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說漢樂府詩《羽林郎》

2021-02-19 爾雅國學

漢魏以來所傳的樂府歌詞,是多多少少能夠申訴人民大眾的疾苦的,所謂「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公羊傳何休注),「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與歌詠各言其傷」,(漢書食貨志)可為證明。有些材料卻被政府機關採集保存起來。象西漢武帝時所立的《樂府》,規模龐大,人員多至八百,所採的歌詞曲譜遍於全國各地,在漢書藝文志上有明白的記載,可惜多散佚了。現今所傳的樂府詩多東漢的作品,兩漢採詩的情形大概是差不多的。

 

《羽林郎》和《陌上桑》的主題十分相象,都寫一個女子反抗強暴,不過讀羽林郎詩所得印象似偏於激烈,讀陌上桑詩,又覺得它很輕描淡寫,鬥爭不很尖銳,其實兩詩所表現的女主角,態度的堅決,措詞的溫婉而又嚴正,實完全相同,不過表現的技巧不同罷了。本文只談《羽林郎》。

 

「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不意金吾子,娉婷過我廬,銀鞍何煜爚,翠蓋空踟躕。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就我求珍餚,金盤鱠鯉魚。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窬。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

 

這雖似乎說西漢的故事,卻是東漢的詩,所謂「陳古刺今」與三百篇之義相合。所謂霍家,即大將軍霍光,東漢人說西漢,故曰「昔」。事實上指的是東漢和帝時大將軍竇憲或執金吾竇景。開首四句,詩意已確定了。那時的惡霸勢力從這詩看來有兩種,一是豪門貴戚,又一是特務,二者更互相鉤結著。詩題為羽林郎,詩文曰金吾子,注家說羽林郎屬南軍,中尉即執金吾屬北軍,但無論南軍或北軍,都是皇帝的侍衛,狗腿子,毫無疑問。至於霍家竇家如何縱容奴僕,均見兩漢書,今各引一段。

 

「初,光愛幸監奴馮子都,常與計事,及顯寡居與子都亂。……使蒼頭奴上朝謁,莫敢譴者。……後兩家奴爭道,霍氏奴入御史府,欲蹂(踏)大夫門,御史為叩頭謝,乃去。」(霍光傳)

御史大夫在漢朝是副丞相,他且要向家奴磕頭賠罪,橫暴可想。至於東漢竇家的奴僕鬧得尤其厲害,大概就是這詩的本事。竇憲的兄弟叫竇景。

 

「景為執金吾,環光祿勳,權貴顯赫傾動京都,雖俱驕縱而景為尤甚,奴客緹騎依倚形勢,侵陵小人,強奪財貨,篡取罪人,妻略婦女,商賈閉塞如避寇讎。」(竇融傳)

鬧得商家要罷市了,下文卻說「有司畏懦莫敢舉奏,太后聞之,使謁者策免景官」。竇太后不知從那裡得的風聲,不好不敷衍一下。從這段史文看,除掉皇帝正規的特務軍警以外,並有許多奴隸階級的小特務,附屬在豪門,所謂奴客緹騎(穿著丹黃色綢緞的馬隊)「侵陵小人」,用白話說即欺侮老百姓。詩中所寫的實是一個貴戚豪門的惡奴,所謂羽林郎,金吾子不過說說罷了。他怕連那個身份也還差得遠哩。他自己既居之不疑,人家自然也不敢不這樣稱呼他,所以他的身份究屬南軍或北軍,殆無須深考。是否特意要寫得南北不分,來表示這個意思,卻亦不敢附會。

 

他身份雖不高,勢力卻很大,至少用來欺負一個年方十五的當壚胡姬,綽綽乎有餘。所以這詩的後半她的態度無論怎樣堅決,但措辭卻十分委婉,事實上也不得不如此說;既不得不如此說,就不得不如此寫了。這是必須首先認識清楚,方對下文可以了解。因為下文很容易引起誤會的特別是這幾句:

 

「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

 

假如作這樣句讀,便錯了。「紅羅裾」下不宜「,」號,當用「。」號,如上引全文的句讀比較妥當。因為驟然把這四句一氣讀下所得的印象,好象男的在拉扯女的,而女的裂衣而起。果真如此,衝突得過火了。上文表過,她是不敢(或者並非不想)這樣得罪「金吾子」的。這樣的印象從詩意看,並不十分正確。

 

依我的意思,有兩個字的訓詁必須要弄清楚。這兒只敘我個人之見,不敢說準對,但我也曾跟朋友討論過。這兩個字:一個是結字,一個是裂字。所謂結者並非拉拉扯扯,只是要討好那女人。結,讀如要結之結,結綢繆結同心之結。「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對文成義意已完全了,所以該用句號。「貽我」、「結我」本差不多的,不過青銅鏡女子所照,紅羅裾她所穿著,更深了一層即進了一步,所以「貽」「結」兩字亦似平似側,表現得非凡恰當。再以上四句連讀,就更明白了。

 

「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就我求珍餚,金盤鱠鯉魚。」

 

