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疫丨自助助人:海外華人在疫情和歧視中尋找生存空間

2020-12-17 澎湃新聞

截至4月16日,全球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200萬例,死亡人數13.8萬多人。在中國國內疫情已經得到初步控制的同時,新冠病毒仍在全球各地肆虐。

中國的海外華人以及留學生群體龐大而複雜,其中大部分人在此時身在異國他鄉,他們的處境也成為國內同胞心頭的牽掛。疫情暴發以來,海外華人先是搜集口罩等防護物資寄回國內,到所在國疫情嚴峻時,他們又將多餘的口罩提供給當地需要的人們。有的人在所在國遭遇歧視,有的人合力反對歧視行為;有人染病,也有人與當地人共同為抗擊疫情而努力。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全球分布和增長趨勢    澎湃新聞製圖 龔唯

雖有保險,病床難求

大部分歐洲國家的醫療保險覆蓋率相當高,提前買過醫療保險的華人華僑有權利接受當地醫院的治療。

比如,德國規定在德國居住的所有居民,不論其是否持有德國國籍,都必須參加醫療保險。這種強制性的社會健康保險制度覆蓋了德國91%的人口,加之商業保險的作用,德國整個健康保險制度為99%的人口提供了醫療保障。去德國留學的國際學生及在德國工作的外國公民可參加公立醫療保險,短期交換生也可以參加私人醫療保險。而針對本次暴發的新冠肺炎,從診斷開始到治療結束的所有費用,均全額報銷。

對於在義大利持合法身份證具有居留資格的華人來說,凡是有正常工作的繳稅人包含每年固定388歐元(約合人民幣2979元)醫療保險,留學人員每年繳納98歐(約合人民幣752元)的醫療保險,繳納醫療保險的人按理可以在公立醫院接受免費治療。

部分國家衛生資源數據  澎湃新聞製圖 龔唯

在西班牙文化教育服務中心GEC(Gestion Educativa Consultores S.L.)管理醫療保險業務的陳女士介紹說,西班牙的保險分為社會保險和私人保險兩大類。在西留學、旅遊、投資移民只能上私人保險;個體戶或者在公司工作可以上社會保險。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無論是社會保險還是私人保險,不分國籍,病情一旦確診一律都是全保。

陳女士也遺憾地說,因為現在西班牙醫院醫療資源短缺、醫療系統超負荷運轉,就算華人華僑或者留學生有確診,一般也不會去醫院,而選擇在家隔離和自愈。

中國新聞網此前報導,西班牙溫州商會會長張永樹提到他的一位女性朋友被西班牙醫院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但因為當時醫院沒有床位,醫生讓她回家隔離,「這個女士不敢貿然去醫院,靠自身免疫力硬扛著。」

即使如此,很多歐洲華人仍然選擇留在當地。

\

部分國家百萬人口確診病例比例   澎湃新聞製圖 龔唯

「回國面臨交叉感染的危險,況且學校已經開始網上教學,我不想來回折騰。在義大利隔離和回國差不多。」在羅馬音樂學院讀研的姚同學說。

已經逐漸適應了隔離生活的姚同學說:「之前義大利疫情剛暴發時,周圍有些同學回國,加之父母和國內的朋友擔心,讓我心情有點複雜,但現在我已經逐步適應隔離生活了,每天做飯、上課、練琴、打遊戲,生活還是挺充實的。相信『夏天』很快就會來的。」

義大利防疫工作步入正軌,救援物資到位,大部分的在意華人都經歷了從恐慌到平靜的心路歷程。

在德國慕尼黑工作的梅女士稱她從3月中旬開始在家工作,德國人總體上也並沒有表現出像其他歐洲國家人民那樣的恐慌,她的領導常勸說她出門,而中國人則大多在疫情剛開始時就囤好生活必需品,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她在採訪中還表示,德國目前也沒有停工,自己的公司沒有要求員工在家工作,這也是自己目前依舊留在慕尼黑沒有回國的原因。除此之外,她也覺得在飛機上被傳染的危險很高。

直面歧視和誤解

海外華人除了要在疫情中保護自身健康,有人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些不愉快的經歷。

