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用人工智慧賦能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

2021-01-09 金臺資訊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沈童睿)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品牌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中國自信 品牌力量」為主題,展示品牌建設豐碩成果,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進一步凝聚共識和力量,推動中國品牌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論壇現場,記者採訪到了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

記者: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您是否可以分享下,科大訊飛是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助力精準扶貧的呢?

杜蘭:脫貧攻堅是全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對科技企業來說,我們希望通過人工智慧助力國家脫貧攻堅工作,具體從「就業扶貧、推普脫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技術扶貧」五個方面開展:

「就業扶貧」——5月20日,科大訊飛在貴州畢節市大方縣設立「大方天河科大訊飛智慧扶貧車間」,我們將持續為大方縣提供貴州方言標註、圖片識別OCR標註等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通過我們的培訓,就可以用一臺電腦實現數據標註,正式上崗後足不出戶就能有穩定收入,以當地人帶動當地人就業的方式,幫助大方縣更多人學習技能,實現長久脫貧;未來,在國家「新基建」的整體部署下,我們還將通過「人工智慧 」的方式,為當地產業升級助力,為產業發展持續「造血」。

「推普脫貧」——我們與教育部、國家語委、國務院扶貧辦合作,通過人工智慧推廣普通話,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認讀常用規範漢字、掌握日常生活用語。目前,「語言扶貧」APP已在雲南、廣西、甘肅、新疆等地使用,累計助力84.4萬人(平均日活5000餘人)快速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水平。

「教育扶貧」——我們通過人工智慧走進偏遠山區,助力鄉村教育實現「因材施教」,科大訊飛的A.I.教育公益計劃至今已陸續走進雲南、貴州、四川等省份的50多所學校,而科大訊飛的智慧教育產品和服務已覆蓋全國3.8萬所學校超過1億的師生。

「醫療扶貧」——我們通過人工智慧普惠基層醫療,為基層醫生提供人工智慧輔助診療服務,科大訊飛的「智醫助理」已覆蓋全國150個區縣的30000餘家基層醫療機構應用,服務超過50000名基層醫生,惠及5000多萬居民,日均提供超40萬條輔助診斷建議,有效提高了基層的診療服務水平。

「技術扶貧」——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讓盲人聽得見文字,讓聾人看得見聲音」,我們的「三聲有幸」人工智慧公益計劃,通過對特殊人群開發團隊投入技術、服務等資源達2000萬元,免費為視障、聽障等公益人群在閱讀、聊天、社交等場景提供超過5000萬次/日的語音服務,累計支持1000多家開發無障礙應用的創業團隊。

今年9月,我們參與發起反貧困鬥爭聲音博物館暨智醫助理大篷車項目,一輛搭載著「流動的聲音博物館」的大篷車從安徽出發開向北京、雲南等全國各地,免費義診、傳遞A.I.能力的同時,沿途記錄小康路上的戰貧之聲。在首站安徽金寨大灣村,為當地3690位村民帶來醫療公益、教育公益體驗。而所有參與活動體驗的鄉親們,也會獲得定製的專屬聲紋證書,加入中國聲音博物館志願者隊伍。

我們認為,精準扶貧,既要解決「就業」,更要解決「產業」,人工智慧不僅是國家新基建戰略的主力軍,也是扶貧攻堅的生力軍,幫助基層群眾全面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助力國家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

記者:科大訊飛作為人工智慧行業知名品牌,是從哪些方面踐行品牌責任的呢?

