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著實威武!

2021-02-17 武威家鄉群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武威家鄉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加入武威家鄉了。

出蘭州,過黃河,就是武威。

如果「武威」這個名字有些陌生,那麼「涼州」一定不陌生吧?如果「涼州」也陌生,那麼下面這隻銅奔馬一定不陌生吧?

銅奔馬

沒錯,馬踏飛燕,中國的旅遊標誌。1969年10月,出土於武威雷臺漢墓。甫一出土,便引發了「四海盛讚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的熱潮。連同它一起出土的,還有一支氣勢雄偉的銅車馬儀仗隊伍,大漢的「武功軍威」,便穿過千年時光,撲面而來。

武威,曾經著實威武。

雷臺漢墓銅車馬儀仗隊


武威的威武,要從公元前121年開始講起。

當19歲的霍去病在長安城龍首塬上的宮殿裡,因那場足以使他揚名立萬的戰役接受漢武帝的封賞時,一敗不振的匈奴人正牽衣頓足,哭唱著「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一路向西遷徙。

祁連山

同年,大漢在此設武威郡,與酒泉、張掖、敦煌並稱為「河西四郡」。自此,河西之地正式成為大漢版圖的一部分,並在河西走廊地區的輝煌歷史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而武威,就是進入河西走廊的門戶。

如今,登上終年積雪的烏鞘嶺,放眼四望,一邊是武威綠洲,水清林茂、黍麥飄香,一邊是祁連山脈,雄偉挺拔、連綿亙絕。

烏鞘嶺

鬥轉星移,物是人非,昔日的戰亂和輝煌一同遠離了這座古老厚重的城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迷醉和風情依稀還在,所幸不必再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的豪情與唏噓。

別處的繁盛,是與經濟的繁榮成正比關係的,武威似乎有點例外。它有天造地設的地理環境,在兩千年前,就是關乎國家經略的一枚棋子,它的背後,則是一盤更大的棋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涼州統領河西五郡,成為西北地區的政治中心。

西晉時,中原王朝發生「永嘉之亂」,中原士族相隨難逃,形成著名的「衣冠南渡」文化現象,鮮少有人知道,還有一部分關中士族大儒選擇西行,來到了涼州,帶來了大量的典籍,也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明。戰亂之外的武威,成為整個西北的文化中心,和全國三大據點之一。

圖一 | 儒學世家學者郭荷

圖二 | 大儒郭瑀

到了十六國時期,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先後在此角逐,煙消雲散後,除了戰亂和瘡痍,什麼也沒留下,倒是佛教文化在此發揚光大,開鑿了被譽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修建了大雲寺、海藏寺、羅什寺等一系列寺廟,還收容了中國佛教四大翻譯家之一的鳩摩羅什的骨殖舍利。

北魏時期,北方地區山河動蕩、風雨飄搖,但涼州卻安如磐石,中原文明,再一次前往河西地區避難,使武威成為西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與「秦川中,血沒腕」的古都長安不同,武威「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一片繁榮。

但,與唐代武威的繁盛比起來,這些都有些單薄,只是一個基礎。

天梯山石窟

羅什塔

前朝的積累,唐代的開發,終於將武威帶入它的黃金時期:

文化上,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受到南朝時武威籍詩人陰鏗影響極大,連杜甫都說「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籍貫武威的李益,耳濡目染,也成為邊塞詩人的代表之一;王維、岑參、白居易、杜牧等人,都為這裡寫下了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和詩歌並盛的,是涼州的樂曲。盛行於涼州的「西涼伎」,後來演變為千年不衰的獅子舞;唐時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據說便是河西節度使所獻。

至若經濟,《讀史方輿紀要》曾這樣描述它的繁榮:唐之盛時,河西、隴右三十三州,涼州最大,土沃物繁、人富其地

唐時的武威,文化、經濟的繁榮,僅次於洛陽和長安,成為第三城,睥睨河西,風頭無兩。

歷史為武威帶來了很多,歷史最終又收回了很多。

唐代以後,由於戰亂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武威由盛轉衰。歷史唯一記住的,是1247年,蒙古宗王闊端與西藏薩迦派活佛薩迦·班智達在白塔寺成功舉行了「涼州會盟」,正式將西藏納入中國版圖,這也許是武威在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三 | 涼州會盟

白塔寺

明朝收復河西後,徙民實邊,發展農業,整頓文化教育,並在武威城東南隅興建文廟,成為「隴右學宮之冠」,跌倒在歷史拐角的武威才得以慢慢爬起來,有了一個喘息的支點。清朝在明朝經營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經營武威的工商業和農業,歷經數百年,武威終於逐漸恢復了一絲元氣,先後興建創辦了成章書院(後改天梯書院)、北溟書院、雍涼書院,民間尚學之風空前,「古文之盛,前古罕聞」。


武威文廟

也許,武威會一點點恢復往日的生機,但歷史在此時又開了一個玩笑,於是武威就失去了重振輝煌的機會,只能在先天的地形地貌和那些尚有往日輝煌印記的建築裡沉寂,曾經的第三城,如今籍籍無名,落落寡歡。

武威,將往何處去?