在西班牙讀研的周同學說,「我有兩位同學戴著口罩,坐公交車的時候甚至遭到了幾個西班牙年輕人的嘲笑,說他們是『中國病毒』,讓他們快點下車」。周同學稱,有一位留學生上課戴著口罩甚至被老師專門叫到門外說,「你上課戴口罩的行為就是對我的不尊敬,你如果不摘,就不用上課了」。

在慕尼黑的梅女士也說,在2月疫情尚未在歐洲大面積暴發時,自己曾在路上見到一個亞洲男生因為戴口罩而被罵,當時她聽到叫喊聲時沒意識到對方喊的是「corona」,也就是新冠病毒的外語名。她介紹,在德國有時在地鐵上會遇到人們躲避亞洲面孔乘客的情況,自己的越南同事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一開始的時候,當地的民眾對此(新冠疫情)普遍認為只是流感,或是認為年輕人身體好並不會被傳染上,而且對戴口罩一事也存在誤解,認為戴口罩的人都是有病才戴的。」周同學說。

一些接受《衛報》採訪的在英留學的中國學生說,是否要佩戴口罩是他們在英國經歷過的最大的文化衝擊。身在異國的他們面臨著一個兩難選擇——疫情當前的不安全感和面對歧視時的恐懼。

針對西方媒體出現的借疫情汙名化中國的聲音,許多留學生、華裔和亞裔並未坐視,而是在網絡上發出自己的聲音,發起了話題「No soy un virus(我不是病毒)」。

西班牙華人劉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疾病不分種族和國際,發起這次行動就是為了抵抗新冠肺炎帶來的謠言。

劉洋在他的推特中寫道:那些(正在西班牙發生的)種族主義行為,正在重演在西班牙之外發生的情況。疾病不分種族和國籍。我們發起「我不是病毒」運動,是為了和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假消息和誤解作鬥爭。

但也並非所有歐洲人都用有色眼鏡將疫情和中國人聯繫在一起,根據梅女士的描述,在德國歧視的情況其實更多發生在同樣有著移民背景的人中,而並不是德國本地人。國內某視頻網站的一位up主(視頻上傳者)「異度遊」在德國科隆採訪了許多當地華人,他們也表示自己在生活中幾乎沒有遇到歧視的情況,疫情剛開始時還會有德國朋友主動關心自己是否需要幫助。

一個名叫「土漂視角」的土耳其當地公益組織製作的小視頻則在土耳其的社交媒體上火了。「土漂視角」的視頻是關於中國人在疫情中的日常生活:如何穿戴防護服、如何如坐公交車,還有學生遠程上課、宅在家裡的人們自娛自樂的片段。

據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此前報導,「土漂視角」的發起人李娜說,第一條視頻發了不到3天時間,在推特上點擊量就已經超過10萬,幾個土耳其知名人士還分享了視頻。李娜介紹說,她與在土耳其華人華僑婦女聯合總會的朋友一同策劃、製作了普及防疫知識和中國各種防疫措施的視頻,希望告訴土耳其民眾,我們共同的敵人應該是病毒。

華人社區自助助人

歐洲華人自疫情出現以來也一直積極為國內及所在國的抗疫戰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二月份中國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刻,很多旅西華人利用自己在西班牙的資源為國內寄送口罩。據中國新聞網2月10日報導,當時西班牙華僑華人捐贈的醫療物品總數已超過300萬件,很多貨物是從葡萄牙、摩洛哥採購而來。西班牙甘肅商會會長孫毅甚至飛到瑞典協調廠家預訂口罩。

隨著中國形勢的好轉和西班牙疫情危機的日益嚴重,西班牙醫院和警方也在提請華人援助。西班牙警察工會聯盟(Jupol 和 SUP)通過社交媒體發了援助請求。當地的華人了解情況以後,立刻捐贈了部分自己囤積的防護用品和口罩。按照SUP的說法,這些用品「質量都很好」。此外,在西班牙昆卡(Cuenca)、科爾多瓦(Córdoba)、赫塔菲(Getafe)、阿爾科孔(Alcorcón)和萊昂(León)等地區,當地華人也為警察送去了防護用品。

西班牙警察工會聯盟SUP在社交媒體上感謝華人的物資援助:我們感謝中國華人華僑無私地向不同地區的西班牙國家警察局和政府捐獻醫用物資。他們打電話讓我們來,抗疫的英雄們,加油!

