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2 10:50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宋彬彬 通訊員 張潘麗 周超群
還記得電影《地道戰》、《少林寺》嗎?小時候,踩著泥濘,走十多裡夜路,就是為到鄰村看一場《少林寺》。這些承載著幾代人童年記憶的老電影,現在恐怕只能在一些大型電影展覽館才能看到。
不過,在桐鄉市洲泉鎮馬鳴村,在85後小夥朱江創辦的約300平方米的馬鳴老街電影機展示館裡,這些老電影都能看到。這裡還收藏著上百臺各式各樣的電影放映機,村民可以免費欣賞各種老電影,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電影愛好者慕名前來。
秋雨淅瀝瀝,走進馬鳴老街電影機展示館,幾位上了年歲的老人帶著小孩正仔細盯著幕布觀看《三打白骨精》。這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片子,聲音開始變淡,但色彩仍然保留著當年的味道。伴著「噠噠噠」的膠片走帶聲,幕布上的畫面甚至有些粗糙。「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保存到現在實為不易,若不收藏起來丟掉就太可惜了。」朱江說。
在電影機展示館裡,收藏著近百臺各類經典放映機,比如具有前蘇聯血統的長江5202、投產幾個月的井岡山104、浙江工農兵875部隊專用163和103等機型,每一臺都記錄了不同時代的電影情懷。近年來全國各地不少老影院倒閉,一般會對音響等設備進行變賣,他們出售的音響設備不僅效果好,而且價格便宜,朱江常去購買。
2014年9月的一天,朱江在杭州辦事過程中,碰巧遇到一位收舊貨的老人正砸一個老電影放映機,想把上面的鋁殼取下。朱江當即「救下」了這臺老電影放映機。通過查閱資料,他發現這個放映機竟是「長江老五四」——1954年,中國仿前蘇聯的「烏克蘭」16毫米膠片放映機。「長江老五四」是新中國最早的一批放映機,數量非常少,深受電影發燒友的追捧。
朱江還利用網絡在全國各地淘「寶貝」。前不久,朱江在微信群裡得知甘肅敦煌有一些老電影的膠片,他立即聯繫微信好友購置下這批膠片。正是這樣,幾年下來,朱江已花費20餘萬元收藏了100多臺電影放映機和100多部老電影膠片。
小小的電影機展示館,承載了一個時代的記憶,為眾多老放映員、電影愛好者提供了操作放映的地方。「來這裡,就能找回露天電影的感覺,來這裡能回味兒時的時光。」朱江的父親朱生榮就是其中一位,1983年,朱生榮在部隊後勤部門從事電影放映工作,三年後,他從部隊退伍回鄉,繼續在當時的義馬鄉影劇院從事電影放映工作,後來還成立了桐鄉市義馬兄弟電影隊,這一幹便是二十載。2005年前後,國內影院開始大量普及數字電影,電影放映機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到2008年,朱生榮將電影機封到庫房,不幹了。時隔6年,看著兒子捯飭起這樣一個像樣的電影機展示館,老朱倍感欣慰。
有了電影機展示館,村民的業餘生活也更豐富了。65歲的朱玉明從小就是一個電影迷,經常跟著小夥伴走十多裡路去趕電影的場子。這些年隨著鄉村電影市場的沒落,老朱閒暇時只能聽聽戲、到茶館喝喝茶。如今,他只要一有空,就會喊上幾位茶友去看電影。老朱告訴記者,在三十多年前,只要知道有放電影的消息,大家就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圍得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接下來,朱江還計劃在村裡的文化禮堂開展各種活動,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國電影的成長歷史。未來,他還想擁有自己的「夢想電影院」,那就是成立私人電影博物館。
1478055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