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與Jnana達成10億美元合作,押注「代謝門控」SLC轉運蛋白

2020-12-26 科技與生活視野

7 月 21 日,羅氏(Roche)宣布與小分子創新藥初創公司 Jnana Therapeutics(以下簡稱 「Jnana」)達成合作,以發現靶向溶質載體(solutecarriers,SLC)轉運蛋白的小分子藥物,這種小分子藥物通過調節細胞代謝來治療免疫和神經系統疾病。

根據該協議的條款,Jnana 將與羅氏合作進行靶向 SLC 轉運蛋白的藥物的發現和臨床前開發,羅氏將進一步開發和商業化這些潛在的新藥。通過這項合作,Jnana 將收到 4000 萬美元的預付款;此後隨著研發、臨床和商業化取得進展,Jnana 有可能獲得超過 10 億美元的裡程碑付款以及特許權使用費。

Jnana 於 2017 年 12 月 14 日對外公布正式成立,同時宣布獲得 5000 萬美元 A 輪融資,該輪融資除了原有投資者外,還吸引到了新的大型藥企投資人輝瑞(Pfizer R&D Innovate)、艾伯維(AbbVie Ventures)以及 VC 投資機構 Versant Ventures 注資。2018 年,Jnana 被 Fierce biotech 評選為 「生物技術猛公司」。

Jnana 專注於代謝物依賴性疾病(由代謝物過少或過多引起的疾病),在其已公開的研發管線中,進展最快的兩個項目處於發現階段,包括一款靶向 SLC6A8 蛋白的、治療肌酸轉運蛋白缺乏症的小分子藥物。

圖丨 Jnana Therapeutics 研發管線(來源:Jnana 官網)

Jnana 所持續關注的 SLC 轉運蛋白,是人體內最多的一類代謝物轉運蛋白,約佔已知人類編碼基因的 2%。它是細胞的 「代謝門控」,表達在細胞膜和細胞器膜的表面,控制著細胞和細胞器內外各類溶質分子的進出、數百種代謝產物的運動,可以通過精確控制細胞、組織和器官內的代謝物水平來維持健康的細胞代謝。人體內的單個代謝物往往會受到幾種獨特的 SLC 轉運蛋白的調控,這些轉運蛋白在不同器官中的細胞中差異表達,從而確保不同器官的特定的代謝物濃度。

病態細胞往往存在代謝產物失衡,而細胞中的細胞代謝轉運蛋白可能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 450 種 SLC 轉運蛋白家族成員中,大約一半的 SLC 轉運蛋白的基因突變與遺傳疾病或其他複雜疾病具有關聯性。然而,迄今為止只有不到 20 種靶向 SLC 的藥物,絕大多數 SLC 蛋白家族成員仍然未被成功探索和利用。這意味著巨大的、未被開發的市場機會。

目前已上市的靶向 SLC 蛋白的藥物包括利尿劑、抗抑鬱藥以及治療 2 型糖尿病的 SGLT-2 抑制劑,也有多家製藥公司曾經將 SLC 轉運蛋白作為藥物靶點。但這些公司往往針對某一種蛋白質來進行藥物研發,而不是試圖靶向具有共同特徵的 SLC 蛋白家族,這也正是 Jnana 與其他同類公司最大的不同點。

Jnana 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 Joanne Kotz 博士認為,「有成百上千種代謝產物和數百種轉運蛋白,與人體的健康與疾病息息相關,然而目前已上市的靶向 SLC 轉運蛋白的藥物數量非常少,這主要是由於缺少系統的發現技術。」

Joanne Kotz 與 Jnana 的首席科學官 Joel Barrish 等人決定攻克這一技術難點。他們搭建了一支由化學家和化學生物學家組成的團隊,共同研究如何靶向具有不同結構、功能和底物的一組蛋白質,這項研究的結果就是 Jnana 的 RAPID 平臺(「Reactive Affinity Probe Interaction Discovery」),這是一個基於細胞的藥物發現平臺,能夠幫助研發人員找出可治療多種疾病的、靶向 SLC 轉運蛋白的小分子調節劑。

SLC 轉運蛋白的結構和細胞位置具有高度多樣性,通常難以表達和純化,並且可能沒有已知的配體。RAPID 平臺可以根據小分子與蛋白質結合的能力來識別結合物,而不管目標蛋白的摺疊程度或功能如何,因此,它能夠從眾多 SLC 轉運蛋白家族成員中,全方位高效地分析、驗證、明確找到潛在的有效治療靶點,是研發靶向 SLC 的創新藥的理想選擇。

圖丨 RAPID 平臺的工作過程。(來源:Jnana 官網)