華人向昆卡國家警察局捐贈的部分醫療物資

在英國讀研的中國留學生吳芃一直堅持製作英國疫情趨勢圖,因而收穫了一票英國「粉絲」,還有人發起了「PengforPM"(吳芃當首相)的推特話題。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吳芃表示,網友此舉是在表達對英國此前較保守的防疫措施的不滿,同時也希望關注吳芃的英國議員和醫務工作者對疫情給予更多關注。

從3月5日開始,吳芃每天在英國衛生部推特下留言,發布自己製作的英國疫情數據圖。當時英國確診病例剛剛過百,但吳芃意識到,疫情可能會在英國暴發。隨著英國疫情日趨嚴重,吳芃發布的疫情趨勢圖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還有英國醫療工作者和議員。有一天,英國衛生部工作人員打電話向他表示了感謝。

3月25日,吳芃根據英國公布的官方數據製作的圖表。

吳芃還與其他在利茲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發起了「Chinese in Leeds together with NHS」(利茲華人與NHS同在)的活動,該活動與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志願者合作,意在募集捐款購置個人防護用具,統一捐贈給約克郡當地的社區診所。

中國僑網3月報導,旅德僑胞梁依介紹,疫情在世界範圍暴發後,有一些華人自發組織,將中文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翻譯成德文版,轉發給德國各地醫院的醫生,讓他們能參考到中國抗疫的實操經驗。

德國《斯圖加特報》3月13日發表了一篇名為《關於新冠病毒的公開信:中國科學家呼籲停止本地公共運輸》的報導。9位旅德華裔科學家及企業家聯名致函德國衛生部長延斯·施潘及頂尖病毒學家德羅斯滕,呼籲德國採取強有力措施阻止新冠病毒傳播。

除了積極援助國內和所在國抗疫,歐洲華人還「報團取暖」,以期共同渡過危機。

西班牙中華婦女聯誼總會、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華人華僑社團聯合總會、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北京同鄉會、西班牙華人攝影家協會等多家僑團聯合成立「守望相助、保安華人」志願者隊伍,服務海外僑胞,統籌物資分配、安撫當地華人、給有困難的華人華僑以救援和援助。

