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信仰的核心宗旨

2021-01-14 道教三洞經教

道教信仰的核心宗旨

「仙道貴生」的教義是道教信仰的核心宗旨,體現了道教的鮮明特色。

所謂「仙道」,即道教追求的得道成仙。道教相信神仙的可學和實有,神仙是逍遙無礙、長存不滅的,祂們都是得道的真人,是學道務道之人學習和信仰的人格形象。成仙得道的重要內容,就是通過自我的修行,達到「長生久視」。所以道教教導人們要貴生、重生、樂生,將生命的質量提高到神仙一樣的境界,達到「生道合一」的目的,就是得道。《度人經》曾把這一要旨歸納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道教仙道貴生的教義,在太上《道德經》裡即有真常、長生久視、死而不亡之道的說法。《南華經》更說:在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神人可以不食五穀,只吸風飲露,可以乘雲御龍,行遊四海之外;還說有一種人,千歲厭世,去而上仙。道教祖天師張道陵立正一盟威之教時,即教導信眾常道以及神仙信仰,祖天師在《老子想爾注》中說「生,道之別體也」,「道意賤死貴仙」。

修道的目的就是「唯願長生」而「生生不息」,從而構成了 「仙道貴生」的重要教義。道教相信人通過修煉,身形生命可以得到延續,精神生命也可以得到升華,最終得道成仙。為此,歷代高真在仙道信仰的追求中,總是積極探索生命修煉的途徑,總結了豐富的修養學說和修煉方法。其中,以 「我命在我,不屬天地」的精神為動力,立志要 「度己度人」,反映了道教貴生、樂生和胸懷世人的人生態度。

修道以至長生成仙,就是要求人們以積極和超脫的人生態度來生活。人之生命乃由道性以及天地靈秀之氣而化生,得之不易,當格外珍惜。道教修行的要求主要是心性品德的修養和身形生命的修煉兩個方面,道教謂之 「性命雙修」,以致神形兼備。

心性品德的修養和提高,是修煉身形生命的基礎。修養心性品德的標準,是 修「道」一樣的德行,清心寡欲、柔弱不爭,排除一切私心和嗜欲,淡泊名利,精神不為外物所累,使生命得到保養。同時,還要廣行善舉,利物濟人,積功累德。身形生命的修煉則是以品德修養為根基,保養精氣神,通過服食導引、存想守一、坐忘胎息、精氣化煉、靜功動功等修煉方法來促進生命的健康和長久。如此 「性命雙修」最終才能達到神形合同,得道成仙。

同時,「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要求道教信徒不僅要「度己」,而且要擔負起「度人」的社會責任。「度人」的方式很多,如以我之德行去感化他人,以我之能力去輔助他人,以我之學識去教導他人,以我之宗教修持為大眾服務等等。總之,只有積極地為社會作貢獻,才能功德圓滿,名登仙籍。

(文章與圖片源自網絡,三洞弟子編輯)

