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有移民就代表著有殖民統治,移民與殖民之間一直處於一種伴生的現象,殖民統治是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進行經濟文化滲透的主要方式,通過這種方式進而達到對被殖民國發展方向進行控制的效果。今天就以19世紀英國對於阿根廷的移民為例,帶大家具體了解一下阿根廷是怎樣在無形之中被納入英國的統治範圍的,以及英國的移民究竟對阿根廷產生了哪些揮之不去的影響。
早期的英國商人到來
最開始的阿根廷移民是以商人為主。阿根廷原本是西班牙在南美地區的殖民地,而西班牙在統治期間僅僅是把這裡當成了金銀的資源掠奪地,涉及城市發展的規劃非常至少。也導致其在建國初期出現了地廣人稀的現象。但一個國家總得要發展啊,沒有人口怎麼行呢?於是阿根廷通過優越的移民計劃,開始不斷的吸引擁有先進生產技術的歐洲國家,希望他們能夠在移民的同時促進阿根廷的發展。而正巧剛剛經歷工業革命後不久的英國,急於向外擴張土地,因此大量的英國人移民至阿根廷。
阿根廷在尚未發起獨立運動的時候,一直處於被西班牙統治的狀態,因此國家極為封閉,外國移民很難進入阿根廷,不過即便如此依舊有一些英國走私物品流入阿根廷。阿根廷獨立之後便開始開放外交,所以有大量的英國人前往阿根廷經商。1811年,英國商人們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商業信息以及便捷的商業服務,創立了商站,僅12年的時間單單是布宜諾斯艾利斯便擁有40餘家英國商站,足以見得英國商人之多。阿根廷於布宜諾斯艾利斯成立了中央銀行,其中的大股東也多是英國商人。後期除去一些擁有了土地與公民權的英國商人外,大部分英國人都選擇回到英國。英國商人在阿根廷一直頗受政府以及公民的歡迎,具有較高的地位以及影響力。
歐洲農牧業移民的加入
繼商人過來以後,為了加快國家農牧業方面的發展,阿根廷政府開始為移民提供耕種土地以及各種交通運輸工具,以此吸引歐洲農牧業的移民。這種移民政策雖然確實幫助阿根廷徵服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但同時也侵害了阿根廷土著居民的利益,因此阿根廷土著居民對這些移民有非常大的仇視感,經常襲擊、驅逐甚至殺害移民。
雖然後期有一大部分商人以及中小農場主回到了英國,但仍舊有一部分人選擇留在阿根廷,並同當地的政治精英通婚,生下混血兒。這第一批混血兒的降生對阿根廷同英國建立良好關係產生了非常積極友好的影響。
政府開始重視農牧業的移民
等到阿根廷的最大牧場主羅薩斯掌權阿根廷以後,為了鞏固自己手中的政權,開始向印第安人發起進攻。因為對印第安的遠徵,為阿根廷增加了更多領土而且羅薩斯是大莊園主出身,因此其政治以及經濟利益同阿根廷農業的發展難以分割,所以羅薩斯十分注重農牧業移民的吸納,希望新獲得的土地能夠得到儘快的開墾。
在羅薩斯統治時期英國農牧業移民驟增,可是阿根廷的貿易環境卻大不如前。因為其所實施的貿易保護政策使進口商品的關稅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得布宜諾斯艾利斯港先後被法、英兩國封鎖近6年。1841年,阿根廷同烏拉圭之間開始了近9年的武裝衝突,這從極大程度上阻礙了英國移民。這一階段中,以愛爾蘭牧羊人為主的農牧業移民取代了商人移民的主體地位,獲得了來自阿根廷政府的扶持,有許多移民藉此機會實現了發家致富的夢想。
移民多樣化 越來越多的英國移民到來
隨著羅薩斯的倒臺,使得阿根廷政治實現了民主化以及政治統一化。為了穩定國內尚未平穩的政局,阿根廷徵服進一步加強了對移民的有待政策,使其不僅擁有同阿根廷居民同樣的權利,同時還對其稅務進行免除,甚至滿足一定條件便有成為阿根廷議員的資格。此時的阿根廷為了恢復國內經濟的發展,開始鼓勵外國資本家以及商人於阿根廷內投資設廠。大量的英國企業開始進入阿根廷,與當地的政治人員建立了密切的關係。與此同時,大量普通員工以及農牧人員開始前往阿根廷,據統計19世紀70年代阿根廷超200個行業都有英國移民的身影。
自阿根廷實現獨立統一之後,國內的政治以及經濟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阿根廷政府認為吸納大量具有先進技術的歐洲移民,是發展國家農牧業以及社會經濟的重要方式,因此極大程度的鼓勵歐洲移民同時給予移民各種特權。阿根廷政府對移民十分喜愛,甚至還遣派專員前往英國進行移民招募。
因為阿根提政府對農牧業以及商業發展的迫切需求,為移民提供了大量發財致富的機會,在移民中擅長經營畜牧業的蘇格蘭、愛爾蘭人以及擅長農耕業的威爾斯人佔主導地位。最早移民至阿根提的便是蘇格蘭人,當時阿根提政府不僅為移民提供了土地,還免去其五年的稅務,同時還向移民提供各種農耕所需的工具以及日常生活中所需要使用的物品。
待到阿根廷政局開始漸漸穩定之後,大量蘇格蘭人開始移民至阿根廷,並藉由政府的扶持迅速致富。阿根廷政府在保護英國移民的同時,不斷激勵蘇格蘭人移民,導致阿根廷移民數量每年上漲,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才這個跡象才逐步停止。
移民滲透的軟刀子
