種,銷售額200餘萬元。

「真善美」融入血液  用電影為百姓創造美好生活

移動博物館:海上影都市電影漫步

2020年初,疫情來襲,不能與觀眾在線下見面的電博,推出全新的「SFM.595微電臺」,第一期節目特別選讀了《護士日記》的拍攝感悟:《我第一次扮演一個堅強的姑娘》,勇敢而又溫暖的文字,鼓舞了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最美天使,安慰了堅守在家裡抗疫的「戰士」。用真善美引導人,用正能量鼓舞人。

七年間,好萊塢影星湯姆.克魯斯、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英國演員海倫·米倫,中國導演張藝謀、徐克、許鞍華、華語巨星林青霞等人曾在電博做客,都留下了讚美之詞。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湯姆·霍伯,到訪博物館後說道:「這是全世界最好的電影博物館!」;法國的電影學者、原《電影手冊》主編傅東說:「歐洲最好的電影博物館在都靈,你們比它們好十倍!」

上影集團最新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十大創新舉措奪人眼球,其中「博物館+」一詞道出了電博新一輪創新發展的路徑。下一個五年,電博將堅持以「真善美」為理念,堅持以「讓優秀的電影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社會,用上海電影的精神助推海派文化發展」為奮鬥目標,推進以電影文物為核心的「文化服務輸出」戰略,最終建立產學研一體、多元藝術展示、海內外文化交流、公共文化服務、藝術電影的孵化傳播等「五大平臺」。

具體來說,當下有幾項措施:一是優化展陳,運行了七年的電博,雖然有很多觀眾喜愛的「網紅款」的基本展陳,但也有一些薄弱的展項需要技術更新或內容補充,比如「星耀蒼穹」展區,下一階段電博將大量增加該展區內可查詢的文字、影像內容,把更多的電影資料向普通觀眾開放;二是活化藏品,堅持舉辦上海電影人文物展,提高展陳原創能力,不僅展示「寶貝」,展示上海電影的「故事」,更展示「故事」背後的精神,打通借展、聯展、巡展的途徑。2020年9月是吳貽弓先生逝世一周年,在家屬的積極配合下,電博正在籌備吳導的紀念特展,屆時將和影迷們一起懷念心中的大師;三是強化文創,加大藏品在促進經濟提質增效方面的作用,充分挖掘藏品的豐富內涵和多種元素,延伸衍生產品鏈條,形成「有償策展」、「藏品IP變現」、「收費節目」、「電影文創」等一批以內容創造為主的「知識付費」類產品。近期,「老電影」系列飾品、「館藏珍品」系列生活用品、「民國女星」系列音頻、新場古鎮電影空間等項目將逐步在線上、線下同時上市,文創產品成為電博新一輪的經濟增長點。

七年的時間對一家博物館而言是一個裡程碑,上海電影博物館用亮眼的成績交了一份答卷。未來,電博將用專業力量不斷探索在歷史文化資源中注入經營管理理念,以權威、高端、專業的角色定位,更好地發揮行業博物館的終端營銷與品牌傳播功能,成為具有服務社會、服務百姓、服務上海電影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展現歷史、展望未來的專業能力,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電影博物館!未來的上海電影博物館,已經準備好,用電影為百姓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責編:嚴遠、韓慶)