本次羅氏與 Jnana 共同進行的合作也將基於 RAPID 平臺。

與羅氏達成合作,對 Jnana 而言無疑是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Jnana 正準備進入一個新的階段。」Joanne Kotz 說道。在這個新階段中,與羅氏達成的合作是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是繼續推進 Jnana 內部的研發項目,目前,Jnana 正在推進自己的罕見病計劃和普遍疾病計劃,雖然並未透露這兩大計劃的靶點和適應症,但 Joanne Kotz 透露,其內部研發項目靶向的蛋白質將與羅氏合作項目完全不同。

相關焦點

  • 蘇州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與全球製藥巨頭達成近20億美元戰略合作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蘇州「一號產業」再迎大單與全球製藥巨頭達成近20億美元戰略合作9日,蘇州企業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與全球製藥巨頭羅氏製藥達成一項總金額近2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生物製藥領域最大的國際技術合作之一。
  • ...羅氏與藍圖醫藥建立高達17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共同開發抗癌藥物...
    這項交易可能會為麻薩諸塞州劍橋的腫瘤開發商藍圖醫藥帶來超過17億美元的收入。 合作背景 2016年,羅氏與藍圖醫藥開始合作。當時兩家公司籤署了一項可能價值1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以開發多達五種針對癌症免疫療法中重要的激酶小分子療法。
  • 繼羅氏、武田之後 Sosei再拿下與葛蘭素史克的4.8億美元合作
    該單一目標協議的重點是研究和開發選擇性的口服小分子激動劑GPR35,一種重要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與炎症性腸道疾病(IBD)和其他胃腸道免疫紊亂的遺傳因素相關。費用方面,Sosei Heptares有資格先期獲得預付款,潛在的近期開發裡程碑付款以及高達440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在達到裡程碑節點的前提下,Sosei Heptares還將獲得額外的開發,監管和商業化裡程碑付款,最高可達4.37億美元。此外,合作開發的產品未來上市後,Sosei Heptares將有資格獲得藥品的淨銷售額分級特許權使用費。
  • 歐易/鹿明生物蛋白/代謝方向17位合作課題組老師順利發文
    2020 年 11月,歐易/鹿明生物蛋白/代謝方向共收錄到17篇項目文章,主要包括:iTRAQ標記定量蛋白組學、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PRM靶向蛋白驗證、LC-MS/GC-MS非靶向代謝組學、GC-MS靶向代謝組研究等。
  • 胺基酸轉運蛋白SLC7A5促進KRAS突變結直腸癌的生長
    胺基酸轉運蛋白SLC7A5促進KRAS突變結直腸癌的生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34:47 英國比森癌症研究所Owen J.
  • pH門控琥珀酸酯分泌調節運動對肌肉的重塑
    因此,源自運動肌肉的代謝信號對於激活控制肌肉重塑的旁分泌過程可能至關重要。 2020年9月17日,哈佛醫學院Edward T. doi:10.1016/j.cell.2020.08.039 響應運動的骨骼肌重塑在小鼠和人類中具有多種全身健康益處。這種肌肉適應需要旁分泌過程,包括局部神經營養信號傳導,血管生成和細胞外基質重塑。這種旁分泌活動的開始取決於上遊肌肉收縮信號,但是這些信號定義不清。
  • 一年16件超10億跨國藥企併購,基因治療與罕見病引人注目
    (健康時報記者 王永文)阿斯利康斥資390億增強罕見病賽道、拜耳收購Asklepios達到40億美元押注基因治療……健康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一年內跨國藥企超10億美金的併購有16個,其中有3個超過百億美元。
  • 打造「AI+藥物研發」創新平臺 羅氏成員基因泰克達成最新合作
    編譯丨海明威近日,羅氏成員基因泰克與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AI)衍生公司Genesis Therapeutics籤訂了一項「以進一步共同開發AI驅動的藥物發現平臺」的協議,該平臺主要用來識別針對幾種不同的嚴重疾病治療性藥物。
  • 生命學院楊茂君課題組合作報導CLC-7/Ostm1轉運蛋白複合物的結構和...
    清華新聞網8月20日電 8月12日,清華大學楊茂君教授課題組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揚研究員課題組以及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劉志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源CLC-7/Ostm1轉運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Molecular insights into the human CLC-7/Ostm1 transporter)的研究論文。
