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有人試圖證明不同種族間存在平均智力差異

2021-01-08 澎湃新聞

1904年,一位叫做阿爾弗雷德·比奈的法國心理學家,設計出了一整套用於測量智商的測試題,但他本人卻並不相信人類的智力能夠僅僅由一個數字來概括。比奈憂心忡忡地表示,「智力的水平不是一個像平面一樣能被輕易測量的東西」,而如果我們為智商賦予太多的意義,「很可能會招來錯誤的玄想」。

比奈的擔憂很快成為了現實。美國的種族隔離論者和優生學家們大喜過望,熱切地引入了這一新工具,並宣稱智商源於先定,對不同族群進行智商測試的結果也成了種種歧視性政策的依據。彼時,智商測試的歪曲性與侮辱性是我們所難以想像的。例如,一戰期間,美軍徵兵所使用的智商測試題是這樣的:

「卡菲爾人(Kaffir, 對非洲黑人的一種蔑稱)有幾條腿?2,4,6,還是8?」

智商測試的發明者阿爾弗雷德·比奈

智慧是我們統治這顆星球最有力的武器,如果不是產道的尺寸以及新陳代謝的需要容不下一顆更大的頭,人類或許還會變得更聰明一些。但同時,也沒有哪一類動物比人類更能沉浸於彼此攻訐的樂趣(我們甚至樂此不疲地構想出了一群羊商量著如何暗算大灰狼的場景)。

證明一些人天然地比另一些人更不聰明,證明那些數百年來一直被剝削、被壓迫、始終處於系統性的歧視政策包圍之中的人,今天的弱勢地位不是由於剝削、壓迫和歧視導致的,而是因為他們生來就在智力上低人一等,缺少適應社會的能力,一直都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想法。實際上,這一「種族與智力之辯」貫穿了20世紀美國的歷史,並且,直到今天也在不斷迴響。

不久前,諾貝爾獎得得主、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詹姆斯·沃森,在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PBS)的一檔紀錄片中重申了自己的觀點,認為「科學測試」已經表明了白人和非洲裔之間的平均智力的差異,並且他相信這種差異是由基因導致的。

新聞平臺

Vox

羅列了沃森此前漫長的種族歧視、性別歧視、肥胖歧視、反同性戀以及反猶主義的言論史,在1997年,他曾對《電訊報》表示,如果認為胎兒攜帶有「同性戀基因」,那麼母親應該被允許墮胎;2000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場演講上,沃森宣稱,身材苗條的人比胖人「工作更加努力」;2012年,沃森在歐洲科學論壇上發言時表示,「有女人參會讓男人們覺得更好玩了,但恐怕會有損他們的效率。」

不過,也許有人會說,一個人所持的狹隘偏見不應該掩蓋其在科學探索上的光芒,不是嗎?如果沃森所說的種族間的平均智力差異是真的呢?畢竟他是被譽為DNA之父的生物學領域的權威,況且不同族群的智商測驗結果有著實實在在的差別,他或許只是在描述真相——一種讓人難以面對的真相,卻遭到了「政治正確」的重重阻擋與公眾的責難。

PBS紀錄片《美國大師:解碼沃森》

讓我們回顧沃森的觀點:種族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是由基因導致的……問題就出在這裡,什麼是種族?

目前,越來越形成共識的是,種族是一種社會建構而非生物學概念,對不同人種的區隔,來源於我們對世界秩序的想像。沒有任何特定序列的等位基因與白種人、黑種人或任何一個假定的種族類別有關。

在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所著的《人類學:人類多樣性的探索》一書中,科塔克強調,雖說黑人、白人、亞裔、西班牙裔都廣泛被認為是種族劃分的標籤,但實際上,不同文化有著不同的繼嗣制度,在美國,只要某人的祖先裡有黑人,不論關係多遠,都認定此人為黑人(無論他或她的外表多麼符合白人的特徵);在巴西則相反,只要某人的祖先裡有白人(無論他或她的外表多麼符合黑人的特徵),就認定此人為白人。而西班牙裔,則是一種基於語言的種族劃分,與生物學概念毫無聯繫。

應當承認的是,不同族群間確實存在差異,人類在漫長的演進史中,也表現出了不同的體徵,如膚色、特定疾病的高發病率、乳糖耐受度等等,自然選擇創造出存在智力差別的種族也不是不可能的。