這四句等於下兩句,故中用「;」號表示。男所求於女的兩樣:好酒好菜,給她的亦兩樣:青鏡紅羅。紅羅可以做裾(長裙之類),故曰「紅羅裾」。多一裾字這是押韻的關係。

 

從「裂」字看去便可證明男方所給,只是一匹新的紅羅。裂讀如「新裂齊紉素」之裂,(班倢伃怨歌行)。亦讀如「裂下鳴機色相射」之裂(杜甫白絲行)正緣把這裂字容易看走了,好象女子裂衣而起,殊不知假如這樣,便鬧得太兇了。北方話至今還說扯一件衣料,就是這裂字古誼的流傳。不過咱們現在說「扯」,每在整匹上扯下一塊來;古詩所謂「裂」,是從機上扯下一匹來,看杜甫的話非常明白。這個豪華的羽林郎金吾子要來巴結相好,自然是整匹的紅羅,給她幾尺幾寸短短的一塊,豈不寒傖。又《孔雀東南飛》詩中有「三日斷五匹」句,斷即裂也,也是指整匹說。

 

「不惜」兩句所以引起誤會,不僅關於裂字的解釋,句法上亦正有問題,因為這兒省略了兩個主詞。如把他填上,實為「君不惜紅羅裂,妾何論輕賤軀」。把紅羅抬得這般貴重,把自己身份貶得這樣卑微,仿佛要一口答應,文家所謂欲抑先揚,然後轉到下文「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窬」,始堅決拒絕,婉而愈厲。「新故」「貴賤」提得極好。我覺得古詩有許多地方很難直譯直解的。

 

即以「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為例,在詩本裡如質直地講亦很難懂。金吾子所觀,豈止一個胡姬,為後婦當不成問題;但是,十五歲的姑娘難道就有了前夫麼?詩人之意不過說男兒喜新,女子念舊,即「新故」是。當體會詩意,不可拘泥字面。

 

「貴賤不相窬」,亦妙。好比說您無論怎樣貴重,連所有一匹紅羅都了不起;我無論怎樣輕賤,連自己軀殼也是很賤的,奈我偏瞧不起您何。你雖喜新,奈我偏念舊何。左思詠史詩,「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正可以借來解釋這「不相窬」三字。所以結尾說「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大有你害單相思不關我事的意思,把上文許多熱鬧場面說得雪淡冰涼。非常掃興,痛快之極。

 

古詩自以「溫柔敦厚」為教(見禮記經解篇),有人就把它跟「愛憎分明」對立起來,我覺得這不一定妥當,因為溫柔敦厚,亦未嘗不有愛有憎,而且亦正應該愛憎分明。不然,溫柔敦厚了就變為不知好歹,不分敵友的傢伙豈非白痴,那有這個理。所以在下文又說「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可見溫柔敦厚自有愚蠢之可能,卻不應該有這樣的偏差呵。

 

這首詩主題選得好,表現亦很有力。我特別注意篇終提出「貴賤」的分別,並說到「不相窬」,自有凜然難犯之意。詩人的立場可以說是接近於人民的。

 