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從武威的深處去尋。

河西走廊一帶,盛傳著一句話:金張掖,銀武威,玉酒泉,言此三城之物產豐饒,與張掖、酒泉相比,武威有無可替代的深厚底蘊,那就是它的歷史文化。

歷史雖然帶走了武威曾經的繁盛,卻也為它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從漢代的銅車馬、王仗簡、儀禮簡、醫藥簡、對弈六博傭,到東晉的天梯山石窟、唐代的大鐘、西夏的木緣塔、西夏碑、明代的文廟、清代的書院、民國的瑞安堡……

件件處處,都是文化的傳承,都是文化遺產旅遊資源

瑞安堡

獨特的地理環境,還給了武威無數聲名遠揚的特產:飲譽全國的武威甜菜、暢銷西北的古浪芹菜、名列全國第二的金冠蘋果、人人稱道的豬頭梨、「沙漠珍寶」民勤沙棗、出口歐洲的甘草、遠銷美國的麻黃……此外,武威還是「中國葡萄酒的故鄉」,自古以來,葡萄酒與涼州大馬就是武威的名片。

對於農業佔全市生產總值近四分之一的武威來說,這些,是特產,也是經濟作物

金冠蘋果

民勤沙棗

知曉武威的歷史,便不難看出絲綢之路對武威至關重要的影響。如今先是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後有「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希望武威能抓住歷史機遇,結合現有的「涼州樂舞」、「涼州賢孝」、「涼州攻鼓子」、「武術節」、「酒文化節」等地域文化,重現往日文化與經濟並重的繁盛,重現往日威武氣象。