  •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渤健達成27億美元合作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近日,渤健(Biogen)和基因組學公司Sangamo Therapeutics聯合宣布,雙方達成一項全球許可合作協議。
  • 人源線粒體鈣單向轉運蛋白完整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雖然線粒體鈣攝取現象在1961年就已經被發現,但直到50年後人們才逐步從分子層面上認識這個現象背後神秘的介導者——線粒體鈣單向轉運蛋白(mitochondrial calcium uniporter)[1]。
  • .& Cell丨尹航組通過靶向葡萄糖轉運蛋白調控腫瘤細胞的有氧糖酵解
    例如,腫瘤細胞的重要食物——葡萄糖,在大多數腫瘤細胞中的攝取量遠遠超過了正常細胞,而其進入細胞的轉運工具——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s),特別是GLUT1和GLUT3,在許多腫瘤細胞內異常高表達,並成為影響腫瘤惡化的重要因素【4,5】。基於這些原理,抑制葡萄糖轉運成為治療腫瘤的潛在策略,但限於腫瘤細胞的複雜性和轉運蛋白的研究難度,目前幾乎沒有靶向轉運蛋白治療腫瘤的成功案例。
  • 全球植物蛋白市場將達850億美元,藻類蛋白有望超越大豆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提高,對蛋白質需求量也提高,但蛋白質生產缺口仍然較大,因此人們開始追求不同來源的蛋白質——植物蛋白。投資界炙手可熱的人造肉大多便是以大豆、豌豆為原料。瑞銀集團(UBS)預計,植物蛋白市場將在未來十年迅速增長。瑞銀預計,到2030年,全球植物蛋白市場的規模將從現在的46億美元飆升至850億美元,而更廣泛的農業科技市場的規模預計將擴大5倍以上。
  • 我國醫藥領域最大海外授權合同籤署:蘇州信達生物牽手羅氏製藥
    近日,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與羅氏製藥籤署迄今為止我國生物製藥領域最大一筆海外授權合作。6月9日,信達生物製藥集團宣布與全球製藥巨頭羅氏製藥達成一項總金額近2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雙特異性抗體和免疫細胞治療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造福全球腫瘤患者。
  • 東京奧運會主場作戰,亞瑟士投入過億美元押注全球市場
    除了國際奧委會的TOP全球合作夥伴以外,東京奧組委的本土贊助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頂級黃金合作夥伴、官方合作夥伴和官方支持商。目前,總計63家贊助商為東京帶來超過30億美元的收入,成為歷屆奧運之最。據美聯社的早期報導,要成為東京奧組委的黃金合作夥伴,其贊助金額至少需要1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95億元)。這意味著,亞瑟士需要向東京奧組委支付過億美元。
  • 豪擲14億美金,罕見病巨頭Alexion這次能否押注成功?
    5月5日,Alexion(亞力克製藥)宣布與Portola公司達成最終合併協議,Alexion將以每股18美元的現金,總價14.4億美元收購Portola及其已獲批藥物Andexxa。
  • 軟銀數十億美元押注日本行動支付初創公司 豪賭未來現金將會消失
    軟銀已為PayPay投入了超過10億美元;在截至今年3月末的財年中,軟銀已在財報中為PayPay計入近8億美元的損失。之所以大筆投入,是軟銀認為可以在日本成功推廣行動支付。眾所周知,日本一直在抵制行動支付技術:消費者更喜歡每天從方便的自動取款機上取錢,而不是在手機上掃描二維碼。在中國和印度,行動支付很快成為主流;但在日本,行動支付只佔5萬億美元經濟的1%。
  • 「今日外貿」TikTok與三星達成合作,將在歐洲推出電視版應用程式
    #今日熱點觀察:1、TikTok與三星達成合作,將登陸於歐洲市場數百萬家庭的智能電視上。2、USPS延誤!亞馬遜將於18日起停止英國跨境轉運。3、英國無協議脫歐,預計將損失130億美元。4、印尼電商平臺 Tokopedia與Indodana達成合作,增加Paylater付款方式。5、亞馬遜成功入駐超過 10 萬名越南賣家。6、2022年阿聯電商銷售額預計將增長23%,達到1781億人民幣。
  • 七大醫藥巨頭JP摩根健康大會發出最強音|巨頭|JP|醫藥|藥物|羅氏|...
    Jamie介紹了JPM會議至今的發展變化:「出席首屆JP摩根健康產業投資大會的30家醫藥公司,其市值只有20億美元,如今,在第33屆JP摩根大會上,出席會議的公司總市值在4.6萬億美元。這是難以想像的」。
  • 迪安診斷與羅氏診斷在進博會上簽約
    11月6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浙江省國際醫療物資意向採購籤約會上,迪安診斷(300244,股吧)與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籤訂《進口醫療器械採購意向書》。這是迪安診斷連續第三年在進博會上與羅氏診斷達成相關採購意向,展現出了長期、良好的合作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