相關焦點

  • 生活怎樣,電影裡就是怎樣!反之亦然。參觀上海電影博物館有感
    再看看這些當時的電影,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神話故事的,戰爭事件的,百姓生活的,都市冷暖的……哪一件不是當時不同人群生活的反映?生活中,有戰爭的陰影,勝利的喜悅,以及鬥爭後的總結和思考,電影裡就有;有時代發展帶來的觀念衝突,電影裡就有;有社會變革中百姓家長裡短的矛盾,電影裡就有;有西方帶進來的迥然不同的思維與習慣,電影裡就有……所以藝術來源於生活。上海電影博物館大門一側,有著名導演謝晉的半身塑像。
  • 電影藏品「活」起來 上海電影博物館探索新模式
    今天,上海電影博物館迎來7歲生日。7年來,上海電影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110餘萬人次,舉辦各類活動2500餘場。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以2019年的全網大數據為基礎,對上海市142家博物館進行分析,上海電影博物館緊隨上海科技館、上海博物館之後名列第三,也是榜單中排名最高的社會投資型博物館。「創新是上海電影博物館的靈魂。」
  • 「移動博物館·Film Walker」來了!以電影之名,深挖上海電影文旅資源
    不僅如此,還有策展人全程導覽,帶你探尋電影故事,整個街區化身為「移動博物館」。2020年歲末,上海電影博物館全新電影主題文旅品牌項目「移動博物館·Film Walker」正式推出。12月19日、12月26日,上海電影博物館聯手湖南路街道率先打造兩條「梧桐沐影」電影主題文旅線,成為「移動博物館·Film Walker」項目的首次實踐。
  • 上海電影博物館推「芳菲五月天」主題月,五項五折優惠回饋影迷
    上海電影博物館將於五月推出「芳菲五月天」主題月,用「五」作為貫穿全月的主題,通過五項五折優惠的舉措,在春末夏初之際回饋大家。目前電影院還未開門營業,但電影並未遠離,上海電影博物館豐富的電影內容讓你在沒有大銀幕的日子依舊可以感受電影的魅力。
  • 長三角文博會|電影+文創,為品質生活創造精彩內容
    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上,上海電影集團的展位吸引了許多來訪參觀者的目光。齊天大聖、葫蘆娃、黑貓警長等卡通形象,共同為上影「站臺」,在這個文化產業的盛會上,展現著上影集團這個電影大廠牌在文創產品上的用心和創新。
  • 「移動博物館·Film Walker」: 以電影之名 定義主題文旅新方式
    珍貴館藏首次亮相街區,街道建築成為展區空間,整個街區化身為「移動博物館」。  上海電影博物館全新電影主題文旅品牌項目「移動博物館·Film Walker」在2020年歲末正式推出了。電影博物館在已形成的以展覽及文化空間打造為基礎的業務模式上,結合City Walker(城市行走者)的概念,在建築可閱讀的基礎上,以館藏精品為核心,融入特色文創,聯通電影內外,定製獨一無二的「移動博物館+文旅」的概念線路,定義一種電影主題的文旅新方式。
  • 中國電影博物館見證中國電影百年輝煌歷程
    中國電影博物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級電影專業博物館,是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的標誌性建築,是展示中國電影百年發展歷程、博覽電影科技、傳播電影文化和進行學術交流研究的藝術殿堂。電影是光與影的藝術。基於再現人類活動的人文主義情懷,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通過光把膠片上的影像投射在銀幕上,創造的虛擬的"真實"世界。當電影這種具有時代特徵的藝術形式和博物館這種具有古老內容的建築風格相遇,如何更好實現"雕刻時光"藝術的空間化,需要不斷的探索。中國電影博物館一層為《光影抒華章奮鬥新時代》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電影的光輝歷程和走進新時代的輝煌成就。
  • 夜飯吃好「聽」電影 「心醉夜色·博物館奇妙夜」相約徐家匯源
    【新民晚報·新民網】門票半價優惠,專場音樂會……今晚,徐家匯源景區聯合上海電影博物館推出「2020上海旅遊節·心醉夜色·博物館奇妙夜」活動,為到場嘉賓精彩演繹20部耳熟能詳的國際影片經典配樂。
  • 美國電影學院博物館展示了首屆展覽的新細節
    美國電影學院博物館館長比爾·克雷默(Bill Kramer)今天透露了展覽的新細節,該展覽將於2020年12月14日向公眾開放時展出。這凸顯了該機構作為主要電影博物館的獨特地位在世界電影製作之都,學院博物館邀請了著名的國際電影藝術家斯派克·李,佩德羅·阿爾莫多瓦,希爾德·古納德託蒂爾和本·伯特作為合作者,為開幕展覽貢獻自己的見解。
  • 深度文章:姜文電影《讓子彈飛》與羅素著作《自由之路》
    大隱者只是覺得這麼好的電影,如果只看到政治,確實太低估了姜文導演的雄心,所以大隱者的影評就從探討這部電影的思想性說起,從羅素的著作《自由之路》說起。每個人都有為了自己幸福而凌駕於別人之上的衝動,也就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進而擴大為壓迫。但姜文心中的權威,和羅素構想的是不同的,因為張牧之用三聲槍響,告訴鵝城的百姓:不準跪!沒有人值得你們跪!也就是說,理想的權威者是能夠成為帶領鵝城百姓反權威的「權威」。