武威大雲寺鐘樓

戳小花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武威威武
    而作為河西走廊進出中原的埠,在海洋時代來臨之前,武威也一直是中西方商貿往來的重鎮。到了東漢年間,武威已然成為一個對外貿易的「經濟特區」,來這裡做生意的人,不出幾個月就能發家致富。因為供需兩旺,即使是夜晚,街市上也還在進行著交易,也就是說,早在2000年前,武威就有了夜市。
  • 娛樂文推土機三巨頭:華娛老王、韓娛姬叉、美娛威武,你都認識嗎
    今天推薦娛樂文推土機三巨頭:華娛老王,韓娛姬叉,美娛威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網文界的娛樂文有推土機三巨頭的說法,他們分別是寫華娛的王梓鈞、韓娛的姬叉、美娛的威武武威,這三位作家的娛樂小說,都是超強推土機。王梓鈞,真正讓他走進大眾視野的可能還是那本《民國之文豪崛起》,一本民國文抄公小說。
  • 武威大月餅
    武威,古稱涼州,著名的"絲綢之路"重鎮。
  • 【"天馬行空·自在武威"線上博物館】《武威文物精品圖集》連載二...
    【"天馬行空·自在武威"線上博物館】《武威文物精品圖集》連載二十四——漢、魏晉、五涼時期文物 2020-02-28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絲路駱鈴二千年 當代畫駝第一人一一武威藉畫家李恆才駱駝畫淺賞
    >李恆才者,甘肅武威古浪人也。先後於武威、蘭州、北京及法國等地舉辦個人畫展近二十次。特別在北京個人畫展舉辦期間,其作品受到美術界知名人士高度讚譽,廣大觀眾好評如潮。恆才成才成名佳作連連,家鄉父老鄉親為你驕傲點讚。漢唐絲路為古代中國以及國際社會經濟發展功彪千古。而「沙漠之舟」駱駝,負重跋涉,交通亞歐,功不可沒。
  • 武威儒學(二)
    隋初,武威、張掖、敦煌三郡文風頗盛,很多土人通過學校教育、科舉考試的程序步人仕途。武威之土首推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李軌「有機辯,頗窺書籍」,他與郡人曹珍、關道、梁碩、李渤、安修仁共為武威名士(《舊唐書・李軌》)。煬帝大業五年(609年),由於煬帝西巡張掖之故,涼州儒學較以前規模有所擴大。按唐制,涼州屬隴右道統轄,治所姑臧,並設府儒學,學生入學,由府州縣長官選補,可免除課役,並享受按例的物資供應。
  • 武威:書城不夜聞書香
    西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廟(「隴右學宮之冠」)在武威,因此,「書城不夜」在涼州這一說法由來已久。時代發展到今天,隨著武威市圖書館的落成和開放,「書城不夜」在武威市早已名副其實。記者裹挾著一身寒冷,跟隨他人的腳步,來到了位於武威新城區的市圖書館。在門口接受了疫情防控檢查測試後,記者進入到這個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中。明靜的室內,是一張張沉浸於書香的或專注或入迷的面孔,這裡靜謐而又溫馨,書香靜遠而又悠長……武威市圖書館是一座地標性建築,建築總面積21373.3平方米,設計藏書99萬冊。
  • 武威雷臺觀的匾額
    (本文3092字,閱讀需要約8分鐘) 武威雷臺觀的匾額 雷臺觀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武威城北,是目前武威市區內僅存的一處道教宮觀。清代金石學家、武威人張澍曾有「伏龍城外聽秋風,百尺危樓宿靄空」的詩句,就是形容觀內建築的巍峨。
  • 威武了,我的四中隊!
    人員少、女性多、人員年齡大,是掰著手指頭就能數出來的當前「困境」,但是,武威的四中隊,硬是把「短板」變長項,把「劣勢」變優勢。 讓我們為你們點個讚, 威武了,我的四中隊!
  • 武威海藏寺名稱的由來
    海藏寺,位於武威城西北2.5公裡處,佔地13460平方米,是河西走廊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之一,被譽為「梵宮之冠」。
  • 鮮為人知或業已消失的武威匾額
    今天,我們推出李學輝的文章《鮮為人知或業已消失的武威匾額 》,聚焦武威匾額文化傳承和發展現狀,以期讓更多的人了解武威匾額文化。讓人們在領略武威老城民居門額魅力的同時,也為古民居院落保護修繕提供可藉借鑑的資料。
  • 武威鳩摩羅什寺簡介
    根據史書記載,在後涼建國初年,呂光挾持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武威後,為了安頓他的身心,便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興土木修建寺院,建好後,便命名為鳩摩羅什寺,讓鳩摩羅什大師住在其中,弘揚佛法。羅什大師圓寂後,他的弟子遵其遺囑,將他的「舌」舍利供奉於寺內,並在供奉「舌」舍利的地方修建了一座紀念塔,也就是今天的羅什寺塔。此塔是現在唯一保存完好的羅什寺的古建築,現為省級保護單位。
  • 武威美食散論
    武威美食,在水,在食材,在廚藝。祁連雪山之水,適宜其地的食材,綿延傳承的廚藝,使武威美食一直受到人們青睞。武威自古為多民族聚集之地,各民族飲食文化相互交融,使武威美食呈現多元、多樣化的基調。漢唐時,絲綢之路暢通,中西文化交匯,為武威飲食文化注入了世界性元素,使武威飲食品種更加豐富。明、清兩代,在西北地區,有「吃在武威」之說。
  • 《武威漢簡集釋》圖書首發式舉行
    柳鵬代表武威市委、市政府向《武威漢簡集釋》的出版發行表示熱烈的祝賀,向付出辛勤勞動的張德芳先生及編纂團隊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武威文化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表示誠摯的感謝。他說,簡牘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塊絢麗瑰寶,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甘肅是簡牘大省,有「漢簡之鄉」的美譽。
  • 武威文廟匾額的旅遊開發策略
    武威文廟匾額的大量款識中包含時間、人名、官職、商號、善會、捐匾原因等歷史信息,構成了武威文化發展和民俗信仰的真實記錄,是古涼州「書城不夜」「崇儒重道」的有力佐證。文廟的匾額文化也是涼州文化基因的一部分,體現出武威作為河西邊塞重鎮,對儒學教育的重視和推崇,反映了當時武威文化教育繁榮昌盛的狀況,是武威文史研究的重要線索,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是極具保存意義的有形文化遺產。
  • 有幸拜見聶衛平老師 作者:樊晉江(甘肅武威)
    有幸拜見聶衛平老師聶衛平和朱嘉大盤講棋在武威棋友群裡看到聶衛平老師已到武威參加女子圍甲的消息,著實激動了一陣。說聶衛平是中國古今圍棋第一人大概不為過。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一個叫伊藤的五段老太太到中國,橫掃國內所有高手,令國人顏面丟盡。圍棋發源地中國已遠遠落後於日本。改革開放後,中國圍棋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
  • 這些武威,你都知道嗎?
    武威歷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徵河西,擊敗匈奴,為彰其武功軍威命名武威。
  • 古代武威的八大名門望族詳解
    元前121年,霍去病擊敗匈奴,漢武帝在河西走廊設郡置縣,為顯示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在原休屠王領地置武威郡,隸屬涼州刺史部,以姑臧為治所。公元194年,東漢獻帝時,武威郡隸屬於雍州。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重置涼州,轄武威等7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公元386年,呂光建國,定都姑臧,史稱後涼。
  • 甘肅武威,令人咋舌的「神聯」,打了誰的臉?
    創作雖不在武威,可高適在離開武威之後依然掛念在武威的時光,雖是關山難越,終究抵不過對武威的魂牽夢縈。「憶夢回」的開局為讀者留下無盡遐想,讀過之後讓人不禁思索究竟為什麼?什麼地方如何牽掛?於是後兩句便告知答案,原來是一個「車馬相交錯」,「人煙撲地桑柘稠」的富饒之地。    車馬相交錯(北魏 溫子升《涼州樂歌》),車水馬龍中一派繁華躍然紙上。
  • 同人小說第六章 浩瀚武威; 第七章 武威肆虐;第八章 巨神兵之威
    每一次啟動巨神兵武威,他都會有這種感覺,巨神兵武威連接天地,想要啟動巨神兵武威,必然會引來天地震蕩,他不知道,這已經是第幾次了,總之,要不是這個用精鐵研製而成的地宮隱藏,巨神兵武威,恐怕早就被外面那些人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