然而,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資深講師加文·埃文斯早在去年三月就在

衛報

上撰文表示,人類大多數的身體變化都僅僅涉及單一基因的突變,因此很容易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傳播給大量人口,而智力——即便我們不討論這一概念所牽涉的範疇之複雜,僅僅以保守派所相信的智商測量結果來說——所牽涉到的基因則多達上千個,如果期待智力發生種族意義上的集體性顯著變化,至少需要花上十萬年的時間。被公認為史前人類研究專家的美國古人類學家伊恩·塔特索爾,在2000年的一場訪談中表示,早在人類先民走出非洲前往歐亞之前,他們就已經達到了進化鏈條上智力的頂峰。沒有證據表明,人類在過去十萬年中,有任何認知能力上的進化。

另一種常見的「科學種族主義」(種族與智力之間存在聯繫是所謂「種族科學」的主要原則,在許多情況下稱為「科學種族主義」)的論調是,黑人、白人等劃分不過是細分的亞種,「就像貴賓犬和獵兔犬都屬於狗一樣,」《新共和》雜誌的前任編輯安德魯·蘇裡文寫道,「但貴賓犬通常都要比獵兔犬更聰明,而獵兔犬的嗅覺則更加優秀。」

這種說法貼合公眾中流行的謬誤,如我們通常相信黑人在體格上比其他種族更加健壯,為什麼不能說黑人在智力上相比其他種族更不佔優勢呢?

但首先,拿人類與狗作類比顯然是不恰當的,DNA研究表明,今日的所有人類都有著一位共同的非洲祖先,她生活在距今約二十萬年前。得益於這一位從演化史的角度來說相對較近的祖先,人類基因的相似度要遠遠高於其他哺乳動物。極右翼鼓吹的「人類生物多樣性」(human biodiversity)是一種在科學上業已被徹底證偽的觀點。

其次,「黑人在體格上比其他種族更加健壯」來自於一種認知偏差。

華盛頓郵報

援引邁阿密大學與多倫多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面對著身材完全相當的黑人與白人,人們(除黑人以外)也更傾向於認定黑人更強壯、肌肉更發達。並且,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20歲以上的白人和黑人平均體重均為199磅,白人的平均身高比黑人略高,但差異不超過一釐米。因此,「黑人在體格上比其他種族更加健壯」的說法在事實上是站不住腳的。退一步來說,就算黑人真的更高大、健壯,如我們前面所討論的,決定體格的基因數量和決定智力的基因數量也是不可比較的。即使不同群體真的在體格上有基因差異,也不代表他們會在智力上有基因差異。

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是,族群間智商平均數的差異,也可能完全是由後天原因導致的。上世紀90年代,紐西蘭心理學家吉姆·弗林就注意到,人們在智商測試中的得分越來越高,並且測試的難度也在逐代遞增。在今日的智商測試標準下,一百年前人們的平均智商約為70。這顯然與基因的變化沒有關係,而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接觸抽象思維的機會越來越多了,而抽象思維能力是智商測試的內容之一。由此,不難推測,如果某個群體接觸抽象思維的機會更多的話,那也自然會呈現更高的平均智商得分。

弗林還觀察到,肯亞兒童的平均智商得分在1984到1998的十四年間提高了26.3分。由於前述的原因,十四年的時間,顯然不可能發生影響整個肯亞人口的基因突變,因此這只能歸因於營養、醫療水平以及父母識字率的提高。

猶太人、華裔美國人中也有相近的狀況。20世紀初,猶太人智商測試的平均分不及北歐人;被廣泛認為猶太人中智力最高的阿肯納茲猶太人的智商測試得分甚至低於美國人的平均水平。負責分析這些數據的普林斯頓大學卡爾·布裡格姆教授寫道:「我們的數據…與盛行的認為猶太人非常聰明的觀點相悖。」不過,到20世紀40年代,猶太人的智商檢測結果超過了美國人的平均水平。又如,1948年,華裔美國人的平均智商得分為97分,但在1990年,則達到了108.6分。

這種種例證,都是對沃森主張最好的辯駁。參與了人類基因組解碼的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曾表示:「那種斷言膚色能夠預兆一個人的智力的說法,沒有絲毫的科學依據。」然而,嚴肅的科學研究與推論能夠證偽那些包裝成科學的種族主義觀念,卻無法消除人們的偏見。懷著惡意貶低他者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邪教徒,則披掛著反政治正確的光環,儼然成了探尋科學真理的求索者。他們標榜自己所推銷的是「被禁止的知識」(forbidden knowledege),攻擊媒體與學術機構因顧及政治敏感性而不願意接近所謂「真相」。

