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了寶寶以後,不少媽媽都有這樣的疑慮。
孕早期運動會流產嗎?
孕晚期運動會不會導致早產啊?
運動強度是不是過了?
運動時間會不會太長了?
……
這時候,我們總會說,要把握孕期運動的「度」。
可是可是,把握孕期運動的「度」。
真的是太難了!
這裡,你需要知道FITT原則。
FITT原則是什麼呢?
有些喜歡健身的媽媽可能會知道一些。
「FITT」是4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包括:
「Frenuency」,頻率。
「Intensity」,強度。
「Type」,類型
「Time」,時間
頻率也就是媽媽在一周的時間要完成幾次運動,一般建議媽媽一周運動3-5天。
而媽媽的運動強度,分為低等、中等、高等,可以用運動時的心率作為簡單的判斷。
媽媽該選擇什麼樣的運動,可以看媽媽有什麼目標。是想要控制體重,還是應對孕期的不適,還是為了最後的分娩?都可以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
媽媽每次運動要多長時間。一般建議每天運動20-30分鐘,或者一周運動150分鐘左右。
如果媽媽不是突然「中獎」,還是建議媽媽從備孕階段就開始適當地運動。
可以考慮規律的有氧運動+肌肉力量練習+放鬆拉伸。
將體重控制在比較理想的孕前狀態。
懷了寶寶後,就可以在備孕的基礎上進行調整。
進入孕早期,有運動習慣的媽媽,可以繼續保持溫和舒適的運動,例如孕期瑜伽和散步。
孕期瑜伽建議跟著專業的瑜伽教練來,可以學習呼吸和放鬆,練習穩定骨盆的動作,每次大概在30-40分鐘。
而散步呢,每天可以保持在20-30分鐘就可以了。
至於運動的頻率,可以根據個人情況來調整。如果妊娠反應比較嚴重,還是要以休息為主。
孕中期的時候,媽媽可以在孕早期的基礎上,適當加大運動量。
除了散步外,還可以進行一些規律的運動,比如跳舞、遊泳、韻律操、孕期瑜伽、普拉提等。在運動的過程中應該避免仰臥的運動。
而到了孕晚期,運動需要回落到「緩」的狀態。
臨近分娩,媽媽可以一邊做輕鬆的運動,一邊練習呼吸法,可以幫助緩解分娩疼痛。
散步,還是許多媽媽孕晚期的運動選擇,但是運動的頻率、時間,也要適當地減少。
「媽媽是否感到疲憊」可以作為運動強度的一個標準。
媽媽運動的時候,也要循序漸進,有一個「小火」到「中火」的過程,讓身體慢慢進入運動狀態。
但是,不是所有的媽媽,都適合做運動。有些媽媽的情況比較特殊,應該多休息。一般來說,媽媽不適合運動的話,醫生會提前告訴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