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吃黃燜雞拼出始祖鳥 白巖松:真希望她不要管住嘴!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央視網消息:作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的研究對象是古魚類,這是一個極其冷門的領域,但在網絡世界裡,卻有40萬網友期待著「玩骨頭的盧老師」更新視頻。吃完黃燜雞,拼出始祖鳥模型;吃魚頭泡餅,拼出胖頭魚腦顱模型;喝甲魚湯,拼出了甲魚的骨骼模型,還會解答魚有沒有屁股、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些有趣問題……這是盧靜科研之外的另一份工作——科普。

大學選擇生物專業,之後考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攻讀碩士、博士,盧靜一直沉迷化石、文獻和數據之中,和網絡接觸很少。作為特邀專家,她曾經寫過一些科普文章,也在博物館做過講座,但直到偶然審核了一個科普視頻之後,她才萌生了用短視頻來科普的念頭。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 盧靜:我自己去講專業的東西,大家沒那麼感興趣。但是換一個角度,我們如果從大家熟悉的角度,餐桌上就能吃到的雞啊魚啊,大家會覺得這個東西很貼近他們生活了,這是一個視頻的語言,是我們平時之前做科普工作達不到的。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是盧靜每天工作的地方,這裡聚集了頂尖的專家學者,研究成果纍纍,但很少為公眾所知。讓自己和網際網路的喧囂保持一定距離,是科學家們的共識。但盧靜的小視頻走紅之後,經常有網友向她提問,她才發現即便是古魚類學這麼冷門的領域,也有不少「偽科學」招搖撞騙,甚至用各種假化石抨擊進化論是「忽悠人」。她漸漸明白,研究生導師曾說過的「古生物學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科普」,究竟是什麼意思。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 盧靜:古生物它是一個很好的科學啟蒙學科,利用我們自己本身的好奇心、探知欲的驅動下,我們來接觸到最開始的這些科學,去看這個動物它為什麼長這個樣子,它長這個樣子是什麼原因,去用科學的方式去思考這些問題,去發現問題,再解答問題,其實就是一種科學思維的一種培養。

雖然一路走來都是「學霸」,但盧靜最初的興趣啟蒙很多都來自冒險電影和漫畫。幸運的是父母並沒有幹涉她的愛好,還幫她買了不少漫畫書。至今盧靜的辦公室裡還收藏著拉蒂邁魚的漫畫,她的工作之一就是從這位4億年前的朋友身上探尋人類的影子。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 盧靜:我剛開始看《龍珠》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條魚是什麼,我以為它就是一條普通的魚,直到我讀研究生了之後,我知道了有拉蒂邁魚這種魚,原來小悟空他當時吃的魚就是我研究的肉鰭魚。它有胳膊和腿,這個像胳膊和腿一樣的魚鰭裡面真的是有骨骼的,和其他魚類不一樣,而正是這種形式的骨骼,最後演化出來了我們人類的四肢,我們的胳膊和腿。

自己做了母親之後,盧靜成了幼兒園頗受歡迎的家長。雖然她展示的動物早已消逝,但孩子們卻極其喜歡。這讓盧靜思考科研與科普的關係,童年時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果能被保留下來,未來漫長的人生裡,也許就能少一些空虛無聊,多一點從學習中獲得快樂和滿足的能力。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 盧靜:我喜歡古代的東西。我除了看《奪寶奇兵》,看電影,我還看漫畫,看《尼羅河女兒》,我喜歡這些東西是因為我接受到了這些文化的薰陶。但是我們如果有好的作品、有好的東西呈現出來給大家、給孩子們,不管從不從事這個專業,但是會對他一些早期的世界觀、人生觀會有一定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 盧靜:這個是4億年前的化石,在中國雲南曲靖發現的。這是一個頭的前半截,一整個頭就這麼大。如果我們之前只知道人是靈長類的一個什麼原始祖先變來的,那證明我們的科普工作還不夠,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讓以後大家談到這個時候,都說人是魚變的。