克雷格·文特爾

真相往往只是人們願意去相信的東西。《鐘形曲線:美國生活中的智商和階級結構》(主張種族間智商先定差異的爭議性書籍)一書認為中國人與日本人是世界上智力最優越的民族,這是「真相」;中國農村相當多嬰幼兒智力發育遲緩,這也是真相。但如果按照《鐘形曲線》一書作者的觀點,那些農村孩子的境況是由於先天就攜帶著愚笨的基因,而不是因為醫療、營養和教育水平所導致的。

《鐘形曲線:美國生活中的智商和階級結構》

如加文·埃文斯所說,如果你相信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天然地不聰明,那就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自由主義的救濟方式,如平權運動或外國援助,都註定會失敗。類似於沃森這樣的人,其觀點的危險之處不在於種族歧視的本質,而在於這種情緒化的、富有煽動性的謬誤很容易影響公眾的觀念,乃至經由某些渠道,成為實實在在的政治決策的基礎,就像過去那個系統性的種族歧視依然存在的時代一樣。這種危險並非沒有現實可能,曾參與推動川普針對富人的減稅政策的共和黨議員保羅·萊恩,就認為《鐘形曲線》的作者之一,查爾斯·穆裡,「是一位真正的貧困研究專家。」作為諾貝爾獎得主的沃森,其言論也一直都被極右翼援引用以支持反移民、反平權、維護白人統治地位的政治主張。

2018年3月,佛蒙特,學生們背朝正在演講的穆裡

另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電晶體之父」威廉·肖克利也是優生學的擁躉之一,相信有色人種天生智力低下。他還曾向美國國家科學院提案,鼓勵智商低於100的人絕育。肖克利認為:「自然賦予了物種基因密碼,因此,統計學就可以預測物種資源的進化和退化,並被人類發現和運用。」

然而,智商測試並不是能指引人類進步的統計學意義上的有效工具,哪怕今日通行的不論自稱多麼完備的檢測機制,其本質依然是一百多年前所發明的一套測試題。以這種片面的數據假定普遍的狀況,乃至將之視為指導社會政策的「科學依據」,無疑荒謬至極。