杜蘭:我們始終認為,品牌是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和承擔責任的體現。好的品牌既要有核心技術和巨大市場,更要能夠真正解決社會剛需,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傳遞企業的社會價值和社會責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軌跡。疫情在考驗每一個人的同時,也考驗著企業的應變能力和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的智醫助理A.I.輔診系統賦能基層醫療,3秒可完成一例患者的新冠肺炎輔助診斷;A.I.線上教學平臺保障「停課不停學」,先後為湖北、安徽等21個省份的6500餘所中小學提供人工智慧教育產品和服務;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針對大量需要隨訪的外籍人員,還部署了人工智慧翻譯機,有效解決基層隨訪交流的語言溝通困難……我們充分發揮人工智慧技術優勢,積極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踐行民族科技品牌應有的社會責任。

在脫貧攻堅上,我們還攜手多部委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群眾中推廣普通話,在鄉村教育上,我們通過捐贈人工智慧技術產品,讓優質教育資源深入農村學校,讓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也能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快樂與成長;在方言保護上,我們基於人工智慧技術,實現瀕危語言的永久留存,用A.I.留下多彩鄉音;面對特殊群體,我們聯合中國殘聯、聾協推動無障礙溝通。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官方自動語音轉換與翻譯獨家供應商,我們製作教聾啞人開口說話的APP軟體,通過A.I.技術實現言語康復(語音訓練),幫助更多的聾啞人開口說話。這是冬奧會和冬帕運會的人文關懷,也是我們作為科技企業應有的品牌和社會責任擔當。

科大訊飛成立20多年來,從助力教育扶貧,到保護地方文化,再到關注公眾健康和輔助特殊人群,一直堅持踐行科技品牌應有的社會責任,用科技讓公益更有溫度,向「讓科技有情懷,讓公益暖人心」的夢想前進。

記者:您認為站在「十四五」規劃的新起點,科大訊飛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打造中國科技企業品牌?

杜蘭: 作為人工智慧行業科技品牌,科大訊飛始終堅持「用人工智慧建設美好世界」的品牌使命,把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各行業與領域,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用人工智慧賦能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

面向下一個五年,我們要在技術、應用、生態三方面全面開花:

堅持技術創新——在當今全球技術競爭激烈的格局下,我們必須要著眼更遠的未來,進一步強化使命擔當,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關鍵領域下大功夫,不斷攻克人工智慧的前沿理論、核心算法、關鍵技術,把核心技術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搶抓發展機遇,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進程中建功立業。這既是時代的召喚,也是我們作為新時代科技企業家的必答題,是我們中國科技企業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

堅持應用立地——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人工智慧發展一定要以解決社會剛需為出發點。我們要以為百業賦能、使萬物增值為發展方向和路徑,將源頭核心技術轉換成實實在在的行業方案、個人產品,要讓科技創新成果和產品惠及千家萬戶,真正解決社會剛需。目前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推動,將大大加快人工智慧應用落地的速度,助力社會進步與升級,這也將成為我們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方向。

堅持生態建設——創業至今,科大訊飛始終保持著開放合作的心態謀求互利共贏。我們相信,封閉的企業註定衰落,唯有生態生生不息,特別是在當前激烈的全球競爭格局下,想要實現產業更高質量的發展,更應如此。如今,在訊飛開放平臺上,經過十年深耕,現已開放334項能力,連結230萬生態合作夥伴,總應用數超96萬,累計終端用戶數超30億。我們希望與政府、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多元主體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更加健全的制度體系和良好的治理方式,使人工智慧技術更加普惠、健康、可持續發展,共同奔赴人工智慧的下一個十年,一起用人工智慧建設美好世界。

