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沈童睿)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品牌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中國自信 品牌力量」為主題,展示品牌建設豐碩成果,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進一步凝聚共識和力量,推動中國品牌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論壇現場,記者採訪到了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
記者: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您是否可以分享下,科大訊飛是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助力精準扶貧的呢?
杜蘭:脫貧攻堅是全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對科技企業來說,我們希望通過人工智慧助力國家脫貧攻堅工作,具體從「就業扶貧、推普脫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技術扶貧」五個方面開展:
「就業扶貧」——5月20日,科大訊飛在貴州畢節市大方縣設立「大方天河科大訊飛智慧扶貧車間」,我們將持續為大方縣提供貴州方言標註、圖片識別OCR標註等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通過我們的培訓,就可以用一臺電腦實現數據標註,正式上崗後足不出戶就能有穩定收入,以當地人帶動當地人就業的方式,幫助大方縣更多人學習技能,實現長久脫貧;未來,在國家「新基建」的整體部署下,我們還將通過「人工智慧 」的方式,為當地產業升級助力,為產業發展持續「造血」。
「推普脫貧」——我們與教育部、國家語委、國務院扶貧辦合作,通過人工智慧推廣普通話,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認讀常用規範漢字、掌握日常生活用語。目前,「語言扶貧」APP已在雲南、廣西、甘肅、新疆等地使用,累計助力84.4萬人(平均日活5000餘人)快速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水平。
「教育扶貧」——我們通過人工智慧走進偏遠山區,助力鄉村教育實現「因材施教」,科大訊飛的A.I.教育公益計劃至今已陸續走進雲南、貴州、四川等省份的50多所學校,而科大訊飛的智慧教育產品和服務已覆蓋全國3.8萬所學校超過1億的師生。
「醫療扶貧」——我們通過人工智慧普惠基層醫療,為基層醫生提供人工智慧輔助診療服務,科大訊飛的「智醫助理」已覆蓋全國150個區縣的30000餘家基層醫療機構應用,服務超過50000名基層醫生,惠及5000多萬居民,日均提供超40萬條輔助診斷建議,有效提高了基層的診療服務水平。
「技術扶貧」——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讓盲人聽得見文字,讓聾人看得見聲音」,我們的「三聲有幸」人工智慧公益計劃,通過對特殊人群開發團隊投入技術、服務等資源達2000萬元,免費為視障、聽障等公益人群在閱讀、聊天、社交等場景提供超過5000萬次/日的語音服務,累計支持1000多家開發無障礙應用的創業團隊。
今年9月,我們參與發起反貧困鬥爭聲音博物館暨智醫助理大篷車項目,一輛搭載著「流動的聲音博物館」的大篷車從安徽出發開向北京、雲南等全國各地,免費義診、傳遞A.I.能力的同時,沿途記錄小康路上的戰貧之聲。在首站安徽金寨大灣村,為當地3690位村民帶來醫療公益、教育公益體驗。而所有參與活動體驗的鄉親們,也會獲得定製的專屬聲紋證書,加入中國聲音博物館志願者隊伍。
我們認為,精準扶貧,既要解決「就業」,更要解決「產業」,人工智慧不僅是國家新基建戰略的主力軍,也是扶貧攻堅的生力軍,幫助基層群眾全面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助力國家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
記者:科大訊飛作為人工智慧行業知名品牌,是從哪些方面踐行品牌責任的呢?
杜蘭:我們始終認為,品牌是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和承擔責任的體現。好的品牌既要有核心技術和巨大市場,更要能夠真正解決社會剛需,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傳遞企業的社會價值和社會責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軌跡。疫情在考驗每一個人的同時,也考驗著企業的應變能力和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的智醫助理A.I.輔診系統賦能基層醫療,3秒可完成一例患者的新冠肺炎輔助診斷;A.I.線上教學平臺保障「停課不停學」,先後為湖北、安徽等21個省份的6500餘所中小學提供人工智慧教育產品和服務;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針對大量需要隨訪的外籍人員,還部署了人工智慧翻譯機,有效解決基層隨訪交流的語言溝通困難……我們充分發揮人工智慧技術優勢,積極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踐行民族科技品牌應有的社會責任。
在脫貧攻堅上,我們還攜手多部委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群眾中推廣普通話,在鄉村教育上,我們通過捐贈人工智慧技術產品,讓優質教育資源深入農村學校,讓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也能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快樂與成長;在方言保護上,我們基於人工智慧技術,實現瀕危語言的永久留存,用A.I.留下多彩鄉音;面對特殊群體,我們聯合中國殘聯、聾協推動無障礙溝通。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官方自動語音轉換與翻譯獨家供應商,我們製作教聾啞人開口說話的APP軟體,通過A.I.技術實現言語康復(語音訓練),幫助更多的聾啞人開口說話。這是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的人文關懷,也是我們作為科技企業應有的品牌和社會責任擔當。
科大訊飛成立20多年來,從助力教育扶貧,到保護地方文化,再到關注公眾健康和輔助特殊人群,一直堅持踐行科技品牌應有的社會責任,用科技讓公益更有溫度,向「讓科技有情懷,讓公益暖人心」的夢想前進。
記者:您認為站在「十四五」規劃的新起點,科大訊飛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打造中國科技企業品牌?
杜蘭: 作為人工智慧行業科技品牌,科大訊飛始終堅持「用人工智慧建設美好世界」的品牌使命,把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各行業與領域,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用人工智慧賦能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
面向下一個五年,我們要在技術、應用、生態三方面全面開花:
堅持技術創新——在當今全球技術競爭激烈的格局下,我們必須要著眼更遠的未來,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關鍵領域下大功夫,不斷攻克人工智慧的前沿理論、核心算法、關鍵技術,把核心技術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搶抓發展機遇,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進程中建功立業。這既是時代的召喚,也是我們作為新時代科技企業家的必答題,是我們中國科技企業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
堅持應用立地——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人工智慧發展一定要以解決社會剛需為出發點。我們要以為百業賦能、使萬物增值為發展方向和路徑,將源頭核心技術轉換成實實在在的行業方案、個人產品,要讓科技創新成果和產品惠及千家萬戶,真正解決社會剛需。目前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推動,將大大加快人工智慧應用落地的速度,助力社會進步與升級,這也將成為我們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方向。
堅持生態建設——創業至今,科大訊飛始終保持著開放合作的心態謀求互利共贏。我們相信,封閉的企業註定衰落,唯有生態生生不息,特別是在當前激烈的全球競爭格局下,想要實現產業更高質量的發展,更應如此。如今,在訊飛開放平臺上,經過十年深耕,現已開放334項能力,連結230萬生態合作夥伴,總應用數超96萬,累計終端用戶數超30億。我們希望與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多元主體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更加健全的制度體系和良好的治理方式,使人工智慧技術更加普惠、健康、可持續發展,共同奔赴人工智慧的下一個十年,一起用人工智慧建設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