Vox與Netflix製作的紀錄片《解釋一切》已經詳盡說明了種族之間財富差異的原因,在19世紀的美國內戰終結奴隸制之前,黑人奴隸為他們的主人採集棉花,修建鐵路,已經持續了246年,但剝削與隔離並未就此停止,種族歧視的後果成了更多種族歧視的託詞,幾個世紀以來的不平等已經重重加劇。智商測試得分的差異,正是這種不平等的產物之一。而一直有像沃森這樣的人,希望將社會學上的不幸後果合理化為生物學上的天然缺陷。但「科學的種族歧視」與科學毫無關聯,它不過是妄自尊大的我族中心主義在作祟。最早的農業、城市與文字誕生於四千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我們今日人類的全部智慧,都繼受於數萬年前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遠祖。歐洲人統治世界的數百年,只是演進史上的短短一瞬。人們莫名而生的仇恨以及維持自己特權地位的動機是如此強烈,以至於迫不及待地試圖將與我們本質相同的人貶斥為更低等的生物。然而,白色的人,黑色的人,黃色的人,都是由碳元素構成的渺小微塵,大腦不因膚色而不相等。或許智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個體的天資,但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尊嚴,我們的創造力、能動性乃至道德,都太過複雜太過深刻,是區區一個數字所不能承受之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不同種族的人,智商真的有差異嗎?從智商區別說說種族差異
    智商IQ可以說是與人的一生成就有相當大的關聯性,也是人與種族發展的關鍵客觀因素之一。或許有人會說情商EQ更重要,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公認普及標準的情商測試方法。以下是世界範圍內黑白黃(東亞人)不同種族在2000 年的智商統計:這裡先解釋一些常識:隨著時代變遷,每一代人的平均智商是在不斷增加,高於上一代的,一代人的平均智商比上一代大約增加10分,即相當於上一代的110分。因此智商測試的標準難度在逐年不斷提高,這樣才能保證每一年被測人的平均基準點始終是100分。
  • 「種族天賦」真的存在嗎?首先請定義種族
    他們接下來又進一步推測,基於區域分離,總共大約存在 30 個「人種」,他們的外形都具備不同的明顯特徵。他們據此定義,又在列表中增添了阿爾卑斯人、地中海人、印度人、北美黑人、南非黑人、北方漢人、印尼蒙古人、拉迪諾人(具有拉丁美洲人體格的亞型)。我們注意到,即使在這樣細緻的人種分類中,也不存在猶太人這個單項。猶太人幾乎存在於所有種族類別中。
  • 12張圖表證明,美國種族差異在財富、健康、教育等領域持續存在
    差異從婦女的產房開始...在許多慢性病以及當前的流行病中都可以看到差異。據COVID種族數據追蹤機構稱,在短短幾個月內,COVID-19已經奪走了24000多條黑人生命。專家說,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醫療體系中的歧視都是造成這種嚴重差異的原因之一。
  • 儘管取得了進展,但在普通肺癌治療方面的種族差異依然存在
    一項新研究調查的最新數據顯示,儘管黑人肺癌患者比十年前更有可能接受最有效的治療,但不同種族之間存在的這種差距仍然存在。 「我們希望通過更深入地了解手術(肺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及其他兩種肺癌二線治療方案是如何對不同人群造成長期療效差異的,」該項研究的資深作者,來自託馬斯傑斐遜大學(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的外科學助理教授Olugbenga Okusanya說道。「有人擔心,這些二線肺癌治療方法會導致臨床預後的差異。」
  • 諾貝爾得主屢次發表種族智商差異言論被剝奪頭銜!
    此後,沃森多次發表種族間智商差異的言論。他所在的冷泉港實驗室因此撤銷了沃森所有的行政職務,但由於沃森後來作出了道歉,因此暫時保留了他的榮譽頭銜。1月2日,在美國紀錄片中,沃森再次談到當年的言論,並公開表示「自己的觀點並未被改變」。1月11日,冷泉港實驗室發表,稱將剝奪此前頒給他的榮譽頭銜。智商,一直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
  • 老化速度是否存在種族差異?拉美裔最慢,亞洲人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首次表明,拉美裔的老化速度比世界上的其他種族更慢。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上。有一天,可能會幫助科學家了解如何減緩每個人的衰老過程。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西班牙悖論』,」主要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史蒂夫霍瓦特說:「我們的研究有助於從分子水平證明拉美裔老化更慢。」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在美國,拉美裔比白種人平均長壽三年,預期壽命分別為82歲和79歲。在任何年齡段,健康拉丁美洲成年人的死亡風險比其他種族低30%,根據2013年發布在《美國公共衛生雜誌》上的研究。
  •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人類種族差異?
    人類的外貌特徵會因地區不同而存在明顯的差異,即種族差異。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不同地區的人們看起來是那麼的不同?這背後主要與什麼有關,難道真的是環境與氣候的影響嗎?下面,我們接著上回的猩猩進化到人之後,如何形成如今形形色色的種族的。
  • 對否認「種族歧視」之主張翻個白眼:為何大主教抨擊黑人是不對的
    我們需要承認這些……」好吧,話說到這個份上了,我們姑且假設大主教的結論是對的,承認「黑人的心智有問題「,儘管這不僅是非常政治不正確的陳述,而且目前在科學界,不同種族心智是否有差異這個問題尚有爭論。比如,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就堅信「在科學事實或人類遺傳密碼中,沒有任何依據能證明膚色可以預測智力。」為了不使文章篇幅過於冗長,我們先不展開克雷格·文特爾的觀點。全球人種有智商差異嗎?
  • 社會基因組學長文翻譯-該如何面對先天差異和種族問題
    然而,直到20世紀60年代,一群心理學家和遺傳學家,從事一個他們稱之為行為遺傳學的領域,開始系統地利用基因遺傳的基本事實,試圖解釋為什麼人類的行為不同。他們使用了簡單的研究設計,比較了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或者他們的親生父母撫養的孩子和養父母撫養的孩子,並證明了基因差異為觀察到的差異提供了部分解釋。