來源:俞平伯《論詩詞曲雜著》

相關焦點

  • 辛延年:僅存一首《羽林郎》,卻是漢詩中的佳作,道盡愛情真諦
    辛延年,生卒年不可考,東漢時期的詩人,作品雖然僅存五言古詩《羽林郎》一首,卻是漢詩中的優秀之作,始見於《玉臺新詠》。《樂府詩集》將這首詩歸入《雜曲歌辭》,與《陌上桑》相提並論,譽為「詩家之正則,學者所當揣摩」(費錫璜《漢詩總說》)。
  • 漢樂府(1)
    樂府介紹 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於西漢漢武帝時期,收集編纂各地漢族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採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代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 這幾首詩一定要讀:三首樂府詩,三種千年情|上山採蘼蕪|羽林郎|金吾...
    《羽林郎》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不意金吾子,娉婷過我廬。銀鞍何煜爚,翠蓋空踟躕。
  • 【如何讀懂一首詩】漢代的樂府與古詩
    餘冠英先生在《漢魏六朝詩選》的前言中提到,「漢詩」的重點在於樂府歌辭中的民歌和無名氏的五言詩(包括《古詩》和「別詩」)。今天,在這裡就呈現一份以同學們(鄧超、董馨憶、馮羽墨三位)整理的關於這兩部分內容的知識為基礎,再加以歸納整合出的「漢詩」文化常識梳理大全。
  • 什麼叫樂府?漢樂府民歌有些什麼特點?
    談及漢樂府你是不是和小編一樣《長歌行》馬上浮現眼中,其實《長歌行》只是選自漢樂府中的一首詩。今天小編查閱資料為大家簡單介紹下漢樂府。樂府,本意就是音樂機關。這種機關,大概建立在秦朝,漢朝繼承了下來。到了漢朝,它的任務主要是訓練樂工、譜曲、組織歌舞表演。
  • 中國歷代詩歌名篇賞析樂府~羽林郎辛延年
    中國歷代詩歌名篇賞析(39)樂府~羽林郎辛延年(1)羽林郎[1]原文作者:辛延年昔有霍家奴[2],姓馮名子都[3]。依倚將軍勢, 調笑酒家胡[4]。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5]。長裾連理帶[6],廣袖合歡襦[7]。
  • 十首必背的樂府詩,哪一首最經典?
    《詩經·風》之後,一部總括我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著名詩歌總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編。《上邪》上邪!▶簡析:這首詩描寫了採蓮時觀賞魚戲蓮葉的情景。這首詩詩為《相和歌辭。相和曲》之一,原見《宋書。樂志》,算得上是採蓮詩的鼻祖。主旨在寫良辰美景,行樂得時。清人沈德潛評此詩為「奇格」(《古詩源》卷三)。張玉榖則認為此詩不寫花而只寫葉,意為葉尚且可愛,花更不待言。▶簡析:這首詩具有濃鬱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 曹操作樂府詩:一朝薤露,漢末春秋
    說到樂府詩,很多人會想到那首有名的愛情詩《上邪》,一句『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完美地詮釋了山盟海誓。當然,也有人會說到上學時候背過的那首《木蘭詩》。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女扮男裝成功案例。
  • 兩漢——5——羽林郎 賞析
    羽林郎辛延年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不意金吾子,娉婷過我廬。
  • 中國歷代詩歌名篇賞析樂府~羽林郎解釋辛延年
    作者:辛延年中國歷代詩歌名篇賞析(39)樂府~羽林郎辛延年(5)[注釋3][16]翠蓋,用翠色羽毛(翠鳥羽毛)裝飾的車蓋,這裡代指車。空,無故停留,故說「空」。[17]珍餚,美味。[18)膾(kuai快),把肉切細。
  • 十首樂府詩,訴盡世間美好
    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後,一部總括我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著名詩歌總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編。
  • 王昌齡的《出塞》,是樂府詩還是七絕?
    但是曲子不常換,歌詞是要常換的,否則誰都會膩,所以文人為樂府中相同的曲子填寫不同的歌詞,也統稱「樂府詩」。是不是感覺就是後來的曲子詞——詞牌?所以,我們說「詩詞同源。」而詩逐漸轉向吟誦體,內容逐漸高大上之後,詞才逐漸登上歷史舞臺。
  • 漢樂府《上邪》
    《說文》小篆(命)、(令),「命」為「令」字加義符「口」而成。這句說使愛永遠持續不絕。④ 陵,指山峰。⑤ 震震,雷聲。⑥ 雨雪,降雪、下雪。此處「雨」為動詞,讀作去聲yù。二、用韻    漢樂府詩韻式多樣,有逐句韻、隔句韻、三句韻等,五言以隔句韻為多。
  • 十首經典樂府詩,訴不盡此間美好
    「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負責製作樂譜,收集歌詞,訓練人才。後來,人們將樂府機關採集的詩篇稱為樂府詩、樂府歌詞,於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樂府詩歌是中國詩壇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更是先秦風騷到唐詩宋詞之間的中國詩歌天空裡中最明亮的星星。今天古典君為您搜集整理十首樂府詩,與君共賞。
  • 漢樂府詩中10篇精選:為我們展現了整個漢朝民間的生活風情
    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正式設置樂府,其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樂府機構的設置,延續了先秦時期採詩的傳統,而出現的樂府詩,又很好地繼承了《詩經》現實主義的傳統,對後世形成了很大的影響。漢樂府的詩歌收錄在了《樂府詩集》的郊廟歌辭、鼓吹曲辭、相和歌辭和雜曲歌辭中。本文就選擇其中最有水平的和大家分享。
  • 十首經典樂府詩,每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
    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後,一部總括我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著名詩歌總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編。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
  • 一文搞懂詩歌的各種分類:古體詩、近體詩、樂府詩……
    ——漢·無名氏《上邪》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這些我們熟悉的詩句,都屬於古體詩。樂府詩秦朝的時候,朝廷設立了專門管理音樂的機構——樂府,漢朝時也沿用了秦時的名稱。樂府負責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後來,「樂府」就成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稱。
  • 風過樂府
    漢樂府掌管的詩歌按作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供執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其性質與《詩經》中「頌」相同;另一部分則是採集民間流傳的無主名的俗樂,世稱之為樂府民歌。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採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採制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民間流傳,經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
  • 漢樂府《長歌行》英漢對照翻譯四種版本
    漢樂府《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 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這首《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
    前天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王昌齡的《出塞》是七絕還是樂府詩。能不能解釋詳細點?前言關于格律詩與樂府詩的問題,以前寫過類似的文章 。二、王昌齡的《出塞》是樂府詩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與音樂相關的官署,漢樂府指漢時樂府機關所採制的詩歌。這些在民間流傳的時候,由樂府保存下來,漢人叫「歌詩」,魏晉時「樂府」或「漢樂府」。後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也叫做稱「樂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