相關焦點

  • 道教信仰的神和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她深深根植於中國古代社會和文化土壤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道教關於神仙的信仰是道教最原始,也是貫徹始終的信仰。《三天內解經》中說:「老子主生化,釋迦主死化」,將神仙信仰視為道教與其他宗教的最大區別。  道教不是一神教,而是信奉以三清為主神的多神教,道教龐大的神仙團體,構成了道教理想的世界。
  • 【道教通俗談】閔智亭:道教對神和仙的信仰
    道歷4713年(丙申年)正月十八西曆2016年2月25日道教信仰神【八仙】(圖源於網)道教信仰「修道成仙」,《漢書‧藝文志》說:「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外者也。聊以蕩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怵惕於胸中」。
  • 中國人內心最高的殿堂信仰-道教
    道教最初起源於黃帝,很多人把黃帝稱作道教始祖。而道教的思想又來自於老子李耳,所以道教又把老子作為道教的道祖。最後就是張道陵成立了道教,因此道教之人把張道陵稱為道教的教祖。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宗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最高信仰」是什麼?也有不能吃的東西?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最高信仰」是什麼?也有不能吃的東西?一說起宗教,大家都會想到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仍然很少人說起中國的道教,很多人都知道中國本土的宗教就是道教,但是不了解其中更深層的內容,道教是以「道」為最高的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到家思想為理論為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神仙方術衍化而成的,其實道教的常念聖號很簡單就分了三個,第1個是度人無量天尊,福生無量天尊和功德無量天尊。
  • 道教所崇尚的價值觀
    所以道教修道時強調「濟世利物,齊同慈愛」。萬法歸宗萬法歸宗,指的是道教的全部教義和經教、科教、法派、教戒、煉養方法等都要歸宗於信道修道,真思志道。凡為學道務道之士,無任是屬哪個道派或擅長哪種教化,如言教、身教、科教等,其信仰追求和基本教義都應是一致的。
  • 中國道教尊神信仰的演變
    而北方的寇謙之想要改革舊天師道,於是利用其大眾對老子的信仰,打著老君的旗號,創立新天師道,即使同一時期,南北兩地的尊神也不一樣。東漢邊韶《老子銘》說:「老子離合乎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道成身化,蟬蛻渡世」。並說老子自從伏羲神農以來,各個朝代都要改變形貌,來到這個世界「為聖者作師」。
  • 道教的基本教義是什麼~
    1、什麼是道教?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宗仰黃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煉理論及方法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諭、教化眾生,追求宇宙和諧、天下太平,教導人們通過修道積德達到安樂幸福、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的我國特有的本土宗教。
  • 道教:武當武術五大特色、以「道」為指導,養生為宗旨,博大精深
    縱觀武當武術的產生發展過程,道教文化始終是其最基本的理論來源和最突出的精神內核,也是其創新與發展所遵循的原則和依據。同時,道教的精神也透過武當武術的招法動作和武學原理表現出來,並在一定程度上藉助武當武術這一形象而通俗的表達形式獲得存續、弘揚。
  • 道教信仰與民間巫婆神漢的本質區別有哪些?
    正統道教的知識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去其糟粕,還其精華,正統道教的信仰與民間中一些大仙、巫婆、神漢有本質的區別。其區別依據本人的觀點現論述如下:1、道教的信仰是建立在愛國、護民、敬祖、禮民的四大原則基礎之上的。所謂的愛國就是指熱愛自己的國家,從古至今,層出不少愛國的道教人士,愛國才能體現出道士修道的本質。沒有國家的存在,談不上修什麼道了。愛國也體現出道士做為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服從於國家利益的積極思想上來。
  • 道教的基本信仰也是道
    1.道數的基本信仰也是「道」然而,它卻是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待「道」的。2.道「是「神秘之物,靈而有信「,「為一切之祖首,萬物之父母「。3.道教的早明經典《太平經)描述說:「夫道何等也?萬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極之中天道不能變化。天地大小,無不由道而生者也。
  • 道教信仰|文昌帝君信仰
    其成為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梓潼神張亞子有關。東晉寧康二年,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人們在梓潼郡七曲山為之建張育祠,並尊奉他為雷澤龍神。其時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因兩祠相鄰,後人將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並稱張亞子仕晉戰歿。民間盛傳張亞子顯靈的神異故事。《太平寰宇記》載:安史之亂,唐玄宗入蜀,途經七曲山,有感張亞子抗擊前秦之英烈,遂隆重祭祀,並追封為左丞相。
  • 「玉」與道教的神仙信仰
    「玉」與神仙信仰相聯之淵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那時的人們就意識到「玉」這種礦物是有價值的自然財富,認為它是天神所賜。道教出現以後,隨著煉丹術的出現,「玉」的升仙作用成為人們食玉的主要目的。如成書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卷一中這樣記載:玉泉(玉屑汁)可以「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久服耐寒暑,不饑渴,不老神仙,人臨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變……」。 食玉風氣延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發展到了極點。
  • 道教是中國之根
    道教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修道成仙為終極追求目標,尊奉老子為道祖,張道陵為教祖。       道教以它的清靜無為、修道成仙的特質,使現世的人們求得了生命的寧謐和圓滿。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學究李白、蘇東坡等都對它如痴如醉!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中華民族的心靈救治良方,是漂泊無以的靈魂的精神家園。魯迅先生也如是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 走進道教|西王母信仰傳播中的認識誤區
    在道教信仰體系中,有很多女性神仙,這也是道教區別於其他宗教的特點之一。
  • 破譯:道教基本教義中的中國符號
    道教基本教義中的中國符號(圖片來源:資料圖) 道教(Dào Jiào):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 道教最高信仰:尊道貴德,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在中國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個基本的信念。季羨林先生對其解釋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合,就是互相理解,結成友誼。
  • 日本人的宗教信仰:神道教、佛教、基督教
    日本是一個多宗教國家,而且還能融各種性質不同的宗教文化混合併存於一體,彼此安然相處,互不幹擾。作為信徒,可以信仰一種或同時信仰幾種宗教,不存在彼此之間的相互排斥和對立,宗教在這個國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調和。 神道教、佛教、基督教是日本的三大主要宗教,其次還有天理教、圓應教、易道教等許多小宗教。
  • 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道家與道教的關係是十分複雜的,很難用涇渭分明的態度釐清它們之間的關係。所以,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家與道教是混稱的。有時道家被稱作道教,而有時道教又被稱作道家。 雖然道教對道家的思想多有繼承,但是二者的區別也是非常明顯的。
  • 早期道教所信仰的神.仙.鬼
    道教所崇奉的最高天神為三清,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清境靈寶天尊,太清境道德天尊。但在早期道教的主要經典《太平經》中僅見有後聖李君上升上清之殿之說,不見有三清之說。足見東漢末早期道教尚未完成以三清為至尊的神仙體系。由於《太平經》非一人一世之作,關於崇拜的神,尤其是至尊天神,在名稱說法上也就並不完全一致。有說宇宙至尊之天神為長生大主號太平真正太一妙氣皇天上清金闕後聖九玄帝君。
  • 道教大地諸神信仰概說
    大地諸神之首為后土皇地祇,在道教神系中,后土與玉皇相對應,是總司大地山川,為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中國古代對后土的崇拜淵源甚古,它是原始宗教中對土地神崇拜演變而來的。據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考證,早在卜辭、金文中已有關於后土崇拜的記載。他說:神農是商代的農神,后稷是周代的農神,農神都是自地母分化出來的。后土成為國家級的土地大神,似在西漢之際。
  • 玄之又玄--道教教義全解
    仙道貴生的教義思想是道教信仰的核心宗旨,體現了道教的鮮明特色。所謂「仙道」,即道教追求的成仙得道。道教相信神仙的可學和實有,神仙生活是逍遙無礙,長存不亡的,他們都是得道的真人,是學道務道之人學習和信仰的人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