為了科普、科研兩不誤,盧靜每天要工作14個小時,周末也要加班。除了科研論文、野外挖掘等傳統項目之外,她還和國外大學合作設計了一款VR程序,嘗試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處理CT數據、幫助重建和修理標本。盧靜希望通過最前沿的科技手段,讓古生物學變得酷一些。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 盧靜:我們不是說一堆大家想像中的、拿著放大鏡、顯微鏡就在那兒看著這些古老的石頭,我們其實做了很多,很新的嘗試。以後我們會再把我們真實工作的場景,給大家展現出來,讓他們知道我們這個學科到底是在做什麼,然後用怎麼樣的方式,怎樣揭秘這些遠古生物奧秘。

白巖松:生活中經常要勸大家管住嘴,邁開腿。但是面對盧老師的時候,真希望她不要管住嘴,而且絕對不能吃素,吃得越豐富越好。這樣她的科普不就有了更多的道具嗎?謝謝盧老師,繼續吃,豐富地吃,然後吃成讓我們更喜歡的科普內容。

(來源:央視網)

相關焦點

  • 黃燜雞,無愧的國民第一雞
    同樣是帶湯雞塊,雞公煲的汁水更加豐沛,吃法有點像火鍋,吃罷雞肉再加入各色蔬菜等。黃燜雞講究的是「燜」,雞公煲以「燉」行走江湖。最早把這個招牌立起來的是個叫「張重慶」的上海人……一隻好雞三個幫承包了黃燜雞這個圈子的主要有兩大陣營:西南派和山東派。但是如果細分,黃燜雞和黃燜雞米飯那可是完完全全來自兩個星球。西南的雲貴川都有自個兒風味的黃燜雞。首先來說說貴州的婁山黃燜雞。如果真要論起「黃燜雞」的歸屬,貴州遵義桐梓縣一定會表示:我們不服輸!
  • 「滇西一隻雞」永平論劍,萬人同吃黃燜雞太壯觀!
    廚師們磨刀霍霍觀眾熱情高漲據小編了解,大賽限時30分鐘,參加比賽的20組選手都是永平廚界做黃燜雞的高手,有的廚師做黃燜雞已經近40年,經驗豐富;有的選手則勇於創新,在保持黃燜雞本味的基礎上給黃燜雞做了一些「造型」,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 黃燜雞也很容易做,好吃量又足,簡直不要太棒
    哪些菜做起來簡單,吃起來卻很美味?這個必須要聊一下,作為一個正宗美食川菜吃貨,哈哈,作為一個四川人,大家都知道是不缺美食的,但是大多數人覺得川菜都是辣,其實四川人平時吃的菜,很多時候也不一定都放辣椒。在四川重慶一般來說,大家平時也是比較注重吃這一塊的,所以不是川菜好吃,而是四川人好吃,就是平時的家常菜,都要做點味道才行,所以作為家常菜來說更多的是味道上自己喜歡,但是不一定就是辣。個人感覺百吃不厭的家常菜,涼拌西紅柿算一個,白糖涼拌西紅柿,又酸又甜,清爽可口,酸豇豆炒回鍋肉,我估計這個酸豇豆,可能怕是只有四川重慶這邊才喜歡做,就是泡菜酸豇豆炒肉。
  • 雲南永平黃燜雞,你絕對沒吃過!
    雲南永平黃燜雞,你絕對沒吃過!現吃現殺的黃燜雞,你絕對沒吃過。在雲南永平,當地的黃燜雞,流行現吃現殺,這是做好黃燜雞的基礎。首先把殺好的雞剁成小塊,趁肉尚有餘溫,用料酒和鹽碼味醃製起來,炒雞要用寬油,算是半炒半炸,在裡面放一些蒜粒增添蒜獨特的香味,等到雞肉吐出的水分收幹之後,在裡面下入花椒繼續炒出香味。接下來這一步,是最考驗廚師技術的一步,不會玩火的廚師,是根本駕馭不了的,先點火,再淋酒,兜炒。