相關焦點

  •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觀點)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人民日報評論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入冬後天氣漸冷,北方城市已經供暖
  • 用奮鬥創造美好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視察期間,在南通沿江邊步行察看五山地區濱江生態環境時,與正在江邊休閒散步的市民親切交流,看到曾經髒亂差的環境經過治理發生了滄桑巨變,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濱江生態公園,親切地說,大家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裡很幸福,幸福是你們共同奮鬥、親手創造出來的。
  • 用奮鬥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他看到曾經髒亂差的環境經過治理發生了滄桑巨變,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濱江生態公園,親切地對市民們說,大家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裡很幸福,幸福是你們共同奮鬥、親手創造出來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要牢記「幸福是共同奮鬥、親手創造出來的」諄諄囑託,凝心聚力,奮發有為,努力用奮鬥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歷史由勇敢者創造,時代由奮鬥者書寫。
  •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經濟新方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分領域闡述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
  • 生活美!生態美!寧鄉奮力創造群眾美好新生活~
    寧鄉奮力創造群眾美好新生活~ 2020-10-22 16: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勞動創造歷史。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勤勞的民族,用勤勞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也正是依靠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中華民族才歷經滄桑而不衰,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勞動創造偉大。從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到現代「新四大發明」對世界潮流的引領,這是智慧的勞動者創造的「中國新名片」,使中國科技走在前列,領跑全球共享經濟。歷史證明,沒有哪一個民族像我們一樣經歷過那麼多艱難坎坷,也沒有哪一個民族像我們一樣以艱苦奮鬥為支撐,努力發展,完成別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人民日報評論員:用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夏糧主產區,農民們搶抓農時、開鐮收割;重大工程施工現場,建設者們揮汗如雨、緊張作業;各地扶貧車間,貧困群眾全力以赴、趕製訂單任務……神州大地上,處處可見緊張有序勞動的身影。無數人在為美好夢想打拼,為幸福生活奮鬥。
  • 宣言:風雨無阻創造美好生活
    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用這樣一句中國古語,概括和形容中國不畏艱險走過的不平凡歷程,穿越風雨取得的不平凡成就。這是歷史的總結,更是現實的激勵、未來的昭示。古老的民族,年輕的國家,億萬萬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民,歷經風雨創造了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今天,也必將風雨無阻、勇往直前,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用奮鬥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九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
    他看到曾經髒亂差的環境經過治理發生了滄桑巨變,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濱江生態公園,親切地對市民們說,大家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裡很幸福,幸福是你們共同奮鬥、親手創造出來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要牢記「幸福是共同奮鬥、親手創造出來的」諄諄囑託,凝心聚力,奮發有為,努力用奮鬥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歷史由勇敢者創造,時代由奮鬥者書寫。
  • 用奮鬥創造美好生活 ——九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視察期間,在南通沿江邊步行察看五山地區濱江生態環境時,與正在江邊休閒散步的市民親切交流,看到曾經髒亂差的環境經過治理發生了滄桑巨變,成為人們流連忘返的濱江生態公園,親切地說,大家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裡很幸福,幸福是你們共同奮鬥、親手創造出來的。
  • 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五論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對標對表中央規劃建議,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通過的《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今後五年要努力實現民生福祉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滿足。這是我們新的奮鬥目標。
  • 人民日報: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是以人民為中心的落腳點
    原標題: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是以人民為中心的落腳點 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其落腳點是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落腳點不僅抓住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關鍵,而且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具體運用和重大發展。
  • 人民美好生活的豐富內涵與實踐邏輯
    【摘要】「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具體而言,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迫切願望和要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更加完善的制度體系的嚮往;堅持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層次精神生活的嚮往;堅持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的殷切期待
  • 河南:努力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
    鋪設供熱管網1.3萬公裡,集中供熱面積達到6億平方米,用氣家庭1295萬戶,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97.05%。優化了人居環境。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強力推進老城區改造和生態建設。完成老舊小區改造6400多個,惠及群眾88.6萬戶。省轄市144處黑臭水體基本完成整治,縣(市)173處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137處。新建改造7346座城市公廁。
  • 「省政府網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五論深入貫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對標對表中央規劃建議,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通過的《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今後五年要努力實現民生福祉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滿足。這是我們新的奮鬥目標。
  • 李志偉: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首次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面向這一清晰的美好藍圖,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採取更有力的舉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
  • 人民日報評論員: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重慶日報評論|著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步入新發展階段,重慶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重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未停止,且不斷因時而變。「十四五」時期是新時代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關鍵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