自1810年起,雖然阿根廷政局有所動蕩,以及經常有經濟危機出現,但是英國移民的浪潮從未間斷。這些英國移民中有許多剛到阿根廷時一貧如洗,但是在政府的幫扶下漸漸成為成功人士。正是因為英國移民大多於阿根廷都屬於精英層、富商以及金融家農場主居多,因此英國成功的控制住了阿根廷的經濟命脈。
由於英國對於阿根廷的移民一般都採取自由移民的政策,同時英國移民於阿根廷的土地資源開發、出口經濟以及交通設施等各方面的發展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使得我們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單純的認為英國移民為阿根廷發展的福音。可事實上英國從未放棄過對阿根廷的佔有,只不過是將武裝佔領改為移民滲透。
阿根廷親英意識的培養
英國移民大部分最終都會回歸英國,因此他們希望即使不在阿根廷,阿根廷依舊保留英國的特性,於是他們開始在阿根廷開辦各種高校,同時面向阿根廷本土學生進行大量招生。這種教育薰陶的形式直接增加阿根廷學生對於英國的好感,並伴隨著英式學院的大幅度推廣,使得英國的自由主義以及自由貿易理念於阿根廷精英圈內受到廣泛的接受。
獨立後的阿根廷國庫十分緊張,隨著英國移民的不斷進入英國政府同時向阿根廷提供了經濟方面的援助,使得阿根廷的精英階層更加親近英國。阿根廷精英階層,於潛意識中都表現出了對英國極大的親近感,阿根廷外長魯菲諾埃利薩爾德曾公開表示,英國是一個真愛自由的國家,身負改變其餘國家的重要使命,是英國幫助阿根廷重燃對獨立的熱且,並於危難之中給予阿根廷經濟上的援助。英國總統甚至還公開表達了英國對於阿根廷的幫助不僅能幫助了阿根廷獨立運動,同時還幫助了阿根廷農牧業的發展。在這種親英意識的不斷推動下,阿根廷精英層逐漸成為了英國利益的維護者。
阿根廷人的經濟和生活都在英國化
移民不僅促進了英國本土商品的銷售,同時還幫助英國物質文明的傳播。19世紀中期,佔領霸主地位的英國,不再滿足於本國的宗教以及民族認同,想要將自己的生活以及消費方式於別國也得以保留。所以,阿根廷的英國移民依舊採取在英國時的烹飪方式,同時還從英國進口食品。英國人認為阿根廷人的穿著過於粗狂、落後,因此時常閱讀英國雜誌,藉此了解英國時下最為流行的著裝,同時還委託沒有移民的英國親友幫買訂購併郵寄,以此彰顯身為英國人獨特的審美以及不同旁人的社會地位。不僅僅是飲食文化以及生活習俗,他們的廣告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等到都是成為了阿根廷時尚界的標杆,受到阿根廷人的爭相拜訪。哪怕英國的事物並不美味,可以就吸引著阿根廷人的模仿。
而且英國移民於轉播信息方面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19世紀,即便人們的通訊方式有所改變,但畢竟英國同阿根廷之間相隔甚遠,英國所得到的消息並不一定是全面的,而移民商人的存在能夠使英國得到的關於阿根廷政局、經濟等方面的消息更為準確、全面。在掌握阿根廷政治、經濟、國家法律等情況的同時還能了解到阿根廷的市場情況以及民眾消費喜好,從而找準時機進行靈活的資產投資和風規避商業風險。通過這種方式,大量英國移民借阿根廷政府的幫助繼而成為阿根廷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規模的投資以及貿易活動不僅為阿根廷的發展提供了幫助,同時也給英國居民帶來了極為可觀的收入,據相關數據統計,英國移民在阿根廷的投資金額從1865年不到5000萬英鎊增長到20世紀開頭的近4億英鎊,同時阿根廷從英國進口的工業品和出口英國的工業原料全部急劇增加。
同時還加強了對阿根廷的金融控制,阿根廷國內信譽較高的銀行幾乎全為英國移民所掌控。不僅如此,英國還掌控著阿根廷的鐵路主幹線以及各大莊園,甚至就連阿根廷的大半工廠都處於英國移民的控制之下。阿根廷因為被英國人所謂的自由貿易的政策所忽悠,過於注重農業方面的發展,使得沒有多餘的資金來發展重工業,即便有也慘遭英國商人的收購和打壓。而英國移民於阿根廷的投資以及對貿易方面的發展,從根本上控制了阿根廷的走向,逼迫其朝著農牧業大國進行發展進而滿足英國的私利。
結語
阿根廷雖然不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英國人在阿根廷身上玩的套路跟殖民地國家沒什麼區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看似美好的經濟情況其實始終受制於人,阿根廷在脫離西班牙的「國家殖民」以後,又迎來了英國的「經濟殖民」,阿根廷始終只是英國全球原材料供應鏈中的一個環節,在這種長期畸形的經濟生態之下,阿根廷根本就沒意識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錯誤。在英國商人賺的盆滿缽滿的同時,也將大把的利潤帶出了阿根廷,最終留下了一個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國家,而這種局面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才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