奧地利華人餐飲聯合總會會長趙小鳳則在疫情期間積極幫助當地華僑華人提供隔離場所,確保回不了家的同胞們能有一個棲身之處。趙小鳳說,「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全球戰疫:疫情之下,澳大利亞華人遭遇的另一種痛
    全球戰疫:疫情之下,澳大利亞華人遭遇的另一種痛 2020-05-26 16:32:09 據稱,該房產業主是一名華人,近期並不在家。雪梨Ryde市副市長周碩聞訊趕至現場,見此情景,心生憤慨。他當即通知市政府和警察部門介入調查,並密切關注這類事件。據了解,25日清晨,居民們發現牆上的塗鴉已被清除。  事實上,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以來,類似這種針對華人或者亞裔人士的事件在澳大利亞時有發生。據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稱,他們今年收到的種族歧視投訴中,四分之一與新冠病毒相關。
  • 疫情全球大爆發之下海外華人華僑的多種生存境遇
    不過華人華僑是遍布全球的,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中國人,當然也有很多華人,在疫情之下他們的生活如何呢? 首先,大部分都是正常過生活的。疫情爆發至今,在大部分國家,都持續超過半年了,不管數據怎麼增加,半年的時間足以讓任何人都習以為常了。比如美國,美國以外的朋友,都以為那裡很糟糕,又是Antifa暴動,又是新冠確診病例持續增加。
  • 外媒:面對種族歧視 海外華僑華人不再忍!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病毒肆虐,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近日已突破1100萬人,而隨著疫情愈演愈烈的,則是多國頻發的種族歧視事件。無論是非裔、亞裔,或是其他少數族裔,僅僅因為膚色、語言、文化差異,卻常常被區別對待:誤解、疏遠、辱罵、毆打甚至是付出生命。
  • 為抗疫做了這麼多還被歧視,華僑華人何其無辜!
    為抗疫做了這麼多還被歧視,華僑華人何其無辜!  在全球人民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一些針對亞裔和中國人的歧視言論卻甚囂塵上。>  這些言論不斷污衊華裔,「甩鍋」中國,不僅對海外華僑華人和中國留學生的生活造成困擾,甚至導致暴力事件,危及生命安全。
  • 因肺炎疫情,海外中國公民和華人屢遭挑釁和歧視!中國駐多國大使館...
    自中國湖北等地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來,中方正採取前所未有的防控措施,全力救治病患,切斷病毒傳播。世界衛生組織和許多國家對中國全力抗擊疫情給予了高度評價和支持。同時,小僑(ID:qiaowangzhongguo)也注意到,極少數國家個別人和媒體連續出現不友善甚至辱華仇華言行,不良分子屢屢挑釁中國公民乃至海外華人。連日來,多個中國駐外大使館發出安全提醒,提醒中國公民確保自身安全,妥善應對不良分子挑釁。
  • 全球戰疫:加拿大新冠疫情半年關鍵詞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加拿大新冠疫情半年關鍵詞中新社多倫多7月26日電 題:全球戰疫:加拿大新冠疫情半年關鍵詞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自今年1月25日報告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以來,加拿大陷入疫情已有半年。在疫情陡增期間,除跨境旅行之外,養老院等長期護理機構、農場、肉類加工廠和監獄等場所也成為群體感染的重災區。阿爾伯塔省有超過1500例病例與同一家肉類加工廠相關,令其成為北美最大的暴發點之一。在魁北克和安大略省,聯邦政府一度需派軍方進駐長期護理機構,以彌補防控「軟肋」。伴隨各地逐步「解封」,多地疫情近來有所抬頭。
  • 多國種族歧視愈演愈烈,海外華僑華人應如何站出來?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中新社·華輿訊 據龍報網報導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海外多國屢有針對華裔的種族歧視事件發生,面對侮辱和攻擊,許多華僑華人站出來,用不同的方式反擊。
  • 華人在美國受歧視,特別是疫情下更嚴重,為何有些華人不願回國?
    在美國生活的華人,為何受到歧視也要留在美國?找準原因並不難寫這篇文章並不是對華人有看法,沒有得罪之意,畢竟血液裡流淌著華夏血液,而且大部分華人對祖國有著很深感情,有些還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疫情在全球爆發後,部分生活在美國的華人選擇回國,有的甚至感染後還要回來,比如重慶那一位。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
  • 趙嶺:疫情之下如何看待「中國人在海外遭歧視」?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的不斷擴散蔓延,身處海外的中國同胞所面對的,不僅僅是當地疫情病毒的威脅,更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就是時隱時現的「歧視」問題。自從疫情在中國國內爆發以來,海外出現的中國人乃至亞裔面孔人士在民間遭遇各類挑釁、侮辱甚至攻擊等歧視性言行,以及被當地政府或執法部門粗暴對待的新聞,不時見諸網絡媒體。
  • 新冠疫情的放大鏡效應:針對華裔的歧視和傷害,也許永遠不會停止
    "新冠肺炎,中國人打上半場,世界接力下半場,海外華人全場挨打。""西班牙意識到疫情嚴重的時間太遲了,就這樣的局面黨派之間還在相互拆牆,在西華人還是多多自保吧。""社交媒體一片混亂分不清真假,根本不用擔心中國年輕人被境外信息誤導,他們的三觀水平明顯高於國外。"