  • 黃燜雞米飯也出事了!無錫大街小巷到處都是
    有網友舉報,在外賣網站上訂購的黃燜雞米飯吃出不明物體!>>>蘇州一家黃燜雞米飯已被查停業:蘇州姑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執法人員來到彩香路上的這家黃燜雞米飯店檢查,店主只有營業執照,沒有餐飲服務許可證。!!!
  • 減肥也能吃的低脂版黃燜雞做法
    有很多減肥者這也不敢吃,那也不能吃,不吃主食,不吃肉類,菜也只吃水煮菜。其實減肥吃的健康才是最主要的,吃瘦不餓瘦。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之一就是蛋白質,含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有瘦肉類,蛋類,魚蝦貝類,奶類和豆類。今天用雞腿肉做低脂版黃燜雞。
  • 新一代國民料理NO.1出爐,黃燜雞有話要說
    這個榮譽,現在非黃燜雞米飯莫屬了。 而據史料記載,明萬曆二八年,播州土司楊應龍叛亂,朝廷以八路大軍平播,為慶奇功,劉綎命廚殺雞數百,燜燒烹燴,大宴三日,詩曰「婁山關險驚天下,黃燜雞香悅眾人」,更進一步證實了黃燜雞的歷史源遠流長。
  • 辣子雞、叫花雞、黃燜雞,全都不如這隻雞!
    選用 200 天左右的矮腳三黃雞 通過醃、揉、裹、焗、燜五項工序一口下去,極鮮、爆汁、嫩滑打敗了叫花雞、辣子雞、黃燜雞的地位瞬間榮升在廣東客家鹽焗雞傳統做法上,改良迭代出一套海鹽焗雞新工序,每一隻鹽焗雞都要經歷醃、揉、裹、焗、燜5道工序,缺一不可!
  • 家常版「黃燜牛肉」,比黃燜雞還香百倍
    今天嘮叨就來教大家一道家常版「黃燜牛肉」的做法,牛肉的做法有很多種,今天就來做一種風味獨特的黃燜牛肉,很多小夥伴就會說了,我只聽說過黃燜雞,黃燜牛肉是啥啊,好吃嗎?嘮叨今天就告訴大家,這道家常版黃燜牛肉比黃燜雞還要香百倍。
  • 都要到雞年春節了,你居然不知道黃燜雞米飯從哪裡來
    這匹黑馬就是你們都吃過的黃燜雞米飯。話說這黃燜雞米飯原是大明湖畔的濟南城裡的一隻百草黃燜雞,在民國初年時任山東省政府主席的韓復渠某日去到濟南城三大名店之一的吉玲園吃飯,當他吃到吉玲園的招牌菜「百草黃燜雞」時,被此美味所徵服當即稱讚道:「此雞匠心獨運,是上品之上
  • 黃燜雞是怎麼做的呢?濃厚的醬汁香氣四溢,撫慰著飢腸轆轆的靈魂
    黃燜雞是怎麼做的呢?濃厚的醬汁香氣四溢,撫慰著飢腸轆轆的靈魂黃燜雞是怎麼做的呢 ?提起黃燜雞,山東人可謂無人不知,但稍對美食感點興趣的朋友同樣也會想起永平黃燜雞了,黃燜雞塊黃燜雞米飯是正宗魯菜系,而雲南永平黃燜雞屬於滇西名吃,兩者並不矛盾在做法上也有相通之處。至於雲南黃燜雞,那提起來更有歷史,為方便古驛道上趕路的官員商人等慢慢形成的一種美食,有滇西第一雞之稱。
  • 黃燜雞的正宗做法,讓你自己也能成為「楊銘宇」
    據有關資料介紹,黃燜雞塊是河南、山東傳統名菜,此菜主要食材有雞肉、筍肉和木耳等,屬於豫菜、魯菜系。黃燜雞塊的主要烹飪工藝是燜,成品雞味鮮汁濃、色澤黃亮、入口即爛。但老大同黃燜雞塊的做法與豫菜和魯菜系的做法不同,一般沒有配菜,且製作前要用澱粉醃製,還要長時間上籠蒸。
  • 7天減7斤挑戰賽,第2天:吃了黃燜雞太鬧心,提心弔膽去稱重