  • 「第三電影」銳氣不減,7部阿根廷電影亮相中國電影博物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作為本年度的收官展映,2020年中國電影博物館阿根廷電影展12月23日至28日展出。此次影展精選的七部參展作品分別為《失憶摩託》《寶琳娜的選擇(又名:幫派)》《霍藤西亞》《鯨之歌》《最後探戈》《馬加利亞內斯》《媽媽?媽媽!媽媽。》。
  • 《風雨人生》首發橫店 美好生活之路越走越精彩
    11月27日,「橫店美好生活之路」座談會暨《風雨人生》首發儀式舉行,理論界、新聞界的專家學者會聚一堂,暢談交流橫店砥礪奮進、蝶變轉型之路。《風雨人生》記錄了徐文榮的人生經歷和奮鬥歷程,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徐文榮今年86歲,他的創業歷程始於40多年前。
  • 這些新規讓上海市民的文化生活更美好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海旅遊節等體現「上海文化」品牌效應的公益場次、公益票將得到確保;人人都可以在家門口的步行距離裡找到創新設計的美好空間……今天起施行的《上海公共文化保障與促進條例》,作為地方法規,不僅勾勒出今後上海文化發展的藍圖,並使之有法可依。
  • 虹橋街道生活日記——兒童友好在虹橋|上海兒童博物館新展來襲!故事從電影《奪冠》說起……
    1今年國慶檔最好看的電影是哪部?很多人會答——《奪冠》!,不服,披荊斬棘,所向披靡中國女排,最是拼搏動人心~電影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宋慶齡的倡導下,中國福利會在上海創辦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建立託兒所、幼兒園和少年宮;將兒童劇團擴建為兒童藝術劇院。在上海兒童博物館序廳,有個深受歡迎的互動展項——「宋慶齡史跡桌球」,小朋友們可以通過拉動手柄發射桌球,來探尋宋慶齡於新中國成立初期在上海所首創的兒童醫教事業哦。1950年4月,她親手創辦了新中國第一本少兒期刊《兒童時代》。
  • 春風送暖,上海的文藝生活熱鬧起來了嗎?
    上海電影博物館:看看銀幕女神的華服展,買買「大鬧天宮」文創新品漕溪北路的上海電影博物館1號門外仍圍著柵欄,但在陽光的照耀下它依舊奪目,3月20日開始,博物館已經開門迎客了。《幕後——電影旗袍、道具及海報展》展覽組圖到了博物館,自然不能錯過動畫長廊展區。上海美術電影發展、國產動畫電影巨製《大鬧天宮》的創作故事和珍貴資料講述著那個輝煌年代的魅力。打開陳列櫃的抽屜,可以看到很多《大鬧天宮》的經典手稿。
  • 中國電影博物館IMAX巨幕升級
    本報訊(記者 袁雲兒)中國電影博物館IMAX巨幕影廳日前完成升級改造,正式開放。《信條》《金剛川》等大片將以親民票價在此放映。中國電影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升級是整個系統的全面提升,包括放映設備、音響、銀幕以及座椅、地毯、燈光照明等環境設施都全部換新,觀眾可擁有全新的觀影感受。而且,這塊最新誕生的IMAX銀幕為目前北京最大。升級改造後的IMAX影廳近期將排映《信條》《金剛川》《急先鋒》等大片。票價非常親民,2D影片50元,3D影片60元。
  • ...生活怎樣表現家國情懷?——淺析當下愛國主義電影的敘事視角...
    接下來,我們就以《祖國》《家鄉》《奪冠》為例,從敘事視角層面,簡要考察優秀的愛國主義電影是怎樣通過平凡生活去表現家國情懷的。第一,個人視角體察時代變遷。《祖國》《家鄉》都以單元劇的方式結構影片,藉助個人視角打量時代變遷。
  • 杜蘭:用人工智慧賦能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
    今年9月,我們參與發起反貧困鬥爭聲音博物館暨智醫助理大篷車項目,一輛搭載著「流動的聲音博物館」的大篷車從安徽出發開向北京、雲南等全國各地,免費義診、傳遞A.I.能力的同時,沿途記錄小康路上的戰貧之聲。在首站安徽金寨大灣村,為當地3690位村民帶來醫療公益、教育公益體驗。而所有參與活動體驗的鄉親們,也會獲得定製的專屬聲紋證書,加入中國聲音博物館志願者隊伍。
  • 上影集團掌門人王健兒:電影+文創,為長三角高品質生活創造精彩內容
    東方網記者解敏11月21日報導:今年是上海電影集團連續第三年參展長三角文博會,在位於7.2館的上影集團展廳呈現出以「電影+科技」為創意的總體設計理念。外觀上,突出「時尚 體驗 互動 社交」;內涵上,突出電影所帶來的生活空間、社交空間,讓文創IP浸潤在生活中。
  • 用奮鬥創造美好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視察期間,在南通沿江邊步行察看五山地區濱江生態環境時,與正在江邊休閒散步的市民親切交流,看到曾經髒亂差的環境經過治理發生了滄桑巨變,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濱江生態公園,親切地說,大家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裡很幸福,幸福是你們共同奮鬥、親手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