  • 全球戰疫:中醫藥為澳大利亞民眾抗疫助一臂之力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中醫藥為澳大利亞民眾抗疫助一臂之力  中新社雪梨6月17日電 題:全球戰疫:中醫藥為澳大利亞民眾抗疫助一臂之力  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中醫師方山在雪梨唐人街附近開設的診所已有20多年了,病患大多是澳大利亞主流社會人群。
  • 海外華人有多難:確診卻不敢去醫院,「靠自身免疫力扛著」
    截至4月16日,全球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200萬例,死亡人數13.8萬多人。在中國國內疫情已經得到初步控制的同時,新冠病毒仍在全球各地肆虐。中國的海外華人以及留學生群體龐大而複雜,其中大部分人在此時身在異國他鄉,他們的處境也成為國內同胞心頭的牽掛。
  • 在英華人疫情下如何應對種族歧視?華人律師支招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5月24日電據《英中時報》微信公眾號「英中眼」報導,自新冠肺炎疫情在西方暴發以來,針對中國人乃至亞裔人的種族歧視言論及行為不斷增加。病毒不分種族,疫情沒有國界,英國北京聯合會、英中律師協會、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英國金絲結總聯盟將聯合舉辦《疫情下如何應對種族歧視》講座特邀英中律師協會會長朱小久博士,MBE、英國薩裡地方議員王鑫剛,告訴你如何運用法律武器,對種族歧視說不!
  • 全球戰「疫」 海外華人打全場
    如今,在全球更為嚴峻的形勢下,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也時刻牽動著國人的心。他們對新冠肺炎是否有足夠正確的認識,能否做好防護,保障自身安全?又何時能戰勝疫情,回歸正常生活秩序?春節前武漢疫情最嚴峻時,在一次夏洛特華人朋友聚會上,陸蓓和Jason討論起疫情的話題。職業的敏感性讓陸蓓覺得,她可以做些什麼。就這樣,由Jason醫生口述,陸蓓執筆的華人醫生Jason戰疫日記便有了第一次亮相。從3月20日發布第一篇到現在,華人醫生戰疫日記「滿月」了。它已成為夏洛特華人在疫情生活中關注的一項重要內容。
  • 海外僑團助比利時華僑華人共度疫情難關
    人民網布魯塞爾3月28日電(記者 鄭彬)隨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肆虐,我駐海外僑團及學生聯合會紛紛行動起來,組織當地華僑華人團結一心,共度難關。當地時間3月27日,在遼寧省僑聯的幫助下,歐洲東北同鄉會暨商會會同比利時東北同鄉會暨商會,邀請了十位遼寧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專家,通過網絡,為當地同胞提供關於此次疫情的諮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遼寧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助理劉寧表示,在中國國內遭受疫情襲擊的過程中,廣大海外華僑華人慷慨解囊、鼎力相助,為家鄉的抗疫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中國僑聯法顧委海外委員孫耀亨呼籲停止對南非華人的持續種族歧視
    近日,中國僑聯法顧委海外律師委員、南非約翰尼斯堡市議員孫耀亨在南非當地報紙媒體和網媒www.voices360.com上發表文章,呼籲停止對南非華人的持續種族歧視。到目前為止,這篇文章吸引了數以百計的反應和評論,但是其中許多評論讓我感到既震驚又沮喪。一位Mogau Sebetha的留言是這樣寫的:「難道還要我們向這些帶來新冠病毒的人道謝」。 這條信息得到了54個點讚、小紅心和微笑。Mogau接著說:「不,他們必須滾回去......,這些人吃蛇和蜘蛛,我們怎麼能信任他們種的什麼東西?」
  • 海外華人媒體報導本報!《國際金融報》直播連線美國,講述華人醫生...
    而該期直播受熱議的原因,正是其中所體現的全球華人對海外抗疫、尤其是海外華人抗疫的關注,是對海外華人的關心和牽掛。來自中美的華人近2千人聚集直播間,網上聽眾互動十分活躍,為時2小時17分,創下直播的時長記錄。時至今日,夏洛特市已發現新冠1千多例。在新冠病毒在美國爆發之初,陸蓓從夏洛特發出的華人醫生戰疫日記,從3月18日開始堅持到現在,已經成了夏洛特華人在疫情生活中關注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上海財經界關注美國疫情的重要渠道。
  • 「急物幫」,助海外華人社區抗疫 - 今日關注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急物幫」,助海外華人社區抗疫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 疫情無情,人間有情。6月5日至20日,遠在英美的300名海外華人免費使用一款由湖南大學師生設計的小程序「急物幫」,方便獲得社區範圍內應急物資和生活服務的供需互助。
  • 加拿大欺凌案件增加 華人社團發布應對種族歧視指南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7月31日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加拿大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或者欺凌案件明顯增加。近日,在多倫多華裔媒體工作者協會倡議下,加中經貿文化交流協會、多倫多華人團體聯合總會、加拿大華人同鄉會聯合總會、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加中地產投資總商會、加拿大中國高校校友會聯合會共同發起的 「華人社區所面臨的歧視及應對之路雲端研討會」成功舉辦,三級政府代表、法律專業工作者、各社團負責人及其他各界人士近百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