    詳情: 今天晚上7點半稱重後,體重已經到了79.4公斤,比昨天又少了0.7公斤,距離任務目標的減3.5公斤越來越近,希望此後的幾天不要出現反彈。」的做法,今天中午做了黃燜雞,因為實在太香,忍不住吃了三四塊,還往大米中澆了幾勺黃燜雞的湯汁,因為是濃油赤醬的高熱量食物,擔心影響減重的效果鬧心一下午,晚上稱重量的時候提心弔膽,還好看到體重持續降低也就放心了。
  • 今日分享美食-家庭版黃燜雞
    ▼黃燜雞米飯又叫香雞煲、濃汁雞煲飯,起源於濟南名店「吉玲園」,是山東濟南特色傳統名菜之一。
  • 砂鍋黃燜雞免費送?!
    之後加入少許飲用水轉小火燜上5分鐘就美味可以出鍋啦,這樣做出來的黃燜雞相信很多人都會喜歡的。黃燜雞的味道濃鬱鮮香,筋肉鮮嫩爽滑,嫩滑多汁,口感絲毫沒有一點點油膩,汁味和香味浸入雞肉裡部,色澤均勻,味道恰恰好!
  • 有古代菜譜,宋朝時浙江籍廚娘做的黃燜雞,吃雞美食系列之九
    黃燜雞源於宋朝美食古譜《浦江吳氏中饋錄》,宋朝廚娘精心製作,專門為當時的富豪家庭研製。本文著重分析原汁原味的宋版黃燜雞。上一期介紹了鹽焗雞的來龍去脈,歷史文獻的記載略有不足,然而今天介紹的這款黃燜雞,很值得大家試一試,因為有確鑿的文獻證據。
  • 自製的黃燜雞米飯,看著就超級有食慾,重點是豆瓣醬不能少
    黃燜雞米飯每次逛街找不到好吃的,就會來一份黃燜雞米飯。黃燜雞米飯,是魯菜一大名吃,加盟店更是遍布全國各地,六安市區也有很多家,當然也有很多是掛羊頭賣狗肉,味道自然也是大有差異,要吃必須選擇正宗的招牌黃燜雞店鋪。這麼好吃的食物,一定要自己親手學會啊,雙休果斷一試。
  • 黃燜雞尾酒,這什麼黑暗料理?
    有時候我在想:除了大綠棒子對嘴吹,什麼才是最適合社畜的酒?首先,這酒得實惠,能喝醉還不貴。其次,它得有點小清新,不要剝奪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幻想。接著,它得特別,比如能同時解決宵夜和買醉,省下我們的寶貴時間。
  • 黃燜雞,很多人第一步就錯了!阿禮教你2個技巧
    有的雞是不能拿來做黃燜雞。只有長期生長在山上的本土雞才是黃燜雞的最佳推薦。這種雞體型小,容易入味,且肉質鮮嫩。其實好吃的東西不容易膩,哪怕你今天吃膩了,過一個星期天還是會特別想吃。膩就是口味的問題,膩的來源一般是菜品不夠豐富新鮮,原材料不夠好,調味料放太多,調味料不夠好等等不是黃燜雞吃不膩,是其他菜品不像黃燜雞一樣以一個菜品為生,所以把一個菜品做到了極致。跟一般黃燜雞先把雞塊先炒後燜的做法不同,家庭雞肉可以選用整雞(三黃雞,肉質細嫩!好熟),人少時間緊,也可以用雞大腿、雞小腿均可,一個意思:用帶骨雞!比單純用凍雞有嚼勁兒,有吃頭!!
  • 憑一道菜,打敗沙縣小吃躋身國民料理No.1,黃燜雞米飯憑什麼
    一時間,全國數萬家黃燜雞米飯餐廳,從東北到西南,從拉薩到海南,繪製出了一幅全國吃雞地圖。關於這些隱藏在街頭卻懸在外賣熱門榜單最高處的飯館,江湖人稱:一隻雞的傳說,一道菜的餐廳。黃燜雞米飯的低調與佛系,有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好像沒幾個人能說出來黃燜雞米飯到底源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