  • 2019陝西平均工資穩步增長 不同行業存在較大差距
    非私營單位與私營單位間工資差距縮小 從工資水平看,2019年非私營單位的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比私營單位高34884元,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僅為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55.5%,值得一提的是,差距比上年減少1.2個百分點,說明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存在一定差距,但呈現逐年縮小趨勢。
  • 不同種族死亡率差異大,新冠疫情暴露巴西社會不平等問題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巴西國內不同種族的生存境遇呈現出巨大差異。據英國《衛報》6月9日報導,公共衛生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巴西黑人和混血人種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顯著高於白人,這一現象暴露出巴西社會中的種族與社會不平等問題。6月8日,一名女子在巴西聖保羅市一家關閉的店鋪外調整口罩。
  • 美國兩代華人間的種族抗爭論戰
    攝影/本刊記者廖攀美國兩代華人間的種族抗爭論戰文/劉裘蒂發於2020.7.13總第955期《中國新聞周刊》耶魯大學本科英語系大三學生黃艾琳最近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爸媽和華人社區與非裔站在一起黃艾琳的吶喊正戳中了一個近年來醞釀的爆發點:華人新移民正處於美國亞裔的分裂線,而華人一代和華人二代對身份認同具有不同的價值觀,美國種族抗爭只是暴露了這個痛點。
  • 西湖大學甄瑩博士重新評估不同物種間適應性演化的差異
    ,發現這些分化的位點中至少20%是受正向選擇所影響,並進一步發現不同物種間的新突變中有益突變的比例和強度存在差異,人有比小鼠和果蠅更多更強的新的有益突變。根據全基因組測序顯示,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組DNA序列至少有96%是完全一樣的,而剩下不到4%存在不同,這些不同定義了人類和黑猩猩這兩種不同的物種。然而,即便是這4%也不是都有功能的變異,其中有一部分是中性無功能差異。那麼,這些姐妹物種基因組間DNA的差異裡多少是無功能的,多少又是受正向選擇作用而與適應性演化相關的呢?
  • 荷蘭40萬人的研究數據證明:出生順序會決定孩子的智力高低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基因並不是決定孩子成長的唯一因素。即使是父母相同的親兄弟,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雙方也會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顏值、身高、體重等特徵上面,其實很多家長可以發現孩子們的智力高低也有很大的差異。
  • 中國為什麼不存在種族歧視?
    今年5、6月份,黑人再度走上街頭,他們高舉"黑人生命一樣重要"的旗幟,衝擊著CNN大樓,焚燒著美國國旗,在華盛頓、亞特蘭大還有加利福尼亞等二十多個州,都有不同程度的示威遊行。除了美國以外,歐洲也存在著種族歧視。最臭名昭著的莫過於納粹德國對待猶太人,水晶之夜過後,多少猶太人流離失所,又有多少進到了集中營。那時的希特勒認為雅利安人種是最高貴的族群,應當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主義。幸虧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失敗了,否則恐怕滅絕猶太人後,他又會對另一個種族下毒手。不論是歧視黑人還是迫害猶太人,都是典型的種族主義。
  • 白人是不是最聰明的種族?
    難道是生物學上的差異,氣候或是地域……歷史回顧:首先我們要想一想為什麼白人可以奴役黑人,為什麼財富和權力的分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歷史。從公元1500年開始,當歐洲在全世界的殖民擴張剛剛興起時,不同大陸上的民族業已在技術和政治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 要命的種族差異 美國拉美裔與非裔新冠死亡率遠高於其他族裔
    對此,美國政府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奇表示,這次疫情暴露了美國不同族裔居民長期存在的健康醫療差距。數據顯示,紐約市的新冠死亡病例中,拉美裔與非裔佔比分別高達22.8%和19.8%,遠高於其他族裔。紐約市長德布拉西奧8號表示,不同族裔死亡率的差異反映了美國各種族間的經濟不平等與享有醫療保健服務的不平等。
  • 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
    老表的理論認為這種理論認為,不存在單純的某種智力和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發覺各自的大腦資源,這種為達到目的所發揮的各種個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三、邏輯數學智力邏輯數學智力。是指運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現為對事物間各種關係如類比、對比、因果和邏輯等關係的敏感,以及通過數理運算和邏輯推理等進行思維的能力。它是一種對於理性邏輯思維較顯著的智力體現。
  • 審美差異的存在,讓大家愛上了不同風格的女孩
    如果問大家喜歡什麼類型的女生,相信小夥伴們會給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有人喜歡青春,有人喜歡甜美,有人喜歡成熟,雖然我們都會對美女心動,但平日裡最容易吸引各位的女生一定是各位最喜歡的類型,世上美女千千萬,你愛的都好看!
  • 解開關於「種族」的謎題:「種族」的概念起源與歷史
    種族的歷史能幫助我們了解種族主義盛行的先決條件。如果我們能找到種族分類的起源,那麼我們就能肯定地知道種族主義並非社會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個方面。而且,如果事實證明種族是一項現代發明,那麼廢除某些現代制度將有助於打擊種族主義。但如果「種族」不是現代的,那麼這樣的方法可能就陷入誤區,我們應該探索種族化如何在長時間內作用的共性和差異。